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野生小豆和栽培小豆种子表型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小豆种质资源种子表型性状的变异及性状间的关系,对于筛选具有高产潜力和大粒的小豆种质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利用SC-G型自动考种分析及千粒重仪对54份野生小豆、55份半野生小豆和255份栽培小豆的种子进行分析,获得了种子百粒重、投影面积、周长、种长、种宽、长宽比、直径和圆度等8个性状的表型数据,进行种子性状的表型变异、相关性和变异的主成分分析。【结果】不同小豆种质资源种子表型性状变异较大,其中百粒重变异系数最大。从野生小豆、半野生小豆到栽培小豆,籽粒逐渐增大,且籽形变圆。种子百粒重、投影面积、周长、种长、种宽和直径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种子大小和种子形状的主成分贡献率分别为77.21%和21.97%,累计贡献率为99.18%。【结论】野生和栽培小豆种质资源的种子表型性状变异明显,性状间相关性显著,野生小豆到栽培小豆的驯化过程中籽粒变大趋圆,筛选出6份具有高产潜力和大粒的小豆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2.
河北省小豆品种资源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河北省小豆品种资源中82份代表样本为材料、对资源各性状的平均表现、遗传变异、遗传力及预期遗传进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河北省小豆资源生育期类型比较丰富,株型偏大,产量性状较好,子粒大小中等偏上;株高、主茎分枝、单株粒重、单株荚数、生育前期、小区产量、百粒重及单荚粒数等性状,具有中等以上的遗传变异系数和遗传进度,对其选择有一定效果;在选择效果明显的性状中,生育期、主茎分枝、百粒重遗传力较高,可在早代选择,小区产量遗传力中等,可在遗传基础相对稳定的较高世代选择;而株高、单株荚数、单株粒重的遗传力较低,宜在遗传基础纯合稳定的高世代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小豆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农艺性状较好的小豆种质材料,为小豆遗传育种提供优良种质资源。【方法】以24份小豆种质为材料,记录并测定生育期、株高、主茎节数、主茎分枝、单株荚数、荚长、单荚粒数、百粒重、单株粒重等9个农艺性状,运用描述性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对所得农艺性状结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在9个农艺性状中,株高变异系数最大(23.38%),生育期变异系数最小(1.56%)。单株产量与株高、主茎节数、主茎分枝、单株荚数、荚长、百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通过降维将9个农艺性状综合成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9.43%,4个主成分是生长因子(47.76%)、产量因子(20.11%)、荚长因子(11.48%)、生育期因子(10.08%);苏小豆1706、THM2011-28、保红201219-1、渝红豆4号、0921反-1-4-2-3-1在综合主成分得分居前5位。【结论】苏小豆1706、THM2011-28、保红201219-1、渝红豆4号、0921反-1-4-2-3-1综合农艺性状表现良好,可将其作为推广示范品种,同时可作为乌蒙山区小豆育种的优质种质资源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小豆矮秆窄叶突变体(nld)的遗传行为及观察矮秆窄叶突变基因控制的农艺性状的变化。【方法】选用高秆小豆种质资源GM904与nld进行杂交,对亲本和F2、F3、F4各世代分离群体中个体形态进行调查统计,对株高、茎粗、主茎节数、第1至5节间长、前10节间长、单株粒数、百粒重、单株产量、荚长、荚宽、单株荚数等15个农艺性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突变体中矮秆窄叶性状由一对隐性单基因控制。各性状间存在一定的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其中株高、茎粗、主茎节数、前10节间长、荚长、单株荚数的广义遗传力达到0.9以上,可作为小豆杂交育种的选择指标。【结论】矮秆窄叶突变基因导致株高变矮,叶变窄,茎变细,主茎节数减少,各节间长缩短,荚变小,产量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5.
小豆F3世代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笔者对3个杂交组合F3世代群体材料的主要农艺性状遗传参数及性状间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F3群体的单株荚数、单株产量与百粒重3个性状的遗传力值较高;(2)F3家系内的百粒重遗传力值最大,其次为单株产量,所以对F3家系内进行选择时,应着重于单株产量和百粒重;在F2代选择比在F3代选择更有效。(3)小豆杂交后代的株高与单株产量、百粒重,单株产量与百粒重、单株荚数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笔者用NL8 1×JN2,NL8 1×JN5,NL8 1×B 13个杂交组合的正反交F2代群体为材料,研究了小豆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参数以及主要农艺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株高、单株荚数、单株产量和百粒重都呈数量性状遗传,F2群体中均或多或少出现超亲单株;(2)株高具有较高的遗传力(81%~88%),百粒重具有中等遗传力(44%~54%),单株荚数具有中等偏低的遗传力(36%~41%),而单株产量遗传力仅为15%左右。在5%的选择压力下,百粒重可在平均值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2 9~4 1g,选育超大粒品系材料是有可能的;可通过选择多荚来提高单株产量。(3)单株荚数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单株产量与百粒重无显著相关,从这些群体中选育多荚、大粒、高产材料是完全可能的。  相似文献   

7.
在优于大田管理的条件下,以22份小豆品种(系)为试验材料,对7个主要农艺性状和单株产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从而确定影响小豆单株产量的因素。结果表明,除了荚长,其余性状的变异系数均大于15%,荚长的变异系数最小,株高的变异系数最大;7个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的相关性顺序为株高>主茎节数>主茎分枝>单株荚数>单株粒数>荚长>百粒重;经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出4个农艺性状进行通径分析,直接作用大小为单株荚数>百粒重>株高>荚长。综合考虑,小豆单株获得高产应选择单株荚数多、百粒重适中的品种。  相似文献   

8.
由来自我国北方8省(市)177份小豆种质资源组成一个随机样本,在北京地区生态条件下对其14个农艺性状的遗传参数及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所研究的14个农艺性状品种间都呈显著或极显著遗传差异;(2)性状间遗传力大小顺序:生育前期和全生育期>百粒重>单株荚数和株高>单株产量和主茎节数>主茎分枝数和荚长>顶蔓及单荚粒数、荚宽、生育后期和有效分枝始节;(3)该小豆地方品种群体各农艺性状在北京地区表现的遗传变异度不同,利用本群体进行新品种选育时,应考虑各农艺性状的表现特点和遗传潜力的大小;(4)农艺性状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而单株产量与百粒重间无显著相关,可看成两个相对独立的性状,在北京地区进行系统选育时,可望获得既高产又大粒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EMS诱变"京农6"得到的小豆窄叶、矮秆突变体(NLD)的遗传行为,选用小豆DR029×NLD杂交组合,对亲本和F2分离群体中个体的株高和叶形进行调查统计,发现小豆突变体的窄叶矮秆性状是由单基因控制的隐性性状,为孟德尔遗传。对株高、茎粗、主茎节数、主茎分枝数、单株荚数、荚长、荚宽、单荚粒数、单株粒数、百粒重、单株产量共11个性状进行相关性调查统计,结果表明各性状间显著相关;其中株高、茎粗、荚长、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产量的广义遗传力达到90%以上,可作为小豆杂交育种早代选育的重点考察指标。  相似文献   

10.
作者对我国北方小豆地方品种资源群体主要农艺性状遗传参数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农艺性状观察值在品种间、年间均达显著差异,各农艺性状的平均值(X)、遗传变异系数(gcv)、遗传力(h2)、相对遗传进度(RGS)等遗传参数在不同年份间也有极显著差异;遗传参数的变异系数是CVRGS> CVgcv> CVh2 > CVX,即群体农艺性状的平均值年间比较稳定,其次是h2,而RGS年间最不稳定;农艺性状间遗传参数的稳定性有显著差异,综合变异系数是单株荚数和单株产量>单荚粒数和荚宽>主茎分枝数>生育前期、株高、百粒重和荚长>生育后期、全生育期和主茎节数.  相似文献   

11.
【目的】筛选适合广西种植的小豆新品系,为广西发展小豆生产提供优良品种。【方法】以小豆大粒品种京农6号为对照(CK),对13个小豆新品系进行两年引种试验,综合评价各品系的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及抗性等。【结果】13个参试品系均表现早中熟,生育天数78.0~83.5 d;株高28.58~46.98 cm,主茎节数11.5~14.1节,主茎分枝1.0~2.0个,单株荚数20.5~31.2个,荚长7.3~9.8 cm,单荚粒数6.1~7.7粒,百粒重12.96~18.19 g。各参试品系两年干籽粒平均产量为1348.60~1992.79 kg/ha,有6个品系干籽粒产量高于CK,其中冀红0007-5、冀红0004-10和品红05203比CK增产10.00%以上;有7个品系干籽粒平均产量低于CK,其中保200424、唐红2009-73、苏小豆12-1、龙28-324和唐红0809-1较CK减产超过10.00%。所有品系均为直立株型,不裂荚;豆粒除保红200624为黄色外,其余均为红色;粒形除龙27-096为长圆柱形外,其余均为短圆柱形;两年试验中各品系均表现出较好的抗旱性、抗倒伏性及抗花叶病毒病性。【结论】小豆新品系冀红0007-5、冀红0004-10、冀红0001-15和同红2号产量较高、综合农艺性状优良且抗性较好,适合在广西南宁及周边生态环境相似的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2.
唐山红小豆地方品种资源形态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66份唐山红小豆为材料,研究唐山红小豆地方品种资源的形态多样性,结果表明:①唐山红小豆地方品种生育期较长,为中晚熟品种,株型高大、分枝较多、单株结荚数多、百粒重较大,产量性状较好;②各性状变异系数的大小顺序为:主茎分枝数>单株结荚数>单株粒重>主茎节数>营养生长期>生殖生长期>百粒重>单荚粒数>全生育期>株高>荚长;...  相似文献   

13.
选用126份黑龙江小豆种质资源,观察记载供试小豆资源农艺性状,并结合通径与聚类分析研究每种表型性状。结果表明,126份小豆品种资源表现一定变异性,供试小豆资源变异系数9.31%~58.18%,平均变异系数28.85%;多样性指数2.05~1.72,平均多样性指数1.94,供试资源具有较大变异性及多样性。由相关性及通径分析可知,直接调控单株产量的性状有主茎粗、株高、荚长、粒长、单荚粒数,通过聚类分析将供试小豆资源分为6个类群,分析不同类群特点,为小豆品种筛选及群体构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不同播期对绿豆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播期对绿豆产量等性状的影响,为实现绿豆的良种良法配套及综合评价优良绿豆品种的丰产性和适应性提供参考.[方法]以3个夏播绿豆品种(系)L24、L26和L38为试材,研究4个播期对绿豆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第1和3播期生育期最短(65 d),第2播期生育期最长(74 d).绿豆品种(系)、播期处理籽粒产量效应极显著.L26和L38平均籽粒产量相似,均显著高于L24,第4播期的籽粒产量显著高于其他3种播期.株高、主茎节数、叶片长、叶片宽和单株荚数受品种影响不大,受播期影响较大.荚长主要受品种的影响,荚宽、单株产量和百粒重受品种和播期的影响均较显著.L26和L38单株产量相似,均显著高于L24.平均单株产量最大的是第4播期,其次是第3播期.3个绿豆品种,平均百粒重以L26最大,其次是L38.第4播期的百粒重最大,且显著高于其他3种播期.播期处理对主茎分枝数和单荚粒数的影响不显著.[结论]第4播期(8月8日)为较适宜的绿豆播种期,L26和L38可作为以收获豆粒产量为目标的高产绿豆品种进行种植,极具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5.
对15份红小豆种质资源的7个农艺性状进行了遗传参数研究。结果表明:百粒重、单株荚数、单株粒重、荚长的遗传力较高,受环境影响较小,可在早世代进行选择;单株粒重和单株荚数的遗传变异系数较高,相对遗传进度较大,直接选择效果较为理想;相关分析表明:单株粒重与单株荚数、百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且单株荚数和百粒重遗传力较高。因此,可以通过对单株荚数和百粒重的选择来间接提高单株粒重进而达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春大豆农艺性状与品质相关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集黑龙江省不同地区20个大豆栽培品种(系),对其农艺性状和品质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农艺性状变异系数大小依次为生育期、苗期(Ve~R1)、鼓粒期(R5~R6)、百粒重、株高、主茎节数、花期(R1~R3)、结荚期(R3~R5)、单株粒数、单株荚数、主茎粗细、底荚高度;籽粒蛋白质含量与生育期以及苗期、结荚期、鼓粒期的日数、株高、主茎节数和结荚高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花期日数呈显著相关;籽粒脂肪含量与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百粒重呈显著负相关,与其它农艺性状间的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