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土壤磷素供应不足是导致松林地力衰退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研制解磷微生物肥料来分解土壤中难溶磷是改善土壤磷素供应状况的有效途径.在分离获得两株解磷微生物(瓜纳卡斯特青霉JP-NJ2菌株和嗜松青霉JP-NJ4菌株)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分别对瓜纳卡斯特青霉JP-NJ2菌株及嗜松青霉JP-NJ4菌株的液体发酵培养基部分组分进行了优化,并对其适宜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得出JP-NJ2菌株适宜发酵培养基为蔗糖10 g+ (NH4)2SO4 0.3 g+MgSO4·7H2O 0.3 g+NaCl 0.3 g+KCl 0.5 g+FeSO4·7H2O 0.03 g+MnSO4·7H2O 0.03 g+卵磷脂0.4 g+CaCO3 5 g+蒸馏水1 000 mL,初始pH 5.0,发酵培养周期为9d,溶氧量为80%;JP-NJ4菌株适宜发酵培养基为蔗糖8 g+ (NH4)2SO40.5 g+MgSO4·7H2O 0.3 g+NaCl0.3 g+KCl0.7 g+FeSO4 ·7H2O 0.03 g+MnSO4 ·7H2O 0.03 g+卵磷脂0.8 g+CaCO3 5 g+蒸馏水1 000 mL,初始pH 6,培养周期为11d,溶氧量为90%.研究结果为两株解磷青霉工业化生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研究油茶根际解无机磷细菌的解磷能力对提高红壤丘陵区土壤磷素利用效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从油茶根际分离筛选出97株具有解无机磷能力的菌株,采用NBRI-BPB培养基进行复筛获得5株解磷能力较强的解无机磷细菌,并测定其在NBRIP培养基中有效磷含量,采用形态特征、生理生化、Biolog系统和16SrDNA序列分析鉴定细菌种类,确定WB38为耳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uricularis),WB39(WB75)为杓兰果胶杆菌(Pectobacterium cpripedii),WB53(WB68)为路德维希肠杆菌(Enterobacter ludwigii).研究了解磷菌株WB38在不同条件对解磷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因子对该菌株解磷能力均有显著影响,其中温度对其解磷能力影响最大;该菌株培养的最适碳源和氮源分别为葡萄糖和NH4NO3;解磷细菌WB38解磷的最佳培养条件为A2B1C1D1,即温度28℃,初始pH值6.5,接种量1%,溶氧量25 mL.  相似文献   

3.
具有解磷能力的相思根瘤菌的筛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海南、福建、广州、清新分离的根瘤菌和实验室保存的部分根瘤菌进行了解磷能力的研究,从200多株根瘤菌中筛选出40株具有解磷能力的菌株,通过测定根瘤菌在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中溶解无机磷和有机磷的能力,筛选出2株解磷能力较强的菌株G7-3和菌株DH001.菌株G7-3在无机磷和有机磷培养基中的解磷量分别是4.142、9.944 μg·mL-1,与其它菌株有明显的差异;在无机磷液体培养基中,菌株DH001微克菌体解磷量为0.086 7 μg,和其它菌株有显著差异.对筛选出的菌株进行了16S rDNA测序分析,确定筛选出的菌株除H1-1-1和H2-1-2外,其它菌株均为根瘤菌.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解磷微生物的种类、分布、解磷机制的介绍,对研究热点讨论和研究进展的分析,得到了展望性的结论:1从分子方面去追寻;2通过转基因或分子、细胞杂交的方式,筛选出高效、生存能力强、变异率小、比较稳定的、无论在什么环境什么土壤中都能很好地生存的解磷微生物;3利用系统聚类的方式将解磷真菌和细菌的种属关系一一确定。最后,对解磷菌和其他的根际微生物的协同等相互关系、发生、发展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为给核桃专用微生物肥的研制提供菌株材料,通过对新疆核桃根际土壤中解磷菌的分离纯化,筛选出对核桃树具有促生作用且能在其根际稳定定殖的优质高效解磷菌株。从阿克苏、和田、喀什等新疆核桃主产区的根际土壤中分离出解磷菌54株,采用溶磷圈初筛法和液体摇瓶复筛法对其解磷能力进行测定,筛选出解磷能力强的菌株14株。经耐利福平诱导后剩余13株,再进行大田定殖试验,最终筛选出11株解磷菌。经16S r DNA鉴定,得出这11株解磷菌归属于5个属,分别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动性杆菌属Planomicrobium,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其中,假单胞菌属为优势种群且解磷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解磷微生物的种类、分布、解磷机制的介绍,对研究热点讨论和研究进展的分析,得到了展望性的结论:1从分子方面去追寻;2通过转基因或分子、细胞杂交的方式,筛选出高效、生存能力强、变异率小、比较稳定的、无论在什么环境什么土壤中都能很好地生存的解磷微生物;3利用系统聚类的方式将解磷真菌和细菌的种属关系一一确定。最后,对解磷菌和其他的根际微生物的协同等相互关系、发生、发展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红树林根际解磷菌分离、培养及解磷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实验从红树林根际分离出不同种类的解磷细菌,经过筛选获得一株解磷能力较强的菌株ZB0211,在纯培养的条件下,对这株解磷菌进行最适培养条件试验。结果表明:碳源以10g·kg-1的蔗糖最佳,氮源以1g·kg-1NH4Cl最好,10g·kg-1NaCl浓度为最适生长浓度,最适初始pH值为7 5。同时进行的解磷能力实验也表明pH值、菌数与解磷能力这三者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解磷芽孢杆菌的筛选及其解磷能力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鄂尔多斯沙漠中几种典型固沙植物根际分离所得的95株芽孢杆菌利用溶磷圈法初步筛选,得到具有解磷能力的菌株有41株,其中26株具有较高溶磷能力的菌株,经过钼蓝比色法测定其溶磷量,获得3株高效溶磷菌:NTGB-Ⅱ-GM-2,NTBB-Ⅳ-GM-3和NTGB-Ⅲ-G-11,其解磷能力分别为对照的9.25倍,7.48倍和7.2倍,明显高于其他菌株.通过分析发现这3株菌的溶解磷能力与pH值显著相关。相关方程式为Y溶磷量=-4203.893XPH 34426.346(n=15,0.05>P=0.038>0.01,r=0.54)。另外,综合分析两种方法测定芽孢杆菌溶解无机磷的能力发现,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出溶磷圈的菌株,都表现出了不同的溶解磷的能力,但是在液体培养基摇床振荡培养条件下测得的菌株溶解磷的能力与在固体培养基上采用透明圈观察法测定的结果不完全相同,液体培养可能更合理。  相似文献   

9.
板栗根际高效解磷菌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板栗根际分离筛选高效解磷微生物,研究解磷微生物对板栗生长的影响。【方法】选用磷酸钙作为培养基中唯一磷源,采用透明圈法结合钼蓝比色法筛选菌株,对所筛选菌株的解磷特性进行初步研究,并回接至盆栽板栗组培苗根际土壤,研究其促生作用。【结果】培养6 d后,共筛选得到具有解磷能力的菌株7株。对比各菌株的解磷能力,结果表明,菌株P6在以无机磷磷酸钙为磷源的培养基上溶磷指数为2.00,可溶磷含量达到75.98 mg/L,确定菌株P6为高效解磷菌。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检测及16S rDNA分子水平鉴定,确定菌株P6为洋葱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cepacia。以有机磷卵磷脂为磷源对菌株P6进行液体培养,溶液中可溶磷含量为40.30 mg/L,碱性磷酸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比CK分别增加了16.62、24.61 mmol/(L·h)。盆栽回接试验结果表明,接种菌株P6后板栗株高、茎粗分别比CK增加了60.70%、21.67%,植物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含磷量分别比CK提高了53.41%、52.33%,土壤碱性磷酸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均显著增加,分别比CK增加了145.54%、449.27%,表明接种菌株P6对板栗解磷能力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结论】菌株P6具有高效解磷能力,回接菌株P6能明显促进板栗组培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10.
【目的】磷是亚热带丘陵山区毛竹林生产力提升的首要限制因子,解磷微生物能将土壤中难溶性磷酸盐转化为有效磷,可改善土壤磷的供应状态。应用解磷微生物是解决毛竹林磷素供应不足问题的有效生物途径之一。为深入了解从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根系中分离到的解磷细菌拉塔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lata PN1的解磷条件和解磷特性,以期为该菌株在生产应用中发挥最佳解磷功效提供指导依据。【方法】采用液体振荡培养法探究不同碳源、氮源、p H值、装液量和培养时间等因子对解磷菌株PN1解磷能力的影响情况,评估该菌株对Ca_3(PO_4)_2、CaHPO_4、FePO_4、Al PO_4和植酸钙5种难溶性磷酸盐的溶解能力。【结果】菌株PN1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的解磷能力存在显著差异。在以果糖为碳源、以(NH_4)_2SO_4为氮源的条件下,该菌株的解磷能力最大,分别为234.17、142.83 mg L~(-1);在培养液的初始pH值为2.5~5.5、装液量为1/2~2/5、培养时间为3 d的条件下,该菌株对磷酸钙的溶解能力最强。此外,菌株PN1对5种难溶性磷酸盐的溶解能力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其对无机磷源CaHPO_4和Ca_3(PO_4)_2的溶解效果最好,培养3 d后培养液中CaHPO_4和Ca_3(PO_4)_2的浓度分别为480.00和65.67 mg·L~(-1),培养6 d后培养液中CaHPO_4和Ca_3(PO_4)_2的浓度分别为161.00和117.5 mg·L~(-1),其浓度均显著高于菌株PN1对FePO_4和Al PO_4的溶解浓度。且菌株PN1对有机磷源植酸钙也具有较好的解磷能力,培养3和6 d后培养液中可溶性磷的浓度分别为82.00与5.99 mg·L~(-1)。【结论】解磷细菌B.lata PN1对不同碳、氮源和环境因子均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其对5种难溶性磷源的溶解效果显示,在今后的生产应用中,菌株PN1更适宜用于石灰岩土壤中,该菌株具有能适用于南方丘陵山区酸性土壤竹林的环境友好型菌肥的潜力。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利用溶磷圈法和钼锑抗比色法,从油茶根际分离出20株高效溶无机磷细菌,并对其溶磷能力进行定性和定量测试,结果发现,D/d与溶磷细菌的有效磷含量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而培养液p H与有效磷含量之间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性关系(P<0.01)。并采用形态特征、生理生化、Biolog系统和16Sr DNA序列分析对一株溶磷效果最好的菌株NC285进行菌株鉴定,确定其为Bacillus aryabhattai。通过苜蓿植物模型和cbl A毒力基因测定对该菌株进行安全性检测,结果发现,该菌株未检测到cbl A基因,对洋葱和苜蓿安全无致病性。本研究对溶磷细菌的安全应用及提高油茶土壤磷素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不同解磷菌剂对美国山核桃根际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余旋  朱天辉  刘旭 《林业科学》2012,48(2):117-123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3种施P水平下绿针假单胞菌、荧光假单胞菌、蜡样芽孢杆菌3种细菌及其混合菌群对美国山核桃苗3个生长时期根际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加4种细菌菌剂后山核桃根际土壤中的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增加,真菌数量减少,土壤磷酸酶和脲酶活性上升;3种施P水平下,随着施P水平的提高,各种菌剂对根际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逐渐降低,且3种细菌的混合菌剂较单一菌种对根际微生物数量及土壤磷酸酶和脲酶活性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广东深圳、福建龙海和海南海口3个地点红树林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土壤主要化学性质的关系,及其解磷菌在红树植物根际的分布状况.结果表明:3个地点的土壤微生物数量均以细菌类群占绝对优势,其次是放线菌和丝状真菌;深圳红树林土壤微生物总数、细菌、放线菌和丝状真菌数量在3个地点中最高,其中丝状真菌数量与其余两地差异显著(P<0.05);微生物总数、细菌数与土壤全N、全P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真菌数与全P呈显著正相关(P<0.05);多元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土壤微生物总数与细菌数量最主要的因子是全N,影响放线菌与真菌数量最主要的因子是全P;从根际不同部位筛选出31株解磷菌株,细菌占多数;三地红树林解磷菌在根际的分布均以土壤中含量最多.  相似文献   

14.
辽宁杨树主要病虫害的识别及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对辽宁省杨树速生丰产林建设发展中经常遇到的病虫害进行了介绍,并重点阐述了发生在杨树上的主要种类蒙古象甲、黑绒金龟、白杨透翅蛾、杨干象、青杨天牛、光肩星天牛、杨树溃疡病、杨树腐烂病、杨树黑斑病的形态识别、危害部位和防治方法等。  相似文献   

15.
陈祖建 《福建林业科技》2004,31(2):113-115,122
提出了竹木家具的概念,并分析我国今后家具发展趋势和制约我国家具发展的原因,阐述了竹木家具的发展的前景和趋势。  相似文献   

16.
通过研究分析表明:兰州市园林绿化用土紧缺,绿地土壤存在密实度高、有机质含量低、污染严重、土源短缺、养护管理缺乏科学性等问题,必须提高土壤改良的科学性和管理的有效性,确保兰州市园林绿化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云杉引种及种和种源早期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引进的欧洲云杉、西加云杉、白云杉、黑云杉以及国内的川西云杉和青海云杉的24个不同种和种源生长及分枝性状进行早期(8年生)测定与评价.结果表明:5年生长期内生长及形态性状在不同的云杉种间和种源间的差异多数达到极显著或显著水平,且种和种源的方差分量分别占总方差分量的32.47%和23.97%,证明不同种间和种源间存在较大的遗传变异.通过多重比较和相关分析发现,国外的云杉种较国内种在生长表现和适应性上均有明显的优势.经性状相关分析得知:各个生长及形态性状之间均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尤其是苗高与各分枝性状之间的相关系数均值为0.825 9.最后利用苗高为主要指标初步筛选出6个优良种源,人选的种源均表现出明显的优势,其中苗高、侧枝总数以及当年侧枝数的平均值分别为117.07 cm、57.75、12.46,均分别比对照种源的总平均值高48.54%、56.46%和63.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