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3 毫秒
1.
选取3种抑制剂(植酸、NaCl和草酸),研究其对多酚氧化酶的效应及其在鲜榨苹果汁和苹果汁贮藏过程中防褐变的效果.结果表明,3种单一抑制剂对多酚氧化酶(简称PPO)的抑制能力均表现为浓度依赖性,对PPO的抑制机理均为不可逆效应;3种单一抑制剂在鲜榨苹果汁中的防褐变能力依次为0.025 mol·L-1草酸(87.39%)>0.004 mol·L-1植酸(85.31%)>0.017 mol·L-1 NaCl(52.78%);通过正交实验,获得的2种较优复合抑制剂褐变抑制率分别达到90.00%,92.39%;在常温下贮藏90 d后,0.006 mol·L-1植酸+0.050 mol·L-1NaCl+0.030 mol·L-1草酸组合的褐变抑制率最大,达到84.68%.  相似文献   

2.
试验以粉红女士苹果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植酸、NaCl和EDTA-Na2对鲜榨苹果汁及苹果汁贮藏过程中防褐变的效果。结果表明:植酸、NaCl和EDTA-Na2都可以较好的抑制PPO活力,抑制过程不可逆。测得单一抑制剂防褐变能力依次为:0.20%植酸0.10%NaCl0.50%EDTA-Na2。得到复合抑制剂的最优组合为0.30%植酸、0.30%NaCl和0.25%EDTA-Na2,试验测得其褐变抑制率为92.87%。苹果汁贮藏90 d后,抑制褐变率仍达87.43%。  相似文献   

3.
粉红女士苹果是高酸度苹果汁生产的良好原料,但在苹果汁生产中很容易发生酶促褐变,对产品的感官品质和营养价值造成极大的影响。试验以粉红女士苹果为材料,研究Vc、柠檬酸和EDTA-Na2对粉红女士PPO的效应,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单一抑制剂及复合抑制剂在鲜榨苹果汁中防褐变的效果。结果表明:Vc、柠檬酸和EDTA-Na2对PPO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抑制过程均属于不可逆过程,测得单一抑制剂防褐变能力依次为:0.075%Vc(0.50%柠檬酸(0.50%EDTA-Na2。得到的复合抑制剂的最优组合为0.10%Vc、0.50%柠檬酸和0.25%EDTA-Na2,经试验测得其褐变抑制率为92.07%。  相似文献   

4.
苹果汁褐变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抑制家庭鲜榨果汁过程中果汁褐变的有利措施。[方法]研究了pH、热处理、光照、褐变抑制剂和贮藏温度等因素对苹果汁褐变的影响。[结果]在pH3.0、遮光、热处理5min,添加0.05%Vc和0.50%柠檬酸,4℃存放,隔离氧气以及榨汁前后护色条件下,能较好地控制苹果汁的褐变。[结论]在此条件下能有效抑制苹果汁的褐变。  相似文献   

5.
以淮山、木瓜蛋白酶等为试验材料,研究木瓜蛋白酶复合剂对鲜切淮山的褐变防控效果,探索生物酶法在淮山鲜切加工中的应用。以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褐变度(BD)为考察指标,在木瓜蛋白酶、抗坏血酸、氯化钠以及柠檬酸单一抑制剂对淮山褐变控制效果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确定复合抑制剂在淮山褐变控制中的最佳组合。结果表明:柠檬酸、抗坏血酸和木瓜蛋白酶单一抑制剂对于防止鲜切淮山的褐变具有较好的效果,而Na Cl溶液对于防止鲜切淮山的褐变效果不明显。采用柠檬酸、抗坏血酸和木瓜蛋白酶进行防褐变正交试验所筛选的最佳浓度组合为0.40%柠檬酸+0.20%木瓜蛋白酶+0.20%抗坏血酸,影响主次顺序为柠檬酸木瓜蛋白酶抗坏血酸。验证试验结果表明,BD值为0.194、PPO活性为0.21 U/m L、POD活性为9.2 U/m L的抑制褐变效果优于试验对照组。  相似文献   

6.
复合护色液对马铃薯切片的防褐变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L9(34)正交试验研究不同配方组合的复合护色液对马铃薯切片的防褐变效果,并通过测定复合护色液处理后马铃薯切片的褐变度、总多酚含量、多酚氧化酶(PPO)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筛选复合护色液的最佳组合配方.正交试验结果表明,马铃薯切片复合护色液最佳配方组合为0.20% L-半胱氨酸(L-Cys) 0.10%植酸(PA) 2.00%柠檬酸(CA) 0.10%山梨酸钾(PS),用此复合护色液处理马铃薯切片,结合保鲜膜密封和7 ℃贮藏,可有效地抑制马铃薯切片的褐变以及褐变相关酶的活性,处理后12 d褐变度(2.533 μg/g)仅为同期对照的40.0%,PPO活性(16.694 U/g)仅为同期对照的33.0%.  相似文献   

7.
外源褪黑素处理对采后水蜜桃冷藏品质及冷害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琼花露水蜜桃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浓度(50μmol/L、100μmol/L、150μmol/L、200μmol/L)褪黑素处理对桃果低温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00μmol/L褪黑素处理能有效抑制冷藏桃果硬度下降和失重率上升,从而保持冷藏桃果感官品质,减轻冷害症状。褪黑素处理能有效抑制冷藏桃果相对电导率上升,丙二醛(MDA)积累,蛋白质和抗坏血酸降解,从而降低桃果氧化伤害。褪黑素处理能有效抑制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上升,维持多酚含量,从而抑制果实褐变。总之,100μmol/L褪黑素处理通过抑制桃果褐变,降低氧化伤害,保持果实冷藏品质并抑制冷害发生。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不同浓度梯度的亚硫酸氢钠、柠檬酸、EDTA、抗坏血酸4种抑制剂对清徐黑鸡心葡萄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抑制效果,旨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进一步优化黑鸡心葡萄在贮藏、运输过程中防褐变添加剂的配方。结果表明:柠檬酸、EDTA、抗坏血酸对PPO活性表现出较好的抑制效果,3种抑制剂联合作用的最佳组合为A1B2C2,即柠檬酸0.04mmol·L-1,EDTA0.08mmol·L-1,抗坏血酸0.08mmol·L-1。PPO活性的抑制率达到85.67%。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草酸对鲜切山药褐变及贮藏品质的影响,以菜山药为试材,采用0.1%、0.3%、0.5%草酸溶液处理鲜切山药,以清水浸泡鲜切山药为对照,测定失重率、可滴定酸含量、抗坏血酸含量、丙二醛(MDA)含量、相对电导率、褐变度、色度值、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总酚含量等指标变化,研究草酸处理对鲜切山药贮藏保鲜效果。结果表明,草酸处理能维持鲜切山药贮藏后期较高可滴定酸和抗坏血酸含量,保持较低失重率,维持其产品质量。0.3%草酸处理能显著抑制鲜切山药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升高,显著抑制PPO活性和总酚含量增加,并维持较高色度值和较低褐变度。研究认为,0.3%草酸处理能降低鲜切山药膜脂过氧化反应、抑制酶促褐变,对鲜切山药具有较好的贮藏保鲜效果。  相似文献   

10.
正交试验法优化软包装莲藕片护色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松  伍玉菡  陈敏  宋亚琼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3):134-136,144
[目的]研究软包装莲藕片的护色工艺,为莲藕片软包装产品开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莲藕为研究对象,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其护色工艺进行优化。选择不同浓度的柠檬酸亚锡二钠、焦亚硫酸钠、植酸、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二钠)为护色剂进行单因素试验,考察每种护色剂对贮藏期内莲藕片褐变度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褐变度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优化莲藕片的护色液配方。[结果]软包装莲藕片在贮藏过程中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褐变,4种护色剂均能有效抑制莲藕片的褐变。通过正交试验法优化了软包装莲藕片的复合护色剂配方,具体配方为柠檬酸亚锡二钠300 mg/L,EDTA二钠150 mg/L,植酸200 mg/L,焦亚硫酸钠100 mg/L。[结论]该研究可为抑制莲藕贮藏和加工过程中褐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铁棍山药POD特性及褐变抑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铁棍山药为试材,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与其褐变相关的过氧化物酶(POD)的特性以及抑制剂对POD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铁棍山药POD对愈创木酚的最适反应pH为5.0,温度为50'℃,在80℃下温育5 min基本失活,酶促反应的最佳底物为愈创木酚,且最适浓度为0.04 mol/L,Km值为 0.012mol/L;L-半...  相似文献   

12.
褐变是导致青钱柳组织培养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维生素C(VC)、植酸(PA)和柠檬酸(CA)3种抗氧化剂对青钱柳愈伤组织生长、褐化及其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浓度的抗氧化剂处理能有效抑制愈伤组织褐化率,促进愈伤组织生长,抑制培养过程中细胞质膜透性的增加。其中VC的处理效果较为明显,PA其次;最适浓度分别为VC 100 mg·L-1、PA 250 mg·L-1和CA 50~100 mg·L-1。VC 100 mg·L-1处理的愈伤组织鲜重增长率比对照增加73.88%,褐化率和细胞膜透性分别比对照低56.52%和45.75%,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适当浓度的抗氧化剂使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抑制,但对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抑制作用总体上不明显。总之,适当浓度的3种抗氧化剂处理能有效降低青钱柳愈伤组织褐化及其产生的伤害,促进生长,对PPO活性的调控可能不是其控制褐化的主要方式,有关机制尚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嘎拉苹果多酚氧化酶性质及其抑制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嘎拉苹果中提取多酚氧化酶(PPO),对其最适反应pH值、最适反应温度、热稳定性进行研究,同时研究了抗坏血酸(Vc)、NaCl、柠檬酸、蔗糖、柠檬汁和橘子汁对PPO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嘎拉苹果PPO的最适反应pH值为6.0,最适反应温度是45℃,在80、90、100℃分别处理280、240、200s时完全失活.NaC...  相似文献   

14.
6种植物源化合物对南方根结线虫的毒性和温室防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室内离体测定和温室防效测定方法,研究6种植物源化合物对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的防治作用.室内生物活性测定结果显示,草酸对南方根结线虫二龄幼虫的抑制作用最强,EC50=102.183 4 mg/L,6种化合物按抑制作用由大到小顺序为:草酸>巴豆酸>酒石酸>扁桃酸>苹果酸>柠檬酸....  相似文献   

15.
以 K9、冰心,红勋3个高酸海棠品种为材料,对果实中与褐变相关的褐变度(ΔOD 值)、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总酚含量分别进行了研究,并对褐变度较高的红勋和冰心2个品种海棠果进行榨汁,采用4种不同护色剂(氯化钠、柠檬酸、维生素 C、偏重亚硫酸钾)对果汁进行护色。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海棠果汁的ΔOD 值、PPO活性和总酚含量不同,其中红勋海棠果汁的ΔOD 值、PPO 活性和总酚含量显示较高,且褐变度与 PPO 活性及总酚呈极显著正相关,其次是冰心;不同护色处理对2个品种海棠果汁褐变的抑制效果各异,制汁时对冰心用4 g/L维生素 C、红勋用12 g/kg 的柠檬酸处理有较好的护色效果。  相似文献   

16.
荣保华  王清章  李洁  严守雷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9):10267-10269
[目的]研究藕带中多酚氧化酶(PPO)的酶学性质。[方法]以邻苯二酚为底物,用分光光度法研究pH值、温度和抑制剂对藕带PPO活性的影响,并建立酶促褐变动力学方程。[结果]藕带PPO的最适pH值为6.0,最适温度为30℃;Km为0.0344mol/L,Vmax为172.41U/ml,70℃热保温60minPPO的活性基本丧失;抗坏血酸、柠檬酸、L-半胱氨酸和氯化亚锡均能抑制藕带PPO的活性,其中,L-半胱氨酸和氯化亚锡为最佳抑制剂,其次是柠檬酸和抗坏血酸,0.20g/LL-半胱氨酸和氯化亚锡均能有效抑制PPO的活性。[结论]该研究可为合理利用藕带资源和科学控制其深加工过程中的酶促褐变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将不同浓度DPI添加到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中,分析DPI对其愈伤组织诱导和SOD、POD、CAT、APX 4种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于1.5μmol/L的DPI显著抑制尾叶桉愈伤组织的诱导,0~0.25μmol/L的DPI能减轻褐化,0.1μmol/L DPI抗褐化效果最好,褐化率仅9.82%。0~0.25μmol/L的DPI处理后,尾叶桉APX活性随DPI浓度升高而升高,SOD、POD、CAT活性随DPI浓度升高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添加0.10μmol/L DPI可提高保护酶活性,减轻褐化,促进尾叶桉愈伤组织诱导。  相似文献   

18.
采用分光光度法,对台湾青枣多酚氧化酶(PPO)的催化特性、最适波长、最适反应时间、最适温度、最适pH值、热稳定性等性质进行了研究,同时研究了抗坏血酸、柠檬酸、L-半胱氨酸3种添加剂对台湾青枣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以寻求在果品的保鲜以及果肉初加工过程中抑制PPO活性的各控制手段与果品加工的有机结合方法,为防止褐变提供有效、合理的措施。实验结果表明:以邻苯二酚为反应底物时,台湾青枣多酚氧化酶催化氧化产物的最适波长为420 nm,最佳反应时间为20 min,最适反应温度为30℃,最适pH值为6.8。90℃水浴处理5 min该酶已基本失活。3种抑制剂对该酶均表现出不同的抑制效果。单一抑制剂对台湾青枣多酚氧化酶酶促褐变抑制效果的强弱次序为:L-半胱氨酸>抗坏血酸>柠檬酸。其中L-半胱氨酸的有效抑制浓度为0.100 0%。  相似文献   

19.
蝴蝶兰叶片诱导类原球茎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蝴蝶兰杂交品种H807无菌苗的叶片为材料,研究了防褐化物质(柠檬酸、抗坏血酸及活性炭)和细胞分裂素(6-BA与TDZ)对类原球茎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添加70mg/L抗坏血酸的培养基中,叶片褐化级别仅为1级,防褐化效果最佳;3mg/L的TDZ对蝴蝶兰叶片诱导类原球茎的诱导率最高,为75.0%。在以1/2MS附加70 mg/L抗坏血酸的基础上,激素组合TDZ3mg/L+NAA 1mg/L对蝴蝶兰H807类原球茎的诱导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