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毛藤生物碱体外抗新城疫病毒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醇提法从白毛藤中提取了水溶性生物碱和脂溶性生物碱,并测定其对鸡胚成纤维细胞的最大无毒浓度(TD0)、半数中毒浓度(TD50)、抑制50%细胞病变的药物浓度(IC50)和治疗指数(TI),应用先加药物后接种病毒、先接种病毒后加药物、病毒和药物同时加入、病毒和药物体外作用2h后再同时加入四种方式测定了生物碱的体外抗NDV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白毛藤水溶性生物碱的TD0、TD50、IC50和TI分别为6.25mg/ml、11.32 mg/ml、2.48 mg/ml和5.脂溶性生物碱的TD0、TD50、IC50和TI分别为6.25mg/ml、14.27 mg/ml、1.56 mg/ml和9;两种生物碱均有一定的抗NDV作用,其中水溶性生物碱以先加药物后加病毒的方式抗病毒效果较强.脂溶性生物碱以先接种病毒后加药及病毒和药物体外作用2h后再同时加入的方式抗病毒效果较强,且与其浓度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石香薷挥发油体外抗病毒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有机溶剂法提取了石香薷挥发油,采用体外细胞培养的方法研究石香薷挥发油对新城疫病毒(NDV)感染的拮抗作用,测定其对鸡胚成纤维细胞的最大无毒浓度(TDo)、半数细胞中毒浓度(TD50)、抑制50%细胞病变的药物浓度(IC50)、治疗指数(TI)及体外抗NDV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石香薷挥发油的TDo、TD50、IC50、TI分别为1.56g/l、3.13g/l、0.20g/l、15.65,石香薷挥发油0.79g/l对NDV所致的CPE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证明石香薷挥发油具有明显的抗NDV作用,提示石香薷挥发油可以作为一种新的抗NDV感染的药物。  相似文献   

3.
测定了表面活性素(Surfactin)的体外抗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LaSota株、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作用,并对其可能的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生物表面活性素对鸡胚成纤维细胞(Chicken embryo fibroblasts,CEF)的TD50和TD0分别为62.5、16.125 mg/L;对猪肾(Porcine kidney,PK-15)细胞的TD50和TD0分别为31.25、4.03 mg/L;对NDV LaSota株、PRV株所致细胞病变效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使细胞存活率显著升高;表面活性素可以直接作用于NDV LaSota株、PRV株,具有一定的抗病毒作用;同时还具有一定的预防NDV LaSota株感染及抑制其复制的作用.但对PRV病毒作用不显著.其抗病毒效果和相应的阳性对照抗病毒药物病毒唑(Ribavirin),无环鸟苷(Acyclovir,ACV)相当,并且由于其细胞毒性较弱,可作为一种抗病毒药物进行开发研究.  相似文献   

4.
制备莪术油注射液,评价莪术油注射液体外对猪细小病毒(PPV)7909标准毒株的作用效果。在PK-15细胞上,通过不同加药方式观察PK-15细胞病变(CPE),用MTT法测定细胞活力。结果在PK-15细胞上,药物最大安全浓度(TD0)为86.4μg/mL,半数感染浓度(TD50)为162.2μg/mL;在药物安全浓度范围内,莪术油注射液对PPV 7909标准毒株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1.865μg/mL,半数阻断浓度(IC50)为3.75μg/mL,半数直接杀灭作用浓度(IC50)为81.2μg/mL。结果表明莪术油对PPV 7909标准毒株有明显的体外抑制作用,但直接杀灭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苦荞麦中芦丁提取及体外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乙醇回流法提取苦荞麦中的芦丁,并进行TLC检测、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检测。将芦丁对两种供试菌进行体外最小抑制浓度(MIC)、最低杀菌浓度(MBC)、半数抑菌浓度(IC50)测定。结果表明,其对大肠埃希氏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分别为0.40mg/mL和0.20mg/mL;MBC分别为0.50mg/mL和0.20mg/mL;IC50分别为0.2605mg/mL和0.1607mg/mL。  相似文献   

6.
复方术芩提取液体外抗PEDV感染PK-15细胞的作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复方术芩提取液体外抗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感染Vero细胞作用效果,以Vero细胞为宿主细胞,通过检测药物抗PEDV活性,计算其IC50和治疗指数TI,并从药物对PEDV的直接灭活作用、阻滞作用、吸附抑制、穿入抑制及复制抑制5个方面探讨复方术芩抗PEDV作用机理。结果显示复方术芩提取液能明显抑制PEDV的致病变作用,其IC50为17.41mg/L,TI为23.40。各浓度术芩提取液对PEDV病毒复制过程中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直接灭活作用和复制抑制试验效果比较明显,且质量浓度C=100mg/L,与病毒对照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质量浓度C≥25mg/L,细胞保护率均超过50%。而阻滞试验、吸附抑制试验和穿入抑制试验,药物质量浓度需要达到100mg/L才出现显著的保护作用。表明复方术芩提取液在体外抗PEDV主要是通过对病毒的直接灭活和对病毒复制抑制而达到抗病毒功效。  相似文献   

7.
研究硫酸酯化酵母β-葡聚糖对H1N1猪流感病毒的体外抑制作用及对神经氨酸酶活性的影响。采用细胞感染模型,应用MTT法检测药物对MDCK细胞的半数毒性浓度(TC50)、半数抑制浓度(IC50)及治疗指数(TI),并结合神经氨酸酶抑制试验检测药物对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硫酸酯化酵母β-葡聚糖对MDCK细胞最大无毒浓度为5.34 mg/m L,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0.58 mg/m L,治疗指数(TI)为18.0;当药物浓度≥1.25 mg/m L时,能明显降低H1N1猪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的活性。提示硫酸酯化酵母β-葡聚糖有确定的体外抑制H1N1猪流感病毒的作用,并能影响病毒神经氨酸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8.
为研发抗新城疫病毒(NDV)新药,将黄芩、金银花、前胡、甘草等中药制成的芩花口服液稀释至安全范围浓度,在鸡胚成纤维细胞(CEF)培养系统中进行抗NDV感染试验.用MTT法测定NDV感染CEF能力的变化.结果显示:先加芩花口服液后接种NDV、先接种NDV后加芩花口服液、芩花口服液和NDV同时加入,芩花口服液浓度为0.0625、0.125、0.25、0.50、1.0、2.0 mg/mL时均有显著抗NDV感染CEF作用.此试验初步为寻求抗NDV药物提供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牛皮消多糖(CAP)对体外抗新城疫病毒(NDV)能力的影响,本试验用水提醇沉法提取牛皮消多糖,通过苯酚硫酸法和红外光谱对牛皮消多糖进行检测,采用MTT法测定牛皮消多糖对鸡胚成纤维细胞(CEF)的安全浓度,多糖的安全浓度统一为625μg/mL,选择安全浓度范围内的(39.06~625μg/mL)5种浓度的各级多糖,用3种加药方式(先加多糖后接种病毒、先接种病毒后加多糖、多糖和病毒感作后加药)检测牛皮消多糖对NDV的阻断、抑制及直接杀灭作用。结果显示,先接病毒后加多糖组和多糖与病毒感作后加药组CAP_(50)、CAP_(30)、CAP_t、CAP_(80)和CAP_(70)均能显著抑制NDV感染CEF的能力,两组各级多糖抑制率分别为131.23%、110.12%、108.15%、100.24%、93.07%和61.76%、43.73%、44.51%、29.02%、37.45%;先加多糖后接病毒组CAP_(50)、CAP_(30)能显著抑制NDV感染CEF的作用(P0.05),阻断作用下对NDV的抑制率可达到15.82%、8.33%,其余各组在安全浓度范围内对NDV无抑制作用。各组中药牛皮消多糖均有较好的抗NDV活性,其中对NDV的抑制作用和直接杀灭作用强于对其阻断作用。CAP_(50)及CAP_(30)的抗NDV活性较强,可作为进一步研究材料并具备一定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0.
以生物工程技术表达及120 g/L SDS-PAGE电泳纯化Nonapeptide突变体,取制备的Non-apeptide突变体进行抗新城疫病毒(NDV)的鸡胚试验、鸡体内抗NDV试验。结果表明,当Nonapeptide突变体基因产物浓度达4μg/mL~6μg/mL,对鸡胚保护率均达到100%,感染鸡胚全部存活;Nonapeptide突变体基因产物浓度大于4μg/mL,对NDV有很好的抑制作用,鸡用药后3 d体内检测不到NDV,低剂量组(2μg/mL)也有较好的抑制NDV作用,鸡用药后5 d体内检测不到NDV。Nonapeptide突变体基因产物具有NDV多克隆抗体相似活性,能够抑制鸡胚中和组织培养中NDV的繁殖,具有中和、抑制NDV吸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秃疮花生物碱的提取与体外抑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醇提法提取秃疮花生物碱,经石英色谱柱层析分离,对析出晶体进TLC检测、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检测。将该晶体对五种供试菌进行体外最小抑制浓度(MIC)、最低杀菌浓度(MBC)、半数抑菌浓度(IC50)测定,LSD法多重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秃疮花生物碱除对奇异变形杆菌抑制效果不显著外,对大肠埃希氏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粪肠球菌等的MIC分别为:0.22mg/ml、0.18mg/ml、0.18mg/ml、0.30mg/mL;MBC分别为:0.18mg/ml、0.18mg/ml、0.14mg/ml、0.30mg/mL;IC50分别为:0.1807mg/mL、0.1407mg/mL、0.1407mg/ml、0.2605mg/mL。  相似文献   

12.
以70%乙醇回流提取法制备中药提取物,采用微量液体稀释法分别测定10味中药对牛支原体、鸡毒支原体及羊肺炎支原体标准株的体外最小抑菌浓度(the 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并以MTT法测定10味中药对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探讨10味中药对畜禽支原体的敏感性及其细胞毒性。结果表明,10味中药中,两面针、南板蓝根、黄连、黄芩、黄柏、甘草和白鲜皮等7味中药对3种畜禽支原体具有不同程度的体外抑制和杀灭作用,其中两面针、甘草、黄柏有较好的敏感性,MIC分别为3.91~15.625mg/mL,7.81~31.25mg/mL,15.625~62.50mg/mL。其余3味中药广藿香、土槿皮和艾叶敏感性最低,MIC均大于250mg/mL。10味中药中,土槿皮对Vero细胞有一定的细胞毒性,最大安全浓度(the maximum safe concentration,TC0)小于0.49mg/mL,半数抑制浓度(the half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为3.12mg/mL;其余9味中药对Vero细胞毒性很小,TC0在3.91~15.625mg/mL之间,IC50在47.20~104.55mg/mL之间。筛选出7味中药对牛支原体、鸡毒支原体及羊肺炎支原体具有不同程度的敏感性,且其细胞毒性很小,为兽医临床辨证治疗提供试验参考。  相似文献   

13.
对1,1-二苯基苦基苯肼(DPPH)溶液吸收光谱、质量浓度与吸光值的关系及DPPH与大豆蛋白水解液反应体系等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DPPH法测定大豆蛋白水解液清除自由基能力的检测波长为515 nm,反应体系为4.5 mL 128.85 mg/L的DPPH -甲醇溶液加0.5 mL的水解液抗氧化剂,反应时间为40 min.用上述方法研究大豆蛋白水解液质量浓度和其与DPPH自由基清除率的关系,以清除率为50%时抗氧化剂的质量浓度值( IC50)作为抗氧化能力的评价指标,测得IC 50值为20.35 mg/mL.  相似文献   

14.
试验旨在探究肉碱对冻融猪精子质量、抗氧化、抗凋亡及精卵结合能力的影响。试验分鲜精组和冻融组,冻融组的肉碱浓度分别为0、0.025、0.05、0.075 mg/mL,对冻融后的精子质量、总抗氧化能力、抗氧化酶相关基因及凋亡相关基因mRNA表达、精卵结合能力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在冻融组中,经过肉碱处理的精子存活率、质膜完整率和顶体膜完整率均显著高于0 mg/mL处理组(P0.05),其中肉碱浓度为0.05 mg/mL时改善效果最好;经过冻融处理的精子中丙二醛(MDA)浓度与鲜精组相比显著升高(P0.05),其中肉碱浓度为0.05 mg/mL时显著低于其他肉碱处理组(P0.05);与鲜精组相比,各冻融组精子总抗氧化能力均显著降低(P0.05),肉碱浓度为0.05 mg/mL时总抗氧化能力最高。此外,与鲜精组相比,0 mg/mL肉碱处理组中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与Bax的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抗凋亡基因Bcl-2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抗氧化酶相关基因SOD2、CAT与GPx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冻融组精卵结合能力均下降,但肉碱浓度为0.05 mg/mL时可得到显著改善(P0.05)。结果表明,添加肉碱可以改善冻融猪精子的质量、抗氧化能力、抗凋亡能力及精卵结合能力。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通过观察细胞病变效应对其细胞毒性、病毒灭活、吸附和增殖等进行体外抗病毒研究,从而研究其抗病毒效应。结果显示,β-葡聚糖对Ⅰ型单纯疱疹病毒在Vero E6细胞上的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测定其IC50为5.18mg/mL,TI为34.1。结果表明,灰树花β-葡聚糖能明显抑制Ⅰ型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CPE效应,具有较好的抗Ⅰ型单纯疱疹病毒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牛皮消多糖(CAP)对体外抗新城疫病毒(NDV)能力的影响,本试验用水提醇沉法提取牛皮消多糖,通过苯酚硫酸法和红外光谱对牛皮消多糖进行检测,采用MTT法测定牛皮消多糖对鸡胚成纤维细胞(CEF)的安全浓度,多糖的安全浓度统一为625 μg/mL,选择安全浓度范围内的(39.06~625 μg/mL)5种浓度的各级多糖,用3种加药方式(先加多糖后接种病毒、先接种病毒后加多糖、多糖和病毒感作后加药)检测牛皮消多糖对NDV的阻断、抑制及直接杀灭作用。结果显示,先接病毒后加多糖组和多糖与病毒感作后加药组CAP50、CAP30、CAPt、CAP80和CAP70均能显著抑制NDV感染CEF的能力,两组各级多糖抑制率分别为131.23%、110.12%、108.15%、100.24%、93.07%和61.76%、43.73%、44.51%、29.02%、37.45%;先加多糖后接病毒组CAP50、CAP30能显著抑制NDV感染CEF的作用(P<0.05),阻断作用下对NDV的抑制率可达到15.82%、8.33%,其余各组在安全浓度范围内对NDV无抑制作用。各组中药牛皮消多糖均有较好的抗NDV活性,其中对NDV的抑制作用和直接杀灭作用强于对其阻断作用。CAP50及CAP30的抗NDV活性较强,可作为进一步研究材料并具备一定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7.
牛心朴子生物碱的镇痛抗炎作用试验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用热板法研究不同浓度的牛心朴子总碱对小鼠的镇痛作用,结果表明,50mg/kg体重的总碱对热板法所致小鼠的疼痛反应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以小鼠为实验动物,选用不同浓度的牛心朴子生物碱注射剂对其抗炎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牛心朴子生物碱的最小浓度在1.0mg/mL时,对二甲苯致小鼠的耳壳肿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作用与浓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旨在对鸡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LaSota株在BHK-21细胞上的增殖条件进行优化,为实现应用细胞系生产NDV提供参考。在确定BHK-21细胞TPCK-胰酶耐受浓度的基础上,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TPCK-胰酶、新生牛血清及调节不同pH,通过对细胞培养液细胞半数感染量(TCID50)的测定,确定最适胰酶浓度、血清浓度及pH;通过固定接毒量而添加不同数量细胞或固定细胞数量而接种不同量的病毒,确定最适细胞量及接毒量;将BHK-21细胞接种NDV LaSota株后,通过测定不同时间细胞上清液TCID50绘制增殖曲线,确定最佳收毒时间;应用转瓶对该病毒进行扩大培养,并进行TCID50、鸡胚半数感染量(EID50)与血清凝集价(HA)的测定。结果显示,NDV LaSota株在BHK-21细胞上增殖的最适TPCK-胰酶浓度为3μg/mL,最适接毒量为106.375 EID50,细胞数量为1×10~6个,培养基pH为7.2,且可用无血清培养基进行培养,BHK-21细胞接种NDV LaSota株后最佳收毒时间为34~36 h。应用BHK-21细胞采用转瓶培养的方式对NDV LaSota株进行增殖,结果显示,细胞培养液TCID50值为107.0/0.1 mL,EID50为107.5/0.1 mL,HA效价为1∶256。因此,应用以上条件增殖培养NDV LaSota株,完全适用于该病毒的规模化生产,且符合现行的兽医生物制品与检验制造规程。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披针叶黄华碱对奶牛产后子宫内膜炎致病菌的体外抗菌活性,采集宁夏地区20头确诊为子宫内膜炎的患牛子宫黏液,通过有氧条件和厌氧条件培养,依据细菌形态学和生化特性进行分离鉴定。利用披针叶黄华碱中的总碱、黄华碱、四氢脱氧阿艮亭碱、金雀花碱进行药物敏感试验,以试管双倍稀释法测定其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患牛细菌感染率为100%,病料分离细菌68株,其中大肠埃希菌占55.8%,溶血性链球菌占20.5%,非溶血性链球菌占14.7%,沙门菌占9.0%。披针叶黄华总碱、黄华碱、四氢脱氧阿艮亭碱对大肠埃希菌、溶血性链球菌、非溶血性链球菌、沙门菌均有一定的抗菌活性,其中最为敏感的是非溶血性链球菌,MIC为15.63 mg/mL~62.5 mg/mL,其次为沙门菌,MIC为31.25 mg/mL~125mg/mL,大肠埃希菌的MIC为62.5.25mg/mL~250mg/mL,溶血性链球菌的MIC为125mg/mL~500mg/mL,金雀花碱则对以上4种细菌无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用5%二甲基甲酰胺(DMF)替代甘油作为冷冻保护剂,研究不同浓度(0、0.02、0.04、0.06、0.08 mg/mL)L-肉碱对猪精液冻后常规指标(精子活率、线粒体活性、顶体完整性、质膜完整性)、过氧化氢酶(CAT)和总抗氧化酶(T-AOC)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0.04和0.06 mg/mL的L-肉碱可有效改善猪精液冷冻后效果。0.04 mg/mL组可显著提高精子冻后活率和线粒体活性(P<0.05);0.06 mg/mL组可显著提高顶体完整性和质膜完整性(P<0.05)。添加0.06 mg/mL L-肉碱可显著提高冷冻后精子内T-AOC酶活性并且抑制MDA的产生(P<0.05),但CAT活性与0.04 mg/mL组差异不显著。在冷冻稀释液中添加0.06 mg/mL L-肉碱可以提高猪精液冷冻保存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