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陈立刚 《中国猪业》2022,17(5):83-86
猪流行性腹泻病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感染引起的新生仔猪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患病仔猪临床表现为急性腹泻、呕吐、脱水,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首次发现猪流行性腹泻病毒,随后该病毒在国内迅速传播,并于2010年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变异株引起了该病的大规模发生,给我国生猪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对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病毒学、流行病学特点及疫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猪流行性腹泻病的防控和疫苗研发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猪流行性腹泻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感染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肠道传染病,以呕吐、腹泻和严重脱水为主要特征,给养猪业造成很大经济损失.本文接诊一例某规模猪场发生疑似猪流行性腹泻,通过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例剖检和RT-PCR)检测,确诊为由PEDV变异株导致的猪流行性腹泻,采取紧急免疫、对症治疗和消毒管理等综合防...  相似文献   

3.
从广东省某猪场疑为病毒性腹泻的发病猪采集腹泻粪便样品,以PCR方法扩增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N基因后,采用细胞培养法进行病毒分离.用套式PCR、胶体金试纸卡和血清中和试验对细胞分离物进行检验,证实其为一株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命名为ShT株.将猪流行性腹泻病毒ShT株在Vero细胞上进行传代培养,观察其培养特性.结果表明,PEDV ShT株能在Vero细胞稳定传代,第20代、25代、30代病毒液的TCID50/0.1 mL分别为10-7.0、10-7.13、10-7.33.  相似文献   

4.
2000年以来,我们对黑龙江省3个发生猪流行性腹泻规模化养猪场,进行的临床、病理学和实验室诊断,并从其中1个猪场发病猪中分离获得了l株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经中和试验、动物回归试验和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分离的病毒为冠状病毒属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命名为PEDV—HRB—1株。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干扰素λ为干扰素家族Ⅱ中的一种。干扰素λ与IFN-alpha相比表现出更为强大的抗病毒活性并主要作用于黏膜上皮。基因组2b(genogroup 2b)分离株比基因组1b(genogroup 1b)分离株具有更高的感染力和致病性。基因组2b(genogroup 2b)灭活疫苗的研发使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基因组2b分离株得到有效的预防。美国棘波插入lowa106(S-INDEL)对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C21A)的部分保护可能提示我们不同核苷酸的作用。猪流行性腹泻病的流行正是因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毒株的基因变异导致变异株毒力增强以及现有疫苗难以有效免疫。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感染力太强。本文将从基因组2b灭活疫苗、美国棘波插入、干扰素λ三个方面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6.
2011年底,全国很多地区暴发猪流行性腹泻疫情,给我国的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福建省福州、厦门、南平等地也发生多起仔猪流行性腹泻,经济损失巨大.采用RT-PCR检测证明是猪群感染了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对扩增片段进行测序,结果表明检测到的流行性腹泻病毒的S基因发生了变异,是由流行性腹泻病毒变异株引起的.S基因序列分析发现该毒株与韩国毒株同源性高.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经典毒株与变异毒株共存.许多专家采用多种防控措施,获得很多经验,但都不理想.对于流行性腹泻病毒的防控,借鉴外国的经验,采用青岛易邦的流行性腹泻病毒变异株冻干活苗口服防疫效果明显,初生乳猪的发病率降低至5%,死亡率降低至2%.  相似文献   

7.
根据猪流行性腹泻病毒S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应用RT-PCR方法从广东省某猪场采集的初生仔猪腹泻样品检测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并将其克隆测序分析。结果表明,病料样品中有猪流行性腹泻病毒,S基因与KNU-0801、KNU-0901亲缘关系最近,处于同一个分支;与弱毒疫苗株CV777的S基因亲缘关系较远,处于另外一个分支。  相似文献   

8.
《养猪》2017,(5)
<正>猪流行性腹泻(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PED)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肠道传染病[1]。1978年首次从比利时腹泻猪群分离到该病病原即CV777株。此后,该病在许多养猪国家均有报道。自1973年首次报道我国上海地区猪场发生猪流行性腹泻以来,PEDV一直在我国养猪业中流行。尤其2010年暴发的猪流行性腹泻,给养猪业造成了巨大  相似文献   

9.
《养猪》2021,(4)
2020年11月初,福建南平某猪场仔猪开始发病,其临床症状以腹泻、呕吐等为主。为确定病因,猪场工作人员采集发病仔猪小肠等组织送至武夷山市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分别检测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轮状病毒和猪德尔塔冠状病毒等病原,结果仅在肠道组织中检测出PEDV(猪流行性腹泻病毒),且通过对该毒株的S1基因进行扩增、测序与分析发现,该毒株与国内流行变异株对应序列同源性超过97.4%,但与疫苗株同源性相对较低,仅为92.2%。因此可判定该猪场流行的PEDV毒株为变异株,此结果为该猪场猪流行性腹泻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青海地区猪流行性腹泻的病原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青海地区疑似猪流行性腹泻病料进行了细菌学和轮状病毒核酸电泳的诊断。试验结果:排除了致病菌和轮状病毒的病原感染;乳猪回归试验,复制出与自然病例相同的临床症状;病料经处理后与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免疫血清发生特异性凝集;与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荧光抗体染色呈阴性反应;与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免疫血清进行间接荧光染色时,在细胞浆内见到了特异性荧光;电镜观察到冠状病毒科的病毒颗粒。从而确诊青海地区猪流行性腹泻病原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代号为PEDV—青毒1株。  相似文献   

11.
2020年11月初,福建南平某猪场仔猪发病,临床症状以腹泻、呕吐等为主。为确定病因,采集发病仔猪小肠组织,提取核酸分别检测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轮状病毒和猪德塔冠状病毒等,结果仅检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且通过对该毒株的S1基因进行扩增、测序与分析,发现该毒株与国内流行变异株对于序列同源性超过97.4%,但与疫苗株同源性相对较低,仅为92.2%,因此可判定该猪场流行的PEDV毒株为变异株。  相似文献   

12.
(一)猪流行性腹泻的特点1.病原。病原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流行性腹泻又称为流行性病毒性腹泻,是与猪传染性胃肠炎不同的病原体,该病毒可引起猪的肠道感染,导致猪只呕吐、腹泻及脱水。2.流行特点。猪流行性腹泻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猪流行性腹泻(PED)在我国及全世界范围内爆发频繁。临床表现为呕吐、腹泻和脱水等症状,仔猪致死率极高,给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文章根据国内外最新研究资料,分别从诊断、预防和治疗三个方面对猪流行性腹泻进行综述。首先,阐述了临床及实验室诊断的最新方法;然后,对目前国内外广泛使用的商品化疫苗株进行介绍;治疗方面主要总结了国外对于猪流行性腹泻的先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猪流行性腹泻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是导致仔猪早期死亡的重要疫病之一。近年来,猪流行性腹泻的流行区域有逐渐扩大的趋势,已成为中国甚至世界最常见的猪腹泻传染病之一。通过对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基因组概述、S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功能特性、基于猪流行性腹泻病毒S基因的诊断技术及其疫苗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对猪流行性腹泻病毒S基因研究以及猪流行性腹泻的预防和控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5.
正0前言1971年英国首次报道猪流行性腹泻(PED),在架子猪和育肥猪群中暴发了急性腹泻,仔猪不发病,其临床症状类似猪传染性胃肠炎(TGE),被暂时命名为流行性病毒腹泻(Epidemic?viral?diarrhea,EVD)~([1])。直到1977年,在比利时第一次分离到一株冠状病毒被认为是病原,命名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CV777毒株~([2-3])。PEDV在临床上与猪传染性胃肠炎  相似文献   

16.
正猪流行性腹泻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引起的猪的一种高度接触性肠道传染病,由于该病的流行对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本文从猪流行性腹泻的诊断、预防和治疗三个方面进行综述,为养殖场猪流行性腹泻的防控提供参考。猪流行性腹泻(PED)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引  相似文献   

17.
检测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R-PCR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PEDV)的N基因自行设计和合成了一对可扩增长度为 641bp目的片段的引物 ,成功地建立了检测的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RT PCR方法。对猪轮状病毒 (PR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 (TGEV)的RT PCR检测结果均呈阴性。对PEDV JS株的RT PCR产物的序列分析表明 ,与CV777株的同源性为 97 3 %。  相似文献   

18.
猪流行性腹泻病是严重威胁养猪业的传染性疾病之一,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成功分离到一株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并且采用采用对发病猪的小肠粘膜进行人工攻毒以及无菌处理后进行接种操作,使PED病毒长成了单层的VERO(非洲绿猴肾)传代细胞。本文对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分离培养与鉴定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9.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猪流行性腹泻(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PED)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 PEDV)引起的一种严重的病毒性传染病。对于大多数的病毒性腹泻疾病来说,防治措施一般选择疫苗免疫。近年来,有关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疫苗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包括灭活疫苗、弱毒疫苗、转基因植物疫苗、乳酸杆菌疫苗、亚单位疫苗和联合疫苗等。实验参照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第3部的要求对该病毒的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与记录,为PEDV HLJBX株可作为弱毒疫苗候选株的研究提供了进一步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20.
旨在对疑似猪流行性腹泻(PED)患猪的病料进行病毒分离,并制备灭活疫苗。从因腹泻病死的7日龄内仔猪的小肠组织及内容物中,分离出1株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命名为PEDV-GS。用Vero细胞对病毒进行扩增,病毒液中加入终浓度为0.7 mg/mL甲醛,28℃灭活48 h,加入ISA 61 VG佐剂进行乳化,经稳定性、安全性和效力试验,初步研制出猪流行性腹泻的流行毒株灭活疫苗。疫苗免疫妊娠母猪后对仔猪进行母源中和抗体检测、安全性和有效性试验。结果表明,制备的猪流行性腹泻灭活疫苗稳定性和黏度检测都合格,且对仔猪安全有效,对妊娠母猪产仔数量及质量无影响,其被动免疫抗体至少持续到仔猪产后28 d。试验成功制备了具有安全性和高保护率的猪流行性腹泻灭活疫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