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对江苏省某奶牛场连续6个月的定群、定畜跟踪调查,获得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STEC)在该牛场分布的广泛性、持续性和血清型多样化的资料,并对一些重要血清型分离株作致病性的鉴定.基于本实验室已经建立的多重PCR方法对stx1、stx2、eaeA、ehxA共4个基因进行检测,对检测出的阳性样品,非O157 STEC采用多重PCR结合CT-SMAC平板的分离方法,而O157 STEC通过免疫磁珠结合O157显色平板的分离方法.结果表明,该奶牛场STEC的初筛率为16.1%(112/696),分离率为11.1%(77/696).分离株属于35种O血清型和60种O:H血清型.该场的优势血清型为O4、O26和O93,O157在该场存在,但并非优势血清型.77个分离株中,stx2基因的检出率为68.8%,远远高于其它毒力基因,如stx1(19.5%)、eaeA(11.7%1)和ehxA(20.8%).该场分离到一些O157和O26血清型的菌株,对小鼠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奶牛是STEC的天然宿主,可健康带菌.除了O157STEC外,非O157 STEC中一些高致病力菌株对人类的健康也存在威胁.  相似文献   

2.
鸭源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血清型鉴定及其相关毒力基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规模化养鸭场患典型大肠杆菌败血症雏鸭分离的282株致病性大肠杆菌(E.coli)中鉴定出210株(包含37种血清型),其中O93、O78、O92、O76占43.8%(92/210)为优势血清型,O46、O32&O93混合型、O60&O93混合型为首次从鸭群中分离到。应用PCR结合核酸序列测定对210株致病性E.coli(鸭大肠杆菌病分离株)和28株自健康雏鸭泄殖腔拭子分离的E.coli(临床健康鸭大肠杆菌分离株)进行包括强毒力岛(HPI)中的鼠疫菌素受体基因(fyuA)和铁调节蛋白基因(irp2)、Ⅰ型菌毛必需蛋白基因(fimC)、P型菌毛结构基因(papA)和血清耐受基因(iss)检测,结果表明:fyuAi、rp2、fimC、papA和iss基因在鸭大肠杆菌病分离株的携带率分别为41.0%、43.3%、92.9%、97.6%和96.7%,在临床健康鸭大肠杆菌分离株的携带率分别为21.4%、25.0%、92.9%、100%和92.9%,患病鸭和临床健康鸭大肠杆菌分离株iss、fimC和papA携带率差异不显著(P〉0.05),但papA的携带率均显著高于其他宿主(鸡、猪和人)源E.coli;HPI毒力岛在鸭源E.coli中分布较广,其携带率表现为鸭大肠杆菌病分离株极显著高于临床健康鸭大肠杆菌分离株。HPI毒力岛的携带率与菌株的致病性呈明显的正相关,与O78等特定的血清型有一定的关系。鸭大肠杆菌病分离株有37.6%(79/210)同时携带fyuAi、rp2、fimCi、ss和papA基因,极显著高于健康鸭大肠杆菌分离株的14.3%(4/28)(P〈0.01)。  相似文献   

3.
为鉴定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奶牛肠道致病性大肠杆菌(E.coli)分离株的血清型、毒力基因和耐药性,本研究分别采用接种小鼠试验、玻片凝集试验、PCR方法及药敏纸片法测定E.coli分离株的致病性、血清型分布、8种毒力基因及对20种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从内蒙古奶牛场采集的100份粪便样品中鉴定出50株致病性E.coli(50%)。定型的24株致病性E.coli的血清型共10种,以O18、O146和O152为优势血清型,共14株,占定型菌株的58.3%。50株致病性E.coli中,毒力基因irp2、eae A、stx1、stx2和hly A的检出率分别为100%、50%、14%、10%和8%。另外,所有血清型菌株对受试的抗菌药物呈多重耐药性,并且均耐受青霉素、四环素、多西环素、利福平、复方新诺明和阿莫西林6种抗生素,而且全部含有毒力基因irp2。本研究结果为牛源致病性E.coli病的防控和临床用药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鸭源大肠杆菌(E.coli)的致病性,明确鸭病原性E.coli与人和其他动物E.coli的亲缘关系及O血清型与菌种间遗传关系的相关性,本研究从我国西南地区规模化养鸭场患典型E.coli败血症的雏鸭体内分离37个血清型共82个E.coli分离株(其中优势血清型32株,其他血清型50株),以每株0.2 mL (109 cfu/mL)腿部肌肉接种7日龄健康鸭进行致病性试验;并对其中14个鸭源E.coli代表株进行16S rRNA基因克隆、测序及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所有分离株全部为致病性E.coli,其中高致病株、中等致病株和低致病株分别占受试菌株的80.5%(66/82)、17.1% (14/82)和2.4%(2/82),4个优势血清型全部为高致病株和中等致病株,分别占受试菌株的84.4%(27/32)和15.6%(5/32);14个代表株鸭源E.coli的16S rRNA形成2个主要分支,3株新发现的血清型单独形成一个较远的分支,11株常见血清型与人及其他动物源E.coli形成另一个大的分支,其中有6株与人的O157亲缘关系较近,2株与出血性E.coli O157:H7 sakai聚为一个小分支;从遗传进化的关系分析,这些菌株有可能是人类的潜在病原菌;同时还发现不同血清型的分离株可以聚为一支,而同一血清型的分离株可以处于不同的分支,常规的O血清学分型不能体现菌种间遗传关系的远近.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江苏、江西、安徽地区鸭源大肠杆菌的分布以及致病性情况。【方法】 本研究对江苏、江西、安徽地区的病死鸭进行了鸭源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运用PCR结合玻片凝集法测定鸭源大肠杆菌分离株的血清型,并进行了18种毒力基因的PCR检测,随后进行雏鸭致病性试验,并对毒力较强和毒力较弱的菌株进行生长曲线以及半数致死量(LD50)测定。【结果】 本研究共分离鉴定获得鸭源大肠杆菌74株,鉴定为O1、O2、O18、O78血清型的分别有1、2、2和4株,其余均未定型;18种毒力基因鉴定结果表明,ibeB、yijp、OmpAmat基因检出率分别为97.3%、97.3%、95.95%和90.54%。动物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经107 CFU/只攻毒后,74株分离株均引起雏鸭不同程度发病,但仅有2株对雏鸭致死率≥50%。生长曲线测定结果表明,2株强毒株与2株弱毒株的生长速度无显著差异(P>0.05),2株强毒株的LD50分别为104.75和107.375 CFU。【结论】 本研究分离的74株鸭源大肠杆菌O1、O2、O18和O78型仅占12.16%,毒力基因谱分布广泛,但仅有2株毒力较强,该研究为鸭源大肠杆菌病的预防控制以及研究血清型、毒力基因与致病性之间的相互关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为了确定狐狸肺炎源致病性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流行血清型与毒力基因的携带情况并分析其相关性,2016—2017年采集河北省部分地区患肺炎死亡的狐狸的肺脏、心血等组织142份中分离到了105株E.coli,且RT-PCR检测犬瘟热病毒为阴性,人工感染小鼠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105株分离菌株中77株为致病性E.coli。采用玻片凝集试验和PCR方法分别检测77株致病性E.coli血清型和毒力基因,结果显示:77株致病性E.coli有9种血清型,其中以O1、O8、O78、O12为流行的优势致病血清型,77株致病性E.coli携带14种不同毒力基因,以irp2、fyuA、papC、fimC、iucD^a、colv、hlyF、ompT 8种毒力基因检出率较高,在32.5%~98.7%之间,其余毒力基因检出率较低。狐狸肺炎源致病性E.coli的优势血清型携带的毒力基因较多,至少携带9种毒力基因,流行的优势血清型与毒力基因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狐狸肺炎源E.coli流行血清型代表株TS(O1)1、QH(O8)2、QH(O78)3、TS(O12)4均对狐狸很强的致病性。本试验为狐狸肺炎源致病性E.coli防控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某定点肉牛屠宰场中非O157致病性STEC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了解新疆伊犁地区肉牛屠宰过程中大肠杆菌的污染情况,检测非O157致病性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Shiga toxin-producing Escherichia coli,STEC)的感染情况,本试验采集新疆伊犁地区某定点肉牛屠宰场中屠宰肉牛的粪样和屠宰后的胴体表面拭子,并对样品进行了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毒力基因(eae、stx1、stx2)的PCR检测、O157鉴定(rfbE)、ERIC-PCR基因分型和小鼠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在采集的45份样品中分离鉴定出42株大肠杆菌,分离率为93.3%。其中2株菌株同时编码了毒力基因stx1和stx2,检出率为4.8%,毒力基因eae未被检出。PCR鉴定均为非O157STEC。ERIC-PCR基因分型检测发现,2株菌的基因型非常相似,同源关系密切。对小鼠进行腹腔注射攻毒,攻菌6h后,小鼠开始出现死亡,立即解剖死亡小鼠发现,其肠道出血,肝脏、脾脏、肾脏明显出血肿大,解剖对照小鼠表现正常,表明菌株具有一定的致病性。综上所述,在肉牛屠宰过程中存在大肠杆菌污染,其中粪便中非O157STEC菌株对胴体造成了污染,需要加强控制肉牛的屠宰加工关键环节的环境卫生。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北京地区北京鸭肠道大肠杆菌分离株的血清型和耐药情况,从北京市周边地区的散养鸭场采集健康北京鸭的泄殖腔拭子100份,通过细菌分离纯化、PCR鉴定,共分离鉴定出78株大肠杆菌,对其进行分子分群、药敏试验以及血清型检测。结果显示:分离的78株大肠杆菌中A群、B1群、B2群、D群分别占48.72%、10.26%、15.38%和25.64%;有66株分别属于13个血清型,其中O4、O6、O8、O75和O88血清型分离株均大于10%,为优势血清型;分离株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氯霉素、恩诺沙星、多西环素、四环素、氟苯尼考等16种抗生素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对4种以上抗生素耐药的菌株占94.87%,呈现严重的多重耐药性。综上所述,北京地区健康北京鸭肠道内的大肠杆菌分子分群各不相同,多重耐药现象严重,同时血清型众多,应该加强散养户鸭源大肠杆菌耐药性和血清型的监测。  相似文献   

9.
《中国兽医学报》2017,(12):2260-2265
为了研究河北秦皇岛地区鸡致病性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地方流行株的优势血清型、毒力基因和致病性,本研究采用常规鉴定方法和16SrRNA PCR方法,从采集自河北秦皇岛地区不同养鸡场的83份病鸡组织中分离鉴定出56株E.coli。人工感染1日龄雏鸡试验表明,46株分离株为致病性E.coli。采用玻片凝集试验、PCR方法分别测定致病性E.coli分离株的血清型分布和16种毒力基因携带情况。结果显示,定型的42株致病性E.coli分离株包括11种血清型,以O7 8、O89、O142及O1为优势血清型;46株致病性E.coli分离株中以irp2、fuyA、ompT、Iss a、iutA、iroN和hlyF毒力基因检出率较高,在89.1%~100.0%,其他毒力基因检出率为22.0%~72.0%。选择优势血清型代表株QH1(O78)、QH1(O89)、QH1(O142)和QH1(O1)人工感染1日龄雏鸡,计算半数致死量(LD50),确定其致病性。结果表明,QH1(O78)株致病性最强,对1日龄雏鸡的LD50为3.16×106 CFU/mL;对14,49日龄雏鸡的LD50分别为1.07×107,5×108 CFU/mL。本研究为河北秦皇岛地区鸡致病性E.coli地方流行株防控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了了解新疆伊犁地区肉牛屠宰过程中大肠杆菌的污染情况,检测非O157致病性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Shiga toxin-producing Escherichia coli,STEC)的感染情况,本试验采集新疆伊犁地区某定点肉牛屠宰场中屠宰肉牛的粪样和屠宰后的胴体表面拭子,并对样品进行了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毒力基因(eae、stx1、stx2)的PCR检测、O157鉴定(rfbE)、ERIC-PCR基因分型和小鼠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在采集的45份样品中分离鉴定出42株大肠杆菌,分离率为93.3%。其中2株菌株同时编码了毒力基因stx1和stx2,检出率为4.8%,毒力基因eae未被检出。PCR鉴定均为非O157 STEC。ERIC-PCR基因分型检测发现,2株菌的基因型非常相似,同源关系密切。对小鼠进行腹腔注射攻毒,攻菌6 h后,小鼠开始出现死亡,立即解剖死亡小鼠发现,其肠道出血,肝脏、脾脏、肾脏明显出血肿大,解剖对照小鼠表现正常,表明菌株具有一定的致病性。综上所述,在肉牛屠宰过程中存在大肠杆菌污染,其中粪便中非O157 STEC菌株对胴体造成了污染,需要加强控制肉牛的屠宰加工关键环节的环境卫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