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了探讨不同饲喂频率对梅花鹿瘤胃消化代谢的影响 ,本试验选用4头装置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成年梅花鹿 ,采用3种饲喂频率 ,按4×3拉丁方试验设计 ,对瘤胃内 pH值、氨态氮(NH3-N)和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浓度进行了测定 ,并研究了它们的动态变化规率以及VFA组分百分率。试验结果表明 ,增加饲喂次数 ,可以极显著地提高梅花鹿对粗饲料的采食量和瘤胃内pH值(P<0.01)。不同饲喂次数 ,对瘤胃内NH3-N浓度、TVFA浓度没有显著的影响(P>0.05)。瘤胃内主要代谢参数均随进食而呈现一定的动态变化规率。  相似文献   

2.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水平的粗蛋白(CP)及瘤胃非降解蛋白(RUP)的日粮对奶牛瘤胃代谢的影响。试验选择18头健康、体重相近的荷斯坦奶牛作为试验动物,随机分为6组,每组3头。采用2×3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其中CP设7.5%(低)、9.0%(中)、10.5%(高)3个水平,RUP设45%CP(低)、55%CP(高)2个水平,共6个处理组,饲喂相同基础日粮,精粗比为3∶7,预饲期10d,饲喂后2、4、8、12、24h从食道采集瘤胃液2d,测定瘤胃液pH值,NH3-N、微生物蛋白质(BCP)、挥发性脂肪酸(VFA)含量。结果表明,日粮CP水平对瘤胃液NH3-N浓度的影响极显著(P<0.01),对BCP及VFA的含量影响较小,总体而言,9.0%CP水平组对奶牛的瘤胃发酵略好于其他两组;日粮中高RUP(55%CP)可以显著降低瘤胃pH值且有降低NH3-N浓度的趋势,同时,对瘤胃BCP及VFA的合成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该试验条件下,日粮中CP(9.0%)和RUP(55%CP)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瘤胃代谢。  相似文献   

3.
试验研究了复合碱化和快速氨化玉米秸秆组成的全混合日粮对试验羊瘤胃代谢的影响。试验表明 ,复合碱化和快速氨化玉米秸秆饲粮对试验羊瘤胃pH值、NH3 N浓度、总氮浓度及其动态变化无不良影响 ,且适当提高瘤胃液pH值将有助于粗饲料的消化  相似文献   

4.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水平的粗蛋白(CP)及瘤胃非降解蛋白(RUP)的日粮对奶牛瘤胃代谢的影响.试验选择18头健康、体重相近的荷斯坦奶牛作为试验动物,随机分为6组,每组3头.采用2×3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其中CP设7.5%(低)、9.0%(中)、10.5%(高)3个水平,RUP设45%CP(低)、55%CP(高)2个水平,共6个处理组,饲喂相同基础日粮,精粗比为3∶7,预饲期10d,饲喂后2、4、8、12、24h从食道采集瘤胃液2d,测定瘤胃液pH值,NH3-N、微生物蛋白质(BCP)、挥发性脂肪酸(VFA)含量.结果表明,日粮CP水平对瘤胃液NH3-N浓度的影响极显著(P<0.01),对BCP及VFA的含量影响较小,总体而言,9.0% CP水平组对奶牛的瘤胃发酵略好于其他两组;日粮中高RUP(55%CP)可以显著降低瘤胃pH值且有降低NH3-N浓度的趋势,同时,对瘤胃BCP及VFA的合成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该试验条件下,日粮中CP(9.0%)和RUP(55%CP)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瘤胃代谢.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啤酒糟对瘤胃发酵参数及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选取4只(40.0±2.5)kg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崂山奶山羊,采用4×4拉丁方设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不添加啤酒糟;试验1、2和3组啤酒糟的添加水平分别为基础饲粮干物质的10%、15%和20%。测定24 h内瘤胃液pH、氨态氮(NH3-N)浓度、微生物蛋白产量、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及羧甲基纤维素酶、纤维二糖酶、微晶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活性。结果表明:1)各组瘤胃液pH及NH3-N浓度均在正常范围内,试验2组微生物蛋白产量均值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试验2组乙酸浓度均值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均值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显著高于试验1组(P<0.05)。3)在纤维素酶活性方面,试验2组4种酶活性的均值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由此可见,本试验条件下,啤酒糟添加水平为15%最有利于瘤胃发酵且能有效提高纤维素酶活性。  相似文献   

6.
饲料中添加大豆糖蜜对肉羊瘤胃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选用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德国美利奴与东北细毛羊杂交羯羊12只,按体重相近的原则将其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占风干饲料重0、2%、5%和8%的大豆糖蜜进行饲喂,研究其对肉羊瘤胃发酵的影响。在饲喂后0、2、4、6h和8h采集瘤胃液样本,测定瘤胃液pH值、NH3-N、菌体蛋白和VFA浓度。结果表明:饲喂2h后5%组NH3-N浓度分别比0、2%和8%提高26.91%、24.67%、23.11%(P<0.05);在2h时间点5%组和8%组瘤胃菌体蛋白浓度显著高于0组(P<0.05);随着大豆糖蜜添加量的增加瘤胃菌体蛋白浓度也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5%组瘤胃菌体蛋白浓度最高;大豆糖蜜可提高瘤胃液丙酸浓度,其中5%组和8%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饲用甜高粱(Sorghum bicolor)青贮影响小尾寒羊瘤胃代谢的机理,本研究选取小尾寒羊母羊8只,体重26.6kg左右,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只,分别饲喂甜高粱青贮(sweet sorghum silage,HG)和玉米(Zea mays)青贮(corn silage,HY),精饲料及苜蓿(Medicago sativa)颗粒按动物体重的1%及0.5%补饲,于采样期第1(D1)、7(D7)、30天(D30)采集瘤胃液,测定瘤胃液pH、氨态氮(ammonia nitrogen,NH3-N)浓度以及挥发性脂肪酸(volatile fatty acids,VFA)浓度。结果表明,生长期小尾寒羊玉米青贮采食量(520g·d-1)显著高于甜高粱青贮(310g·d-1)(P0.05);在整个适应期,饲粮处理、饲喂时期及其互作对两组试羊瘤胃液pH无显著影响(P0.05),但对瘤胃液NH3-N浓度有显著影响(P0.05),D7期瘤胃液NH3-N浓度最高,D1期最低,在D30期,HG组瘤胃液NH3-N浓度显著高于HY组;饲粮处理对瘤胃液支链脂肪酸(异丁酸和异戊酸)有显著影响(P0.05),在D7、D30期,HG组支链脂肪酸显著高于HY组;饲粮处理和饲喂时期的交互作用对乙酸∶丙酸(A∶P)有显著影响(P0.05),D7期HG组A∶P高于HY组,而在D30期,则相反。综上,小尾寒羊瘤胃内环境对不同青贮型饲粮适应性存在差异,饲喂1个月后,HY组采食量及瘤胃液乙酸∶丙酸高于HG组,但瘤胃液NH3-N、支链脂肪酸浓度低于HG组。  相似文献   

8.
采用3×3拉丁方试验设计,进行3期瘘管奶牛体外发酵试验,分别饲喂(基础日粮)Ⅰ组、(基础日粮+200 mg大豆黄酮/d)Ⅱ组、(基础日粮+200 mg染料木素/d)Ⅲ组,于采食后0、2、4、6、8 h采集瘤胃液进行pH、氨态氮(NH3-N)、挥发性脂肪酸(VFA)分析,旨在探讨大豆异黄酮类植物雌激素对奶牛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为其在奶牛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及新型饲料添加剂产品的开发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二者对瘤胃各时间点pH无显著影响(P>0.05);各组瘤胃液NH3-N浓度的时间动态变化趋势相似,饲喂后0、2、6、8 h NH3-N浓度均差异不显著(P>0.05),但在饲喂后4 h,染料木素组瘤胃液NH3-N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瘤胃液中丙酸浓度各处理组间在相同的时间点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乙酸浓度和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浓度在发酵后4~6 h染料木素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大豆黄酮对奶牛瘤胃发酵未产生影响,染料木素对瘤胃NH3-N、乙酸和TVFA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试验研究红曲霉合生素对延边黄牛瘤胃内环境的影响。选择6只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成年延边黄牛母牛为试验动物[(325±25)kg],采用3×3完全拉丁方设计试验。分别测定瘤胃液pH值、纤毛虫数、NH3-N浓度和BCP浓度。试验结果表明:采食后各组pH值无显著影响(P0.05)。瘤胃内NH3-N浓度均处于合成瘤胃微生物的最佳浓度范围内,红曲霉+中药组与对照组、红曲霉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6h纤毛虫数量对照组显著高于红曲酶组和红曲酶+中药组(P0.05)。其它时间差异不显著。红曲霉+中药组BCP含量显著高于其它两组(P0.05)。说明红曲霉+中药组有提高延边黄牛瘤胃微生物合成的作用,因而可促进瘤胃内养分消化代谢。  相似文献   

10.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水平的粗蛋白(CP)及瘤胃非降解蛋白(RUP)的日粮对奶牛瘤胃代谢的影响。试验选择18头健康、体重相近的荷斯坦奶牛作为试验动物,随机分为6组,每组3头。采用2×3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其中CP设7.5%(低)、9%(中)1、0.5%(高)三个水平,RUP设45%CP(低)、55%CP(高)两个水平,共6个处理组,饲喂相同基础日粮,精粗比为3:7,预饲期10 d,饲喂后2、4、8、12、24 h从食道采集瘤胃液2 d,测定瘤胃液pH值,NH3-N、微生物蛋白质(BCP)、挥发性脂肪酸(VFA)含量。结果表明:日粮CP水平对瘤胃液氨氮浓度的影响极显著(P<0.01),对BCP及VFA的含量影响较小,总体而言,9%CP水平组对奶牛的瘤胃发酵略好于其他两组;日粮中高RUP(55%CP)可以显著降低瘤胃pH值且有降低NH3-N浓度的趋势,同时,对瘤胃BCP及VFA的合成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本试验条件下,日粮中CP(9%)和RUP(55%CP)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瘤胃代谢。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复合营养舔砖用作反刍动物饲料补充料的饲用价值,我们选用4头装有永久瘤胃瘘管的公牛(丹麦红牛♂×闽南黄牛♀的杂交一代),利用尼龙袋法对复合营养舔砖粗蛋白质瘤胃降解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复合营养舔砖粗蛋白质瘤胃降解率,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除2 h时间段外、组内差异极显著(P<0.01)。0、2、4、8、16、24、48 h时间段瘤胃降解率分别为(1.79±0.40)%、(9.73±2.12)%、(16.27±2.57)%、(25.96±2.30)%、(43.12±1.20)%、(59.35±0.63)%、(73.21±0.42)%,动态降解率为34.65%。  相似文献   

12.
试验旨在研究复合微量元素营养舔砖对藏羊血清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的影响。分别于两牧户家选择体况良好、年龄体重相近、饲养管理相同的放牧藏羊30只,一组为对照组(放牧),另一组为试验组(放牧加补饲复合微量元素营养舔砖),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试验组补饲复合微量元素营养舔砖,试验期6个月。结果表明:复合微量元素营养舔砖可以显著提高放牧藏羊血清总抗氧化能力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P〈0.05),极显著提高血清IgM(P〈0.01)及显著提高IgA含量(P〈0.05)。说明复合微量元素营养舔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放牧藏羊的抗氧化能力,增强其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3.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水平的粗蛋白(CP)及瘤胃非降解蛋白(RUP)的日粮对奶牛瘤胃代谢的影响。试验选择18头健康、体重相近的荷斯坦奶牛作为试验动物,随机分为6组,每组3头。采用2×3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其中CP设7.5%(低)、9.0%(中)、10.5%(高)3个水平,RUP设45%CP(低)、55%CP(高)2个水平,共6个处理组,饲喂相同基础日粮,精粗比为3∶7,预饲期10d,饲喂后2、4、8、12、24h从食道采集瘤胃液2d,测定瘤胃液pH值,NH3-N、微生物蛋白质(BCP)、挥发性脂肪酸(VFA)含量。结果表明,日粮CP水平对瘤胃液NH3-N浓度的影响极显著(P〈0.01),对BCP及VFA的含量影响较小,总体而言,9.0%CP水平组对奶牛的瘤胃发酵略好于其他两组;日粮中高RUP(55%CP)可以显著降低瘤胃pH值且有降低NH3-N浓度的趋势,同时,对瘤胃BCP及VFA的合成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该试验条件下,日粮中CP(9.0%)和RUP(55%CP)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瘤胃代谢。  相似文献   

14.
试验选用3头体况健康,体重350 kg左右,并安装有瘤胃瘘管的鲁西黄牛,采用3×3拉丁方试验设计,饲喂3种RDP/RUP比例分别为1.00∶1.00(A组)、1.22∶1.00(B组)、1.50∶1.00(C组)的等能等氮日粮,研究其对瘤胃内环境参数的昼夜动态变化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瘤胃pH受日粮RDP/RUP比值差异的影响不显著(P>0.05),A、B和C组pH变化范围分别为6.53~6.94、6.44~6.84和6.45~7.03。各组瘤胃pH均在饲喂后2~4 h达到最低值,随后逐渐上升;瘤胃液尿素氮以C组最高,A、B 2组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瘤胃液尿素氮在08:00饲喂后2 h达到最高值,但20:00饲喂后各组变化趋势不一致。A、B 2组瘤胃液尿素氮浓度白天较低,夜晚较高,而C组正好相反;各组瘤胃液氨氮平均浓度差异不显著(P>0.05),动态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均在饲喂后2 h达到最高值;瘤胃微生物蛋白(MCP)平均浓度随RDP/RUP比值升高而显著提高,C组显著高于A、B 2组(P<0.05)。各组瘤胃液MCP浓度均在饲喂后2 h达到最低值。结果显示,以瘤胃液MCP浓度为衡量指标,日粮适宜的RDP/RUP比例为1.50∶1.00。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探索不同水平螺旋藻对奶牛瘤胃pH值、氨氮浓度和日粮营养成分瘤胃降解率的影响。[方法]本试验选择三头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成年奶牛,采用3×3拉丁方试验设计进行饲养试验。试验处理S1组为基础日粮,S2组为基础日粮+0.09%DM螺旋藻,S3组为基础日粮+0.15%DM螺旋藻。[结果]添加0.09%和0.15%DM的螺旋藻对瘤胃pH值无显著影响(P〉0.05),有降低氨氮浓度趋势,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两个添加组对日粮DM瘤胃有效降解率也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显著提高了日粮NDF、ADF瘤胃降解率(P〈0.05),0.15%DM螺旋藻还可显著降低日粮CP瘤胃降解率(P〈0.05)。[结论]表明适量添加螺旋藻不影响奶牛瘤胃发酵内环境,但具有显著提高日粮纤维物质的瘤胃降解率和降低日粮蛋白质降解作用。  相似文献   

16.
选用8只健康成年狍,采用瘤胃穿刺法收集瘤胃液。研究不同季节日粮组成对狍瘤胃pH、挥发性脂肪酸(VFAs)、氨态氮(NH3-N)、茵体蛋白(BCP)、内毒素以及组织胺浓度等瘤胃内环境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夏季日粮与冬季日粮相比较,瘤胃中NH3-N和BCP浓度显著升高(P〈0.05);瘤胃pH和乙酸水平显著降低(P〈0.05);丙酸水平显著提升(P〈0.05);而内毒素和组织胺浓度无显著变化(P〉0.05)。试验结果表明,冬、夏日粮组成均能够满足狍的营养需要以及稳定狍的瘤胃内环境,但夏季日粮组成对狍瘤胃发酵和营养需要更为适宜。  相似文献   

17.
以四头瘘管荷斯坦牛为试验动物,采用4×4拉丁方试验设计,用不同水平的葡萄糖、不同的含水量、不同加热温度处理豆粕,采用尼龙袋法测定各组豆粕的瘤胃降解率,以含不同降解率的豆粕为蛋白质饲料配制成四种TMR日粮,即对照组日粮(豆粕降解率为51.94%)、高降解率豆粕日粮-HD组(豆粕降解率为40.85%)、中等降解率豆粕日粮-MD组(豆粕降解率为38.98%)、低降解率豆粕日粮-LD组(豆粕降解率为28.21%),探讨葡萄糖处理豆粕对奶牛瘤胃内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含不同降解率豆粕的TMR日粮对奶牛瘤胃内环境有影响,随日粮中豆粕降解率的降低,瘤胃pH值增加,氨氮浓度降低,总VFA浓度下降,乙酸浓度升高,丙酸浓度降低,丁酸浓度显著降低(P0.05),乙酸∶丙酸比值有增加趋势;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VFA组成中乙酸比例显著增加(P0.05),丙酸比例有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18.
旨在探讨日粮中来源于柠条的缩合单宁对绵羊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选择体重为40 kg左右的健康杜蒙绵羊羯羊15只,按体重相近的原则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n=5),饲粮中不含单宁;试验Ⅰ组(n=5)和试验Ⅱ组(n=5),饲粮中分别含2%和4%单宁。分别于试验期晨饲前(0 h)和晨饲后3、6、9 h采集各组绵羊瘤胃液,测定和比较各组绵羊瘤胃内环境指标,包括pH值、氨氮(NH3-N)浓度、菌体蛋白(BCP)浓度。结果表明,饲喂含有2%(试验Ⅰ组)和4%(试验Ⅱ组)单宁的日粮对杜蒙绵羊的瘤胃pH值无显著影响(P>0.05);饲喂含有2%(试验Ⅰ组)和4%(试验Ⅱ组)单宁的日粮3 h和6 h后,绵羊瘤胃NH3-N浓度显著(P<0.05)降低;饲喂含有2%(试验Ⅰ组)和4%(试验Ⅱ组)单宁的日粮6 h和9 h后,绵羊瘤胃BCP浓度显著(P<0.05)提高。日粮中添加2%和4%来源于柠条的单宁,对绵羊瘤胃pH值无影响,可降低瘤胃NH3-N浓度,提高瘤胃BCP浓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不同热应激条件下添加二氢吡啶对奶牛瘤胃发酵功能的影响。[方法]试验选取6头三胎次泌乳中期中国荷斯坦奶牛,采用自身前后对照,分为4个时期:无应激且不添加二氢吡啶(NS-ND)、无应激添加二氢吡啶(NS-D)、应激但不添加二氢吡啶(S-ND)、应激且添加二氢吡啶(S-D),二氢吡啶添加量为每头牛3.0g/d(即0.6mg/kg体重)。[结果]S-ND时期与NS-ND时期相比,瘤胃液中pH值降低,NH3-N浓度极显著升高(P0.01),瘤胃液内挥发性脂肪酸(VFA)的浓度显著下降(P0.01),其中乙酸的百分比含量下降,丙酸和丁酸的百分比含量升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乙丙比呈稍下降趋势,差异不显著(P=0.13);应激和无应激时期添加二氢吡啶后,有使瘤胃液pH降低的趋势,NH3-N浓度均显著降低(P0.01),VFA的浓度显著提高(P0.01),乙丙比显著增高(P0.01)。[结论]添加二氢吡啶对提高热应激时期奶牛瘤胃的发酵功能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探讨了在日粮中添加尿素替代部分豆粕对山羊瘤胃发酵、上皮细胞增殖、凋亡和吸收转运能力的影响。将18 只波杂山羊随机分为3 组(n=6),分别饲喂3 种日粮:LC组(纯粗料)、MC组(30%精料)以及Urea组(1%DM缓释尿素替代部分豆粕+30%精料)。饲喂Urea组和MC组的山羊瘤胃中短链脂肪酸(SCFA)浓度、pH值均显著高于LC组,而该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但Urea组在MC组的基础上进一步显著提高了瘤胃NH3和血浆尿素氮(BUN)浓度。因此日粮添加尿素对于瘤胃上皮中受瘤胃SCFA浓度、pH值调节的上皮生长、细胞周期、增殖凋亡相关基因和SCFA转运载体mRNA表达的影响与MC组相似,但对受瘤胃NH3调节的尿素转运、细胞内pH(pHi)调节相关蛋白mRNA表达则有显著的抑制效果,即显著高于LC组,但低于MC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