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对2009年实验室保存的一株Class Ⅰ新城疫病毒分离株NDV09-056的NP和P基因进行了扩增和序列分析,对其分子特征和遗传进化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分离株NP蛋白基因全长为1746nt,共编码489aa,其N端1~401氨基酸相对比较保守,C端402~479氨基酸变化比较大;同源性分析表明本分离株的NP蛋白基因与Ⅰ类新城疫病毒代表毒株之间核苷酸的同源性为93.5%~98.5%,而与Ⅱ类新城疫病毒代表毒株的同源性较低,介于77.0%~79.2%。P蛋白主要氨基酸突变区集中在57~107aa和135~212aa两个区域,而N端和C端相对保守;同源性分析表明本分离株的P蛋白基因与Ⅰ类新城疫病毒代表毒株之间核苷酸的同源性为90.4%~95.3%,而与Ⅱ类新城疫病毒代表毒株的同源性较低,介于68.3%~72.5%。遗传进化分析表明本分离株与Ⅰ类基因3型新城疫病毒代表株NDV08-004的亲缘关系最近。  相似文献   

2.
采用RT-PCR技术对Ⅰ类新城疫病毒(NDV)09-014分离株完整的融合蛋白(F)基因和血凝素-神经氨酸酶(HN)基因进行了扩增和遗传进化分析。F基因的序列测定结果表明:该分离株F基因全长为1 792 bp,可编码553个氨基酸,裂解位点的氨基酸组成为112E-R-Q-E-R-L117,具有典型的新城疫弱毒株特征。同源性分析表明本分离株的F基因与Ⅰ类新城疫病毒代表毒株之间核苷酸的同源性为93%~95.2%,而与Ⅱ类新城疫病毒代表毒株的同源性较低,介于70.6%~72.4%。HN基因的序列测定结果表明:HN基因全长2 001 bp,可编码616个氨基酸,同源性分析表明本分离株的HN基因与Ⅰ类新城疫病毒代表毒株之间核苷酸的同源性在92.7%~94.7%之间,而与Ⅱ类新城疫病毒同源性较低,为70.7%~71.5%。根据完整的F基因和HN基因构建的遗传进化树均表明:本分离株在分类地位上属于Ⅰ类新城疫病毒基因3型,因此Ⅰ类新城疫病毒的F基因和HN基因具有相似的进化速率。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对2009年实验室保存的一株ClassI新城疫病毒分离株NDV09—056的NP和P基因进行了扩增和序列分析,对其分子特征和遗传进化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分离株NP蛋白基因全长为1746nt,共编码489aa,其N端1-401氨基酸相对比较保守,C端402-479氨基酸变化比较大;同源性分析表明本分离株的NP蛋白基因与I类新城疫病毒代表毒株之间核苷酸的同源性为93.5%-98.5%,而与Ⅱ类新城疫病毒代表毒株的同源性较低,介于77.0%~79.2%。P蛋白主要氨基酸突变区集中在57~107aa和135-212aa两个区域,而N端和C端相对保守;同源性分析表明本分离株的P蛋白基因与I类新城疫病毒代表毒株之间核苷酸的同源性为90.4%-95.3%,而与Ⅱ类新城疫病毒代表毒株的同源性较低,介于68.3%~72.5%。遗传进化分析表明本分离株与I类基因3型新城疫病毒代表株NDV08.004的亲缘关系最近。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我国最新流行的鸽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分子生物学特征,对2021—2022年国家新城疫参考实验室从不同地区鸽群中分离到的8株NDV代表株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8株鸽NDV基因组长度均为15 192 nt,基因排列方式为3’-NP-P-M-F-HN-L-5’,其F蛋白裂解位点氨基酸序列均为112RRQKR/F117,呈典型的NDV强毒分子特征;相较于参考序列,代表毒株F蛋白七肽重复区域、融合肽和跨膜区域,以及HN蛋白中和抗原表位、跨膜区域等功能区域均有多处氨基酸变异;代表毒株全基因组核苷酸同源性为91.9%~99.0%,均属于Class Ⅱ基因Ⅵ型病毒,但可分为2个小分支,其中4株属于基因Ⅵ.2.1.1.2.2亚型,另4株属于基因Ⅵ.2.1.1.2.1亚型。结果表明,我国近期流行的鸽NDV具有遗传多样性特征。本研究进一步掌握了我国鸽NDV的遗传进化特点,丰富了鸽新城疫的流行病学信息,为该病的科学防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了分析我国新出现的Ⅰ类新城疫病毒的分布和分子特性,对2016年分离到的4株Ⅰ类新城疫病毒进行F基因序列分析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4株Ⅰ类新城疫病毒F基因编码长度均为1 662nt,共编码553个氨基酸,分离株之间氨基酸相似性为97.9%~100%。4株分离株F蛋白裂解位点的氨基酸组成均为112 ERQERL117,符合新城疫病毒弱毒株的分子特征。F基因高变区(47—420nt)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这4株病毒为国内新出现的基因型,利用F基因编码区全长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显示4株病毒属于基因1c亚型,与北美分离株高度同源,而与国内基因1c亚型分离株(Duck/Guangxi/1261/2015)相似性仅为95.5%~97%。监测数据表明这种新出现的Ⅰ类新城疫病毒具有在国内进一步流行和扩散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以一株鸭新城疫病毒NDV-SS分离株基因组RNA为模板,采用RT-PCR方法扩增其F基因,并进行克隆和序列测定。通过序列分析软件将该毒株F基因氨基酸推导序列与GenBank上已发表的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 NDV)F基因相关代表序列进行同源性及遗传进化关系分析。测序结果表明,NDV-SS株F基因全长1662 bp,编码553个氨基酸,其蛋白裂解位点氨基酸序列为112R-R-Q-K-R-F117,符合NDV强毒株特有的序列结构特征。同源性及遗传进化关系分析结果表明,NDV-SS株为基因Ⅵ型毒株,与鸽源新城疫IT-227、Italy-2736分离株具有较高同源性和较近的亲缘关系,推测其可能是由鸽源新城疫病毒变异所产生的。  相似文献   

7.
2005年中国新城疫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采用2005年从国内不同地区、不同宿主分离到的NDV分离株,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83株,用RT-PCR技术扩增其F基因重要的功能区片段,进一步进行序列测定。序列分析表明所扩增的目的片段长度为535bp,序列测定结果已经登陆到GenBank,登陆号为DQ439866-DQ439948。参照国内外已发表的部分毒株的F基因序列,构建了NDV的遗传进化树,分析毒株间的遗传进化关系。通过遗传进化分析表明83株NDV分离株中有65株属于基因Ⅶ型,9株属于基因Ⅱ型,5株属于基因Ⅰ型,3株属于基因Ⅵ型,1株属于基因Ⅲ型。表明我国目前ND的流行情况比较复杂,其中基因Ⅶ型新城疫病毒所引起的新城疫在国内呈流行趋势,同时也存在其它基因型的散发,从而为我国目前新城疫的防治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新城疫流行株GX-08全基因序列分析及其对鸭的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8年从患病免疫鸡群中分离到1株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流行株,经致病指数测定为强毒株,编号为GX-08。致病性试验表明,GX-08株对鸭具有感染性和致病性。参照GenBank发表的NDV基因序列设计10对特异性引物,采用RT-PCR方法对GX-08株全基因组序列分段进行扩增。拼接后序列分析表明GX-08株的全基因组序列总长为15192 nt,包含6个开放阅读框,分别编码6种蛋白质NP、P、M、F、HN和L。F基因裂解位点处的氨基酸序列为112R-R-Q-K-R-F117,符合强毒株氨基酸序列特点。F基因第47—420位片段基因分型分析结果表明,该流行株属于基因Ⅶ型。  相似文献   

9.
《中国兽医学报》2019,(1):46-51
为了研究我国新型新城疫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特性,对2016年从主动监测中分离到的1株新出现的鸭源新城疫病毒(duck/China/NX2209/2016)进行了基因组测序和遗传进化分析。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该分离株全长15 198nt,F基因ORF全长为1 662bp,共编码553个氨基酸,裂解位点处的氨基酸为:~(112) ERQERL~(117),符合低致病性新城疫病毒特征。同源性分析表明该新型毒株同北美分离株具有较高的同源性。F基因高变区进化分析结果显示,该病毒属于ClassⅠ,但不属于基因型1~10,为新型毒株。完整F基因进化树结果显示,该病毒属于基因1c亚型,与北美分离株高度同源。  相似文献   

10.
1997-2005年中国水禽新城疫分子流行病学特点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1997—2005年从国内分离到的10株水禽源新城疫病毒(NDV)进行了生物学特性和遗传特性研究。致病指数MDT和ICPI测定结果表明10株分离株均属于强毒株。采用RT-PCR扩增了各分离株F基因主要功能区片段(535bp)并进行了序列分析。10株分离株F蛋白裂解位点的氨基酸组成均为^112RRQKRF^117,具有典型的强毒特征,与致病指数测定结果一致。参照国内外已发表的部分毒株的F基因序列,构建NDV的遗传进化树,分析毒株间的遗传进化关系。遗传进化树分析表明10株NDV分离株中有8株属于基因Ⅶd型,1株属于基因Ⅶc型,1株属于基因Ⅸ型。表明基因Ⅶ型NDV是造成中国水禽近年来发生新城疫的主要原因,与同期中国鸡群发生新城疫感染的流行特点一致。  相似文献   

11.
一株Class Ⅰ新城疫病毒中国分离株分子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对从健康家鸭中分离到的一株Class Ⅰ新城疫病毒分离株Duck/China/08—004/2008进行了遗传进化特性研究。利用RT-PCR扩增了该分离株F基因的主要功能区片段。并进行了克隆与序列分析。序列测定结果已经登录到GenBank,登录号为EU589149。该分离株F蛋白裂解位点的组成为112E—Q—Q—E—R—L117,具有典型新城疫弱毒株的分子特征。同源性分析表明其与国内普遍使用的弱毒疫苗株LaSota和V4核苷酸的同源性较低(分别为55.4%和57.7%)。通过构建F基因的遗传进化树,结果表明该分离株在分类地位上属于Class Ⅰ,与我国目前普遍使用的弱毒疫苗株LaSota(Class Ⅱ中的基因Ⅱ型)和V4(ClassⅡ中的基因Ⅰ型)处在不同的进化分支。通过构建57株ClassⅠ新城疫病毒的遗传进化树.表明本分离株与近年来香港活禽市场分离株较为类似.同属于基因3型。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当前流行的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基因型、致病性及其与传统新城疫病毒疫苗株(La Sota等)的核苷酸差异,试验从某发病鸡场病死鸡体内分离到1株疑似NDV毒株,经红细胞凝集试验(HA)和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HI)初步确定为鸡源NDV。参照GenBank公布的NDV F基因部分片段(登录号:JF950510.1)设计1对引物,通过RT-PCR技术扩增分离株的F基因并克隆、测序,测序结果与NCBI中NDV F基因序列进行比对,构建系统进化树并分析其基因型;通过测定鸡胚平均致死时间(MDT)、1日龄鸡脑内致病指数(ICPI)和6周龄鸡静脉致病指数(IVPI)判断病毒致病性;参照GenBank公布的NDV全基因组序列(登录号:JF950510.1)设计9对引物对分离株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并分析其基因组结构。结果表明,RT-PCR扩增得到F基因长约500 bp,基于F基因构建的系统进化树显示分离株为基因Ⅶ型NDV;MDT、ICPI和IVPI分别为52.8 h、1.675和2.46,表明分离株属于强毒株。全基因组序列分析显示,分离株全基因组全长15 192 bp,与传统La Sota株基因组相比,序列多出6个碱基,核苷酸序列同源性82.8%。本研究成功分离到1株基因Ⅶ型NDV强毒株,且与传统疫苗毒株La Sota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我国基因VII型新城疫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性,对2014—2018年分离的5株基因VII型新城疫病毒代表株进行了基因组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序列分析显示:5株病毒F蛋白裂解位点为112RRQKR/F117或112RRRKR/F117,具有强毒株的典型特征;病毒基因组长度均为15 192 nt,其F蛋白融合肽、七肽重复区和跨膜区,以及HN蛋白跨膜区、中和抗原表位等功能区有多处氨基酸变异。病毒F基因遗传进化分析显示:2014—2015年分离的2株病毒属于基因VII.1.1亚型;2016—2018年分离的3株病毒属于基因VII.2亚型,暗示此亚型毒株可能已逐步取代基因VII.1.1亚型,成为家禽中的优势流行毒株。本研究进一步掌握了我国基因VII型新城疫病毒的遗传特性,从而为科学防控该病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从洞庭湖地区周边县市几个活禽市场的健康家鸭中分离到14株具有血凝性的病毒,通过血凝、血凝抑制试验及RT-PCR鉴定,其中1株为新城疫病毒,命名为Duck/hunan/yy858/14。通过对该病毒的F基因全长扩增,并转化、克隆、测序及构建F基因的遗传进化树,推导其核苷酸序列。序列测定及遗传进化分析显示,该毒株F基因全长为1 792bp,ORF为1 662bp,可编码553个氨基酸,其氨基酸裂解位点的组成为112 ERQERL117,具有典型新城疫病毒弱毒的分子特征,与我国内地首次分离到的Class I毒株NDV08-004、吉林野鸟毒株J36/13、香港活禽市场分离株Chicken/HongKong/1525.16/2005在同一分支,属Class I类基因3型。同源性分析显示该毒株与ClassⅡ中弱毒疫苗株V4和La Sota的核苷酸及氨基酸的同源性均较低,分别为73.4%和71.6%;与香港活禽市场分离株Chicken/HongKong/1525.16/2005和首例内地分离到的鸭源新城疫病毒毒株Duck/China/08-004/2008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1.2%、91.0%;与吉林野鸟毒株J36/13的核苷酸同源性最高为98.3%,推测与野鸟毒株有共同来源。  相似文献   

15.
通过毒力测定、RT-PCR及F基因的序列测定与遗传进化分析,对2005-2008年从河北省部分地区的发病鸡群中分离到的10株新城疫病毒(NDV)进行了研究。各分离株经典毒力测定结果显示:MDT在37.6~54.4h之间,ICPI在1.71~2.0之间,IVPI值在2.16~2.8之间,均为新城疫病毒强毒株特征。F基因的序列测定表明,分离株之间的核苷酸序列具有77.4%~98.0%的同源性,与疫苗株Lasota的同源性为87.0%~98.9%,与国内标准强毒株F48E9同源性为89.7%~98.9%。推导其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8个分离株的F蛋白的裂解位点氨基酸组成为112 R-R-Q-K-R-F117,具有NDV强毒株特征,与毒力测定结果相符,2个分离株的F蛋白的裂解位点氨基酸组成为112 G-R-Q-G-R-L117,与弱毒株特征相符。F基因分型和同源性比较显示:目前河北新城疫的流行以基因Ⅶ型为主(占70%),同时兼有基因Ⅱ型(占20%)和基因Ⅸ型(占10%)。  相似文献   

16.
2011-2012年,从来海安县兽医站门诊就诊的20个疑似新城疫发病鸡群中分离到8株有血凝性的病毒,其中5株病毒能够凝集鸡的红细胞,并且血凝性可以被NDV阳性血清所抑制,MDT在49-60.8小时之间,经鉴定为NDV强毒株。新城疫是危害养禽业的重要疫病之一[1],由新城疫病毒(NDV)强毒株引起,NDV是有囊膜的单股、负链、不分节段RNA病毒,融合(F)蛋白是位于病毒囊膜表面的一种糖蛋白,在病毒感染过程中介导病毒囊膜与宿主细胞膜的融合,F基因前375个核苷酸序列变异度较大[2],可以反映NDV毒株的遗传进化规律。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当前流行的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基因型、致病性及其与传统新城疫病毒疫苗株(La Sota等)的核苷酸差异,试验从某发病鸡场病死鸡体内分离到1株疑似NDV毒株,经红细胞凝集试验(HA)和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HI)初步确定为鸡源NDV。参照GenBank公布的NDV F基因部分片段(登录号:JF950510.1)设计1对引物,通过RT-PCR技术扩增分离株的F基因并克隆、测序,测序结果与NCBI中NDVF基因序列进行比对,构建系统进化树并分析其基因型;通过测定鸡胚平均致死时间(MDT)、1日龄鸡脑内致病指数(ICPI)和6周龄鸡静脉致病指数(IVPI)判断病毒致病性;参照GenBank公布的NDV全基因组序列(登录号:JF950510.1)设计9对引物对分离株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并分析其基因组结构。结果表明,RT-PCR扩增得到F基因长约500bp,基于F基因构建的系统进化树显示分离株为基因Ⅶ型NDV;MDT、ICPI和IVPI分别为52.8h、1.675和2.46,表明分离株属于强毒株。全基因组序列分析显示,分离株全基因组全长15 192bp,与传统La Sota株基因组相比,序列多出6个碱基,核苷酸序列同源性82.8%。本研究成功分离到1株基因Ⅶ型NDV强毒株,且与传统疫苗毒株La Sota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8.
鸭源新城疫病毒P基因遗传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2002~2007年分离的鸭源弱毒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磷蛋白(P)基因的分子特征,以及在新城疫病毒演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采用RT-PCR方法扩增NDV弱毒分离株的P基因,进行测序,并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SNAP和CODEML)研究了作用于NDV P基因的选择压力.根据P基因序列的遗传发生分析表明,NDV Ⅰ类(Class Ⅰ)2型毒株与德国鸭源毒株DE/R49-99和美国株亲缘关系较近,而3 b型毒株与其他Ⅰ类病毒遗传关系较远,具有地区特色,形成一个独特的分支;NDV Ⅱ类(Class Ⅱ)中基因Ⅰb型与中国广泛使用的基因Ⅰ型疫苗毒Qeensland V4(QV4)以及Ⅰ型代表株亲缘关系较远.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表明,P基因不同片段受到正选择压力的作用不一样,P基因的两端受到负选择压力的作用不易发生变异,而中间(aa 62~113和137198)片段多个位点受到正选择压力的作用.可见,Ⅰ类病毒中3 b具有地域特色,不同基因型P蛋白之间变异较大,而且P蛋白不同位置变异不均匀.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旨在从分子水平上掌握中国新城疫病毒的变异情况和新城疫的流行规律,对2008-2009年从中国部分省市养殖场分离的9株新城疫病毒毒株,采用RT-PCR方法扩增其F和HN基因,经克隆和测序,对所得序列进行同源性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9株分离株有8株为基因Ⅶ型,1株为基因Ⅱ型,F基因开放性阅读框架(ORF)为1662 bp,强毒株同La Sota的核苷酸同源性为83.5%~84.2%。HN基因开放性阅读框架(ORF)为1716或1734 bp,强毒株在538位缺失1个糖基化位点。结果表明,近年流行的ND疫情主要是由基因Ⅶ型NDV引起,F和HN基因的变异可能与频繁的疫苗免疫选择压力有关。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从2008山东表现神经症状的某新城疫疫苗免疫鸡群中分离到一株病毒。通过鸡红细胞凝集试验和血凝抑制试验,表明为新城疫病毒,将其命名为ck/CH/LSD/08-29。根据GenBank上登录的新城疫病毒基因组序列,设计14对引物经过RT-PCR扩增病毒感染的尿囊液,同时应用3'-RACE和5'-RACE技术,扩增得到该病毒全部基因组序列。结果表明,该毒株基因组由15186个核苷酸序列组成,编码6种结构蛋白,在RNA上的顺序依次为3'-NP-P-M-F-HN-L-5'。F基因裂解位点处的氨基酸序列为112R-R-Q-K-R-F117,符合强毒株氨基酸序列特点。通过F基因裂解位点附近高变区389个核苷酸序列构建遗传进化树,证明该毒株在分类地位上属于基因Ⅱ型。此外,病毒感染SPF鸡试验证明ck/CH/LSD/08-29毒株属于强毒嗜神经型毒株,能引起SPF鸡高致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