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陕西省榆林市奶牛场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感染情况。[方法]从5家奶牛场采集156份血清样品,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进行BVDV抗原检测。[结果]除1家未检测到BVDV,其余4家均存在BVDV感染,BVDV抗原阳性率0~6.38%,平均为4.49%(7/156),成母牛、犊牛、育成牛BVDV抗原阳性率分别为5.66%、4.44%、3.45%。[结论]陕西省榆林市5家奶牛场存在一定的BVDV流行和持续性感染牛,且感染率较高,建议奶牛场采取定期检测、引种检疫、免疫接种等综合防控方法,以有效净化BVDV。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辽宁铁岭地区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牛肠道病毒(BEV)的流行病学情况。[方法]对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辽宁铁岭地区不同奶牛场进行BVDV、BEV的发病情况调查,采集648份病样进行抗原检测。[结果]辽宁铁岭地区不同奶牛场BVDV单一感染率为19.14%,BEV单一感染率为14.97%,BVDV/BEV混合感染率为8.64%,其中不同年龄牛群均存在不同程度的BVDV和BEV混合感染,犊牛混和感染率最低,为4.49%(4/89);育成牛混和感染率为6.35%(12/189);青年牛混和感染率最高,为13.01%(19/146);成母牛混和感染率为9.38%(21/224)。[结论]本研究揭示出辽宁铁岭牛群感染BVDV、BEV的流行病学本底,为进一步防控BVDV与BEV感染提供了可靠的流行病学理论依据。建议对于饲养密度高、规模较大的奶牛场应当定期进行全面的流行病学调查,掌握BVDV、BEV的流行规律。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解凯里市A奶牛场牛呼吸道疫病的流行情况。[方法]本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142 份奶牛血清样品进行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BRSV)、牛病毒性腹泻(BVDV)、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V)、牛支原体感染抗体检测。[结果]凯里市A奶牛场4 种呼吸道疾病病原普遍存在,BRSV阳性率为41.5%(59/142);BVDV阳性率为40.1%(57/142);IBRV阳性率为45.0%(64/142);支原体阳性率为33.8%(48/142)。犊牛4 种呼吸疾病单一感染率为15.1%~45.5%;BVDV感染最严重,为45.5%;成年牛单一感染率为33.8%~45.1%。此外,奶牛场存在IBRV、BRSV、BVDV、支原体多种病原体混合感染,二重感染率为18.3%~30.2%;BVDV+IBRV感染率最高,为30.2%;三重感染以BVDV+支原体+IBRV感染率最高,为19.7%;四重感染率为9.9%。[结论]凯里市A奶牛场存在4 种疫病,有不同程度的病原体感染,应加强对上述病原体的流行控制,提高奶牛场管理水平,减少奶牛场疫病发生和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4.
试验旨在掌握河北省唐山市13个县(市、区)奶牛场奶犊牛病毒性腹泻病原的流行状况,有效防控奶犊牛腹泻。采集唐山市不同地区38个奶牛场腹泻犊牛粪便样品788份,提取腹泻粪便样品中的基因组RNA。根据GenBank公布的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E2基因、牛轮状病毒(Bovine rotavirus,BRV)VP6基因、牛冠状病毒(Bovine coronavirus,BCV)N基因序列,利用Primer Premier 5.0软件分别设计特异性引物,采用PCR方法检测粪便样品中这3种基因,利用Excel 2007对不同地区、不同季节和混合感染病原检测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在采样范围内的788份犊牛腹泻粪便样品中,BVDV、BRV和BCV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9.82%(235/788)、29.44%(232/788)和18.02%(142/788);在所有被检地区,滦南县BVDV感染率最高,阳性检出率为45.38%(59/130),汉沽区BRV和BCV感染率最高,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5.00%(22/40)和37.50%(15/40);从采样季节来看,春季、夏季和秋季BRV感染率最高,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7.71%(46/166)、39.58%(114/288)和19.89%(39/196),冬季则以BVDV感染为主,阳性检出率为52.17%(72/138);从混合感染情况来看,以BRV+BCV二重混合感染为主,感染率为8.37%(66/788)。河北省唐山市各地区腹泻犊牛群中均存在BVDV、BRV和BCV感染,以BVDV、BRV单一感染为主。  相似文献   

5.
<正>牛病毒性腹泻(BVD)可引起牛黏膜感染,腹泻,及母牛流产等症状,是一种高度接触性、自限性的传染病。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是一种主要感染牛、羊、猪等哺乳动物的重要传染性病原体,由于BVDV在全球广泛流行,给全球养牛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因此,BVDV的准确诊断对于该病的防治意义重大。近年来,BVDV诊断方法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本文对目前应用较广泛的BVDV诊断方法进行了概述,为牛病毒性腹泻的诊断和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建立快速、灵敏的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的检测方法,根据GenBank已发表的序列,在其5′端非结构蛋白区域设计了1对特异性引物,用来检测BVDV,PEDV,SRV,TGEV等,同时建立了牛病毒性腹泻纳米PCR检测方法,经优化找出最佳的NanoPCR反应条件。经过检测,纳米PCR的最小检出量为15.2×10~(-4),PCR的最小检出量为15.2×10~(-3);BVDV的敏感性试验表明纳米PCR方法的敏感性是普通PCR的10倍。该BVDV纳米PCR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是一种高效的检测手段,可应用于流行病学调查,同时也为BVDV的及时检测、预防和治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为确定甘肃省临夏州某奶牛场犊牛腹泻的病因,并提供合适的治疗方案和防控措施,试验采集该牛场13头腹泻犊牛的粪便和血清,通过胶体金技术、ELISA方法、细菌分离鉴定、Kirby-Bauer法分别进行病毒病原学检测、病毒血清学抗体检测、病原菌鉴定和药物敏感性试验。病毒学检测结果显示,13份粪样中未检测出牛轮状病毒(BRV)、牛冠状病毒(BCV)的抗原,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抗原阳性率为23.08%(3/13);未检出BRV和BCV的抗体,BVDV血清学抗体阳性率为38.46%(5/13)。病原菌检测结果显示,13份粪便样品中,分离出13株大肠杆菌和7株奇异变形杆菌。药敏试验表明,分离的大肠杆菌和奇异变形杆菌对20种常规药物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且无对两种细菌均有效的药物。此次犊牛腹泻是由BVDV、大肠杆菌、奇异变形杆菌混合感染引起的,且大肠杆菌和奇异变形杆菌的耐药现象严重,本试验结果为该牛场进一步治疗此次的犊牛腹泻病提供了合理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试验旨在研究小分子药物索非布韦是否具有抑制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复制的作用。通过MTT法测定了不同时间和不同浓度索非布韦对牛肾细胞(MDBK)增殖的影响;采用免疫荧光染色试验筛选出能有效抑制BVDV复制的索非布韦最适浓度,用实时荧光定量PCR、致细胞病变作用(CPE)和病毒半数组织细胞感染量(TCID50)测定的方法检测索非布韦对BVDV复制的影响。结果显示,索非布韦处理MDBK细胞24和48 h能极显著抑制细胞增殖(P<0.01);与对照组相比,当索非布韦浓度为800 μmol/L时免疫荧光染色检测BVDV感染MDBK细胞的双链RNA(dsRNA)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发现,与DMSO处理组相比,BVDV感染索非布韦处理组MDBK细胞,BVDV 5'UTR mRNA含量在病毒感染24和48 h时极显著降低(P<0.01);BVDV感染索非布韦处理组MDBK细胞病变现象明显减弱;索非布韦处理24 h后能极显著减弱BVDV感染MDBK细胞后子代病毒颗粒的形成组与释放(P<0.01),降低病毒滴度。综合上述结果表明,小分子药物索非布韦能有效抑制BVDV体外复制。  相似文献   

9.
正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与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V)同属于黄病毒科瘟病毒属,二者在基因结构和抗原性上均有较高的同源性,存在交叉反应[1]。CSFV和BVDV均可感染猪[2],猪感染BVDV后可导致母猪繁殖障碍以及仔猪腹泻、消瘦、败血症等类似慢性猪瘟的临  相似文献   

10.
《畜牧与兽医》2019,(12):96-100
为了对河北省石家庄市某奶牛场发病及死亡奶牛进行确诊,试验对腹泻奶牛的粪样进行了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和牛冠状病毒(BCoV)PCR检测,同时对病死奶牛脏器样品进行BVDV、BCoV、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牛轮状病毒(BRV)及牛细小病毒(BPV)的PCR检测。试验结果显示,6份粪样BVDV阳性率为50%,BCoV阳性率为33.3%,同一份粪样中可同时检测出BVDV和BCoV两种病毒。小肠、肺脏和肝脏中均检出BVDV和BCoV,未检测出IBRV、BRV和BPV。结果表明,BVDV和BCoV为阳性,IBRV、BRV和BPV结果为阴性。最后确诊为BVDV和BCoV的单一感染和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1.
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BVD)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为调查宁夏地区BVD的流行情况,对制订防控措施提供数据支持,采集宁夏地区疑似感染BVDV且未进行疫苗免疫的1 500 头牛的血清进行抗体检测,对临床症状明显的295 头牛用肛拭子进行抗原检测。结果显示,牛病毒性腹泻抗体阳性率87.60%,抗原阳性率2.71%,存在较为严重的BVDV感染。  相似文献   

12.
<正>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BVD/MD)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引起,主要表现为腹泻、高热、妊娠母牛流产、死胎及呼吸道等症状,严重者可导致死亡[1~3]。BVDV以腹泻及整个消化道黏膜糜烂、坏死或溃疡为特征性病变,该病又被称为黏膜病[4]。BVDV属于黄病毒科中瘟病毒属,单股正链RNA。该病可引起免疫抑制,降低免疫细胞清除血液中病原体的能力和阻碍机体干扰素的形成,进而有助于牛肠道病毒(BEV)、牛轮状病毒(BRoV)、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嗜肺性病原体和肠道病原体的混合感染,加重病情,死亡率增高[4~5]。BVDV感染率低,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13.
牛冠状病毒(BCoV)引起犊牛腹泻,对养牛业造成极大危害。本研究采用交叉引物扩增(CPA)方法和核酸检测装置相结合,建立了BCoV的可视化快速检测方法。结果表明,CPA体系Mg2+最佳物质浓度为2.0 mmol/L,甜菜碱最佳物质浓度为0.4 mmol/L,d NTPs最佳物质浓度为0.6 mmol/L,Bst DNA聚合酶最佳浓度为1.5 U/μL,60℃为最佳反应温度,60 min为最佳反应时间。采用CPA BCoV-N反应体系同时检测沙门菌、大肠埃希菌、弯曲杆菌、牛冠状病毒、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牛轮状病毒等犊牛腹泻相关病原,层析试纸条检测显示只有牛冠状病毒呈现检测线,未出现交叉反应。结果显示,CPA BCoV-N具有较高的特异性,CPA检测BCoV不需要昂贵的PCR仪器,简单的水浴或培养箱即可完成DNA扩增,封闭式核酸检测装置避免了气溶胶污染,对结果的判断更加直观客观,是一种简便、快速、灵敏的BCoV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4.
正牛病毒性腹泻(Bovine viral diarrhea,BVD)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引起牛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1],牛感染BVDV后主要表现为腹泻,进行性消瘦,脱水,严重的可引起死亡[2]。BVDV可以导致免疫耐受和免疫抑制,母畜流产和奶牛产奶量下降,以及生产性能下降,每年都给全球养牛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3-4]。近几年来,我国BVDV的感染情况日益严重,为了掌握青海  相似文献   

15.
为建立猪瘟病毒(CSFV)和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的鉴别检测方法,本研究根据CSFV Npro基因、BVDV 5'-UTR基因保守区域设计特异性引物和Taq Man探针,构建阳性重组质粒,优化反应条件,建立了双重RT-q PCR检测方法。该方法 CSFV和BVDV的检测灵敏度均为100拷贝/μL,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重复性;对206份猪病料进行检测,CSFV阳性59份、BVDV皆为阴性,与本实验室常用单项RT-q PCR试剂盒检测结果一致。本研究建立的双重RT-q PCR整个检测过程不到3 h,采取闭管反应,检测完毕直接处理,避免开盖造成气溶胶污染,具有简单、快捷、灵敏度高、生物安全性好等优点,可用于CSFV和BVDV的临床鉴别检测,为2种病毒的交叉污染的检测提供一种方便、快捷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青海省部分牛群中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牛轮状病毒(bovine rotavirus,BRV)和牛冠状病毒(bovine coronavirus,BCV)3种牛病毒性腹泻病原的感染现状,本研究采用RT-PCR方法首次对2012~2013年青海省部分地区的32份具有腹泻症状的临床病料及152份健康牛粪便样品进行了BVDV、BRV、BCV的核酸检测与分析。结果显示,32份腹泻牛病料样品中BVDV、BRV、BCV的阳性率分别为65.63%(21/32)、18.75%(6/32)、34.38%(11/32),且存在2种或3种病原的混合感染;152份健康牛粪便样品中BVDV、BRV、BCV的阳性率分别为3.95%(6/152)、1.97%(3/152)、0(0/152)。该结果表明青海省部分牛群中普遍存在BVDV、BRV、BCV的感染,且混合感染现象严重,需进一步加强青海省地区牛病毒性腹泻病原的综合防控。  相似文献   

17.
2017—2018年山东省奶牛场犊牛腹泻相关病毒病原学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山东省奶牛养殖场中引起犊牛腹泻相关病毒的流行情况,2017—2018年,在全省13个地区51家规模化奶牛养殖场,采集624份犊牛腹泻病料样品,进行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牛肠道病毒(BEV)、牛冠状病毒(BCoV)和牛轮状病毒(BRV)PCR检测,并对检测结果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以及显著性差异分析(Pearson卡方检验)。结果显示:BVDV、BEV、BCoV、BRV个体检出率分别为34.58%、11.78%、8.84%、17.70%,群体检出率分别为47.83%、38.89%、35.71%、33.33%,BVDV检出率显著高于其他3种病毒(P<0.01),且有流行加重趋势;鲁西北、鲁中、鲁西南、半岛地区4种病毒的检出率有差异,其中鲁中地区的BVDV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地区(P<0.01)。结果表明,BVDV、BEV、BCoV、BRV 4种病原在山东省奶牛场中流行广泛,以BVDV流行最为严重,尤其是鲁中地区,且有流行加重趋势,成为导致奶牛场犊牛腹泻的主要病毒性因素,建议有针对性地开展防控与净化。本检测初步摸清了山东省不同地区引起奶牛犊牛腹泻相关病毒的感染情况,可为山东省制定奶牛腹泻病综合防控措施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旨在对进口胎牛血清中的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进行分离及鉴定。利用BVDV抗原和抗体检测试剂盒检测,提取胎牛血清中的病毒RNA,用5'-UTR巢式PCR进行扩增,PCR扩增产物连接pMD19-T进行测序分析。胎牛血清样品接种MDBK细胞,进行细胞传代培养,通过细胞分离培养、直接免疫荧光抗体检测对实验室进口胎牛血清样品进行病毒分离及鉴定,应用DNAStar对BVDV 5'-UTR、Npro与GenBank中公布的瘟病毒参考株进行多序列比对,采用Mega 6.0进行遗传进化分析。同时通过包被脱脂奶粉进行间接ELISA检测其中的BVDV抗体。结果显示,胎牛血清中BVDV抗原和抗体均为阳性,并且从胎牛血清中成功分离到一株新的牛源BVDV,命名为BVDV-GC株,该病毒株在MDBK细胞上进行增殖培养时未能引起细胞病变;5'-UTR与Npro PCR扩增为阳性,扩增产物大小均与预期相符;直接免疫荧光检测荧光信号为阳性;病毒滴度为10-3.6TCID50/0.1 mL;遗传进化分析表明,该分离株与USMARC-60779(BVDV-2)株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同属于BVDV-2型毒株;通过包被脱脂奶粉和商品化的ELISA试剂盒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脱脂奶粉中存在BVDV抗体。本研究从进口胎牛血清中分离出1株BVDV-2型非致细胞病变病毒,从脱脂奶粉中检测到BVDV抗体,表明进口胎牛血清和脱脂奶粉中都存在BVDV抗原和抗体污染,本研究为后续试验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建立检测牛疱疹病毒(BHV-1)、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BRSV)、牛副流感病毒3型(BPIV-3)和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单一或混合感染的荧光PCR检测方法,根据BHV-1 gB基因、BRSV F基因、BPIV-3 M基因和BVDV 5''UTR基因保守区序列分别设计特异性引物和TaqMan荧光探针,经条件优化,成功建立了BHV-1、BRSV、BPIV-3和BVDV的四重荧光PCR检测方法。该方法对牛布鲁氏菌、猪瘟病毒、小反刍兽疫病毒、羊多杀性巴氏杆菌无特异性扩增;对BHV-1、BPIV-3和BVDV的最低检测量均为8.268 copies/μL,对BRSV的最低检测量为82.680 copies/μL;该方法重复性好,CV值为1%~2%。应用本方法检测采自湖南省内某屠宰场的865份样品,结果BHV-1、BRSV、BPIV-3和BVDV等4种病原均有检出,其阳性率分别为0.58%,0.81%,0.23%和0.81%。本研究建立的多重荧光PCR检测方法可同时对BHV-1、BRSV、BPIV-3和BVDV进行检测,为这4种病原的快速诊断和鉴别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陈新诺  张斌 《中国畜牧兽医》2017,44(11):3137-3142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是导致牛腹泻的重要致病病毒之一,BVDV感染不仅能造成严重的临床症状,且可导致患畜的免疫力降低从而感染其他病原,致使患病动物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大大增加,给养牛业造成重大的损失。随着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相关理论及技术不断发展,对于BVDV的研究逐渐深入,人们对该病毒的分子生物学方面有了一些新的了解,作者主要从BVDV的病毒粒子结构组成及功能、国内外的流行情况和BVDV基因的遗传与变异情况3个方面阐述近几年BVDV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