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9 毫秒
1.
研究冬季发酵床养猪模式对猪舍环境、猪生产性能及免疫性能的影响。试验选用60头三元杂交断奶仔猪,分为两个处理,每处理5个重复,每重复6头猪。对照组为传统的水泥地面猪舍养殖模式,试验日粮为基础日粮+10%杆菌肽锌20mg/kg与10%硫酸粘杆菌素20mg/kg;试验组为发酵床猪舍养殖,试验日粮为基础日粮+0.1%日本酵素。测试指标为猪舍温度、相对湿度、悬浮颗粒浓度、氨气浓度、猪料肉比、平均日增重及血清IgAI、gM、IgG浓度。试验时间106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显著提高了猪舍温度(P<0.05),极显著降低了猪舍氨气和悬浮颗粒浓度(P<0.01),对猪舍相对湿度无显著影响;试验组显著提高了平均日增重、饲料转化率及血清IgAI、gG浓度(P<0.05),对血清IgM浓度无显著影响。试验表明冬季发酵床养猪模式可改善猪舍环境,提高猪的生产性能与免疫性能,优于水泥地面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2.
冬季发酵床养殖模式对猪舍环境及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研究冬季发酵床养猪模式对猪舍环境、猪生产性能及免疫性能的影响.试验选用60头三元杂交断奶仔猪,分为两个处理,每处理5个重复,每重复6头猪.对照组为传统的水泥地面猪舍养殖模式,试验日粮为基础日粮+10%杆菌肽锌20mg/kg与10%硫酸粘杆茵素20mg/kg;试验组为发酵床猪舍养殖,试验日粮为基础日粮+O.1%日本酵素.测试指标为猪舍温度、相对湿度、悬浮颗粒浓度、氨气浓度、猪料肉比、平均日增重及血清IgA、IgM、IgG浓度.试验时间106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显著提高了猪舍温度(P<0.05),极显著降低了猪舍氨气和悬浮颗粒浓度(P<0.01),对猪舍相对湿度无显著影响;试验组显著提高了平均日增重、饲料转化率及血清IgA、IgG浓度(P<0.05),对血清IgM浓度无显著影响.试验表明冬季发酵床养猪模式可改善猪舍环境,提高猪的生产性能与免疫性能,优于水泥地面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3.
《畜牧与兽医》2014,(7):47-49
通过测定不同季节采用发酵床养殖猪只的生产性能指标,研究发酵床养殖在极端气候条件下对育肥猪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分2次进行,分别在夏季的7—8月和冬季的12—1月,设水泥地面对照组。夏季试验发酵床养猪的试验群体为105头,分9圈饲养,密度为1.7 m2/头;冬季试验发酵床养殖观察的群体数量为112头,分9圈,密度为1.7 m2/头。水泥地面对照观察3圈,群体为42头,密度1.5 m2/头。水泥地面猪舍无后窗,发酵床猪舍后墙开窗(90 cm×100 cm),窗距离地面1.0 m,夏季采用自然通风,冬季水泥地面采用热风管道供暖,发酵床无采暖设施。饲养观察期为夏季30 d,冬季60 d。结果显示:夏季发酵床比水泥地面日增重低6.7%(P<0.05),料重比增加4.4%(P<0.05);冬季发酵床比水泥地面日增重提高16.7%(P<0.05),料重比降低5.5%(P<0.05)。结论:在凉爽和寒冷的季节采用发酵床养猪效果显著,表现出较好生产性能;夏季发酵床的高温环境对育肥猪的生长性能有明显的不利影响,而且体重越大,影响越大;采用发酵床养殖模式,需要通过圈舍设计和通风设施的改进来扬长避短。  相似文献   

4.
生态型发酵床养猪模式对猪舍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试验对发酵床养猪与传统水泥地面养猪两种模式下猪舍的环境指标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采用发酵床养猪,猪舍环境温度在冬季可达16.1℃~21.3℃,氨气含量在通风前后分别为16.80mg/m3、10.95mg/m3,有利于猪的健康生长。  相似文献   

5.
分别测定夏季和冬季发酵床养猪猪舍和常规养殖猪舍温度,结果表明,冬季发酵床养猪猪舍温度显著高于常规水泥地面养殖猪舍(P<0.01);夏季发酵床养猪猪舍温度略高于常规水泥地面养殖猪舍,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6.
发酵床猪舍对育肥猪生长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选择46 kg左右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60头,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发酵床猪舍;对照组,传统水泥地面猪舍),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猪,在日粮配方相同的情况下进行饲养试验、屠宰测定和肉品质量检测.结果表明:日增重(840~874 g)、料肉比(3.01~3.1),试验组略优于对照组,而饲料成本试验组比对照组每头降低20.7元(按增重90 kg计算);眼肌面积、瘦肉率试验组比对照组分别提高21.5%(P<0.05)和3.04%.发酵床猪舍对猪肉品质及肌肉化学成分、氨基酸含量无明显影响,但能显著提高肌肉中粗脂肪、精氨酸的含量,粗脂肪提高15.12%(P<0.05),精氨酸提高12.58%(P<0.05);发酵床猪舍不会造成肌肉中铜、铅、砷、汞、镉、铬的残留超标.结果显示,采用发酵床养猪技术能改善胴体品质,节省用水,特别是猪舍臭味明显减少,无粪尿污水外排.  相似文献   

7.
在冬季不同的养殖模式对猪舍环境和生产性能的影响不同,为了筛选出较佳的冬季养猪模式,开展塑料大棚发酵床猪舍与一般发酵床猪舍养猪模式同传统水泥地面养猪模式的试验研究,选用60头三元杂交断奶仔猪分三组进行育肥试验,结果表明:塑料大棚发酵床猪舍模式,一般发酵床模式和传统水泥地面模式的平均日增重分别为710g、686g和610g,塑料大棚发酵床猪舍模式较对照  相似文献   

8.
秋季发酵床养猪对猪舍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通过对秋季条件下,测定简易发酵床猪舍和传统水泥地面猪舍的环境指标,以研究秋季发酵床养猪模式对猪舍环境的影响。结果显示,传统水泥地面猪舍相比,简易发酵床猪舍内的温度、湿度、光照强度均差异不显著,但气流速度显著增加,氨气显著降低了51.54%(P<0.05),细菌数减少了23.50%(P>0.05),舍内无臭味,少苍蝇,表明简易发酵床猪舍内的环境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9.
试验为了研究发酵床育肥猪舍与实心地面育肥猪舍有害气体的浓度变化,分别检测NH_3、H_2S及CO_2浓度,为育肥猪生态养殖,粪便除臭及环境保护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随机选取健康、体重60kg左右、品种一致的育肥猪400头平均分为两组。发酵床猪舍为试验组,实心地面猪舍为对照组,在为期一个月的试验中每天分不同的时间、高度进行NH_3、H_2S及CO_2浓度检测。在相同条件下发酵床组测得的NH_3及H_2S浓度要低于在实心地面组(P0.05);而CO_2浓度是发酵床组高于实心地面组。发酵床猪舍有效降低NH_3及H_2S的浓度,但会使CO_2浓度升高。  相似文献   

10.
发酵床猪舍的环境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有机素材的自然发酵床进行养猪试验,监测补充锯末及停止养猪两种情况下的发酵床温度变化,剖析发酵床的特点。结果显示,补充锯末有利于发酵进行,床温升高了6~11℃;停止养猪53 d后,床温下降了16℃;持续30℃的低温发酵。镇江市某猪舍,PM10浓度为(0.392 4±0.020 4)mg/m3,氨气浓度为(0.892 5±0.085 2)mg/m3。粪便干物质铜含量为(350.0±35.1)mg/kg,3年床的垫料中铜含量为(379.8±2.6)mg/kg,而1年床的上层垫料铜含量为(226.2±12.7)mg/kg,中层为(214.3±12.9)mg/kg。饲料低铜、粪便及其水分调整管理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试验选用23日龄断奶、体重接近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90头,以常规水泥地面饲养方式为对照,研究了发酵床饲养方式对猪舍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床饲养方式猪舍温度显著高于常规水泥地面饲养方式(P<0.05),猪舍空气中PM10浓度显著低于常规水泥地饲养方式(P<0.05),氨气和H2S浓度极显著低于常规水泥地饲养方式(P<0.01)。说明发酵床饲养方式能改善猪舍内环境。  相似文献   

12.
夏季不同发酵床猪舍对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选取等体重仔猪96头,随机分为对照组、石棉瓦组和湿帘组,分别饲养于常规水泥地面猪舍,石棉瓦屋顶、后窗密闭的发酵床猪舍和砖瓦-泥-苇箔屋顶及安装湿帘风机的发酵床猪舍.试验测定猪的生产性能指标及猪舍内外的环境温度.试验结果为夏季石棉瓦组猪生产性能最低,湿帘组最高;石棉瓦组室内环境温度最高,湿帘组最低.建议夏季发酵床养猪时修建适宜的猪舍.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推广发酵床养猪技术,试验将16~26 kg左右的40头三元杂交皮梅猪[(梅山×皮特兰)×大约克夏]随机分成试验组(发酵床)和对照组(水泥地面),研究沿江沿海地区生物发酵床养猪对育肥猪生长性能和猪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组猪平均增重、平均日增重、猪肉平均pH值、猪肉平均滴水损失、猪肉平均脂肪含量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说明相对于水泥地面饲养,发酵床养猪可以提高猪的生长性能和猪肉品质。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旨在探明发酵床饲养模式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腹泻、肠道菌群和畜舍环境等方面的影响,为发酵床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选择84头体重在(7.5±0.2)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并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采用发酵床饲养,对照组采用传统水泥地面饲养,基础日粮完全相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日增重显著增加(P<0.05),饲料增重比和腹泻率显著降低(P<0.05);试验组盲肠和结肠内容物中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数量明显降低(P<0.05),而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显著升高(P<0.05);发酵床饲养模式中猪舍的环境得到显著改善,舍内温度明显升高(P<0.05),氨气浓度和悬浮颗粒浓度均显著低于(P<0.05)传统水泥地面猪舍,无论对照组还是试验组,在猪只的新鲜粪便、发酵床垫料及水泥地面中均未检测到寄生虫的存在,本研究说明发酵床养殖可提高断奶仔猪日增重和降低饲料增重比和腹泻率,具有改善肠道微生态平衡和畜舍环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选择健康无病、体重和日龄相近的三元杂交断奶仔猪90头,随机分成5组,比较不同菌种、不同垫料比例制作生物发酵床养猪模式与传统水泥地面养猪模式的饲喂效果及其对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应用商品菌制作发酵床养猪模式保育猪的日增重与土著菌种接种的生物发酵床、传统水泥地面养猪模式差异不显著;相比传统的水泥地面养殖模式,发酵床养殖模式极显著地降低猪舍中有害气体的排放,同时,能做到养猪生产过程中粪污不外排,减轻了养猪生产对外界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分别对发酵床猪舍和传统猪舍的H2S和NH3浓度进行测定。上午8时发酵床猪舍H2S(mg/m3)浓度为:保育舍(3.14±0.32)、母猪舍(2.25±0.47)、育肥舍(2.31±0.21),NH3(mg/m3)浓度为:保育舍(2.54±0.62)、母猪舍(4.61±0.94)、育肥舍(1.24±0.75);传统猪舍H2S(mg/m3)浓度为:保育舍(5.42±1.63)、母猪舍(6.41±1.73)、育肥舍(7.92±1.46),NH3(mg/m3)浓度为:保育舍(4.84±0.87)、母猪舍(7.42±1.15)、育肥舍(8.26±1.35)。试验结果表明,发酵床猪舍H2S和NH3浓度显著低于传统猪舍。  相似文献   

17.
《养猪》2020,(3)
为了研究复合微生态制剂、复合植物提取物对舍内氨气浓度的影响,试验选择108头日龄相近且体重在32 kg左右的肥育猪,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的基础上分别添加500 mg/kg复合植物提取物(第1组)、1 000mg/kg EM(复合微生态制剂1)+500 mg/kg复合植物提取物(第2组)、1 000 mg/kg EM(第3组)、2 000 mg/kg MP(复合微生态制剂2)+500 mg/kg复合植物提取物(第4组)、2 000 mg/kg MP(第5组)。预试期7 d,正试期44 d。试验结果表明:舍内氨气浓度方面,各试验组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第1组至第5组分别比对照组降低14.69%(P0.01)、15.79%(P0.01)、16.65%(P0.01)、35.50%(P0.01)、27.91%(P0.01);桶内氨气浓度方面,各试验组也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饲粮中添加复合微生态制剂和复合植物提取物能有效降低舍内氨气浓度,改善猪舍环境。其中,以"2 000 mg/kg复合微生态制剂(MP)+500 mg/kg复合植物提取物"联合使用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8.
为监测高架发酵床模式下封闭育肥猪舍的热环境和空气环境特征,试验测定了育肥猪舍的进风口、猪舍层、发酵床层和风机口的温度、湿度、PM_(2.5)、PM_(10)、氨气(NH_3)和硫化氢(H_2S)浓度,为规模化养殖场的高架发酵床模式畜舍的环境调控提供参考。结果发现,各采样点间的温度、湿度、PM_(2.5)、PM_(10)均无显著差异(P0.05);进风口、猪舍层、发酵床层和风机口的NH_3、H_2S平均浓度分别为8.64±0.25 mg/m~3、8.99±0.57 mg/m~3、10.92±1.77 mg/m~3、9.05±0.81 mg/m~3和17.13±5.90μg/m~3、21.04±2.16μg/m~3、22.18±1.69μg/m~3、22.25±3.35μg/m~3;发酵床层的NH_3和H_2S浓度均略高于猪舍层,但无显著差异。该试验各采样点的NH_3与H_2S平均浓度均符合GBT17824.3-2008《规模猪场环境参数及环境管理》,且高架发酵床模式下发酵床层并未影响猪舍层的空气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人们对猪的饲养环境越来越重视,猪舍内空气质量是健康养殖不可忽视的因素。通过对发酵床养猪和普通水泥地面养猪两种养殖模式下猪舍内空气指标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采用发酵床养猪猪舍内NH3、H2S在冬季和夏季平均浓度均低于普通水泥地面猪舍,但猪舍内PM10浓度在夏冬两季却有增有减。分析认为,发酵床养猪可有效降低猪舍内NH3和H2S气体的浓度,但管理措施不到位,将会增大PM10浓度,影响猪舍内的空气质量。  相似文献   

20.
研究冬季发酵床养猪模式对猪舍环境、猪生产性能及免疫性能的影响。试验选用60头三元杂交断奶仔猪,分为两个处理,每处理5个重复,每重复6头猪。对照组为传统的水泥地面猪舍养殖模式,试验日粮为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