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探究明胶液化的表型与其5种毒力基因在不同来源和不同种属猪肠球菌中的分布差异,本研究采用PCR方法以及明胶液化试验对湖南分离的375株肠球菌携带的明胶酶基因(gelE)、调控gelE表达的毒力基因反应调节子基因(fsrA)、前肽加工蛋白基因(fsrB)、组氨酸激酶基因(fsrC)、丝氨酸蛋白酶基因(sprE)共5种毒力基因的分布情况以及液化明胶现象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共263株肠球菌检测到了毒力基因,检出率分别为41.3%(gelE)、45.9%(fsrA)、50.9%(fsrB)、48.8%(fsrC)、48.8%(sprE)。能够同时检测到5种毒力基因的菌株共有110株,其中粪肠球菌106株,且该5种毒力基因在106株粪肠球菌中的检出率均为最高,另外4株为其它肠球菌。在明胶液化试验中,共有155株肠球菌检测到gelE基因,但只有106株能够发生明胶液化现象,且这些菌株正是能够同时检测到5种毒力基因的106株粪肠球菌,而另外4株能够同时检测到5种毒力基因的其它肠球菌却不能发生明胶液化现象。结果表明,粪肠球菌是肠球菌中主要携带毒力基因的菌属,与屎肠球菌以及其它肠球菌相比,更容易出现液化明胶的表型,这可能与粪肠球菌中某些明胶液化的机制有关,且除gelE外,参与gelE表达的几种毒力基因对该表型的出现也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粪肠球菌明胶酶E(gelE)基因对粪肠球菌生物膜形成能力的影响,试验取鸡源粪肠球菌50株,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PCR扩增粪肠球菌毒力基因gelE;利用96微孔板结晶紫染色法在595 nm波长下测定其OD值,对gelE基因和生物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有78%(39/50)的粪肠球菌呈生物膜阳性,22%(11/50)的粪肠球菌呈生物膜阴性;82%(41/50)的粪肠球菌呈gelE基因阳性,18%(9/50)的粪肠球菌呈gelE基因阴性,粪肠球菌毒力基因gelE和生物膜具有一致性。说明粪肠球菌gelE基因能够调控生物膜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猪流行性腹泻(PED)病猪群中肠球菌及其携带毒力基因的变化情况,本研究采用PCR方法对115株猪源肠球菌检测其11种毒力基因的分布情况及进行了其溶血试验和明胶液化试验。结果,共检测到9种毒力基因:EF3314、efaA、gelE、ace、asal、cylA、esp、Hyl和EF0591,其中asa373和AS未检测到。72株健康猪源分离菌中毒力基因检出率分别为12.5%、9.7%、5.6%、2.8%、13.9%、4.2%、8.3%、15.3%和1.4%。43株PED病猪分离菌毒力基因阳性率分别为20.9%、25.6%、2.3%、18.6%、51.2%、11.6%、20.9%、0和7.0%。溶血试验结果显示115株肠球菌中溶血的占88.7%,其中α-溶血占40%,β-溶血占48.7%,共有8株检测到溶血素A基因(clyA),检出率为6.9%。11株粪肠球菌全部表现溶血,其中健康猪源分离株为α-溶血,PEDV感染猪分离株为β-溶血。明胶液化试验表明115株肠球菌中只有两株能液化明胶,均为粪肠球菌,一株为健康猪源分离株,一株为PEDV感染猪分离株,而且从这两株菌中均检测到了明胶酶E(gelE)基因。表明PED猪源肠球菌毒力基因检出率明显高于健康猪源肠球菌(p0.05)。明胶液化试验和溶血试验结果表明,粪肠球菌的这两种表型与基因型为肠球菌种中表达一致性是最高的,其携带毒力基因为肠球菌中所占比例最高。通过两种不同来源肠球菌毒力基因的比较,为PED的分析治疗与防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通过选择性培养基、PCR技术分离鉴定粪肠球菌,采用PCR技术检测agg、clyA、efaA、esp、ace和gelE基因,使用K-B法测定分离株对红霉素、多西环素、环丙沙星和氟苯尼考的敏感性。结果共分离并鉴定出226株粪肠球菌。98.23%的粪肠球菌至少携带1种毒力基因,各基因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efaA、ace、gelE、agg、esp和clyA。有75.22%分离株携带3~5种毒力基因。分离株对红霉素和多西环素耐药率较高,分别为97.35%和92.48%,对环丙沙星和氟苯尼考耐药率相对较低,分别为65.04%和61.95%,但没有统计学上的区别。因此,携带毒力基因数的多少与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之间不存在统计学上的关联。  相似文献   

5.
熊源粪肠球菌小鼠感染模型的建立及其毒力基因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熊源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感染BALB/c小鼠模型,并对熊源粪肠球菌的毒力基因进行检测,同时观察死亡小鼠内脏器官的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熊源粪肠球菌可以引起小鼠内脏组织发生不同程度的炎性细胞浸润,其对小鼠的LD_(50)为2.04×10~7 cfu/只;通过PCR可检测出胶原蛋白黏附素(ace)、心内膜炎抗原(efaA)、EF3314和明胶酶E(gelE)等毒力基因。研究表明,本试验成功建立了粪肠球菌小鼠感染模型,为熊源粪肠球菌的发病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宁夏地区牛源肠球菌分离鉴定及耐药性与毒力基因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宁夏地区牛源肠球菌的耐药性及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的携带情况,本试验使用显色培养基及PCR法对肠球菌进行分类鉴定;采用药敏纸片琼脂扩散法(K-B法)测定肠球菌对16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最后采用PCR方法对9种相关耐药基因与7种肠球菌毒力基因进行检测并测序。结果显示,在分离鉴定出的255株肠球菌中,屎肠球菌有78株(30.59%),粪肠球菌有53株(21.96%)。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对磺胺异恶唑和杆菌肽耐药率达到了100%;其次是苯唑西林(92.16%)、红霉素(65.88%)、四环素(65.49%)和青霉素(56.86%)。分离菌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高度敏感,敏感率分别为92.54%与95.29%。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aph(3)′-Ⅲ的检出率最高,为100%;其次是红霉素类耐药基因ermB,为46.27%;未检出耐万古霉素耐药基因VanA、VanB、VanC。已检测的毒力基因明胶酶gelE的携带率最高,为37.60%;其次为心内膜炎抗原efaA,为36.10%。结果表明,宁夏地区牛源肠球菌的多重耐药现象比较严重,应当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牛源性肠球菌中6种毒力因子基因(ccf、asa1、ace、esp、cylA、gelE)的分布情况,采集了不同地区382份疑似隐形乳腺炎的奶样,常规分离纯化细菌,采用16SrRNA和16S~23SrRNA方法相结合的方法,共鉴定出了68株肠球菌并检测了其溶血特性和上述6种毒力基因的存在情况。结果显示,40株(58.82%)表现为α-溶血,10株(14.71%)为β-溶血,18株(26.47%)为γ-不溶血。68株(100%)携带asa1基因,49株(72.06%)携带gelE基因,43株(63.24%)携带ccf基因,12株(17.65%)携带ace基因,10株(14.71%)携带esp基因,6株(8.82%)携带cylA基因。54.41%的分离菌株同时携带gelE、ccf、asa1毒力基因,而青海民和分离株的esp与ace,gelE与ccf同时出现,有一定规律性;但溶血性基因cylA与14株溶血性肠球菌没有相关性。研究牛源肠球菌的溶血特性与毒力基因携带情况,对肠球菌性奶牛乳腺炎的防控具有指导意义,同时也为动物与人之间病原互相传播的研究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贵阳市某养殖场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ALV)gp85基因的变异情况及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EF)毒力基因的携带情况,本研究对该养殖场ALV与粪肠球菌混合感染的病例展开了病原学调查分析,采集病料进行病毒核酸检测、gp85基因克隆测序分析、核苷酸序列相似性分析、细菌分离鉴定、毒力基因检测等。结果显示,成功克隆出ALV gp85基因并分离鉴定出1株粪肠球菌,分别命名为GZM52021株和GZEF2021株。ALV核酸检测仅在约422 bp处出现特异性扩增条带,说明存在ALV-J感染;成功克隆ALV gp85基因,且GZM52021株与J亚群参考毒株gp85基因(GenBank登录号为KM655820、KF796654、JN378888和Z46390)的相似性较高,在97.9%~98.2%之间;gp85基因核苷酸序列遗传进化树构建结果与相似性结果一致。GZEF2021株在LB 固体平板上长出圆形凸起、不透明的乳白色菌落,在鲜血琼脂平板上有明显的溶血现象,革兰氏染色镜检为球形或卵圆形阳性链状球菌;16S rRNA测序结果显示,GZEF2021株与粪肠球菌(GenBank登录号为KJ626240、MT611693、KY399248、MH919370、MN379663和KU937389)的相似性均在99%以上;药敏试验结果显示,GZEF2021株对头孢哌酮、青霉素、哌拉西林和羧苄西林4种药物敏感,对复方新诺明、头孢拉定、头孢唑啉3种药物中度敏感,对新霉素、丁胺卡那、多西环素和米诺环素4种药物耐药;毒力基因检测显示,GZEF2021株携带有ace、gelE、asa1、EF3314和efaA 5个毒力基因,说明从鸡中分离出的粪肠球菌可能具有一定的致病性。该病死鸡存在J亚群ALV与粪肠球菌共同感染的情况,本试验结果可为了解J亚群ALV和粪肠球菌在贵州的流行趋势及其混合感染的诊治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9.
为分析分离自北京地区腹泻犬、健康犬粪便的粪肠球菌的耐药性,研究2种犬粪便来源优势分子型粪肠球菌重要毒力基因携带情况,在中国农业大学教学动物医院收集犬粪便,并分离得到腹泻犬粪便源粪肠球菌45株,健康犬粪便源粪肠球菌32株,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分离菌株对12种抗生素的最小抑菌浓度,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技术进行分子分型,并利用PCR方法检测优势分子型粪肠球菌5种不同毒力基因携带情况。结果显示,腹泻犬源和健康犬源粪肠球菌对四环素、多西环素、米诺环素、红霉素、利福平耐药率较高。腹泻犬源分离株对氯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呋喃妥因耐药率较低,集中于8.9%~17.8%,对万古霉素不耐药;健康犬源分离株对青霉素、呋喃妥因耐药率较低,分别为4.8%和14.3%,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万古霉素不耐药。45株腹泻犬源粪肠球菌共发现15种序列型(ST),优势ST为ST116、ST16、ST179,32株健康犬源粪肠球菌发现18种ST,优势ST为ST16和ST27,2种来源优势ST粪肠球菌agg、gelE、cylB、esp、efaAs毒力基因检出率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北京地区腹泻犬、健康犬肠道粪肠球菌多重耐药现象严重,需加强抗生素使用的监控和管理;腹泻犬、健康犬肠道粪肠球菌毒力基因携带率差异不显著,都具有向人传播致病性粪肠球菌的风险,兽医临床医护人员和宠物犬饲养人应注意防护。  相似文献   

10.
为了确定引起松鼠猴死亡的致病菌株及其耐药性情况,试验采用病原菌分离、革兰氏染色、生化试验、16S rRNA PCR扩增鉴定、致病性试验、药敏试验、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扩增试验等方法对致病菌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菌革兰氏染色阳性,马尿酸盐、V-P、6.5%Na Cl等生化反应呈阳性,阿拉伯糖、蔗糖等生化反应呈阴性;16S rRNA基因BLAST比对,与粪肠球菌相似性为100%;致病性试验显示,该菌株致病性不是很强;该菌株对苯唑西林、红霉素、复方新诺明、四环素等耐药,对青霉素G、呋喃妥因敏感,对万古霉素、米诺环素中等耐药;毒力基因hyl、asal、gelE、cylA、esp、acm和耐药基因TEM、ant(6)-I、ermB、aac(6')-aph(2″)、TetM扩增试验均为阳性。说明该菌株为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具有较强耐药性,但致病性不是很强,可能与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的高阳性率有关。  相似文献   

11.
试验旨在通过对阿坝藏鸡三个品系进行深入研究,利用COX1和D-LOOP基因某一特定区段作为DNA条形码对阿坝藏鸡三个品系进行分子鉴定,分析其遗传多态性并探讨DNA条形码在藏鸡分支鉴定工作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以阿藏1系、阿藏2系、阿藏3系三个品系作为研究对象,利用DNA测序技术测定了COX1和D-LOOP基因的部分序列。两基因在三个品系的单倍型数量、平均核苷酸差异数(K)均不相同,阿藏3系的平均核苷酸差异数高于阿藏1系和阿藏2系;三个品系核苷酸多态度(Pi)相差不大,其中阿藏2系COX1基因核苷酸多态度略高于其他两品系。三个品系内COX1和D-LOOP两基因测算得出的遗传距离分别为2.21~2.40、4.02~4.34,且各品系间相差不大。通过构建两基因的UPGMA树显示,三品系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基因交流。利用COX1和D-LOOP基因某一特定区段作为DNA条形码的基础,各有其优势特点,两基因工具搭配使用可提高品系鉴定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通过研究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酵母培养物对肉兔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脏器指数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确定其适宜添加量。将192只断奶新西兰兔随机分为4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分别饲喂含0 %、0.1 %、0.2 %和0.3 %酵母培养物的试验饲粮,试验期6周。结果表明:添加酵母培养物可显著降低肉兔腹泻率(P < 0.05);与对照组相比,添加0.2 %和0.3 %酵母培养物组日增重和血清葡萄糖浓度显著提高(P < 0.05),添加0.3%酵母培养物组肾脏指数显著降低(P < 0.05);添加酵母培养物对平均日采食量、料重比、屠宰性能、心脏指数、肝脏指数、胰脏指数和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浓度均无显著影响(P > 0.05)。因此,肉兔饲料中酵母培养物的适宜添加量为0.3 %。  相似文献   

13.
为建立同时快速简便地检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与非典型瘟病毒(APPV)两种病毒的方法,本研究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PRRSV、APPV的基因序列,选取PRRSV的ORF2基因和APPV的NS2基因分别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建立了能够同时检测PRRSV与APPV的双重RT-PCR方法。利用该方法对PRRSV、APPV重组质粒、猪瘟病毒、乙型脑炎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cDNA和阴性对照进行检测,结果显示除PRRSV和APPV重组质粒扩增结果为阳性外,其余均为阴性,表明其特异性良好;该方法对APPV和PRRSV质粒标准品的最低检出量分别为2.17×10~4拷贝/μL、3.13×10~3拷贝/μL,敏感性较高;同时批间和批内重复性试验表明该方法重复性好。利用该方法对四川地区临床73份疑似仔猪颤抖病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的病料样品进行检测,结果与单一RT-PCR的检测符合率为100%。本研究建立的双重RT-PCR方法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可用于临床样品的检测,对临床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miRNA表达量与肉质风味表型指标的相关性,试验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Q-PCR)检测了4个猪种背最长肌中miR-27a和miR-378的差异表达。结果表明:背最长肌组织中2种miRNA的表达水平在4个猪种中趋于一致。相关性分析显示,2种miRNA在背最长肌中的表达水平与肌内脂肪含量和硫胺素含量呈正相关,与肌纤维直径、眼肌面积和瘦肉率呈负相关。表明miR-27a和miR-378对猪肉品质具有正调控作用,而对猪胴体品质具有负调控作用。该研究可为阐明miRNA在猪肌肉生长和脂肪沉积过程中的调控机制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miRNA表达量与猪胴体及肉质性状的相关性,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qRT-PCR)检测了引进猪种大约克夏猪和6个四川省地方猪种背部皮下脂肪中miR-1和miR-369的差异表达情况。结果:除miR-1与藏猪差异不显著外,2种miRNA在大约克夏猪背部皮下脂肪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地方猪种(P<0.05);地方猪种中,miR-1和miR-369表达水平分别在藏猪和雅南猪中最高;相关性分析显示,miR-1和miR-369在背部皮下脂肪中表达水平均与瘦肉率、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miR-369表达水平还与平均背膘厚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试验表明miR-1和miR-369可能对猪脂肪沉积和单不饱和脂肪酸生成起负调控作用,对多不饱和脂肪酸生成起正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调查四川省某规模化豪猪养殖场中豪猪大面积腹泻死亡的原因,本研究采集病死豪猪的肠道内容物和肺脏等病料样品进行细菌的分离纯化,通过培养特性观察、革兰染色镜检、生化鉴定、16S rRNA基因的克隆测序进行鉴定,并对分离菌株进行致病性、耐药性分析,对其喹诺酮类耐药基因进行PCR检测并测序分析。结果显示,分离得到1株革兰阴性菌,该分离株符合福氏志贺菌的培养特性和生化特性,并且其16S rRNA基因序列与福氏志贺菌该基因序列的同源性为99%;对小鼠具有较强致病性;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株具有多重耐药性,仅对丁胺卡那敏感,对喹诺酮类、四环素类、头孢类、氨基糖苷类、青霉素类和氯霉素类药物均表现为耐药;分离株的DNA促旋酶Ⅱ和拓扑异构酶Ⅳ的喹诺酮耐药决定区均有突变,且携带有质粒介导的喹诺酮耐药基因qnr A和qnr S。本研究是国内首次关于豪猪源福氏志贺菌病的报道,为豪猪养殖中该细菌性疾病的诊断防治等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饲料是养殖业的物质基础 ;饲料工业是养殖业现代化的坚强支柱 ;养殖业与饲料工业的关系唇齿相依。西昌市的饲料工业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 ,从无到有 ,蓬勃发展 ,已成为四川省五大饲料市场之一 ,年生产、销售饲料量达 9 8万吨  相似文献   

18.
本文旨在通过饲养试验和消化代谢试验,以研究日粮钙水平与空怀云南半细毛羊能量代谢间可能存在的互作。试验选取50只日龄、体重和体况相近,经产两胎空怀期云南半细毛羊,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分别饲喂5个钙含量分别为0.40%、0.44%、0.53%、0.65%和0.84%的日粮。进行44d饲养试验,包括14d预饲期和30d正式试验。饲养试验开始和结束各称一次体重,消化代谢试验进行5d,每天全收粪尿。结果表明:(1)0.84%Ca组、0.65%Ca组的粪能较0.44%Ca组降低18.90%、17.17%(P<0.05);代谢损失能都降低15.66%(P<0.05)。(2)0.40%Ca组、0.53%Ca组、0.84%Ca组的摄入总能较0.44%Ca组低5.11%、3.35%、4.66%(P<0.01),较0.65%Ca组高3.58%、5.50%、4.07%(P<0.01),0.44%Ca组较0.65%Ca组高9.16%(P<0.01)。(3)尿能、甲烷能、尿能占总能的比例、甲烷能占总能的比例、尿能占消化能的比例、总能消化率和总能代谢率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日粮钙水平越高,粪能和代谢损失越低,而日粮钙水平对空怀云南半细毛羊的能量代谢没有显著性影响(P>0.05)。  相似文献   

19.
采用宏基因组学方法探讨黄曲霉毒素B1(AFB1)对牦牛瘤胃微生物多样性及碳水化合物酶类(CAZy)功能谱的影响。试验设E1、E2两个试验组和对照组C,日粮中添加AFB1量分别为20μg·kg-1、60μg·kg-1和0。采集瘤胃液,提取DNA,进行宏基因组分析。结果表明,AFB1降低拟杆菌门及厚壁菌门的丰度,在属水平上较高水平的AFB1对普雷沃氏菌具有抑制作用。牦牛瘤胃中降解植物纤维素主要的CAZy是糖苷水解酶(GH)和糖基转移酶(GT)。AFB1对CAZy中6类酶以及3种纤维小体构成组分均产生影响,且高水平影响更大。研究揭示,AFB1降低瘤胃细菌多样性,影响CAZy功能。研究结果有利于探讨AFB1影响反刍动物瘤胃微生态的机制,为饲料安全使用及牦牛健康养殖和产品安全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银龙  周小秋  赵娟  姜俊 《动物营养学报》2019,31(7):3023-3030
异亮氨酸是鱼类的必需氨基酸,能增强鳃和肠道的物理屏障功能以及吞噬细胞的吞噬和杀菌能力,提高非特异性免疫因子的活性,促进抗炎因子表达,抑制促炎因子表达,发挥抗炎作用,进而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本文就异亮氨酸对鱼类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