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下面主要就日本的蚕丝业现状和将来展望叙述我的看法: 1.绢丝的特性家蚕的饲育目的是生产绢丝。可是,最近由于生物工程(bio—technology的进展,家蚕生产人类干扰索(Interferon)已成为可能。所以,也可以考虑以生产医药品为目的而饲育。但是,就现阶段来说,饲  相似文献   

2.
家蚕及其副产物的药理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席云虹  梁橘 《四川蚕业》2009,37(2):52-53,55
传统的养蚕都是以收茧缫丝为目的。然而,在蚕业生产过程中,总是产生许多蚕桑副产物,如蚕蛾、蚕蛹、蚕沙、废蚕丝等。人们针对各种副产物都进行了相应的产品深度开发研究,并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目前对家蚕及其副产物的药理作用的研究还少有报道,本文主要对家蚕及其副产物的药理作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桑与畜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桑树为多年生木本植物,长久以来一直作为家蚕的专用饲料树种,是蚕桑产业的重要物质基础,桑树研究也一直围绕蚕丝生产来确定其方向和目标。然而,桑树还具有较强的生态学功能及药用和食用等多种价值~([1]),但长期以来其生态作用以及非绢丝产业方面的开发价值被忽视。桑树的基础研究也相对滞后,目前还处在种质资  相似文献   

4.
我国彩色茧丝家蚕品种资源丰富,而且彩色茧丝具有保湿、抑菌、抗氧化、防紫外线等特性;而蚕蛹不仅富含蛋白质而且含有多种活性物质及大量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因此,茧壳和蚕蛹的开发日趋倍受关注。以7533限等17个不同茧色类型家蚕品种资源为材料,检测蚕茧茧壳和蚕蛹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简称HPLC)分析蚕蛹中的黄酮类物质芦丁、异槲皮苷、紫云英苷、槲皮素和绿原酸的含量。结果显示,不同茧色家蚕品种资源蚕茧茧壳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为绿色茧黄色茧白色茧,而不同茧色类型家蚕品种资源间蚕蛹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差异不显著。并且蚕蛹的黄酮类物质中不含绿原酸;绿色茧家蚕品种资源蚕蛹中的槲皮素、异槲皮苷含量比其他茧色家蚕品种资源蚕蛹的含量高,黄色茧家蚕品种资源蚕蛹不含或含有较低的芦丁。这为更好地开发利用天然彩色茧和蚕蛹资源提供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家蚕幼虫体内的活性物质1-脱氧野尻霉素(DNJ)的含量在家蚕品种之间存在差异。以蛹虫草菌(Cordyceps militaris)感染家蚕幼虫生产蚕蛹虫草,分别以20个家蚕品种的5龄第3天幼虫作为寄主,调查96 h家蚕感染率、10 d出草率及蚕蛹虫草中的DNJ含量,筛选蚕蛹虫草产量高且富含DNJ的家蚕品种。结果表明,蛹虫草菌对不同家蚕品种幼虫的感染率无显著差异,感染率和10 d出草率均达到100%;不同家蚕品种5龄第3天幼虫制备全蚕粉样品中的DNJ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家蚕品种楚玉样品中的DNJ质量分数最高达0.557 5%,用不同家蚕品种5龄第3天幼虫培育的蚕蛹虫草中的DNJ含量也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用家蚕品种东四单幼虫培育蚕蛹虫草样品中的DNJ质量分数最高达0.239 7%。依据试验结果初步认为,不同家蚕品种幼虫接种同一株蛹虫草菌对人工培育蚕蛹虫草的出草率没有影响;蛹虫草菌在蚕体内生长过程中会在一定程度降低蚕体原有的DNJ含量,家蚕品种东四单的5龄幼虫可用于生产高DNJ含量的蚕蛹虫草。  相似文献   

6.
添食色素对家蚕生理变化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蚕添食不同的色素后,绢丝腺出现了不同的反应。有的可使其着色而有的则不能。在对已着色的家蚕绢丝腺进行酯酶同功酶的分析可以看出,添食的色素没有改变蚕品种的遗传物质的分子结构,但对家蚕的生理产生了影响。同一个家蚕品种对不同的色素或不同浓度的色素所产生的影响大小也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7.
天然黄色家蚕丝纤维与其他蚕丝纤维的形态结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进一步促进彩色蚕丝的开发和应用,研究了通过杂交育种获得的天然黄色家蚕茧丝的外观形态和截面结构特征,并与普通白色家蚕丝、柞蚕丝和来自柬埔寨的多化性黄茧家蚕丝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天然黄色家蚕丝纤维的横截面形态主要呈三角形,与普通白色家蚕丝、多化性黄茧家蚕丝纤维的横截面形态相似,而柞蚕丝的横截面形态呈长椭圆形。天然黄色家蚕丝的颜色鲜艳,光泽感优于普通白色家蚕丝和柞蚕丝。离子刻蚀显示,天然黄色家蚕丝纤维内部的原纤表面组织结构比普通白色家蚕丝紧密。  相似文献   

8.
家蚕生物反应器在生产活性成分、表达外源基因、改善蚕丝性能等方面,具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本文概述了家蚕幼虫反应器、家蚕NPV表达系统反应器、转基因家蚕反应器、家蚕丝腺反应器的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9.
二化性蚕的灵活性养蚕的目的是得到绢丝,所以培育强健多丝量品种是育种的最大目标。作为生物的家蚕要同时具备这两个性状是很难的,不可能天赐二物。而且,随着蚕丝生产从量的时代向质的时代转变,对蚕品种的要求也转向了生产高品质蚕丝的系统,因而,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育种的任务都是艰巨的。从经济上考虑,重视生产效率,以二化性四眠蚕作为主要的改良品种。二化性四眠蚕的优点早为人们熟知。1926年,永友发现家蚕的幼虫发育和茧层量等表现部分伴性遗传,同年,沈(敦辉)也  相似文献   

10.
蚕蛹综合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概述了蚕蛹的化学成分。综述了利用蚕蛹制备蚕蛹蛋白粉和多肽,分离家蚕抗菌蛋白和诱导生产生物活性蛋白,生产蚕蛹氨基酸及氨基酸络合物,提取蚕蛹油与壳聚糖,开发蚕蛹蛋白纤维、蚕蛹虫草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探讨了蚕蛹及其产品在食品、医药、化工、生物防治等领域的应用现状及前景。  相似文献   

11.
家蚕作为一种模式生物具有宝贵的基因资源,本文利用遗传密码分析软件,对家蚕编码不同蛋白的820余个完全CDS序列、24.8万余个遗传密码子进行了分析,发现家蚕不同蛋白质使用的遗传密码频率有所差异,且不同蛋白质使用遗传密码子的偏好性基本一致。通过对家蚕最终吐出的蚕丝的丝素、丝胶氨基酸含量与蚕丝遗传密码分析的丝素、丝胶氨基酸含量的比对发现,两者不仅有氨基酸种类的差异,而且有氨基酸含量的差异。因此,蚕丝遗传密码分析得出的氨基酸含量可能只是蚕丝蛋白质合成初期的氨基酸水平反映,而家蚕最终吐出的蚕丝蛋白质的氨基酸是通过合成后加工的结果,这提示家蚕丝腺是研究蛋白质合成后加工的极好材料。  相似文献   

12.
几种绢丝昆虫遗传多样性的RAPD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选用重复性较好的 10个引物对 6种绢丝昆虫 2 3个个体进行扩增 ,共得到 2 45个RAPD标记。RAPD分析结果表明 :家蚕及野桑蚕种内各品种材料的遗传距离较大 ,天蚕、蓖麻蚕及柞蚕较小 ;家蚕与野桑蚕两者之间遗传距离小 ,反映出家蚕和野桑蚕亲缘关系较近 ;而天蚕、蓖麻蚕和柞蚕三者之间以及分别与家蚕和野桑蚕之间的遗传距离较大 ,亲缘关系远。聚类分析的结果与之相同。并且对家蚕的起源及绢丝昆虫遗传多样性的保护利用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家蚕蚕丝蛋白是一种环保、生物安全的材料,而上转换纳米颗粒(upconversion nanoparticles, UCNPs)因其具有生物相容性好、稳定性优、荧光强度高等特点,常被用于医疗、环境监测等领域。为拓展蚕丝纤维的多元化应用,文中通过家蚕添食UCNPs,制备了近红外激光照射下发出荧光的蚕丝纤维。结果表明,经添食后的家蚕吐出的蚕丝纤维,可在980 nm波长的光线激发下发射高强度的绿色荧光。同时,该荧光蚕丝纤维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可与聚多巴胺协同作用,对环境中的氧化剂进行灵敏检测。文中研究对于开发新型荧光蚕丝材料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绢丝昆虫卵黄原蛋白一级结构的特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王磊  刘朝良 《蚕业科学》2005,31(4):482-485
家蚕、天蚕、蓖麻蚕、柞蚕、野桑蚕、透目天蚕、樟蚕7种绢丝昆虫分别属于鳞翅目的家蚕蛾科和天蚕蛾科的不同属。通过对7种绢丝昆虫卵黄原蛋白一级结构保守序列如信号肽序列、多聚丝氨酸、糖基化位点等的比较和分析,并进一步根据氨基酸的同源性构建了系统树。结果证明了7种绢丝昆虫的卵黄原蛋白的一级结构在进化上具有很好的保守性,其中蓖麻蚕和樗蚕的亲缘关系最近,家蚕蛾科的野桑蚕和天蚕蛾科的樟蚕的亲缘关系最远。  相似文献   

15.
世界蚕茧和生丝生产量及其产地变迁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顾国达 《蚕业科学》1999,25(2):120-125
世界历年蚕茧和生丝生产量是体现世界蚕丝业的发展历程,各生产国在世界蚕丝业中的地位以及蚕丝在纤维中的地位的基本数据,是蚕丝经济学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在掌握世界主产国家蚕茧丝生产量统计的基础上,采用国际丝绸协会和日本蚕丝事业团对非主产国的茧丝生产量的估计,较准确地推算了战后世界历年家蚕茧丝生产量,并比较了主产国的相对地位变化,明确了产地分布的变迁。  相似文献   

16.
近年,虽然家蚕的造丝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但为了更充分地发挥其性能,有必要进一步研究家蚕的生理特性,在保持健康性的同时使其食下吸收的桑叶蛋白质更充分地转化成绢丝蛋白质,这对蚕茧生产是很重要的.在本课题中,对绢丝腺的生长情况和从与此相关的生理因素中选出的营养条件、温度条件以及内分泌学的体内环境,进一步对丝腺细胞的绢丝蛋白分泌、转移、五龄期摄取的桑叶  相似文献   

17.
用~3H标记蚯蚓制剂,给五龄家蚕进行添食处理后,通过对熟蚕的绢丝腺、茧层和蛹体中放射性含量的测定,以掌握蚯蚓制剂在家蚕体内绢丝腺中吸收和运转的规律,从而探索其生理机制,为该制剂在养蚕生产中进行实用化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蚕业科学》2012,(5):956
<正>家蚕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昆虫、文化载体和模式生物,其不但在蚕丝产业的发展和丝绸之路的文化传播中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蚕丝纤维新材料、生物反应器和模式生物中也逐渐凸显出广阔的应用前景。为了对家蚕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利用,西南大学夏庆友教授领衔的家蚕基因组研究团队率先开展了家蚕基因组研究,并于2004年和2009年先后在《Science》杂志上公布了家蚕基因组图谱和家蚕遗传变异图谱。在该研究的推动下,该团队在功能基因组研究、家蚕转基因和家蚕生物反应器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家蚕的研究也受  相似文献   

19.
我国蚕蛹综合开发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夏未铭 《中国蚕业》2003,24(1):12-15
蚕丝业是我国传统的创汇产业,建国以来蚕丝产品出口创汇累计达300亿美元,对我国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2000年全国产茧45.5万t,生丝约6万t.2001年中国国家经贸委发布的《茧丝绸行业“十五”规划》中预计到2005年,蚕茧产量达到55万t,生丝产量达6.2万t;到2015年,蚕茧产量将超过60万t,生丝年产量将达到8万t以上。通常缫制1t生丝可得1.5t干蚕蛹,蚕蛹产量非常可观。同时随着蚕丝业的进一步发展,蚕蛹的产量将会更大,因此开发利用蚕蛹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与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20.
湖北蚕业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及产业化发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湖北的蚕业资源综合利用研究与开发始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目前,蚕业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已出现良好势头,并已拓展到食品、保健品、化妆品、药品和饲料等领域。在蚕蛹、蚕蛾、蚕沙、桑叶、蚕丝等方面研究开发出的营养食品、保健品、化妆品、化工医药品以及蚕沙枕、蚕蛹虫草、蚕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