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8 毫秒
1.
本文对青蛤工厂化育苗,高产技术关键进行了阐述.结果表明;自然发育成熟的亲贝和促熟强化培养的亲贝,催产率可达100%;水温26~29℃时,受精率达88%~93%左右;受精卵密度30~35个/ml,孵化率达82%~90%,D形幼虫培养密度6~11个/ml,5~6d,附着变态.用250~300目筛绢过滤海泥,附着率达80%~82%.工厂化育苗.对亲贝选择,育苗密度,饵料供应,选优培养,"倒池"扩苗和附着基选用,作了重点说明.在150个育苗池内,每池规格45 m3水体(7.5m×4.0m×1.5m),平均池育苗量19.35 kg,共培育出80~200万粒/kg的稚贝2902.50 kg.  相似文献   

2.
报导了褐毛鲿鱼工厂化育苗技术研究成果:在海水温度22—25℃,比重1.020、PH8.0—8.5,光照控制5,0001ux以内,均匀充气的条件下,受精卵6.1kg(约1154万粒)进行工厂化育苗,历时40d.培育出平均体长24.4mm幼鱼251.2万尾,受精卵孵化率87.72%,育成率为24.21%。讨论了扁藻类单胞藻在鱼苗培育饵料系列中的重要意义和仔鱼期鱼鳔异常胀大病的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3.
毛蚶育苗与养殖技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03~2005年,锦州市海洋与渔业科学研究所承接的毛蚶人工育苗与底播放养技术项目,引进了高密度贝类育苗技术,稳步完善形成了毛蚶工厂化育苗与浅海底播放养技术,平均单位水体育苗获得受精卵为2亿~4亿粒/米^3:壳长300微米,壳高280微米,平均单位水体出苗量40万~50万粒/米^3。规将毛蚶工厂化育苗与放养技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4.
山东沾化县渔业协会引进了高密度贝类育苗技术,稳步完善形成了毛蚶工厂化育苗与浅海底播放养技术,平均单位水体育苗获得受精卵2亿~4亿粒/m3,壳长300 μm,壳高280μm,平均单位水体出苗量40万~50万粒/m3.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受精卵孵化及仔鱼的饵料选择,研究了点带石斑鱼工厂化育苗技术。结果表明,采用泥蚶受精卵及担轮幼虫为初孵仔鱼的饵料是可行的;采用海水浓缩小球藻在点带石斑鱼营养转换期能及时足量的提供,解决高温育苗时藻类培养难题;采用配合饵料能提供全面的营养,防止了饵料的转换和饵料营养不足导致大量死亡,同时能减少相互间的残杀。经过50d培育出平均全长2.82cm的幼鱼约5.75万尾,育苗成活率达23%。  相似文献   

6.
报道了方斑东风螺工厂化人工育苗试验结果.试验结果表明,平均每只雌螺产卵量达6.7万多粒,受精卵孵化率达91.5%,稚螺育成率达16.12%,稚螺出苗量平均达1.3万个/m2.2007年育出壳长5.0~10.0 mm的优质方斑东风螺稚螺1 012.7万个,实现了可按计划的种苗规模化生产.  相似文献   

7.
在夏季进行青蛤工厂化育苗,所用藻类要能耐受一定高温,否则不能适应夏季育苗生产需要。叉鞭金藻和扁藻能在33~35℃水温中正常生长并能满足青蛤工厂化育苗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为了进一步了解乐清湾斑鰶的繁殖习性,实现斑鰶苗种规模化人工繁育,于2018年在浙南乐清湾斑鰶繁殖季节捕捞产卵亲鱼,采用湿法人工授精获得受精卵,在室内水泥池进行了育苗试验。人工繁育时海水水温16.3~20.1℃,比重1.017~1.019。育苗饵料系列为轮虫-丰年虫幼体-配合饲料。海上人工授精共获得发育出现胚体的斑鰶受精卵1 998 g,每千克受精卵约53.7万粒。人工授精单日的次日浮卵率最高为13.4%,单日的每千克鱼次日浮卵量最高为15.2 g。2018年共育出平均全长为4.97 cm的斑鰶苗28.16万尾,育苗成活率约为31%。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点带石斑鱼受精卵孵化、初孵仔鱼不同开口饵料的选择及后期仔鱼阶段在饵料、水质调控等方面的试验,探索了点带石斑鱼人工育苗技术。结果表明,采用牡蛎受精卵及担轮幼虫为初孵仔鱼的开口饵料比用BP、虾片作初孵仔鱼开口饵料的育苗成活率提高432.16%;后期仔鱼至稚、幼鱼阶段育苗池水质的优、劣,对育苗成活率关系密切;经过53d共培育出平均全长2.86cm的幼鱼4.91万尾,平均育苗成活率4.09%。  相似文献   

10.
漠斑牙鲆人工育苗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报道了2006年12月12日、17日和2007年1月15日分三批次从山东引进1.1kg漠斑牙鲆受精卵进行人工育苗研究的结果.获受精卵110万粒,孵出仔鱼70万尾,孵化率64%.在育苗水温为18.1~23℃,盐度为32~34,光照50~2000lx,经100天左右培育,育出全长3.8~5.4cm鱼苗17万尾,成活率24.3%.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双斑东方鲀三倍体的诱导方法、技术参数的筛选及生产性育苗的模式.采用温度休克方法诱导双斑东方鲀三倍体,在水温18~20℃条件下,卵受精后5 min用40℃的水温处理双斑东方鲀受精卵10 min,三倍体诱导率100%,孵化率相对诱导量达25%;育苗采用前期室内工厂化培育与后期土池培育相结合方法,培育出全为三倍体(体长3 cm以上)苗种5.8万尾,对应孵出苗量,成活率为34.6%.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美洲鲥室内人工育苗的技术方法,对其受精卵孵化及苗种培育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在美洲鲥苗种培育过程中,用空气能制冷制热机组将受精卵孵化温度控制在17~19℃,苗种培育温度控制在19.0~20.5℃,并以池塘培养的生物饵料(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等)作为仔鱼的开口饵料。试验结果:2017—2019年连续3年,每年4—8月收集美洲鲥卵,数量分别为277.96万、471.48万、2 226.32万粒,获得的受精卵分别为18.58万、74.47万、195.85万粒,受精率分别为6.68%、15.80%、8.80%;受精卵孵化后,仔鱼经30~50 d的室内水泥池培育,最终分别获得体长30~50 mm并已成功驯化摄食配合饲料的幼鱼9 392、40 083、78 600尾,育苗成活率分别为11.01%、15.00%、15.72%。试验获得了1套适合上海地区美洲鲥室内人工育苗的模式,可以为美洲鲥后续的人工育苗研究和规模化苗种培育生产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3.
于2006年5月对舟山褐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进行了人工育苗,获得的60万粒受精卵孵化出仔鱼50万尾,孵化率为83.3%。在育苗海水盐度为28;pH为8.0~8.2;水温为18~22℃条件下经过36d共培育出平均体长3.1cm幼鱼16万尾,成活率为32%。  相似文献   

14.
半滑舌鳎苗种生产技术的开发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总结了2003~2004年作者对半滑舌鳎(Cynoglossussemilaevis Günther)工厂化育苗技术的开发研究结果,论述了半滑舌鳎苗种生产过程的关键技术。通过改进亲鱼培育条件和强化培育、受精卵孵化条件的综合调控、加强饵料的合理搭配和投喂、水环境调控等技术措施,提高了苗种成活率,完善了半滑舌鳎苗种生产技术工艺,取得了良好的育苗效果。两年间在莱州、海阳、胶南3个试验基地分别培育出全长30~40mm的半滑舌鳎苗种84.8万尾、131万尾和61.5万尾,单位面积平均出苗量分别为1696尾/m2、1985尾/m2和2050尾/m2,苗种成活率分别达到20.2%、25.5%和30.9%。在国内首次实现了半滑舌鳎苗种规模化生产连续成功并突破百万尾大关。  相似文献   

15.
我国河蟹人工育苗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育苗产量不断上升,据1986年统计,已达4亿多万只,其中最高单产达25万只,最高成活率为86%;平均单产为5—10万只,平均成活率为10—30%,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但河蟹工厂化育苗因季节短(约2—3个月),一般只能搞二茬苗,故厂房及设备的利用率不  相似文献   

16.
为了进一步了解乐清湾斑鰶的繁殖习性,实现斑鰶苗种规模化人工繁育,于2018年在浙南乐清湾斑鰶繁殖季节捕捞产卵亲鱼,采用湿法人工授精获得受精卵,在室内水泥池进行了育苗试验。人工繁育时海水水温16.3~20.1℃,比重1.017~1.019。育苗饵料系列为轮虫—丰年虫幼体—配合饲料。海上人工授精共获得发育出现胚体的斑鰶受精卵1 998 g,每千克受精卵约53.7万粒。人工授精单日的次日浮卵率最高为13.4%,单日的每千克鱼次日浮卵量最高为15.2 g。2018年共育出平均全长为4.97 cm的斑鰶苗28.16万尾,育苗成活率约为31%。  相似文献   

17.
利用杭州湾河口区的天然海水,对人工繁养的菊黄东方鲀亲鱼进行强化培育,使其达到性成熟,挑选其中性腺发育良好的进行催产,并采用半干法人工授精.在水温21~22℃下,受精卵经过100~120 h的静水充气孵化后仔鱼出膜;在水温24~25℃下,经过约25 d的培育,乌仔的全长达15 mm.试验结果表明2004年分4批共计催产18组,催产率为94.4%,获得受精卵67.5万粒、初孵仔鱼58.1万尾、乌仔29.3万尾,受精率为70.2%,孵化率86.1%,育苗成活率50.4%;2005年催产12组,催产率83.3%,获得受精卵110.3万粒、初孵仔鱼90.8万尾、乌仔49.6万尾,受精率为77.5%,孵化率为82.3%,育苗成活率54.6%.试验结果还表明两个不同盐度(15,25)对菊黄东方鲀受精卵孵化和苗种培育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了1981~1983年黑鲷小水体工厂化育苗试验结果。涉及到亲鱼捕捞、暂养、自然产卵、人工催产、采卵孵化、鱼苗发育与生长、饵料系列、培苗条件以及工厂化育苗工艺等方面。另外,还提出了黑鲷苗各发育期的形态与生态特征检索表,可供育苗生产参改。  相似文献   

19.
正海湾扇贝因其加工利用率高,营养价值较高的优势,受到养殖者的青睐。海湾扇贝工厂化人工育苗,包括常温育苗和升温育苗。升温育苗是通过生物饵料培养、水质条件控制等管理措施强化培育亲贝,促熟培育并产卵。若受精卵孵化率过低,达不到一定数量的幼虫,会直接导致育苗工作高产高效益的失败,所以提高受精卵孵化率在海湾扇贝育苗工作中至关重要。下面就海湾扇贝升温育苗中如何提高受精卵孵化率,总结出几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0.
利用经过简单改造的养虾土池进行点带石斑鱼的人工育苗试验。先在池中建立起稳定的生态系统,然后进行受精卵的孵化和鱼苗培育。400万粒受精卵的孵化率为66.3%,培育出全长在2.5cm以上的稚鱼9.63万尾,育苗成活率为3.63%。结果表明:利用室外土池进行点带石斑鱼的生态育苗是可行的,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石斑鱼育苗新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