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笔者用分离得到的猪源致病性大肠杆菌制成灭活疫苗免疫产蛋鸡,定期检测蛋鸡血清和卵黄的抗体效价。试验结果表明,免疫蛋鸡血清中和卵黄中抗体的消长规律相似,同一时期的血清抗体比卵黄抗体较高。同时比较3种不同佐剂疫苗产生的效果,结果表明,氟氏佐剂和氢氧化铝佐剂疫苗产生的抗体效价较白油佐剂疫苗产生的抗体效价高,但氟氏佐剂疫苗和白油佐剂疫苗较氢氧化铝佐剂疫苗抗体持续时间长。综合比较,氟氏佐剂较其他2种佐剂产生的抗体效价高、持续时间长。  相似文献   

2.
从浙江省10多个规模化猪场采集仔猪断奶腹泻病料,分离致病性大肠杆菌。血清学和PCR方法鉴定菌毛型主要为F4和F18。挑取1株致病性和菌毛表达较强的F4阳性菌株,接种改良M inca培养基培养,热抽提法分离菌毛并纯化菌毛蛋白。将50只蛋鸡随机分5组,分别肌注1 mL免疫原/只:A组菌毛蛋白(250μg/只),B、C和D组菌毛蛋白(250,50,10μg/只) 弗氏佐剂,E组为空白对照。21 d加强免疫。定期采血分离血清,水稀释法和饱和硫酸铵盐析法分离卵黄抗体。ELISA法检测血清和卵黄抗体效价。结果表明,F4菌毛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在弗氏佐剂的辅助下,二免后21 d抗体效价达最高峰,血清和卵黄抗体效价分别为4.7 lg和4.4 lg,二免后56 d血清和卵黄抗体效价仍维持在4.0 lg;另外二免后21 d,10μg/只免疫剂量与50μg/只及250μg/只相比,诱导产生的卵黄抗体效价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3.
肠毒素性大肠杆菌菌毛对产蛋鸡免疫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热抽提法提取4种肠毒素性大肠杆菌菌毛蛋白。K88、K99、F41和987p菌毛蛋白分别制成弗氏佐剂苗;K88还制成白油佐剂苗,氢氧化铝胶苗和蜂胶佐剂苗;另将4种菌毛等比例混合制成弗氏佐剂苗。分别对产蛋鸡进行免疫,用微量凝集反应和血凝抑制试验检测卵黄抗体效价。结果表明,K88菌毛较其他3种菌毛免疫性好,诱导抗体效价最高而且能长时间维持;987p菌毛能快速诱导抗体的产生,但整体效价低。K88不同佐剂苗中,铝胶佐剂能较快地诱导抗体的产生,蜂胶佐剂苗抗体持续时间短,弗氏佐剂能诱导高效价的抗体产生而且能长时间持续。  相似文献   

4.
采用痘病毒和牛痘病毒免疫莱航鸡制备卵黄抗体,分析了不同抗原浓度下抗体滴度的差异,以了解抗体产量受实验鸡生物节律影响的周期性变化.结果显示,在一定剂量窗范围内,免疫效果会随着抗原浓度的增加而加强.但过高的抗原剂量常会较低剂量引起免疫抑制.两次免疫之间,尤其是首次和二次免疫之间,间隔不宜过短,否则容易造成动物体内的免疫记忆,进而影响免疫效果.弗氏完全佐剂较弗氏非完全佐剂佐剂效力更强,但对机体组织伤害较大,两种佐剂先后交叉使用效果更好.卵黄抗体的产量在总体平稳中呈现明显的7 d和60 d生物波动.  相似文献   

5.
用灭活浓度为108CFU/ml的副溶血弧菌悬液,加入等体积的弗氏完全佐剂或弗氏不完全佐剂,充分乳化,免疫健康海兰蛋鸡,每10d加强免疫1次,第3次加强免疫后1周开始收集鸡蛋。鸡蛋在除去蛋白后用蒸馏水漂洗得到纯卵黄液,应用饱和硫酸铵溶液沉淀法制备粗体的卵黄抗体,再应用Sephadex G-200凝胶层析柱进一步纯化,所得样品经SDS-PAGE电泳检测,证实获得精制抗副溶血弧菌卵黄抗体。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提取乳酸杆菌L.caseiZhang的DNA作佐剂,按每只鸡100ug剂量添加到新城疫油苗及禽流感病毒H5亚型油苗中。新城疫和禽流感试验分别设空白对照组(Ⅰ组)、无佐剂疫苗组(Ⅱ组)、细菌核酸佐剂组(Ⅲ组)、弗氏完全佐剂组(Ⅳ组)、弗氏完全佐剂核酸免疫协同组(Ⅴ组)5组进行免疫,分别于15和28日龄首免,两周后二免。二免后每周采样用血凝及血凝抑制法检测血清抗体水平,并用MTT法检测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结果显示,添加核酸组鸡HI抗体和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均极显著高于单独免疫疫苗组(P<0.01);而免疫组均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细菌核酸组HI抗体略高于弗氏完全佐剂组,但T淋巴细胞转化率极显著高于弗氏完全佐剂组(P<0.01);同时弗氏完全佐剂核酸免疫协同组与核酸组无显著性差异。由此得出,乳酸杆菌L.caseiZhangDNA对新城疫油苗和禽流感病毒H5亚型油苗具有免疫增强作用;乳酸杆菌L.caseiZhangDNA与弗氏完全佐剂无明显的免疫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7.
分离、纯化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K88ac菌毛蛋白,将其免疫产蛋鸡,经喷雾干燥制备抗ETEC菌毛抗原特异性卵黄抗体粉。间接ELISA法检测卵黄抗体效价,试验结果表明,喷雾干燥(140℃进气,65℃出气)对卵黄抗体活性无影响,加工前后抗体滴度均为1:1280;卵黄抗体粉在90℃干热条件下处理5min后抗体效价下降50%,而90℃湿热条件下处理5min抗体效价无明显变化,但处理15min后下降75%;经过1h的干热或湿热处理,抗体均基本失活;4℃和常温下放置半年对卵黄抗体粉活性无影响;体外抑制粘附试验表明,抗K88卵黄抗体能抑制K88对肠上皮细胞的粘附。  相似文献   

8.
蛋鸡进行鸡新城疫疫苗免疫接种后,体内B细胞通过对抗原的识别、活化、增殖,最后分化成浆细胞并分泌抗体,产生的抗体进入血液后,血液中的抗体能从输卵管上皮层分泌滤泡分泌到卵黄内。免疫蛋鸡后采血测定血清中抗体效价或制备血清抗体过程中,抓鸡采血时经常造成惊吓而引起产蛋率降低,因而人们想到能否用卵黄抗体代替血清抗体进行上述工作。本研究的目的是对免疫后的蛋鸡血清抗体和卵黄抗体进行测定比较,看两者之间的差异程度  相似文献   

9.
为制备针对一些大型养猪场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enterotrxigenic Escherichia coli,ETEC)分离株的特异性卵黄抗体(egg yolk immunoglobulin,IgY),试验对从这些养殖场分离的ETEC分离株菌毛基因类型进行了PCR鉴定,纯化该分离株的菌毛蛋白免疫蛋鸡制备IgY,对该IgY的效价、特异性和体外抑菌效果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该分离株具有K88和987p 两种菌毛基因,纯化后的分离株菌毛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经3次免疫后产生的IgY对K88和987p全菌和菌毛的效价可达到1:64 000,分离株菌毛IgY能特异地与K88和987p反应,与K99、F41无交叉反应,5 mg/mL分离株菌毛IgY在体外具有很好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10.
卵黄抗体(IgY)是蛋鸡受特定抗原刺激后体内产生的特异性并被转移和贮存在卵黄中的免疫球蛋白。用鸡卵黄大量生产和制备多克隆抗体是近年来抗体制备技术中新兴的研究领域。介绍了IgY的结构和进入卵黄的机制,综述了免疫鸡卵黄抗体在猪生产中的应用及其制备技术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12.
根据GenBank中发表的E.coli K88、K99基因序列,分别设计合成1对引物.利用PCR技术,以大肠杆菌C83907和C83644的质粒为模板分别扩增不含信号肽的K88及K99基因.通过分离、纯化、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酶切,连接和转化,构建了含K88-K99串联表达载体的重组菌株BL21(DE3)(pETK88CK99).结果显示,经酶切,PCR鉴定和DNA序列分析,证实了构建的重组质粒pETK88CK99中含有K88K99融合基因,且基因序列和阅读框架均正确.经过SDS-PAGE分析,串联表达蛋白含量占菌体蛋白的40%左右,经Western blotting检测,该串联表达蛋白能被大肠杆菌K88、K99标准血清识别.结果表明,构建的重组菌株可以作为预防新生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基因工程疫苗的候选菌株.  相似文献   

13.
为了快速检测和鉴定产肠毒素大肠杆菌菌毛(K88和K99)基因,本研究设计合成了针对K88、K99的2对特异性引物,对扩增条件进行优化,建立了检测K88和K99的双重PCR方法。该方法对K88、K99基因的扩增产物大小分别为237和314 bp;最终确定dNTP终浓度0.4 mmol/L,K88、K99的引物终浓度均为25 μmol/L,退火温度为52℃。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灵敏性和特异性。用所建立的双重PCR方法对实验室分离的23株大肠杆菌进行检测,结果显示,K88单重PCR阳性2株,K99单重PCR阳性3株,K88和K99双重PCR阳性5株。本研究建立的双重PCR检测方法为致幼畜腹泻产肠毒素大肠杆菌的快速准确检测提供了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观察在发生内毒素血症时,山羊红细胞膜上Na -K -ATP酶活性以及红细胞内和血清中K 离子浓度的变化,将体重10 kg±1 kg的12只山羊,随机分为内毒素处理组(LPS,1 mg/kg)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每组分别在处理后第0,0.5,1,2,3,4,5小时和第6小时从颈静脉采取血液样品。采血之后,制备红细胞、红细胞膜和血清。检测红细胞膜上Na -K -ATP酶活力,红细胞内和血清中K 浓度。结果表明,发生内毒素血症时,红细胞膜上Na -K -ATP酶活力和红细胞内K 离子浓度都先升高后降低,血清中K 离子浓度先降低后升高。  相似文献   

15.
植物内整流K~+通道AKT1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K~+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大量营养元素。内整流K~+通道(Arabidopsis K~+transporter 1,AKT1)属于Shaker家族,是介导K~+吸收的重要通道,为质膜的K~+感应器,参与调节细胞的生长发育、调控气孔运动及植物蒸腾作用,能够提高植株的抗旱耐盐性,因而在植物生长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该文概述了AKT1的结构、组织表达定位和表达调控及功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提出采用蛋白组学、基因工程技术及RNAi手段深入研究K~+、Na~+吸收及转运的协同调控机制,提高作物对土壤中K~+的利用效率及AKT1在植物生理代谢、抗逆性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次研究将感染羊瘙痒因子263K的脑匀浆通过颅内接种于金黄地鼠,应用临床特征观察、组织病理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观察以及Western blotting等技术对该毒株的生物学特性进行检测,分析和探讨其对金黄地鼠有无致病性以及致病特点,并为国内朊病毒的研究建立263K动物模型。结果表明,根据潜伏期及临床症状、组织病理学特征、免疫组织化学特征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等判断,该毒株在金黄地鼠体内所表现的生物学特性与原毒株基本一致,由此也建立了国内该毒株的金黄地鼠动物研究模型,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朊病毒疾病打下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18.
海盐胁迫对海滨雀稗生长及植株体内阳离子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0、6.8、13.6、20.4、27.2和34 g/L的海盐同1/2Hoagland营养液混合用作灌溉处理,研究海盐胁迫对海滨雀稗Paspalum vaginatum生长及植株体内Na+、K+、Ca+、Mg+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海滨雀稗生长受海盐处理抑制,其抑制程度随海盐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加大。茎和叶中Na+含量随海盐质量浓度增高而升高,在海盐质量浓度34 g/L时,分别为23.35和22.27 mg/g;根中Na+含量在海盐质量浓度为6.8 g/L时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其他处理均显著高于对照和6.8 g/L的处理。叶中K+含量不随海盐胁迫而变化,维持在25 mg/g左右;茎中K+含量随海盐质量浓度增加逐渐降低,根的K+含量在20.4 g/L达到最大值6.4 mg/g,在34 g/L时反而降低,但高于对照。海滨雀稗耐盐的原因之一可能是叶片中K+含量稳定。  相似文献   

19.
以白燕7号燕麦为材料,研究了不同配比的N肥和K肥对燕麦生长特性(有效分蘖、茎粗、叶面积、穗长)和鲜草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N和施K对有效分蘖、茎粗、叶面积、穗长都有显著的影响(P<0.05),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呈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鲜草产量在不同生育时期随着施N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着施K量的增加呈先增后降的变化,其中N100K105的增产效应在施肥处理组合中最佳.  相似文献   

20.
SRY基因是哺乳动物性别分化与控制的主导基因,参与有序的、多层次调控性别分化和控制的过程.本研究从牛血中提取总RNA,设计特异性引物,利用RT-PCR技术扩增出SRY基因HMG box基因片段,将该片段与pMD18-T载体连接并转化到大肠杆菌(E.coli Top)10中,提取质粒并用EcoRⅠ、AvrⅡ酶消化,将消化后的目的基因纯化并回收,与经同样的酶消化后并纯化回收的载体pPIC9K连接并转化到E.coliTop10,获得重组表达质粒pPIC9K-SRYHMG box,经PCR、酶切、测序验证了此载体构建成功,为下一步使用毕赤酵母表达SRY蛋白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