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确定四川某猪场导致猪细菌性感染死亡的病原,本研究从送检病死猪肺脏样品中分离得到一株细菌,对该菌株进行培养特性观察、生化试验、动物致病性试验、药敏试验、16S r RNA基因的扩增及测序鉴定。结果显示其16S r RNA基因序列与肺炎克雷伯菌(Kpn)序列同源性达99%,表明该菌株为Kpn肺炎亚种;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其对小鼠具有强致病性;并且在血平板上出现α溶血现象;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表现出多重耐药性,毒力较强,并且在培养特性上发生一定的改变。本实验为进一步研究Kpn耐药机制和致病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为确定某养殖场患病死亡狐狸的病原菌,本试验对病死狐狸进行剖检和细菌分离培养、生化鉴定以及16S rDNA鉴定、动物致病性试验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为革兰阳性球菌,经过生化鉴定和16S rDNA序列分析,确定分离菌株为小肠肠球菌,并命名为E.hirae QHD-1;动物回归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E.hirae QHD-1对小鼠具有较强的致病性,LD_(50)为1.26×10~4 CFU;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E.hirae QHD-1对氨苄西林和恩诺沙星等药物敏感,对替米考星、阿米卡星等耐药;毒力因子检测结果显示,该分离株具有较强的致病力。毛皮动物小肠肠球菌的感染病例尚未见有报道,本试验丰富了狐狸病原菌相关的研究,并为防控该菌引起的疾病提供了重要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从疑似感染肺炎克雷伯菌(Kpn)的病死水貂病料中分离得到5株革兰氏阴性杆菌,通过对其进行细菌形态学、培养特征、生化特性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认分离得到的菌株为Kpn。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该分离菌株与已知的Kpn相应序列的同源性为100%;药敏试验显示分离株对头孢曲松和舒巴坦高度敏感。动物致病性试验显示该分离株对小鼠具有较强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4.
副猪嗜血杆菌黑龙江株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黑龙江某猪场发病猪群的病原,本研究从疑似浆膜炎的病料中分离到一株革兰氏阴性细小杆菌,通过对其进行细菌形态学、培养特征、生化特性和16S rRNA基因PCR鉴定,结果表明该分离菌株为副猪嗜血杆菌(HLJ-1分离株)。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该分离菌株与参考株的基因同源性达99%;药敏试验结果表明HLJ-1分离株对头孢曲松、头孢噻肟等β-内酰胺类抗生素高度敏感;小白鼠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该分离株具有较强致病性。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对从病死猪肺脏分离出的1株菌株,经菌落形态观察、培养特性、生化反应、药敏试验、动物致病性试验,并采用PCR对该分离菌株进行菌种及荚膜血清型鉴定。结果显示,该分离菌株为较少见的荚膜血清F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对小鼠有较强致病性,且对不同药物的敏感性不同,为指导临床科学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养猪》2020,(4)
对山东东营某猪场送检的病死猪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对分离细菌进行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PCR鉴定、药敏试验和动物致病性试验。染色镜检、生化试验结果及PCR试验证实成功分离到一株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药敏试验结果证实,该菌株具有多重耐药性,致病性试验中,该菌株对昆明系小鼠具有一定的致病性,该菌的分离鉴定为自家灭活菌苗的制备提供了候选菌株。  相似文献   

7.
《养猪》2016,(4)
对山东东营某猪场送检的病死猪进行病原菌分离,对分离细菌进行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PCR鉴定、药敏试验和动物致病性试验。染色镜检、生化试验结果及PCR试验证实成功分离到一株O8型大肠杆菌,药敏试验结果证实该菌株具有多重耐药性,致病性试验中该菌株对昆明系小白鼠、仔猪均具有一定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8.
对山东滨州某兔场送检的病死兔,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对分离细菌进行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PCR鉴定、药敏试验和动物致病性试验。染色镜检、生化试验结果及PCR试验证实成功分离到一株O128型大肠杆菌,药敏试验结果证实,该菌株具有多重耐药性,致病性试验中,该菌株对昆明系小白鼠、仔兔均具有一定的致病性,该菌的分离鉴定为自家灭活菌苗的制备提供了候选菌株。  相似文献   

9.
对山东某猪场送检的40日龄的病猪分离病原菌,对分离出的细菌进行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PCR鉴定、小鼠致病性试验和药敏试验。染色镜检、生化试验结果及PCR试验证实成功分离到1株副猪嗜血杆菌,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对Balb/c小鼠具有一定的致病性,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具有多重耐药性,该菌株的分离鉴定为自家灭活菌苗的制备提供了候选菌株。  相似文献   

10.
为分离鉴定引起辽宁省某赛鸽养殖场赛鸽患病及死亡的病原菌及其特性,本实验从采集的病死赛鸽肝脏、肺脏、脾脏、心脏等病料样品中分离到1株优势菌株,并对其进行常规形态学观察、生化鉴定、16S r DNA基因序列测定、动物致病性试验及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属于鸡杆菌复合群-3,命名为HLD-1;动物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HLD-1对种鸽有一定的致病性。药敏试验结果显示,HLD-1对氨苄西林、头孢曲松敏感。本研究首次从辽宁省赛鸽分离得到鸡杆菌复合群-3,为进一步研究赛鸽源鸡杆菌复合群-3的致病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对山东滨州某兔场送检的病死兔,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对分离细菌进行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PCR鉴定、药敏试验和动物致病性试验。染色镜检、生化试验结果及PCR试验证实成功分离到一株荚膜血清A型巴氏杆菌,药敏试验结果证实,该菌株具有多重耐药性,致病性试验中,该菌株对昆明系小鼠、断奶仔兔均具有一定的致病性,该菌的分离鉴定为自家灭活菌苗的制备提供了候选菌株。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兽医学报》2017,(12):2256-2259
从吉林省不同猪场病死猪肺脏组织中分离到6株优势菌群,通过细菌形态观察,生化试验及16SrDNA基因序列测定确定6株分离株为猪源绿色气球菌,将其命名为Aer-1~Are-6。动物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对小鼠均有致病性。动物回归致病性试验表明,分离株对仔猪具有致病性。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具有多重耐药性,只对阿米卡星、氟苯尼考、环丙沙星及恩诺沙星较敏感。  相似文献   

13.
对某养猪场发生呼吸道感染及神经症状的病猪脑组织进行了病原菌分离,对其优势菌进行菌落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PCR检测、药敏试验和毒株致病力试验.结果显示,成功分离到1株猪链球菌2型,其含有目前已知的mrp、sly、ef3种毒力基因,该菌株对昆明系小鼠、新西兰白兔具有一定的致病性,动物回归试验证实该菌株对断奶仔猪具有较强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14.
副猪格拉菌是猪的一种重要病原菌,给世界养猪业带来较大的危害和经济损失。开展副猪格拉菌的分离鉴定及特性分析研究工作,有助于为临床诊断治疗及预防提供依据。该试验对临床发病的仔猪病料进行细菌分离培养鉴定,采用革兰氏染色、生化鉴定、PCR扩增、测序比对、遗传进化分析、基因分型等方法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分析,同时对其进行药敏试验及致病性研究。结果显示,分离得到副猪格拉菌,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该菌株与副猪格拉菌不同参考菌株之间的相似性介于92.3%~95.6%,基因分型显示分离株为基因型5型。分离菌株对多西环素、阿莫西林敏感,对新霉素、泰乐菌素、复方新诺明和头孢噻吩耐药。小鼠致病性试验显示其具有致病性。本试验相关结果为副猪格拉菌临床防控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诊断吉林养殖场一例病死貉的病原,本试验运用细菌培养、染色镜检、生化鉴定、分子生物学鉴定和血液涂片镜检等方法对采集的病死貂的肺脏、肝脏、脾脏、肾脏、肠道及血液进行病原分离鉴定,并对分离到的病原菌进行致病性和药敏试验测定。结果显示,共分离出1株优势菌株,该分离菌株在光学显微镜下呈现为两端钝圆的杆状革兰氏阴性菌;生化试验结果显示,其能分解葡萄糖、乳糖、甘露醇、麦芽糖和蔗糖产酸产气,对于M-R试验、吲哚试验、淀粉水解试验结果为阳性;其16S rRNA序列与NCBI数据库中登录的已知大肠杆菌序列同源性达99%;动物致死性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对小鼠具有致病性;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对喹诺酮类药物诺氟沙星和环丙沙星最敏感,对其他药物具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对病貉抗凝血进行涂片镜检证明有血虫感染,且红细胞感染率达98%以上。综上所述,该病貉感染的病原菌株为大肠杆菌且该大肠杆菌具有致病性,同时病貉患有血虫病,并导致了其生长发育迟缓。  相似文献   

16.
为诊断吉林养殖场一例病死貉的病原,本试验运用细菌培养、染色镜检、生化鉴定、分子生物学鉴定和血液涂片镜检等方法对采集的病死貂的肺脏、肝脏、脾脏、肾脏、肠道及血液进行病原分离鉴定,并对分离到的病原菌进行致病性和药敏试验测定。结果显示,共分离出1株优势菌株,该分离菌株在光学显微镜下呈现为两端钝圆的杆状革兰氏阴性菌;生化试验结果显示,其能分解葡萄糖、乳糖、甘露醇、麦芽糖和蔗糖产酸产气,对于M-R试验、吲哚试验、淀粉水解试验结果为阳性;其16S rRNA序列与NCBI数据库中登录的已知大肠杆菌序列同源性达99%;动物致死性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对小鼠具有致病性;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对喹诺酮类药物诺氟沙星和环丙沙星最敏感,对其他药物具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对病貉抗凝血进行涂片镜检证明有血虫感染,且红细胞感染率达98%以上。综上所述,该病貉感染的病原菌株为大肠杆菌且该大肠杆菌具有致病性,同时病貉患有血虫病,并导致了其生长发育迟缓。  相似文献   

17.
为确定河北省某牛场牛细菌病的病原,本研究从采集的发病牛鼻腔拭子样品中分离到1株细菌,并对其进行常规形态学观察、生化鉴定、16S rDNA基因序列测定、动物致病性试验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显示,该分离菌株与腔隙莫拉菌的同源性为97.6%,系统发育进化分析显示其与腔隙莫拉菌位于同一进化分支;该菌株对小白鼠具有一定的致病性,将其命名为Mor QHD-1。西药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Mor QHD-1对氨苄西林、环丙沙星、阿米卡星等敏感;对磺胺间甲氧嘧啶、复方新诺明、磺胺二甲氧嘧啶耐药;中药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Mor QHD-1对苏木、诃子、乌梅、黄柏、五味子、黄连、五倍子极敏感;苏木、诃子、乌梅、黄柏、五味子、黄连、五倍子对该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在1.95 mg/mL~31.25 mg/mL之间,最小杀菌浓度在3.91 mg/m L~62.5 mg/mL之间;本研究在国内首次分离到牛源腔隙莫拉菌,为进一步研究腔隙莫拉菌的致病机制、耐药机制及其跨物种传播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为对发病鹅感染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临床治疗提供指导并防控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感染,本研究无菌采集腹泻鹅及病死鹅脾脏、肝脏等组织器官进行病原菌分离培养、染色观察、生化鉴定、致病性试验,对菌株部分基因进行测序、构建遗传进化树并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普通琼脂培养基上生长出灰白色、圆形、凸起、边缘整齐菌落,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上长出玫红色、光滑圆润菌落;分离菌株经革兰氏染色,镜下可见革兰氏阴性菌,两端钝圆、大小中等,多呈单个存在的杆状菌;致病性试验表明,该分离菌株对小鼠、雏鹅均有较高致死率;遗传进化树结果显示,分离菌株与患者粪便分离株(GenBank登录号:CP024992.1)同源性最高,达99.5%;体外抑菌试验发现菌株耐药情况较严重,对大多数抗菌药均有较强抗性,仅头孢噻呋对该分离株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合理用药后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本研究为有效防治鹅大肠埃希菌病提供了理论依据,对规模化鹅场防控大肠埃希菌等其他细菌性疾病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四川某地区野生大熊猫体内是否携带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STEC),本研究采用选择培养基从采集的野生大熊猫粪便中进行细菌分离,结果得到一株β溶血的大肠杆菌。通过菌落形态学观察、革兰染色镜检、生化试验、16S rDNA序列测定分析、毒力基因检测、致病性实验及药敏实验进一步鉴定。结果表明:该菌株属于STEC;接种2×10~8 cfu/0.2 mL剂量该菌的小鼠在24 h内全部死亡,表明该菌株具有较强的致病性;药敏结果显示,该菌株对四环素、头孢噻肟、复方新诺明、卡那霉素、链霉素、哌拉西林、诺氟沙星、强力霉素、头孢呋辛存在多重耐药;该菌株携带Ⅰ类整合子基因。本研究结果对野生大熊猫疫病防控及健康风险评估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江苏某养殖场种鸭突然发生散发性死亡,为了探究其死亡原因,本研究通过临床解剖观察、病原分离、生化试验、药敏试验、雏鸭人工感染试验和致病性试验对分离菌株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该分离菌为革兰阴性短杆菌,在麦康凯培养基和LB培养基中呈现圆形灰白色菌落,在血琼脂培养基中呈现出β溶血;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该菌为维氏气单胞菌(A.veronii);药敏结果显示该菌对头孢氨苄、氨苄西林等10种抗生素敏感;人工感染试验显示该菌可造成雏鸭的死亡;小鼠的致病性试验显示该菌对小鼠的LD50为5.0×10^6.5cfu。总之,本实验从病鸭中分离到1株A.veronii,并筛选出敏感药物,为A.veronii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