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sch基因具有胚胎期高温致死的特性,将伴性赤蚁(sch)导入实用品种中可实现专养雄蚕。通过常规和高温干燥催青处理sch雄蚕品种,找出降低雌蚕比率的有效途径,并对其孵化率进行t检验。得出结论:sch雄蚕品种在33℃、RH60%下雄蚕孵化率达到91.12%,雌蚕比率基本得到控制,雄蚕孵化率与常规催青技术处理sch雄蚕品种的雌雄实用孵化有一定的差异,经t检验中系差异显著,日系达到差异极显著水平;根据两日的雌蚕比率不同,提出采用一日收蚁法技术提高sch雄蚕品种的雄蚕率。  相似文献   

2.
家蚕伴性温敏基因表达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家蚕一些特殊品种中,存在着一种伴性温敏性性状,该性状在蚕卵胚胎的发育阶段,当用30℃左右的高温和特殊的干燥环境条件催青时,便可以明显地从表现型上观察出来。敏感性认为是由位于Z性染色体上的一个主基因控制的,暂称为伴性温敏基因。该基因的敏感性表达发生在胚胎发育的后期。当用带有温敏基因的品种为父本与非温敏性的品种为母本杂交,组成杂种一代,可利用高温干燥的催青条件控制雌蚕基本不孵化,而雄蚕正常孵化。雌雄的孵出比率为5∶95左右。  相似文献   

3.
采用我们课题组前一阶段从家蚕sch群体中选育出来的对高温干燥催青条件敏感的sch种为父本,与广东生产品种“新九”相交制成杂种一代,作雄蚕饲育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其F_1雌性个体在高温干燥催青条件下不孵化,而雄性个体能正常孵化,且雄性个体的幼虫成活率及蛹羽化率相当高,可见高温干燥催青条件对该杂交组合F_1雄性个体的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的不良影响极小。该杂交组合的雄蚕饲育比雌雄混养和雌蚕饲育的饲育成绩明显好得多,只要解决了正反交均能控制F_1雌性个体不孵化和提高丝茧经济性状的技术关键问题,在丝茧生产上推广雄蚕饲育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家蚕sch基因对健康及茧重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陈萍  朱勇 《蚕业科学》2001,27(1):11-15
用标记基因与数量性状关系的截尾分析法和常规统计法比较同一亲本、相同性别的3个群体内相差1个sch基因的两个子群体差异,分析sch基因对家蚕健康性、金茧量、茧层量等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sch基因对健康性无良影响;在高温、常温两种催青条件下,sch异质型茧重与正常型茧重无差异;sch纯合型的茧重低于异质型和正常型。由此探讨了伴性赤蚁sch基因用于雄蚕品种研究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5.
sch基因在家蚕性别控制及单养雄蚕品种选育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朱勇  陈萍  赵天福  鲁成  向仲怀 《蚕业科学》2001,27(4):253-256
将伴性赤蚁基因导入经济性状优良的实用家蚕品种 ,育成单养雄蚕实用系统纯系夏sch、秋sch ,其经济性状基本达到实用水平。配制的夏芳×秋sch、秋白×夏sch为单养雄蚕杂交种 ,实验室和农村小区试验证明其茧丝质成绩明显优于对照 ,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并且可降低雄蚕品种的繁育成本。  相似文献   

6.
正蚕业生产上,雄蚕茧品质好,净度优,纤度细,缫丝等级高且体质强健,虫蛹生命力强、茧层率高、茧丝长,出丝率较雌蚕高20%左右,实现专养雄蚕是提质增效的关键措施之一。位于Z染色体21.5点位的伴性赤蚁sch基因(隐性),不仅控制伴性赤蚁性状,而且还有控制胚胎伴性温敏性状~([1]),利用sch基因的温敏特性,在催青后期高温干燥处理,抑制雌蚕孵化,达到实现单养雄蚕的目的。然而带有sch基因的资源素材茧质成绩不理想,健康性达不到实用化水平,将sch基因导入现行家蚕品种是实现单养雄蚕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7.
sch蚕胚胎期温敏性的mRNA差异显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对不同催青处理的伴性赤蚁sch系统进行研究 ,并以普通黑蚁系统夏芳作为对照。实验中分别抽提高温和常温催青处理 36h后的sch蚕卵和夏芳蚕卵的总RNA进行DDRT -PCR分析 ,其产物于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上电泳展示 ,得到大量的差示片段。对高温催青处理后在夏sch蚕卵中特异表达的 2条能稳定重复的带进行了克隆 ,得到了长度分别为 2 73和 199bp的cDNA片段 ,并对其进行了序列分析。Northern杂交证实HAP82 80仅在高温催青处理的夏sch蚕卵中有转录 ,表明其为sch蚕卵经高温催青处理后特异表达的产物  相似文献   

8.
《四川蚕业》2017,(1):18-20
大量的研究证明丝茧育中雄蚕的经济价值远高于雌蚕,雄蚕与雌蚕相比,据统计专养雄蚕比雌雄蚕混养,产丝量可增加15%,提高经济效益10%左右~([2])。因此在蚕业生产上实现专养雄蚕是21世纪家蚕育种的主要方向之一。伴性赤蚁蚕温敏致死性的发现,为实现专养雄蚕的目标提供了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本研究通过杂交、回交方法将sch基因分别导入优良现行品种,以提高伴性赤蚁经济性状,获得新育种素材,为进一步培育伴性赤蚁雄蚕品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控制sch单养雄蚕品种雌雄蚕孵出比例的催青处理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萍  鲁成  朱勇  向仲怀 《蚕业科学》2002,28(1):31-34
研究结果表明 :在RH 6 0 %状态下 ,控制性比的温度和下限时间负相关达到显著水平 ;控制性比的高温处理适于干燥状态下进行 ;处理后雌蚕孵化整齐度明显低于雄蚕孵化整齐度 ,雌雄蚕孵化整齐度均随处理温度的升高而下降 ,尤以雌蚕更为明显。由此提出了在RH 6 0 %状态下sch单养雄蚕品种控制性比的起点温度及温度、时间范围。认为高温催青用下限温度配合 1日收蚁法效果好 ,高温处理以后的胚胎适于在RH 80 %~ 85 %的湿度中保护  相似文献   

10.
用标记基因与数量性状关系的截尾分析法和常规统计法比较同一亲本、相同性别的 3个群体内相差 1个sch基因的两个子群体差异 ,分析sch基因对家蚕健康性、全茧量、茧层量等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 :sch基因对健康性无不良影响 ;在高温、常温两种催青条件下 ,sch异质型茧重与正常型茧重无差异 ;sch纯合型的茧重低于异质型和正常型。由此探讨了伴性赤蚁sch基因用于雄蚕品种研究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1.
郭琼  郑尚永 《四川蚕业》2000,28(3):18-20
<正> 1 材料与方法 1.1 蚕品种 夏芳×sch,使用即时浸酸种。在解剖鉴定胚子前,先刮除不良卵和死卵,保护于25℃,80%RH环境下。夏芳原种由重庆市蚕研所提供,赤蚁原种由鲁成老师提供,夏芳×sch杂交种由陈萍老师提供。 1.2 催青处理条件 利用自动控制日光培养箱(ZRO510型)控制各气象条件,以25℃、80%RH作对照催  相似文献   

12.
家蚕胚胎伴性温敏性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林健荣  黄君霆 《蚕业科学》1998,24(2):100-103
试验用新九与伴1等4个温敏性的品种杂交,将其F1代蚕种用高温干燥条件催青,结果雄蚕正常孵化,雌蚕几乎不孵化,表明伴1等品种具有控制催青温敏性表达的基因存在。用华1与伴1组配的F1、F2及F1与亲本回交的14个组合作遗传分析,认为催青敏感性状由位于Z性染色体上的一个主基因控制,呈隐性的伴性遗传。  相似文献   

13.
赤蚁蚕催青期温敏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鲁成  岳树谷 《蚕业科学》1998,24(1):46-48
家蚕正常的蚁蚕体色为黑色,迄今发现的赤蚁突变有6种[1]之多。赤蚁突变基因作为标志基因在遗传分析、连锁检索及基因定位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黄君霆等[3]研究获得限性赤蚁系统及潘庆中等[4~5]发现sch(伴性赤蚁)品种的催青温敏性,为赤蚁蚕的应用展现了新的前景。蚕丝生产上雄蚕比雌蚕有更大的经济价值[6],家蚕的性别控制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十分重视的研究课题,因此,伴性赤蚁催青温敏性研究对家蚕性别控制及实现雄蚕饲养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有关伴性赤蚁基因与催青温敏性状的关系;以及赤蚁性状(包括各种赤蚁)与催青温敏性状的…  相似文献   

14.
蚕品种云蚕7、云蚕8发生不越年卵与催青温度、蚕期饲养的温度、光照及桑叶的质量密切相关:在高温30℃或低温15℃条件下催青,下一代有向不越年化性转变,壮蚕期饲养温度过高或过低以及光照时间太长或太短都有发生不越年卵的倾向;饲料桑叶的老嫩对不越卵的发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以家蚕sch基因为选择性标志基因,将温敏性特性导入蚕品种782内,育成782S赤系,782S黑系。并以782S赤系F4、782S黑系F4和(黑蚁雌×sch雄)F1为材料,分设30℃RH 60%恒温催青和催青前期常规条件己4胚子期42℃处理2d这两种处理。结果表明,杂交后代带有sch基因的雌性和sch基因的雄性纯合体,胚胎期均表现对高温干燥的敏感性,而不带sch基因的个体则不表现敏感性。说明sch基因与高温干燥敏感性存在着密切关系,可以用sch为标志基因将温敏性性状导入其他实用品种,达到控制孵化蚕的性别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将温敏性蚕品种在高温干燥的条件下催青 ,结果水分的散失较常温常湿催青大 ,卵内糖元、氨基酸含量较常温常湿低 ,SOD、CAT酶活性前期高于常温常湿 ,而转青时则相反。认为高温干燥条件催青对蚕卵呼吸强度有抑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2005年青州公司场内繁育了多对新品种,特别是大批量地进行了雄蚕品种的繁育,现就今年春、秋两季繁育雄蚕秋华×平30的体会汇报如下:1品种性状1.1平30是蚕性连锁平衡致死日日杂交固定种。日系、二化、卵色限性、四眠原种。滞育卵雄卵黄色,卵壳白色,雌蚕卵为紫色,雌、雄卵各有一半在胚胎期死亡。在蚕种整理、装盒、催青前,将雌蚕卵全部选除,彻底淘汰,只留黄色蚕卵,其实用孵化率在36%左右(因为黄色卵中有一部分为不良卵,因此孵化率达不到50%),孵化出的蚕儿99.95%为雄蚕。蚁蚕浅褐色,大蚕体色灰青,普斑,似油蚕,逸散性强,克蚁头数在2300头左右,适…  相似文献   

18.
采用适当剂量的丫-射线辐照羽化前2—3日的雌蛹,羽化后与未辐照雄蛾(具有隐性标志基因)进行单杂交或多品种雄蛾混精杂交,产下卵经一定温度热处理,获得并饲养近两万头雄核发育蚕,并将部分雄核发育蚕继代成功。所有雄核发育蚕都为雄性,且只表现父本性状,不表现母本性状。因而推测可能是卵核经Y-射线照射后失活,而进入卵内的精子经一定高温刺激后互相融合发育的结果。调查了经辐射处理后的杂交后代在不同条件热处理以及不同蚕品种在同样条件热处理下的雄核发育情况,证明产下卵须经一定高温处理,两个入卵精子才能融合而发育。  相似文献   

19.
卓兵  王茜龄  朱勇 《蚕学通讯》2004,24(2):14-18
以夏sch、秋sch为材料在不同温度下进行催青处理,分别在2、4、5龄起蚕期添食不同浓度梯度的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采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Statistical Package for Social Sciences)10.0对所得结果进行了分析,获得了不同催青温度处理的伴性赤蚁蚕对BmNPV的抗性差异.实验中,34℃催青处理的伴性赤蚁(sch)蚕对BmNPV有最强的抵抗力.  相似文献   

20.
新品种苏菊.明虎为四元杂交种,是由苏州浒关蚕种场育成,1995年10月全国桑蚕品种审定委员会通过。如皋市蚕种场1999年春首次饲育该对品种。根据两年的实践,现对其性状及饲养繁育要点归纳如下:   1、原种品种性状   1.1 催青情况 苏菊为中系二化性四眠秋用杂交原种。卵色较杂,灰绿至灰紫不等,大部分卵为灰绿色,卵壳淡黄;按二化性品种标准催青,催青经过11日,催青积温130℃,起点胚子为丙2丙2+,转青较齐,苗蚁少。一日孵化率为85%,实用孵化率为95%;与明虎对交,应迟出库2日。   明虎为日系二化性四眠秋用杂交原种;卵色灰紫,卵壳白色至淡黄不等;按二化性品种标准催青,催青经过11日,催青积温131℃,起点胚子为丙2丙2+,转青不齐,苗蚁多,一日孵化率为95%,实用孵化率95%;与苏菊对交,应提早2日出库。   1.2 饲养情况 苏菊蚁蚕黑褐色,趋光性强,食桑活波且量大,1至2龄期遇高温易诱发三眠蚕,各龄眠起齐一,熟蚕涌且多为下午盛上蔟,易营上层茧,茧形短圆,但也有少量小圆茧;化蛾齐涌,雄蛾交配性能好,不易散对,且耐冷藏,新鲜雄蛾尿多;雌蛾投蛾后4h盛产卵,产附性好,残存卵少,单蛾产卵率高。明虎蚁体褐色,逸散、趋光、食桑缓慢但量大,眠起齐一,熟蚕涌,盛上蔟在上午,营中下层茧,茧形长浅束,但也有少量深束腰茧;发蛾齐,雄蛾交配性能好,但在干燥气候下易散对,雌蛾投蛾后3h盛产卵,产附较好,但叠卵略多。   1.3 发育经过 苏菊在平均温度24.2℃下,全龄经过24d5h,发育积温在1024.15℃左右,23.85℃温度保护下,蛰中为16d10h。明虎在平均温度25℃下,全龄经过为24d7h,发育积温在1014.4℃左右,在23.85℃温度保护下,蛰中为18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