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2 毫秒
1.
戊型肝炎是由戊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自限性疾病,既往称肠道传播的非甲非乙型肝炎,临床症状与甲型肝炎极为相似.目前发现5个基因型,而且呈明显的地域性分布,主要分布于亚洲、非洲和中美洲的发展中国家,有流行性和散发性两种形式,其中以流行性为主.该病毒主要以经粪-口途径传播,与人畜关系密切,可引起人和牲畜严重的疾病.对戊型肝炎病毒的流行特点及途径作了一些简要分析,希望能对戊型肝炎的流行、预防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猪源戊型肝炎病毒研究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戊型肝炎(Hepatitis E,HE),是由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引起的一种人和多种动物的人兽共患病。主要经粪-口传播,常因饮用水源被污染导致暴发流行,散发病例呈全球分布。临床上超过50%的急性肝炎为HEV所致(Das et al,2000),感染孕妇病死率高达15%~25%(Bal-ayan et al,1983)。自1955年印度因水源污染发生了第一次戊型肝炎大暴发以来,先后在印度、尼泊尔、苏丹、吉尔吉斯坦及我国新疆等发展中国家流行,在发达国家则呈散发。1989年9月东京国际非甲非乙型肝炎会议正式将该传染病命名为戊型肝炎。1997年美国学者(Meng et al,1…  相似文献   

3.
戊型肝炎(Hepatitis E,HE)是由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自限性疾病,病毒经粪-口途径传播,其暴发和流行主要分布在发展中国家,常因饮用水被污染而引起,散发病例呈全球分布。1997年,发现了动物源性的戊型肝炎病毒,随后,各发达国家及印度等国陆续都有猪HEV的相关报道,  相似文献   

4.
戊型肝炎是由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感染引起的急性病毒性疾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戊肝以其水源性暴发流行和急性散发为特点,呈全球分布,是发展中国家的主要问题之一。近年来,在发达国家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历史上先后在东南亚、中亚、中东、北非和西非以及墨西哥等国发生50余次疫情。中国是戊肝的高发地之一,迄今为止已暴发11次,其中以1986年~1988年我国新疆南部地区发生戊型肝炎水型流行最为严重,共计发病119280例,死亡707例,是迄今世界上最大的一次戊型肝炎流行,造成巨大的社会危害和经济损失。人群感染后死亡…  相似文献   

5.
戊型肝炎(HE)是由戊型肝炎病毒(HEV)引起的一种急性的自限性病毒性疾病,主要以粪口途径传播,在全球范围内呈暴发流行或散发传播,目前已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疾病。随着对戊型肝炎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HEV动物宿主被证实,这促进了更多动物模型的建立。常见的实验动物模型有非人灵长类动物、猪、兔、啮齿类动物等。HEV动物模型在研究HEV传播、致病机制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就近年来HEV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戊型肝炎(Hepatitis E)是由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virus,HEV)引起的以黄疸为主的急性病毒性肝炎。戊型肝炎主要经粪一口途径传播,有流行和散发两种形式。流行主要发生在亚洲、非洲、美洲等发展中国家,因水源被污染引起。散发则主要发生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  相似文献   

7.
《畜牧与兽医》2014,(9):132-133
<正>戊型肝炎(Hepatitis E,HE)是由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引起的一种人和多种动物易感的人畜共患病。主要经粪-口传播,常因饮用水源被污染导致暴发流行,散发病例呈全球分布。迄今为止,世界上已有50余次HE暴发或流行,临床上超过50%的急性肝炎为HEV所致,孕妇感染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我国为猪戊肝发病率比较高的地区之一,曾发生戊型肝炎的多次爆发或大面积的流行,并可传播给人类,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回顾猪戊肝炎病毒结构特征研究,流行方式、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等,为猪戊型肝炎未来的诊断提供参照。文章收集国内外文献资料查询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免疫电子显微镜(IEM)、免疫荧光实验(IFA)、荧光定量RT-PCR法对防治猪戊型肝炎进行研究,对其作了分析、比较和汇总。为猪戊型肝炎病毒提供了有效诊断方式以及防御措施。对猪戊型肝炎仍需养殖者认真护理,一旦确诊为动物戊型肝炎,应立即对其进行隔离治疗。  相似文献   

9.
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过去曾被认为是一种经肠道传播的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1983年Balagan等应用免疫电镜技术从一名志愿受试者粪便中观察到直径为27~30nm的病毒样颗粒,从而证实该病毒为新型的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对人类健康具有严重危害性[1].1989年Reyes[2]等应用分子克隆技术得到了该病毒的基因克隆,同年东京国际会议正式将这一类型的肝炎及其相关病毒分别命名为戊型肝炎和戊型肝炎病毒(HEV).戊型肝炎在亚洲、非洲和美洲等发展中国家人群中发生比较普遍,在一些地区可占到急性病毒性肝炎的50%,是导致发病和病死的重要因素,尤其对孕妇可造成有20%以上的病死率[3].1986~1988年在我国新疆的爆发流行,造成了20多万人的发病,孕妇的平均死亡率为13.46%.戊型肝炎病毒(HEV)主要经粪便-口传播,在人群中可以通过饮用HEV污染的水引起暴发流行.近年来许多国家都对戊肝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加强了对戊型肝炎的预防控制,同时对戊型肝炎的疫苗也进行了探索,随着不同地区HEV基因的成功克隆,全世界对戊型肝炎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相似文献   

10.
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是一种经肠道传播的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1989年在东京国际会议上正式命名,是引起戊型肝炎的病原.戊型肝炎(hepatitis E,HE)以水源性暴发流行和急性散发为特点.有统计结果表明,在发展中国家,50%以上的非甲非乙型肝炎主要由戊型肝炎病毒引起(Lewis等,200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