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研究的目的是分离、鉴定牦牛源牛轮状病毒(bovine rotavirus, BRV)。将经RT-PCR检测BRV阳性的牦牛腹泻粪便样本接种MA-104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和鉴定,并对其VP4、VP6和VP7完整基因进行测序,分析其分子特征。结果显示:病毒盲传3代后出现细胞病变,至第7代后出现细胞病变的时间稳定,经蚀斑纯化后测得病毒滴度为108.39TCID50·mL-1。分离株经RT-PCR、间接免疫荧光和电镜观察证实为BRV,命名为HY-1株;扩增HY-1株VP4、VP6和VP7完整基因序列,分析表明HY-1株为G6P[11]I2型;系统发育树显示,HY-1株VP4、VP6和VP7节段分别与中国牛源DQ-75株和印度牛源M-1和RUBV319株遗传演化关系最近,可能为重配毒株。与国内的G6型和P[11]型BRV毒株相比,HY-1株的VP4和VP7蛋白重要氨基酸位点变化较大。成功分离得到一株牦牛源BRV,基因型为G6P[11]型,为我国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2.
A群轮状病毒(GAR)是引起人类和多种动物腹泻的主要病原体,病原的分离与鉴定是轮状病毒(RV)流行病学、病原学等研究的基础.本研究采用接种MA 104细胞的方法,从内蒙古某猪场患病猪腹泻粪便中分离一株病毒,经3次蚀斑克隆纯化后,采用电镜观察、PCR鉴定和序列测定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分离株为猪轮状病毒(PoRV).致病性试验表明该分离株能够引起仔猪急性腹泻,RT-PCR扩增其VP4、VP6和VP7的基因节段并进行序列测定,按照A群RV的最新分类方法,确定该分离株的VP6、VP7和VP4基因型分别为I5型、G9型和P[23]型.因此,将该分离株命名为Rotavirus A pig/China/NMTL/2009/Q9P[23].  相似文献   

3.
为了对患腹泻疾病的犊牛进行病原学鉴定,并进一步丰富我国牛轮状病毒(BRV)的流行病学数据,本研究采用RT-PCR方法对8份腹泻犊牛的粪便样品进行BRV VP7基因检测,结果显示有1份样品为阳性。将该阳性病料样品接种Marc-145细胞。对产生细胞病变(CPE)的阳性样品连续传5代后,经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和电镜观察,结果表明从粪便样品中分离的病毒为BRV,命名为DZ株。对DZ株的11个基因节段进行RTPCR扩增、测序、拼接后对11个基因节段进行同源性及分型分析;构建分离病毒VP7、VP4基因进化树,分析其遗传进化关系及其氨基酸序列的变异情况。结果显示,DZ株基因组10个基因节段分别与来源于牛(VP2、VP7、NSP1、NSP3)、犬(VP3、NSP5)、羔羊(NSP2)、马(VP6)、猕猴(VP1)、人(NSP4)以及人-牛基因重配(VP4)的轮状病毒株。其中VP1基因与猕猴轮状病毒(RRV)的同源性最高,为81.3%,但低于VP1基因分型的临界值83%,因此DZ株的VP1为新出现的基因型,命名为R17;分离株NSP3基因与法国RF株NSP3基因的同源性高达98%,DZ株与RF株的NSP3属于同一基因型,命名为T18型。所以,本研究分离的BRV DZ株的基因型为G6-P5-I2-R17-C2-M2-A3-N2-T18-E2-H5。VP7和VP4基因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DZ株VP7基因来源于韩国KJ69-1株,VP4基因来源于美国疫苗株RotaTeq-SC2-9。与同源性最高的病毒株相比,DZ株VP4、VP7蛋白氨基酸序列分别发生了9处和8处突变。这些突变可能会引起VP7和VP4蛋白的抗原性和组织嗜性变化,进而影响病毒的免疫原性、宿主嗜性以及致病性。综上所述,DZ株是多宿主来源的基因重配病毒株,且主要抗原蛋白VP7和VP4发生了较大变异。本研究为我国BRV遗传进化及其分子流行病学和疫苗的研究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我国部分地区猪场猪轮状病毒(porcine rotavirus, PoRV)的流行情况及分子特征,对2021—2022年我国部分省份的86个规模化猪场的6 472份腹泻样品进行检测,用RT-PCR方法调查PoRV的流行率,并对PoRV阳性样本进行VP7和VP4基因扩增、测序,使用MegAlign软件进行同源性分析,利用MEGA11.0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PoRV的样品阳性率为27.89%(1 805/6 472),猪场阳性率为65.12%(56/86);从98份阳性PoRV样本中扩增出76个VP7片段,G9为优势基因型(42.11%),基因型G5、G26、G3、G4、G1、G2和G11各占26.32%、9.21%、6.58%、6.58%、3.95%、2.63%和2.63%。扩增出的35个VP4基因片段,以P[13]型为主,占57.14%;其次为P[7]、P[23]、P[3]和P[6]型,分别占20%、14.29%、5.71%和2.86%。35个毒株成功鉴定出G/P基因型,G9P[13](28.57%)为优势组合基因型,其他基因型为G5P[13](11.43%)、G4P[13...  相似文献   

5.
应用轮状病毒RNA电泳方法,对内蒙古、黑龙江、新疆、北京、安徽等地共90份犊牛腹泻粪便样品进行检测。在内蒙古和新疆采集的粪样中共检出11份轮状病毒阳性样品,平均阳性率为12%(11/90)。阳性样品经RT-PCR分型鉴定,新疆2份和内蒙古5份样品属于G10型,新疆另一牛场的4份样品属于G6型。对所有阳性样品进行病毒分离,获得1株能在MA104细胞上稳定传代的病毒株,经鉴定该分离株属于G10P[11]型轮状病毒,命名为HM26。G10型牛轮状病毒的分离在国内尚属首次。  相似文献   

6.
轮状病毒是引起幼龄动物和儿童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原,轮状病毒的分离鉴定为该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分子生物学特性研究奠定了基础。本研究采集北京某猪场腹泻发病仔猪肠内容物,将其接种MA104细胞,分离得到一株能产生明显细胞病变的病毒。对分离毒株进行胶体金、实时荧光定量RT-PCR和免疫荧光等方法鉴定,并对分离毒株的VP4、VP6和VP7基因进行测序及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分离毒株为猪A群轮状病毒。按照A群轮状病毒的最新分类方法,确定该分离株VP4、VP6和VP7基因的基因型分别为P[13]型、I5型和G11型。因此,将该分离株命名为Rotavirus A pig/China/BJ/2015/G11P[13]。  相似文献   

7.
应用轮状病毒RNA电泳方法,对内蒙古、黑龙江、新疆、北京、安徽等地共90份犊牛腹泻粪便样品进行检测.在内蒙古和新疆采集的粪样中共检出11份轮状病毒阳性样品,平均阳性率为12%(11/90).阳性样品经RT-PCR分型鉴定,新疆2份和内蒙古5份样品属于G10型,新疆另一牛场的4份样品属于G6型.对所有阳性样品进行病毒分离,获得1株能在MA104细胞上稳定传代的病毒株,经鉴定该分离株属于G10P[11]型轮状病毒,命名为HM26.G10型牛轮状病毒的分离在国内尚属首次.  相似文献   

8.
《畜牧与兽医》2016,(9):32-37
将1份经RT-PCR检测猪轮状病毒阳性的临床腹泻粪样感染Vero细胞,连续盲传8代,出现病变,成功分离到1株病毒,经RT-PCR检验和电镜观察,鉴定该病毒为轮状病毒,命名为GD-01-2015。扩增该病毒的VP4和VP7基因进行分型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发现,其VP4基因为P[7]型,与来自韩国的猪源毒株K71同源性达到99.8%;其VP7基因为G5型,与来自韩国的猪源毒株06-6-1同源性达到99.7%。由此可以推测GD-01-2015株与韩国猪源毒株有相似的进化来源。根据轮状病毒分类委员会(RCWG)提出的A群轮状病毒的最新分类方法,GD-01-2015株基因型为G5P[7]。本研究为监测轮状病毒的流行状况及其疫苗的研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实验的目的是分离甘孜州牦牛源A群轮状病毒(Bovine Rotavirus A,BRVA)并调查其基因型。将BRVA阳性牦牛粪便样本接种于MA-104细胞,用间接免疫荧光和RT-PCR进行病毒的鉴定,并扩增分离毒株VP4和VP7基因片段,测序确定其基因型。结果显示:6份样本盲传至第3代后均出现了细胞病变,连续传至7代后细胞病变稳定,表现为细胞圆缩,细胞大面积脱落;间接免疫荧光和RT-PCR鉴定结果显示成功分离到6株牦牛源BRVA。6株病毒的G型均为G6型,其中3个毒株的P型为P [1]型,另外3株未能确定P型。本研究为甘孜州牦牛BRVA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及其防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了对黑龙江省大庆市部分地区犊牛轮状病毒腹泻的流行情况进行调查,应用RT-PCR技术对随机采取的6份犊牛腹泻粪便样品的轮状病毒VP7基因进行扩增,采用多重半套式PCR方法对VP7基因阳性样本进行分型鉴定。结果显示,6份犊牛腹泻粪便样品中牛轮状病毒VP7基因均为阳性;VP7基因阳性样本经RT-PCR分型鉴定,均属于G10型。该研究结果表明大庆地区引起犊牛轮状病毒腹泻的轮状病毒主要为G型,因此需要针对G型轮状病毒加以防控。  相似文献   

11.
将鸡传染性贫血病毒M9905株VP1、VP2基因分别或同时克隆到杆状病毒转移载体pFastBacDUAL中,然后转化到DHIOBAC感受态细胞中与Bacmid杆状病毒穿梭载体进行转座重组,最后将重组子转染Sf9昆虫细胞,得到分别或同时含VP1、VP2基因的重组杆状病毒rBacVP1、rBacVP2及rBacVP1—2。PCR扩增结果证实VP1、VP2基因重组到杆状病毒基因组中;SDS-PAGE电泳分析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结果表明VP1、VP2基因在重组病毒中得到了表达。  相似文献   

12.
为了确定松嫩平原西部较为合适的播种时期,促进区域青贮玉米优质高效生产,本研究在大田条件下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别设置5个播种时期,即4月25日(T1)、5月2日(T2)、5月9日(T3)、5月16日(T4)和5月23日(T5)播种,比较分析了不同播期处理对青贮玉米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延迟,青贮玉米的生育期缩短,株高、茎秆粗度下降;叶片持绿性,单位面积鲜、干生物产量,籽粒与整株干物重比值均呈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总体表现为T3>T4>T2>T1>T5。同时,随着播期的延后,青贮玉米单位重量鲜重对应的干物质积累量及粗蛋白质含量逐渐增加,中性洗涤纤维、木质素、淀粉含量逐渐降低,灰分、粗脂肪、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先增加后下降。综合各项产量和品质指标,本试验条件下5月2日至5月16日播种可以获得较高饲用品质的青贮玉米,但在具体播种时间的选择上应结合青贮玉米采后高效加工环节需求,基于当地实际气象条件,尽可能避免播后干旱及低温等环境的不利影响,在确保高产群体质量的基础上科学确定最佳播期,有效提升区域青贮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3.
张括  王磊  邹鹏  董蕾 《中国饲料》2019,(11):52-55
试验旨在通过研究不同水平色氨酸对12~17周龄金定蛋鸭抗氧化指标的影响,最终确定最佳的色氨酸水平。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分组法,将12周龄健康的金定蛋鸭30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设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Ⅰ、Ⅱ、Ⅲ、Ⅳ、Ⅴ组饲喂的色氨酸水平依次为0.199%、0.220%、0.240%、0.260%、0.300%。采用二次曲线方程确定12~17周龄金定蛋鸭色氨酸的最佳水平。结果表明:0.250%~0.267%水平的色氨酸能显著提高试鸭血清和肝脏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P<0.05),显著提高试鸭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P<0.05),但是对试鸭血清SOD活性影响不显著(P>0.05),显著降低试鸭血清和肝脏丙二醛(MDA)浓度(P<0.05)。综上,0.250%~0.267%水平的色氨酸对12~17周龄金定蛋鸭抗氧化功能具有最好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4.
旨在研究健康德州驴盲肠菌群分布及代谢功能。以健康德州驴盲肠内容物为检测样品,提取细菌总DNA,通过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分析德州驴盲肠中菌群分布特点,结合PICRUSt基因预测方法分析菌群代谢功能。测序分析结果表明,在3份检测样品中共得到176 869条有效序列和39 566个OTU。Alpha多样性指数分析结果表明,3份样品的Shannon指数均大于7,样品中菌群多样性水平较高。菌群分类学组成分析结果表明,在门分类水平上相对丰度排名前10的细菌门为厚壁菌门、拟杆菌门、疣微菌门、螺旋体门、纤维杆菌门、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TM7菌门、柔膜菌门、蓝藻菌门。此外,在相对丰度排名前20的菌属中与纤维分解与代谢相关的菌属所占比例达到了35%。菌群代谢功能分析结果表明,盲肠菌群参与机体多种代谢活动,其中参与碳水化合物代谢、氨基酸代谢、能量代谢的菌群丰度相对较高。研究结果为探索德州驴肠道菌群分布与消化特点之间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激动剂诱导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是血小板活化止血和血栓形成的必要条件,它是通过细胞内钙离子释放和质膜内钙离子进入而发生的。Ca2+库释放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过程,首先磷脂酶(PL)C产生肌醇-1,4,5-三磷酸肌醇(IP3),进而通过IP3通道受体释放细胞内储存的Ca2+,从而完成Ca2+释放。在血小板活化过程中钙离子浓度明显升高有助于活化的各个步骤。钙离子作为细胞的第二信使,参与大多数的生物活动过程,尤其在细胞内钙池引发的钙离子的进入(store-operated Ca2+entry,SOCE)在血小板激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血小板在血管内激活极易引起血栓,因此研究血小板活化机理可能会对某些疾病的治疗起到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WL343HQ"为材料,对其幼苗进行150 mmol·L-1的Na2CO3和NaHCO3混合盐碱胁迫,采用iTRAQ技术结合反相液相色谱与液相串联色谱,分析盐碱胁迫叶片中蛋白表达的变化,并对获得的差异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在盐碱胁迫处理下共鉴定到318个显著差异蛋白,包括172个上调蛋白和146个下调蛋白,这些差异蛋白的功能涉及多种代谢途径,其中与光合作用相关的蛋白质表达量总体下调,与苯丙素生物合成、苯丙氨酸代谢和类黄酮生物合成相关的蛋白质表达量总体上调。通过蛋白组学分析技术可有效筛选紫花苜蓿叶片中差异表达蛋白,可为深入研究紫花苜蓿应对盐碱胁迫的分子机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家禽精细养殖是提高养殖管理水平和个体健康状况、保障禽类产品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及时有效的获取家禽的各类行为与生长信息是家禽精细养殖的重要支撑,也是目前禽类养殖领域研究的重点。该文阐述了信息技术在家禽行为信息监测与生长环境监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与应用现状,主要针对近年来研究中家禽采食、饮水、产蛋、声音、活动这五类个体行为信息监测技术,以及禽舍环境的温湿度、有害气体含量这两类生长环境监控技术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与总结,提出了部分研究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家禽信息自动监测与环境监控未来智能、科学、高效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玉米蛋白粉饲料作为一种重要的饲料资源其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但多数为醇溶蛋白不易被动物所吸收,利用微生物发酵玉米蛋白粉,可提高其吸收利用率。本研究以实验室保存的枯草芽孢杆菌为原始菌株,采用紫外诱变的方法,筛选出高产蛋白酶的突变菌株,以提高其发酵玉米蛋白粉的能力。通过大量筛选及连续传代试验,筛选出一株遗传性状稳定的较原始菌株的产蛋白酶能力有明显提高的枯草芽孢突变菌株11-1。经试验测定该菌株的蛋白酶活力较原始菌株提高1.66倍。发酵验证试验表明,菌株11-1对玉米蛋白粉饲料中的可溶性蛋白转化率由原始菌株的37.39%提高到47.83%。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离培养和形态特征从3头12月龄健康德州驴盲肠内容物样品中分离到芽孢杆菌,采用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分离菌,研究了分离菌的生长曲线、产纤维素酶活性、抗菌活性、药物敏感性及安全性等生物学特性。结果显示,分离到革兰阳性芽孢杆菌1株,鉴定为短小芽孢杆菌,编号为LV2;该菌可降解羧甲基纤维素,产生清晰透明圈,对奶牛乳房炎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在测定的20种临床常用抗生素中仅对林可霉素表现为中度敏感,对其他抗生素均表现为敏感;急性毒性试验和慢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安全性良好。结果表明,本试验分离到的驴源短小芽孢杆菌具有安全、产纤维素酶、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益生活性,在研发驴用微生态制剂或生物发酵粗饲料领域具有潜在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乳酸菌作为基因工程宿主菌的应用越来越多。本文对乳酸菌作为宿主菌的生物学功能,乳酸菌种中主要用于宿主菌的菌种,以及其表达外源基因的情况进行了简要概括,并对基因工程乳酸菌的应用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