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分别测定夏季和冬季发酵床养猪猪舍和常规养殖猪舍温度,结果表明,冬季发酵床养猪猪舍温度显著高于常规水泥地面养殖猪舍(P<0.01);夏季发酵床养猪猪舍温度略高于常规水泥地面养殖猪舍,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2.
秋季发酵床养猪对猪舍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通过对秋季条件下,测定简易发酵床猪舍和传统水泥地面猪舍的环境指标,以研究秋季发酵床养猪模式对猪舍环境的影响。结果显示,传统水泥地面猪舍相比,简易发酵床猪舍内的温度、湿度、光照强度均差异不显著,但气流速度显著增加,氨气显著降低了51.54%(P<0.05),细菌数减少了23.50%(P>0.05),舍内无臭味,少苍蝇,表明简易发酵床猪舍内的环境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3.
北京地区发酵床养猪方式冬夏季环境状况测试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在冬、夏两季选取北京某猪场有窗密闭式和塑料大棚式2种样式、漏缝地板和发酵床2种地面形式的育肥猪舍进行环境监测,综合评价不同季节、不同建筑样式下发酵床在减少猪舍有害气体、调节温湿度等方面的效果。结果表明:冬季用简易热风炉供暖的有窗密闭漏缝地板猪舍日平均温度、氨气和硫化氢的浓度与不供暖的有窗密闭发酵床舍无显著差异(P>0.05),但发酵床舍二氧化碳含量较高(P<0.05),夏季时,发酵床能显著降低舍内氨气和硫化氢浓度(P<0.05),但床面日平均温度、猪舍空气日平均温度和日最高温度均极显著地高于有窗密闭漏缝地板舍(P<0.01),猪的增重明显低于漏缝地板舍,大棚式发酵床舍空气日平均温度和日最高温度又显著高于有窗密闭发酵床舍(P<0.05),有窗密闭发酵床舍又显著高于有窗实体地面舍(P<0.05)。因此,做好冬,夏季发酵床的管理以及选择与发酵床相配套的猪舍类型和环境调控措施非常关键。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旨在探明发酵床饲养模式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腹泻、肠道菌群和畜舍环境等方面的影响,为发酵床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选择84头体重在(7.5±0.2)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并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采用发酵床饲养,对照组采用传统水泥地面饲养,基础日粮完全相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日增重显著增加(P<0.05),饲料增重比和腹泻率显著降低(P<0.05);试验组盲肠和结肠内容物中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数量明显降低(P<0.05),而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显著升高(P<0.05);发酵床饲养模式中猪舍的环境得到显著改善,舍内温度明显升高(P<0.05),氨气浓度和悬浮颗粒浓度均显著低于(P<0.05)传统水泥地面猪舍,无论对照组还是试验组,在猪只的新鲜粪便、发酵床垫料及水泥地面中均未检测到寄生虫的存在,本研究说明发酵床养殖可提高断奶仔猪日增重和降低饲料增重比和腹泻率,具有改善肠道微生态平衡和畜舍环境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人们对猪的饲养环境越来越重视,猪舍内空气质量是健康养殖不可忽视的因素。通过对发酵床养猪和普通水泥地面养猪两种养殖模式下猪舍内空气指标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采用发酵床养猪猪舍内NH3、H2S在冬季和夏季平均浓度均低于普通水泥地面猪舍,但猪舍内PM10浓度在夏冬两季却有增有减。分析认为,发酵床养猪可有效降低猪舍内NH3和H2S气体的浓度,但管理措施不到位,将会增大PM10浓度,影响猪舍内的空气质量。  相似文献   

6.
姚秀丽 《中国乳业》2024,(2):20-23+28
[目的]探索发酵床对奶牛健康状况和生产性能的影响。[方法]试验设发酵床组与水泥地面组,各选健康奶牛21头,通过对奶牛牛体和乳房卫生情况、生产性能、牛舍环境、血常规和血液生化指标、躺卧情况及健康状况等指标进行评估。[结果]发酵床组牛体和乳房卫生情况明显优于水泥地面组;体细胞数显著低于水泥地面组(P<0.05);发酵床组牛舍相对湿度显著高于水泥地面组(P<0.05);发酵床组牛舍氨气浓度显著低于水泥地面组(P<0.05);发酵床组血液葡萄糖含量显著高于水泥地面组(P<0.05);发酵床组奶牛躺卧率明显高于水泥地面组(P<0.05);发酵床组乳房炎和肢蹄病发病率显著低于水泥地面组(P<0.05)。[结论]发酵床不仅能提高奶牛牛体和乳房卫生,还能降低乳房炎和肢蹄病发生率,改善奶牛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7.
夏季不同发酵床猪舍对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选取等体重仔猪96头,随机分为对照组、石棉瓦组和湿帘组,分别饲养于常规水泥地面猪舍,石棉瓦屋顶、后窗密闭的发酵床猪舍和砖瓦-泥-苇箔屋顶及安装湿帘风机的发酵床猪舍.试验测定猪的生产性能指标及猪舍内外的环境温度.试验结果为夏季石棉瓦组猪生产性能最低,湿帘组最高;石棉瓦组室内环境温度最高,湿帘组最低.建议夏季发酵床养猪时修建适宜的猪舍.  相似文献   

8.
研究冬季发酵床养猪模式对猪舍环境、猪生产性能及免疫性能的影响。试验选用60头三元杂交断奶仔猪,分为两个处理,每处理5个重复,每重复6头猪。对照组为传统的水泥地面猪舍养殖模式,试验日粮为基础日粮+10%杆菌肽锌20mg/kg与10%硫酸粘杆菌素20mg/kg;试验组为发酵床猪舍养殖,试验日粮为基础日粮+0.1%日本酵素。测试指标为猪舍温度、相对湿度、悬浮颗粒浓度、氨气浓度、猪料肉比、平均日增重及血清IgAI、gM、IgG浓度。试验时间106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显著提高了猪舍温度(P<0.05),极显著降低了猪舍氨气和悬浮颗粒浓度(P<0.01),对猪舍相对湿度无显著影响;试验组显著提高了平均日增重、饲料转化率及血清IgAI、gG浓度(P<0.05),对血清IgM浓度无显著影响。试验表明冬季发酵床养猪模式可改善猪舍环境,提高猪的生产性能与免疫性能,优于水泥地面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9.
发酵床猪舍对育肥猪生长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选择46 kg左右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60头,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发酵床猪舍;对照组,传统水泥地面猪舍),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猪,在日粮配方相同的情况下进行饲养试验、屠宰测定和肉品质量检测.结果表明:日增重(840~874 g)、料肉比(3.01~3.1),试验组略优于对照组,而饲料成本试验组比对照组每头降低20.7元(按增重90 kg计算);眼肌面积、瘦肉率试验组比对照组分别提高21.5%(P<0.05)和3.04%.发酵床猪舍对猪肉品质及肌肉化学成分、氨基酸含量无明显影响,但能显著提高肌肉中粗脂肪、精氨酸的含量,粗脂肪提高15.12%(P<0.05),精氨酸提高12.58%(P<0.05);发酵床猪舍不会造成肌肉中铜、铅、砷、汞、镉、铬的残留超标.结果显示,采用发酵床养猪技术能改善胴体品质,节省用水,特别是猪舍臭味明显减少,无粪尿污水外排.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南方夏季高温条件下应用不同菌种、不同垫料比例生物发酵床养猪的效果,试验选择体重16~24 kg的健康杜长大三元杂交商品仔猪60头,随机分成5组,进行为期123 d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各组猪日增重均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1,2,3组发病率分别为16.7%、16.7%、25.0%,与对照组(25.0%)基本一致;试验1,2,3组死亡率为零,低于对照组的8.3%;生物发酵床养猪舍氨气浓度为(1.10±1.09)mg/kg,水泥地面猪舍氨气浓度为(2.58±1.02)mg/kg,二者间差异显著(P0.05);生物发酵床养猪经济效益优于传统水泥地面养猪(51.3元/头)。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研究营养性复合添加剂饲喂模式对生长猪免疫功能和猪瘟抗体效价的影响。选用体重(40.5±2.3)kg的健康"杜×长×大"生长猪24头,按体重相近、性别一致原则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试验第7天接种猪瘟疫苗,疫苗接种前7 d为试验前期,疫苗接种后28 d为试验后期,试验期共35 d。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试验前期、后期和全期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1%营养性复合添加剂。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全期饲喂营养性复合添加剂显著提高试验第21天生长猪血清猪瘟抗体滴度(P0.05);全期组试验第28天生长猪血清猪瘟抗体滴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前期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后期组和全期组显著降低了试验第21天生长猪全血CD3+数量(P0.05);全期组试验第35天全血CD3+数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全期组显著提高了试验第21天和第35天生长猪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P0.05);前期组或全期组显著提高了生长猪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P0.05),而全期组显著降低了血清丙二醛含量(P0.05)。综上所述,营养性复合添加剂的不同饲喂模式对生长猪猪瘟抗体水平、免疫球蛋白含量和机体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有差异,其中全期饲喂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2.
为了比较发酵床与传统模式的饲养效果,选择日龄相近、生长发育良好的杜×长×大三元配套系商品猪分为小猪组和大猪组。小猪组36头,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8头;大猪组32头,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6头,分别在发酵床和传统模式两种环境中生长。结果表明:发酵床模式与传统模式相比,小猪和大猪的试验组日增重比对照组分别提高4.52%、16.73%;料重比分别降低3.16%、7.43%;传统模式舍内环境与发酵床模式差异不显著。总体分析采用发酵床技术饲养育肥猪,每头可多获利126.24元。发酵床养猪模式的饲养效果优于传统养猪模式的饲养效果。  相似文献   

13.
生物发酵床养猪效能和猪肉营养成分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选用健康无病的杜长甘三元杂交育肥猪40头,以水泥地面传统养猪为对照,研究了干旱半干旱区生物发酵床养猪效能和对猪肉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传统养猪相比,头均日增重提高12.46%,差异显著(P<0.05);头均饲料消耗量节省5.75%,头均纯收益增加89.57元;试验组必需氨基酸总量(EAA)、主要鲜味氨基酸总量(FAA)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主要重金属残留量与传统养殖差异不显著(P>0.05),低于国家行业标准;试验组猪肉饱和脂肪酸(SFA)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不饱和脂肪酸(UFA)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常规矿物质元素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通过试验,在干旱半干旱区应用生物发酵床养猪可保障动物福利,经济效益显著,肉品营养成份和风味优于传统饲养方式,重金属残留低于国家行业标准,品质安全健康。但由于饱和脂肪酸含量高,高血脂类人群应控制多食。  相似文献   

14.
试验通过可拆迁式猪舍与传统(固定)猪舍的饲养对比试验,研究了冬季可拆迁式猪舍对生长肥育猪的生长性能及舍内温度和相对湿度的影响。选取同期转群、体重30 kg左右杜大长生长猪216头,随机分成可拆迁式猪舍组和传统猪舍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6头。试验至猪体重达到100 kg左右出栏结束。结果表明:可拆迁式猪舍组试猪的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分别比传统猪舍组提高17.28%(P0.01)和12.13%(P0.01),饲料料增重比降低7.00%(P0.05);可拆迁式猪舍的舍内平均温度为20.33℃,比固定猪舍的16.86℃高3.47℃,比室外的15.15℃高5.18℃,差异均极显著(P0.01)。试验结果表明,可拆迁式猪舍对生长育肥的生长性能和室内环境控制优于传统猪舍。  相似文献   

15.
比较研究了健长散和黄霉素在猪中的应用效果.选取健康、体重约为55 kg的杜×长×大育肥猪64头,按体重相近、公母各半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2头猪.基粮按我国猪的现行饲养标准配制.将基粮中加黄霉素(20mg/kg体重)后,喂对照组猪;将基粮中加0.3%健长散后,喂试验组猪.饲养试验结果如下:(1)对照组猪腹泻频次为4;试验组猪腹泻频次为2.(2)试验组猪日均增重极显著地快于对照组猪(P<0.01).(3)试验组猪血清GOT活性、TG、VLDL显著地低于对照组猪(P<0.05);试验组猪血清口蹄疫抗体显著地高于对照组猪(P<0.05);然而,两组猪血清GPT活性,TP、BUN、GLU、Ca、P、Mg、IgG含量,猪瘟、圆环病毒、蓝耳病抗体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根据以上一系列的试验结果可推断,与黄霉素比较,健长散不仅对猪有更好的保健促生长作用,而且在不同程度上可改善猪的营养生化代谢.  相似文献   

16.
试验旨在探索对仔猪床进行加温处理以及采用定时饲喂的方式的对早期断奶仔猪不同肠段黏膜形态和肠道发育的影响,从而为确定断奶仔猪适宜的饲养温度和科学的饲喂方式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采用2×2因子设计。选用21日龄杜长大断奶仔猪240头,随机分到4个处理组:1):28~30℃的仔猪床加温处理组;2)23~25℃的低温对照组(炉火暖气管道舍内加热);加温处理组和低温对照组中又根据不同的饲喂模式分为每天6次定时饲喂组和自由采食组。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猪。经过14 d的试验之后,在每圈仔猪中随机抽取1头,屠宰后取样检测小肠黏膜的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和肠壁厚度。结果表明:加温饲养组(28~30℃)的仔猪空肠中段的绒毛高度显著高于低温对照组(23~25℃)(P<0.05)。加温饲养组十二指肠的隐窝深度和空肠中段的肠壁厚度显著低于低温对照组(P<0.05)。定时饲喂饲养的仔猪空肠后段的绒毛高度显著高于自由采食饲养的仔猪(P<0.05)。定时饲喂组仔猪空肠中段的肠壁厚度和十二指肠隐窝深度显著低于自由采食组(P<0.05)。2因子的互作效应表明:加温定时饲喂组饲养的仔猪空肠后段的绒毛高度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低温自由采食组饲养的仔猪空肠后段的绒毛高度极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组(P<0.01)。加温定时饲喂组的仔猪空肠中段的肠壁厚度极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组(P<0.01)。由结果可知,28~30℃的加温饲养组以及定时饲喂的饲喂模式有利于仔猪的肠道黏膜形态的改善,有益于肠道的发育和健康。  相似文献   

17.
 试验选择23 d 断奶三元杂交(杜洛克猪×长白猪×大约克猪)仔猪60 头,公母各半,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以发酵床饲养方式,对照组采用常规饲养方式,试验期为137 d,每组设2 个重复,每个重复15头。试验过程观察试验猪发病率和死亡率,测定肉猪的生产性能。试验结束时,提前12 h 禁食,称重,每组随机抽样6 头猪血样,离心分离血清,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测试仪测定血液生化指标。每组随机抽样6 头猪屠宰,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猪肉中部分重金属含量。结果表明,在保育期,试验组发病率比对照组降低26.47%,在生长期和育肥期,试验组发病率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42.29%和39.50%,各组死亡率没有变化;试验组平均日增重比对照组增加了6.76%,差异显著 (P<0.05),料重比降低了5.13%, 差异不显著 (P>0.05);试验组血清中尿素含量明显降低(P<0.05),其他各项指标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试验组猪血清IgA、IgG含量提明显高(P<0.05),但对血清IgM无影响。各组猪肉肉质感官和部分重金属含量均符合标准,说明发酵床饲养方式对猪是安全性的,可以明显提高肉猪的生长性能,但后期发病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8.
旨在研究河北省规模化羊场冬季羊舍外围护内表面温度的分布规律。选择规模化羊场的6栋羊舍,采用定点定时的检测方法,分别于早、午、晚对各舍外围护内表面(屋顶2个坡、墙4个侧面和地面料道两侧)温度及舍内温湿度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外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与舍内环境温度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P<0.01,r=0.94),回归方程为y=0.931x+0.5697。不同时间段和不同外围护部位的内表面温度均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1),且时段与部位存在交互效应(P<0.01)。3个时段中,早上外围护结构均温最低(P<0.01),仅-4.93~-1.03℃,尤其是屋顶,早午温差值显著高于墙体和地面(P<0.05),需加强早上羊舍的保温。研究也表明,羊舍类型、建筑材料和朝向均影响外围护内表面温度,有窗舍外围护内表面均温显著高于敞棚舍(P<0.01),复合彩钢板屋顶舍的外围护内表面均温显著高于单层彩钢舍(P<0.01),尤其是舍北侧结构(北侧地面、北坡顶和北墙)内表面温度均显著高于单彩钢舍(P<0.05)。另外,南北朝向舍的两坡屋顶温度差异显著(P<0.05),而东西朝向两坡屋顶温度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建议冀中南地区羊舍宜东西朝向,但应注意外围护整体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该结果可为羊舍的环境改善及标准化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研究益生菌制剂对早期断奶仔猪肠道pH、黏膜形态结构和挥发性脂肪酸含量的影响.选用48头平均体重为(6.39±0.42)kg的(21±2)日龄“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按性别、体重和窝源基本一致原则随机分为2个组,每个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猪.试验1组为对照组,采用基础饲粮;试验2组为益生菌组,每千克基础饲粮中添加1×109 CFU活菌.试验期为21d.结果表明:1)28日龄时,益生菌组回肠内容物pH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和对照组相比,添加益生菌制剂,28日龄时,显著增加空肠、回肠绒毛高度和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P<0.05),显著提高回肠杯状细胞数量(P<0.05),显著降低回肠隐窝深度(P<0.05);35日龄时,显著增加空肠、回肠绒毛高度(P<0.05),显著提高空肠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P<0.05),显著降低空肠、回肠隐窝深度(P<0.05);42日龄时,显著增加空肠、回肠绒毛高度,显著提高空肠上皮内淋巴细胞和杯状细胞数量(P<0.05),显著降低空肠隐窝深度(P<0.05).3)28日龄时,益生菌组盲肠内容物中丁酸和乳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5日龄和42日龄时,益生菌组盲肠内容物中乙酸、丙酸、丁酸和乳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结果可知,添加益生菌制剂能改善断奶应激对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的影响,提高肠道淋巴细胞数量和挥发性脂肪酸含量,降低肠道pH,从而缓解断奶应激对肠道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