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地方高校构建产学研一体化人才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地方高校专业设置必须紧密依托地方产业布局,实行产学研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浙江海洋学院以船舶与海洋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要求为依据,从提升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学生人才培养质量的视角出发,明晰了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大学生的培养目标,并从产学研平台的建设、产学研运作的机制等方面对产学研教育模式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2.
根据高职食品加工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理论、实践和技能要求,从实际及现状出发,以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食品加工专业人才培养为例,探讨基于校企合作的培养要求、分段式食品加工技术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以期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凸显高职食品加工技术人才的培养特色,通过校企合作平台培养行业紧缺的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3.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研究与探讨。在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坚持厚基础、宽专业的原则,设计了合理的课程体系,设置了基础教育、学科基础教育、专业课教育、实践环节教育等4个课程模块;积极引入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一是采取化学化工大类人才培养新模式,将化学化工类专业的基础课和学科基础课打通,融合为一个教育平台,二是实施合作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同时实施大类培养和合作教育,既拓宽了学生的专业面,又加强了学生的实践动手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4.
对植物保护学科现有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简介,并以河北农业大学为例,对植物保护学科"专业-学业-就业-创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植物保护学科"专业-学业-就业-创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开展思路,包括:以科学设置专业为契机,为学生专业选择指明方向;以课程体系完善为基础,为学生学业发展营造舞台;以强化实习实践为平台,为学生就业过程注入活力;以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为学生创业环节提供动力。  相似文献   

5.
陈晨  周亚爽 《河南农业》2023,(15):35-36+39
林业技术作为职业院校老牌专业,存在人才培养目标单一、生源类型参差不齐、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针对问题,河南林业职业学院结合社会需求,探索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重构林业技术课程体系、搭建多样化实习实训平台。教学实践表明,在自然教育背景下,林业技术专业采用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能够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6.
为了进一步增加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使人才培养符合行业应用、适应市场需求,在分析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必要性的基础上,探讨了课程体系改革应遵循的原则,构建了通信工程专业"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实践表明,该课程体系的各个平台及模块培养目标明确、可操作性强,实现了学校的人才培养与行业的用人标准的无缝对接。  相似文献   

7.
以国内13所高校现行海洋资源与环境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为研究对象,从人才培养目标、专业方向等5个方面,统计分析其异同,从专业质量标准、毕业论文等4个方面进行探讨。提出关于广东海洋大学海洋资源与环境专业的建设思路:参照海洋科学类本科教学质量的国家标准,优化课程体系,把创新创业教育渗透到人才培养的所有环节;发挥海洋、水产学科优势,培养特色海洋资源与环境人才;通专结合,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相似文献   

8.
院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运用与发展对于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河北农业大学国土资源学院在院企合作人才培养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该文就学院院企合作机制从明确主体、双方权责和构建利益共同体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并对院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融入"土地分等定级与估价"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与实践。教学实践表明,以网络沟通平台为基础,以现代师徒制为纽带的"院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其实践创新能力,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增强课堂行课效果。  相似文献   

9.
高等农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创新人才培养的核心在于创新培养模式。甘肃农业大学树立创新人才培养理念,优化专业结构,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建立了大学生创新教育平台、协同机制和质量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0.
双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重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目前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学生知识转换规律、专业知识复合内涵与途径出发,认为双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是大学的一种人才培养体系,提出坚持面上要稳和点上要活的原则,确定不同的专业教学要求,教学内容选择"整合、独立、前沿"等三方面,探讨了重构双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课外科技创新竞赛对大学生成才影响的基础上,针对当前在校大学生参赛功利性严重、综合素质水平低、科研平台利用率低以及缺乏有效的支撑服务机制等问题,着重从构建科技竞赛实践化教学模式、创新实践教育立体化课程模式、教育教学全面化考评机制以及健全创新型人才培养效果评价体系等方面出发,探索农业院校工科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从而提升农业院校工科人才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2.
生物工程专业高素质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方案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超  张健  侯茂  魏琴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8):11343-11345
介绍了高素质复合型应用人才的培养目标,从“3+1”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设置、“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理论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性教学体系建立几方面,构建了高素质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方案。  相似文献   

13.
高素质农民培育是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的关键举措。在梳理职业农民培育国际经验的基础上,以中国首家农艺师学院——浙江农艺师学院为例,总结了浙江农艺师学院的创建背景、创新实践、办学成效,并由此提炼出构建多元融合的培育体系、创新需求导向的培育模式、完善定向扶持的培育政策等助力乡村人才振兴的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14.
王金峰  王金武 《安徽农业科学》2014,(24):8422-8423,8427
针对农业工程拔尖人才培养的特殊要求,从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出发,对农业工程拔尖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定位.通过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优化配置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和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等手段实施教学体系,提出农业工程拔尖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保障措施.介绍了农业工程拔尖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中取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水利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与优化设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高校水利事业发展趋势和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东北农业大学水利与建筑学院首次提出"一个导向,一个原则,两个适应,三个转变"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构建"3+2+1+1+1"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设置水利类专业创新型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软硬环境、现代化教学模式,为水利及其它相关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6.
作物育种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而言,该课程的实践性尤其重要。开展作物育种学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与探索,对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现代种业发展提供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立足于四川省酿酒专用粮产业发展,开展作物育种学全程参与实践教学模式探索。通过该模式的实践,可以全面提高学生对酿酒专用粮新品种选育流程及关键环节的感性认知,提升学生对所学专业的感情认同,强化学农爱农专业思想,为学生毕业后在酿酒专用粮等农业行业就业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和根本措施。为更好地发挥植物生理学课程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将信息技术与植物生理学课程进行了深层次的整合,在营造新型的教学环境,实现新的教与学方式,创建"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等方面进行了实践与思考。  相似文献   

18.
都市农业是由大都市带动起来的新型农业模式,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特殊性.天津农学院作为服务于都市农业的高等农业院校,在学科和专业建设上均应有不同特点.本文针对都市农业对人才的需求特点,探讨学科和专业调整的方向和内涵,以便建立都市农业发展所需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9.
对食品科学与工程类本科生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进行研究和探索,分析了该类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该专业的特点和卓越农林人才的培养标准,建立一个较为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明确该体系的运行方式,以期通过实施该体系培养出卓越农林人才.  相似文献   

20.
陈方丽  王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2):20183-20186
从农业企业急需的专业营销人才、农业企业对营销人才需求量、农业企业能提供的工作岗位、农业企业更喜欢录用的农类营销人才学历、农业企业对农类营销人才工作经验的要求、农业企业对农类营销人才的素质要求等6个方面,对农业企业对农类营销人才的需求特点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农类高职营销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专业特色不明显;供需矛盾突出;与农业企业实际需求脱节;实践能力培养形式单一。在此基础上,以温州科技职业学院为例,提出了"营销技术+技术营销"复合型人才培养新模式,并构建了基于职业岗位导向的"农"字特色课程套餐体系,同时与当地农业龙头企业进行了融合性的校企合作。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有利于为农业企业尤其是中小农业企业输送"适销对路"的农类市场营销人才,提升中小农业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服务地方经济,促进现代农业及我国"三农"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