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调查分析邯郸地区奶牛乳房炎的致病菌种类及乳房炎的发生与血清生化指标的相关性,应用传统细菌分离鉴定方法进行致病菌分离,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或ELISA法检测血清生化指标。结果显示邯郸地区69%以上患乳房炎奶牛是由两种以上病原菌混合感染,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要病原菌;与正常奶牛相比,患病奶牛的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血糖、免疫球蛋白G(IgG)、皮质醇(COR)含量有显著差异性(P〈0.05),而去甲肾上腺素、免疫球蛋白M(IgM)差异性不显著(P〉0.05)。这表明患乳房炎奶牛的某些血清生化指标会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乳房炎对奶牛血清细胞因子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随机选择48头泌乳期奶牛,按体细胞数(SCC)高低分为健康组和乳房炎组,分别采用体细胞计数法、放射免疫分析法、酶联免疫分析法、全自动生化分析法和比色法测定乳汁SCC和各项血清细胞因子及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乳房炎组奶牛血清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的表达水平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或P0.01),乳房炎组与健康组奶牛血清白介素-10(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水平差异均不显著(P0.05);乳房炎组奶牛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白蛋白(ALB)水平、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ase)活性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或P0.01),乳房炎组与健康组奶牛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差异均不显著(P0.05)。说明奶牛血清免疫指标、生化指标与乳房炎的发生具有相关性,特别是IL-1β、IL-8、ALB水平及NAGase活性的显著变化与乳房炎的感染和发生关系密切,故这些指标可作为诊断奶牛乳房炎和乳腺组织损伤程度的血清学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3.
乳房炎奶牛部分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随机选取21头临床健康荷斯坦奶牛(CMT检测呈阴性)、19头隐性乳房炎奶牛(CMT检测呈阳性)、33头临床型乳房炎奶牛,分别于颈静脉采血,分离血清,测定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OB)、碱性磷酸酶(ALP)、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以及免疫球蛋白IgA、IgM、IgG等生化指标.结果表明,临床型乳房炎奶牛血清中碱性磷酸酶、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的活性显著高于健康奶牛和隐性乳房炎奶牛(P<0.01或P<0.05),临床型奶牛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sa、IgM、IgG的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奶牛(P<0.01或P<0.05).隐性乳房炎奶牛血清中碱性磷酸酶、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和免疫球蛋白IgA、IgM、IgG的含量高于健康奶牛,但差异不显著(P>0.05);3组奶牛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乳房炎对奶牛血清抗氧化相关指标的影响,随机选择48头泌乳期奶牛,比较正常奶牛与乳房炎奶牛血清中抗氧化酶、抗氧化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变化,进一步为奶牛乳房炎的发病机理、预防及控制提供研究基础。试验结果表明:乳房炎组奶牛血清中抗氧化酶中的过氧化氢酶(CAT)、总超氧化物岐化酶(T-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或极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或P0.01);乳房炎组奶牛血清中Zn、Fe含量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而Cu含量与正常组差异不显著(P0.05);乳房炎组奶牛血清中V_C、V_E极显著低于正常组(P0.01)。这说明患牛体内Zn、Fe、V_C、V_E的显著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乳房炎奶牛的康复。  相似文献   

5.
奶牛乳房炎是奶牛养殖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严重危害我国奶牛养殖业的发展。为确定邯郸地区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本试验采集邯郸地区临床型奶牛乳房炎奶样31份,进行了病原菌分离鉴定、分子生物学检测和耐药性分析。结果,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9株、大肠杆菌9株、沙门氏菌8株、链球菌9株,分离率分别为29.03%、25.81%、29.03%、29.03%。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出的四种病原菌主要对青霉素和头孢噻吩不同程度耐药,对氨苄西林、卡那霉素、恩诺沙星、万古霉素、环丙沙星高度敏感,敏感率为100%,表明以上抗生素对四种病原菌生长繁殖有良好抑制作用。本试验研究为临床治疗奶牛乳房炎制定合理用药措施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随机选取63头荷斯坦奶牛,比较研究临床健康奶牛和乳房炎奶牛的血液病理学变化.结果表明:(1)临床型乳房炎奶牛在120,70,50,30 s-1等切变率下全血黏度、全血还原黏度、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聚积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等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显著高于健康奶牛和隐性乳房炎奶牛(P<0.01或P<0.05),而健康奶牛和隐性乳房炎奶牛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均差异不显著(P>0.05).(2)临床型乳房炎奶牛血清中IL-1β、IL-8、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奶牛(P<0.01或P<0.05),临床型乳房炎奶牛血清中IL-8、TNF-α水平显著高于隐性乳房炎奶牛(P<0.05),而健康奶牛和隐性乳房炎奶牛血清中各细胞因子水平均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证实了临床型乳房炎奶牛"血瘀证"的客观存在,乳腺炎症反应参与了血瘀证的形成,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血清中IL-8、TNF-α可以用作乳房炎诊断和治疗效果的评价.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了解奶牛乳房炎致病菌的菌群分布以及时间变化。使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检索奶牛乳房炎、病原菌分离,将检索得到的论文数据进行整理;根据气候等因素将中国地域划分为三大区域:西北、北方、南方,比较三大地域之间奶牛乳房炎致病菌的种类多寡、所占比重、主要致病菌的差异以及主要致病菌随时间的变动趋势。结果显示:西北地区所分离得到的奶牛乳房炎致病菌种类最为丰富,共计22种;北方与南方致病菌种类均为16种;三大地域分离得到的主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乳房链球菌、大肠杆菌、沙门菌、克雷伯菌,这8种致病菌进行地域间差异性比较分析发现,三大地域间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分离率无显著差异,规模化养殖淡化了气候对致病菌差异的影响,不同地域奶牛养殖过程中应对几类主要致病菌进行无差别防治;在时间变化上,金黄色葡萄球菌与大肠杆菌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CNS和无乳链球菌呈上升趋势,而停乳链球菌与乳房链球菌则呈下降趋势。提示在奶牛养殖生产过程中应注重对CNS及无乳链球菌的防范。  相似文献   

8.
为了明确中药复方对隐性乳房炎患病奶牛血清中相关酶活性变化的影响,试验选用穿山甲、芙蓉花、金银花、连翘、蒲公英、通草、丝瓜络、紫花地丁及王不留行等中药按照一定比例组方,采用单纯的水煎浓缩法提取有效成分,对患乳房炎泌乳奶牛进行治疗,以健康牛为对照,对健康牛和用药前后乳房炎奶牛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相关指标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隐性乳房炎组奶牛在用药第21天时分别使血清中的LDH和ALT活性下降到正常水平,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隐性乳房炎组奶牛血清AST活性在用药第15,21天时降到正常水平,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中药复方对奶牛乳房炎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能够修复奶牛受损的乳腺上皮细胞,降低受损细胞产生的酶含量,具有一定的提高患病奶牛机体免疫机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国兽医学报》2016,(9):1568-1571
从陕西宝鸡某奶牛场患乳房炎的奶牛中采取奶样46份,用于分离与鉴定致奶牛乳房炎的病原菌。采用牛津杯法和试管二倍稀释法对引起奶牛乳房炎致病菌的体外抑菌作用。结果显示:本试验分离鉴定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停乳链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及致病性大肠杆菌;苦豆草提取物对致奶牛乳房炎的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停乳链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质量浓度(MIC)分别为2.340、0.585、2.340、4.687mg/L,最低杀菌质量浓度(MBC)均为9.375mg/L。结果表明:苦豆草提取物在体外具有明显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了分析陕西省奶牛乳房炎的主要致病性病原菌及其耐药性,为奶牛乳房炎的治疗提供依据。对陕西铜川、杨凌和宝鸡等地奶牛场患临床型奶牛乳房炎的48头奶牛进行奶样采集,并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根据培养特性、形态特征及生化试验鉴定结果,将分离得到的54株病原菌分为9种,分别为链球菌(15/54)、大肠埃希菌(12/54)、金黄色葡萄球菌(10/54)、绿脓杆菌(8/54)和志贺氏菌(5/54),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的54株病原菌对13种常用抗菌素均具有一定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1.
为监测辽宁省某奶牛场奶牛乳房炎的主要致病菌,试验分离和鉴定奶牛乳房炎的主要致病菌.结果 显示,分离到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和大肠杆菌.研究结果表明,该养殖场奶牛乳房炎是由多种病原菌引起的.  相似文献   

12.
新疆克拉玛依地区奶牛隐性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兰州乳房炎检测试剂(Lanzhou mastitis test,LMT)对克拉玛依规模化奶牛场进行了奶牛隐性乳房炎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该地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为70.43%(543/771)。对543份阳性牛乳样品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鉴定,结果发现,阳性乳样品中细菌分离率达89.13%(484/543),葡萄球菌、链球菌、肠杆菌和棒状杆菌为主要致病菌,且多为几种致病菌的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3.
旨在研究乳房炎及病原菌组成对中国荷斯坦牛测定日泌乳性能及体细胞数变化的影响.本研究于2009年9月对江苏某奶牛场140头成年中国荷斯坦泌乳牛进行乳房炎检测和DHI测定,同时对隐性乳房炎阳性乳区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并分析了不同乳房炎类型和隐性乳房炎病原菌组成对测定日泌乳性能和乳中SCC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牛场临床乳房炎、隐性乳房炎和正常奶牛比例分别为10.00%、51.10%和37.90%,其中隐性乳房炎以大肠杆菌和链球菌混合感染最多(19头,占26.00%),其次为链球菌单独感染(17头,占23.30%).由1种细菌单独感染的比例为26头(占36.11%),2种或2种以上细菌混合感染为44头(占61.11%).乳房炎类型对测定日产奶量、乳糖含量、体细胞数和体细胞评分4个指标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临床乳房炎和隐性乳房炎奶牛日产奶量和乳糖含量极显著低于正常奶,同时体细胞数和体细胞评分极显著高于正常奶,而临床乳房炎奶和隐性乳房炎奶在所有检测指标上均无显著差异,但临床乳房炎奶比隐性乳房炎奶体细胞数高出约100万·mL-1.不同病原菌组成类型对乳中体细胞数和体细胞评分有极显著影响(P<0.01),而对其它性状无显著影响(P>0.05).混合感染奶牛测定日产奶量极显著低于单独感染奶牛(P<0.01),同时乳中体细胞数显著高于单独感染奶牛(P<0.01).乳房炎类型对乳中SCC的变化趋势有显著影响(P<0.01),正常奶牛维持较低SCC的能力较强,隐性乳房炎奶牛在下一泌乳月体细胞增加的可能性较大.不同隐性乳房炎病原菌组成类型对乳中SCC的变化无显著影响.奶牛生产中隐性乳房炎发病率高,危害性也最大,不同病原菌混合感染引起的隐性乳房炎对测定日产奶量和乳中体细胞数影响最大.该结果为奶牛场采取合理措施,降低隐性乳房炎发生率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奶牛患乳房炎期间血锌、铜和钴浓度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试验报道了奶牛患乳房炎期间一些微量元素的利用情况。试验选用两组奶牛一组患轻症乳房炎,一组患临床乳房炎,每组25头,所有奶牛日粮相同。结果表明患轻症乳房炎奶牛的血锌浓度(5.66±0.52)显著低于(P〈0.05)健康牛的血锌浓度(8.46±1.10)。然而,健康牛和患乳房炎奶牛的血铜、钴浓度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甘肃、贵州地区奶牛乳房炎病原菌分离鉴定及耐药性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弄清引起我国不同地区奶牛乳房炎病原菌的种类及分布情况,研究致病菌的耐药性特征,为该地区及我国奶牛乳房炎的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对甘肃和贵州地区部分奶牛场采得的临床型或亚临床型乳房炎患牛奶样169份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和病原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引起两地区奶牛乳房炎的病原菌主要为葡萄球菌、链球菌和大肠杆菌。在检出的189株病原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65株,占34.39%;表皮葡萄球菌62株,占32.8%;无乳链球菌4株,占2.12%;停乳链球菌32株,占16.93%;乳房链球菌13株,占6.88%;大肠杆菌13株,占6.88%。各种病原菌在两地区所占的比例具有差异性。各病原菌对药物的敏感性多有不同,但大多对左氟沙星、环丙沙星和先锋霉素V较为敏感,而对其他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情况,特别是对复方新诺明、青霉素和万古霉素产生了强耐药性。  相似文献   

16.
旨在调查引起内蒙古通辽地区奶牛乳房炎发生的优势病原菌。采用常规方法对采集自该地区某奶牛场的3份临床型乳房炎患牛奶样进行优势致病菌的分离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评价分离菌对兽医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从3份乳样中共分离到14株菌,经生化试验鉴定为无乳链球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对链霉素及磺胺嘧啶表现出较强的耐药性,而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及麦迪霉素对分离菌则表现出较好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为查清铁门关地区奶牛乳房炎病原菌的种类及筛选出敏感药物,提高乳房炎的防治效果,从铁门关地区规模牛场和散养户采集乳房炎奶样,进行病原菌的分离与生化鉴定。选择部分中药、抗生素和乳头药浴液分别采用琼脂平板打孔法、K-B纸片法和二倍稀释法对主要病原菌进行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表明:从166份乳样中共分离出12种267株细菌,其中主要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占32.2%)、大肠杆菌(占25.5%)、停乳链球菌(占12.4%)、无乳链球菌(占9.4%)。临床型乳房炎病例中72.9%为混合感染,隐性乳房炎病例中88.5%为单独感染。体外抑菌试验中,头孢曲松钠、头孢哌酮、氟苯尼考对4种主要病原菌敏感,洗必泰的最低抑菌浓度最小。试验结果可为铁门关地区奶牛乳房炎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研究临床型乳房炎对泌乳高峰期奶牛生产性能、体况评分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来自同一牛场的1~3胎、产后57d、患有临床型乳房炎的8头荷斯坦牛作为研究对象,以另外8头健康奶牛作为对照,记录每天采食量和产奶量,每周进行2次体况评分和乳成分分析,分析其产后9~11周内生产性能和体况变化,于产后第77天晨饲前采集颈静脉血样,检测血清白蛋白、葡萄糖、25-羟基维生素D_3、总钙和β-羟丁酸水平。结果表明,临床型乳房炎患牛产奶量呈线性下降(R~2=0.96),体况评分呈线性升高(R~2=0.88);患病牛干物质采食量、饲料转化率、产奶量、4%乳脂肪校正乳产量、能量校正乳产量、牛奶乳酸含量和冰点显著降低(P0.05);乳蛋白率、牛奶酪蛋白和游离脂肪酸含量、牛奶体细胞计数显著升高(P0.05);患病牛血清白蛋白和25-羟基维生素D_3的水平低于生理正常值范围,血清葡萄糖含量超出生理正常值范围;血清葡萄糖水平显著升高(P0.05),血清白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5);患病牛血清β-羟丁酸含量有高于对照组的趋势(P=0.08);两组间其他乳成分含量及产量、总钙的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结果提示,临床型乳房炎可降低泌乳高峰期奶牛采食量、产奶量、饲料转化率和牛奶品质,提高奶牛体况评分,使血清相关生化指标出现异常。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宁夏地区奶牛隐性乳房炎主要病原菌流行情况及主要病原菌的耐药特征。[方法 ]采集宁夏地区5个规模化奶牛养殖场乳样共计461份,分离培养后,应用全自动细菌鉴定仪进行鉴定并选择主要致病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隐性乳房炎阳性检出率平均为65.3%(301/461);分离到金黄色葡萄球菌22株、无乳链球菌5株、大肠杆菌10株。这些细菌对阿米卡星、头孢噻肟等药物敏感,对青霉素与环丙沙星耐药。[结论 ]宁夏地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阳性率较高,主要病原菌对阿米卡星、头孢噻肟等药物敏感。  相似文献   

20.
为了有效防治包头地区奶牛乳房炎,对包头地区4个规模较大的奶牛场乳房炎患牛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应用敏感药物进行了治疗试验。结果表明: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链球菌等是引起包头地区奶牛乳房炎的主要病原,并且分离的病原菌对庆大霉素、环丙沙星等抗生素敏感。治疗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药敏试验筛选的敏感药物对奶牛乳房炎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能够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