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苏蚕业》2017,(2):1-3
文章报告了新疆栽培桑加工的人工饲料饲养5龄蚕的试验情况。试验结果表明,与江苏南通栽培桑加工的人工饲料相比,采用新疆栽培桑加工的人工饲料饲养5龄蚕,其粒茧丝长、解舒以及清洁、洁净等总体表现尚可,说明利用新疆特殊的气候条件生产桑叶粉,降低桑叶粉生产成本,从而带动蚕人工饲料成本下降,实现人工饲料养蚕技术实用化运行大有希望。但在桑叶粉生产技术方法、生产成本以及养蚕效果等方面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正漂白粉防僵粉是生产上常用的蚕体蚕座消毒药物之一。采用漂白粉与新鲜石灰粉按照使用龄期以不同比例充分混合后使用。 1-3龄按照1:13的比例(含有效氯2%),4-5龄按照1:9的比例(含有效氯3%)。使用时,不能将防僵粉撒在桑叶上,应在桑叶吃光,蚕体暴露时撒粉,至少20min后给桑。同时注意防僵粉不能用来止桑。务必混合均匀后使用,以免局部含氯过高,对蚕体造成灼伤。  相似文献   

3.
蚕业规模经营是蚕桑生产稳定发展和蚕业现代化的发展方向.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目前嘉湖蚕区劳动力紧缺和养蚕设备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小规模经营已成为制约蚕桑稳定发展和蚕业现代化的瓶颈.为推进蚕业规模经营,提高蚕业经济效益,有必要对适应规模经营的家蚕室外育及饲养型式进行研究,从而寻找出一种适应规模经营,蚕农容易接受、成本和劳动强度较低的饲养型式.为此向湖州市科学技术局申报了"适应规模经营的家蚕室外育研究"项目,于2002年被湖州市科技局列项,课题实施3年已取得了以下三方面的成绩:设计完成了塑料大棚、稻草大棚和活动蚕室3种不同类型的大棚,并对其实用性进行了比较,为今后在本市蚕区推广应用大棚育提供了参考;研究出一种适应规模经营、蚕农容易接受、成本和劳动强度较低的饲养型式,即1~2龄人工饲料育、3~5龄大棚育,并总结出一套适合该饲养型式的饲养技术,为蚕业规模经营提供了一种新的饲养模式;3年来在练市镇朱家兜村以1~2龄人工饲料育、3~5龄大棚育的饲养型式,饲养蚕种23张获得成功,为今后在生产上推广应用该项技术作了准备.本课题已完成了预定指标,并于2004年底通过评审.  相似文献   

4.
为查明桂蚕5号对人工饲料的摄食性和适应性,以两广二号为对照,采用桑叶粉含量分别为35%和10%的粉体饲料对桂蚕5号进行了人工饲料适应性鉴定,并探讨了桑叶粉含量为38%和40%的粉体饲料1~3龄饲料育4~5龄桑叶育的效果.结果表明,桂蚕5号利用桑叶粉含量10%、35%、38%、40%等4种人工饲料饲育,其收蚁24h疏毛率...  相似文献   

5.
<正> 各龄蚕对环境条件和营养条件有不同的要求,在蚕的饲育技术上,人们往往把4龄蚕划为大蚕期,但是从蚕的生理、病理的角度来看,却与5龄蚕相差甚大,4龄和5龄蚕不仅对温度的反应不同,而且在对病原物的抵抗性也远远不及5龄蚕。在大面积养蚕生产中,人们对4龄蚕的饲养管理、消毒防病以及温湿度的控制、叶质的选择等方面都较粗放。有鉴于此,我们进行了4龄不同温度、叶质对蚕的影响试验。一、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6.
《江苏蚕业》2016,(2):20-21
"野三元"是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选育的一对多丝量蚕品种,具有单产高、茧质好、抗脓病、抗药性强、耐粗易饲养等优点,也存在抗细菌病差、中系品种在三龄后易出现大小蚕、在大蚕期对石灰和漂白粉防僵粉非常敏感等不良性状,因此,在技术上要采取合理用桑,充实营养,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搞好发育调节等综合措施来获取优质、高产。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东宁县发展蚕业生产的有利条件,提出了全县发展蚕业生产的思路和建议,并提出放养春蚕对改变全省蚕业用种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黄美红 《蚕桑通报》2002,33(1):62-64
随着蚕业实用技术的普及应用 ,广大蚕农生产管理水平的逐步提高 ,当前影响蚕茧单位产量的因素之一 ,主要是能否控制蚕病的发生。目前在各期蚕的饲养过程中 ,小蚕通常疾病发生率较低 ,而到了4龄以后 ,尤其是5龄开始 ,各类蚕病就会逐渐暴发出来。本文就蚕桑生产中存在的技术处理误区 ,论述蚕病的发生种类、原因和防治对策。1蚕业生产技术误区蚕桑生产涉及到种桑、养蚕两项技术 ,在整个生产过程中 ,既要照顾到有优质、充足的桑叶资源 ,又要顾及到饲养技术的应用到位 ,以确保实现无病高产。然而 ,还有许多蚕农由于忽视了对蚕桑适用技术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五龄蚕座密度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为在这个时期,主要是蚕儿的成长和绢丝物的积累。为了研究五龄蚕密度对其体重的影响,在阿塞拜疆蚕业试验站进行了相应的试验,其成绩列表于下:  相似文献   

10.
新型高效桑蚕增丝剂应用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常文  邓兴才 《蚕桑通报》1994,25(3):29-30,28
三龄起蚕一次性对蚕添食新型高效桑蚕增丝剂(NHS)*,可在不延长桑蚕龄期,不增加五龄桑叶消耗量、食下量的前提下,提高叶丝转化率,提高蚕茧全茧量18.16%、茧层量23.24%、茧丝长度20.42%。结果表明,NHS具有适于农村蚕业生产应用的优良性能。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蚕业的特点、蚕业生产的现状及我国蚕业科技发展与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我国21世纪的蚕业发展战略应该是:加强生物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发展高科技蚕业;同时.提出了今后l5年我国蚕业科技发展战略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山西省蚕桑产业的生产发展方式已经不适合目前蚕业发展的需求。因此,总结分析山西蚕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研究探讨蚕业生产发展方式,对促进山西蚕桑生产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四川南充上智农业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是专业从事蚕业(农业)机具研究、生产、销售的民营科技型企业。公司依托农科院蚕研所等专家团队和数十年蚕业机械研制推广的经验,通过专业技术团队潜心研制,运用自动化、智能化技术,成功推出系列现代蚕业生产装备:自动旋转方格簇、电脑催青系统、小蚕饲养机、自动切桑机、智能型升温补湿机、臭氧消毒机、多功能移动蚕房、快装蚕台、一三龄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全蚕粉中1-脱氧野尻霉素(1-deoxynojimycin,1-DNJ)含量与降血糖效果的关系以及蚕体内1-DNJ的来源,测定了7个家蚕品种或杂交组合以及用5个桑品种和不同叶质桑叶饲养5龄蚕制备的全蚕粉中1-DNJ含量,同时测定了由相应的全蚕粉配制的蚕粉复合物对小鼠食后1.5 h血糖值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家蚕品种以及用不同桑品种和不同叶质桑叶饲养家蚕制备的全蚕粉复合物的降血糖效果均存在显著差异,凡是降血糖效果显著的全蚕粉,1-DNJ含量都处于较高水平,而1-DNJ含量低的全蚕粉其降血糖效果均较差,但降血糖活性与1-DNJ含量之间并不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全蚕粉中还存在其它降血糖活性成分。养蚕用桑中的1-DNJ含量与蚕体内1-DNJ含量存在高度正相关性,而且用不含桑叶粉的人工饲料饲养的家蚕幼虫不含1-DNJ,因此证实了蚕体内的1-DNJ来源于桑叶,家蚕本身不能产生1-DNJ。  相似文献   

15.
新型杀虫剂甲硫丁醚脲对家蚕的毒性与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硫丁醚脲是以丁醚脲为前导结构合成的新型硫脲类杀虫剂,对小菜蛾、粉虱等害虫有良好防治效果。为了明确蚕区桑园及农田使用甲硫丁醚脲对蚕业生产安全性的影响,采用浸叶法测定甲硫丁醚脲与对照药剂丁醚脲对家蚕的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结果表明,丁醚脲对家蚕2龄幼虫96 h的LC50值为86.531 mg/L,属于中等毒性,中毒家蚕表现吐液、仰头、体表褐色等症状;甲硫丁醚脲对家蚕2龄幼虫96 h的LC_(50)值为9.768 mg/L,属于高毒性,家蚕的中毒症状表现为吐液、体僵直等。按照96 h LC_(50)的1/400、1/200、1/100、1/50和1/20浓度给家蚕2龄幼虫添食丁醚脲和甲硫丁醚脲,发现丁醚脲可导致家蚕3眠和4眠蚕体质量下降以及结茧率和化蛹率降低(P0.05),甲硫丁醚脲可导致4眠蚕体质量以及结茧率和化蛹率降低(P0.05)。试验结果显示,经过结构修饰的甲硫丁醚脲对家蚕的急性毒性有所增强,并且具有慢性毒性,故在蚕区使用须避免药液污染桑叶给蚕业生产造成损失。  相似文献   

16.
王传振  赵静  徐欣  张升祥  崔为正 《北方蚕业》2012,33(3):23-25,27
本试验采用隧道式微波干燥设备干燥桑叶制作桑叶粉,以烘干法、晒干法、室内阴干法制作的桑叶粉为对照,分别配制人工饲料,采用一至二龄一次给饵法鉴定养蚕效果。结果表明,利用上述4种干燥方法加工的桑叶粉配制人工饲料养蚕,收蚁后24h疏毛率、存活率、龄期经过等指标差异不大,但起蚕率和蚕体重存在一定差异,168h三龄起蚕率以室内阴干法较高,二龄眠蚕体重以微波干燥法最重,两项指标均以80℃烘干法最差。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认为,微波干燥法是大规模生产优质桑叶粉比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四川蚕业》2015,(1):20-21
为解决当前蚕业生产中蚕体蚕座粉剂消毒操作粗放,粉尘重,对操作人员身体伤害大的问题,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与南充市桃园生物化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共同研制了CYS-PFJ01型便携式蚕用电动喷粉消毒机。该机主要由盛粉桶、风机、喷撒管组成。可选择性地喷撒石灰、漂白粉、防僵粉等消毒试剂,可提高消毒操作效率,减轻对环境、人的危害。  相似文献   

18.
家蚕性别与生理生化性状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蚕茧生产上,家蚕的雌雄比为1:1,由于雌雄蚕的经济性状存在明显差异,近几年,蚕业工作者提出可在生产上推行"雌雄分养、专养雄蚕"的新举措.归根结底,雌雄蚕之间经济性状的差别是由于其生长发育及内在的生理代谢差异所引起的.本试验重点分析了家蚕性别与5龄逐日体重、丝腺鲜重、血液蛋白含量和过氧化氢酶等生理生化性状的关系,同时分析了家蚕5龄血液蛋白含量与经济性状的相关关系,以期通过生理生化的研究,为家蚕性别控制、雌雄分养、专养雄蚕的生产化提供更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贯彻,外出务工的农民越来越多,劳动密集型的蚕业遇到了严峻的挑战.如何降低养蚕生产劳动强度,减少养蚕用工,降低养蚕成本,就成了蚕业工作者共同关心的问题.而养蚕劳动强度最大,用工最多的就是5龄阶段.不但天天采叶喂蚕,而且要天天除沙,上蔟时熟蚕要一条一条地捉.由于劳力紧缺,弃桑不管,有桑不养蚕的现象日渐严重.为了稳定蚕业生产,近年来,我们进行了一些试探,采用固定蚕台育,5龄期不除沙,上蔟不捉熟蚕,让其自行结茧获得成功,受到了养蚕大户的欢迎.为了让这一成果得到健康有序的推广,笔者就相关技术谈谈初见.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桂蚕5号1~2龄人工饲料育的最佳温度,通过设置不同的温度,调查24 h疏毛率、96 h 2龄起蚕率、192 h 3龄起蚕率、192 h 3龄存活率等发育整齐度指标和1龄眠蚕体重、2龄眠蚕体重等生长发育指标,分析桂蚕5号1~2龄饲料育的最适宜温度。结果表明,桂蚕5号1~2龄饲料育在28~32℃范围内发育比较整齐,如果从安全生产方面考虑,建议饲育温度控制在28~30℃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