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优化从柠檬籽中提取柠檬苦素类化合物的生产工艺。[方法]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萃取技术考察了萃取时间、夹带剂浓度、萃取压力和萃取温度等单因素对柠檬籽中柠檬苦素化合物提取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其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萃取技术萃取柠檬籽中柠檬苦素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时间3.6 h、夹带剂乙醇浓度为95%、萃取温度55℃、萃取压力31 MPa。[结论]研究可为柠檬副产物的综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了获取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苦参中苦参碱的最佳工艺,采用响应面法(RSM)进行试验设计,以萃取温度、萃取时间、萃取压力和夹带剂用量为考察因素,以苦参碱萃取率为响应值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种因素对苦参碱萃取率的影响从大到小排序为萃取压力萃取时间萃取温度夹带剂用量;获得的苦参碱萃取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温度66℃、萃取压力32 MPa、萃取时间230 min、夹带剂用量为物料质量的3.5倍,在此条件下,苦参碱的萃取率为2.38%,与模型预测结果相符。说明所建立的回归模型预测性较好,可为苦参中苦参碱的提取工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柑橘皮精油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充分利用柑橘果皮渣。[方法]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对柑橘皮精油进行萃取分离试验,考察萃取时间、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CO2流量等对提取率的影响,并对乙醇作为夹带剂进行了试验。[结果]最优工艺组合为:萃取温度35℃,萃取压力15MPa,萃取时间150min,CO2流量23L/h。加乙醇作夹带剂的提取率比所查资料的捷取率高,提取率为10.164%。[结论]在现有设备条件下,该工艺组合的得率是最理想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构建一种适宜的陈皮精油提取方法。[方法]利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陈皮中的挥发性精油,以提取率为指标,首先研究了原料粒度、温度、压力及时间各单因素对提取率的影响,然后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提取工艺。[结果]研究表明,超临界CO2萃取技术能有效地提取陈皮中的精油,提取率模型为:Y=-53.39667+2.57611A+0.062000B+0.046000C-0.031098A2。优化后的提取工艺为温度41.43℃、压力25 MPa和粒度60目,精油提取率模型预测值为4.28%,试验验证值为4.18%,预测值与实际值无显著差异(P=0.01)。[结论]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是一种从陈皮中提取精油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陈明  熊琳媛  袁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261-263,269
[目的]进行超临界CO2萃取茶多糖的条件研究,确定超临界CO2萃取茶多糖的最佳萃取工艺参数,为提取茶多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使用蒽酮-硫酸法测定茶多糖含量,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茶多糖,对茶粉颗粒度、夹带剂及夹带剂的用量、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对茶多糖提取率的影响进行单因素试验研究,获取最佳萃取工艺参数。[结果]在颗粒度为40目茶粉,20%无水乙醇夹带剂,萃取压力35MPa,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2.0h的试验条件下,可获得最佳的茶多糖提取效果。[结论]在最佳超临界CO2萃取条件下,茶多糖提取率可达92.5%。与传统方法相比,在保持茶多糖生物活性的基础上,提高了茶多糖的提取率,为茶多糖提取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砂海星皂苷的提取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条件下探讨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4个因素对砂海星皂苷提取率的影响,并得到各因素的最佳试验条件,然后使用Design Expert 8.056软件建立二次响应面回归模型,利用响应面法分析砂海星皂苷提取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砂海星皂苷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79%、提取时间2.8 h、提取温度89℃、料液比为1∶27(g∶mL),在此试验条件下,砂海星皂苷的提取率为8.04%。[结论]该研究为砂海星资源的进一步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超临界CO_2萃取大黄蒽醌类成分工艺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化超临界CO2技术萃取大黄游离蒽醌类成分的工艺,为探索中药有效成分提取新工艺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超临界CO2技术萃取大黄游离蒽醌的工艺。[结果]最佳萃取条件为:静萃取时间为30 min,动萃取时间为15 min,夹带剂无水乙醇用量为2.0 ml,萃取温度为50℃,萃取压力为30 MPa,CO2流量为6 ml/min。在最佳萃取条件下大黄游离蒽醌类成分的提取率为1.12%。[结论]得到超临界CO2萃取大黄游离蒽醌类成分的最佳工艺,为探索中药有效成分提取新工艺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唐淯桓  梁青  邹佳佳  丁新  丁立孝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3):16350-16352,16365
[目的]确定红茶酚类物质超声波辅助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日照红茶为材料,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法对茶多酚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建立了乙醇体积分数、超声时间、超声温度、乙酸乙酯萃取静置时间4个因素与茶多酚提取率之间的回归优化模型。[结果]4个因素对红茶酚类提取率的影响大小依次为超声时间>乙醇体积分数>静置萃取时间>超声温度,从模型得出的日照红茶酚类物质最佳提取工艺为超声时间80 min,乙醇体积分数88.99%,静置萃取时间89.97 min,超声温度80℃,在此最佳工艺参数下,红茶酚类提取率最高可达73.50%。[结论]该研究可为茶叶深加工和红茶的深度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洪阳  承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2,(6):3289-3291
[目的]优选超临界CO2流体提取法提取川楝子中的川楝素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方法]以乙醇为提取剂,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了乙醇浓度、浸泡时间、提取压力和提取时间等参数对川楝素提取率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优选出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优选出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温度为45℃、压力为30 MPa、时间为4 h、原料粒径为24目,夹带剂为浓度75%乙醇;在此条件下,川楝素的提取率为0.522%。[结论]该方法筛选出了川楝子中的川楝素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川楝子的提取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从生姜中获得高质量和高纯度姜精油的提取方法。[方法]应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采取单因素和响应面优化方法,选取二氧化碳流量、姜粉过筛目数和夹带剂加入量三个因素作为考察指标,以6-姜酚得率作为姜精油提取的考察指标。[结果]通过响应面实验分析结果得到,最优姜精油提取条件为:二氧化碳流量为25 L/h,姜粉过筛目数为80目,夹带剂加入量为加入无水乙醇92.46 m L,6-姜酚的最优得率为3.21%。[结论]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法优化实验,实现了从生姜中分离提取出高质量和高纯度姜精油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桑叶中总黄酮提取的最佳方案,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依次用响应曲面法和正交试验法考查萃取压强、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夹带剂无水乙醇的流速对桑叶中总黄酮得率的影响,优选出桑叶黄酮类化合物在使用超临界萃取装置时提取的最佳工艺。结果发现,正交试验的最佳萃取条件为萃取压强25 MPa,萃取温度40℃,萃取时间3 h,夹带剂无水乙醇流速2.5 m L/min,在此试验条件下总黄酮得率为(6.18±0.05)%;响应曲面法的最佳提取率方案为压强26.75 MPa,温度50℃、时间3 h、流速2.61 m L/min,预期的总黄酮得率为6.20%,验证试验的总黄酮得率为(6.21±0.05)%。结果表明,响应曲面法及正交试验法优化工艺后所得的总黄酮萃取率分别为(6.21±0.05)%、(6.18±0.05)%,可以看出响应曲面法优化所得条件的黄酮萃取率大于正交试验法,但是不显著;正交试验只能得到总黄酮萃取中各因素不同水平之间的最优组合,不能考察到组合外的情况;响应曲面法通过构建二次回归模型,不仅可以得到各因素对黄酮得率的影响大小及显著性,还能找出试验设置水平之外的最优萃取工艺,且最优萃取工艺的总黄酮提取率要优于正交试验法,但是两者的差距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姚乐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0):5306-5307
[目的]研究超临界CO2萃取大蒜油最佳工艺。[方法]在设计单因素试验优化超临界CO2萃取大蒜油工艺条件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确定超临界CO2萃取大蒜油最佳工艺。[结果]影响大蒜油萃取率的主次因素为:萃取压力〉萃取时间〉萃取温度;超临界CO2萃取大蒜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以15%(V/W)无水乙醇为夹带剂,萃取温度40℃,萃取压力25MPa,萃取时间2.5h,CO2流量80L/h;在此工艺条件下,萃取率可达0.461%。[结论]该研究改进了超临界CO2萃取大蒜油工艺条件,为大蒜油的工业化萃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八角茴香精油,利用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法对工艺进行优化,优化后的工艺条件为萃取温度37℃,萃取压力17 MPa,CO2流量25 L/h,萃取时间95 min,在此条件下,八角茴香精油平均收率为9.1%。通过试验验证,响应曲面分析法适用于超临界CO2萃取八角茴香精油的工艺研究,有效减少了试验次数,降低了试验成本。  相似文献   

14.
瞿先中  王宏伟  程雷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5):20448-20450
[目的]优化超临界萃取烟草精油的条件,并分析其精油成分,为烟草香味成分分析研究及烟草香精的开发提供新的手段。[方法]对影响超临界萃取的各种因素进行优化,并用GC-MS分析精油成分。[结果]烟草精油超临界萃取最佳条件为:用烟末萃取,萃取压力位300 bar,温度为40℃,夹带剂为无水乙醇,夹带剂添加量为0.10 ml/min,静态萃取时先加入3 ml无水乙醇,静态萃取30 min,再动态萃取1.5 h。精油主要成分为烟碱(58.040%)、新植二烯(14.679%)和维生素E(9.848%)等。[结论]得到超临界萃取烟草精油的最佳条件,为烟草香味成分分析研究及烟草香精的开发提供了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从生姜中获得高质量和高纯度姜精油的提取方法.[方法]应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采取单因素和响应面优化方法,选取二氧化碳流量、姜粉过筛目数和夹带剂加入量三个因素作为考察指标,以6-姜酚得率作为姜精油提取的考察指标.[结果]通过响应面实验分析结果得到,最优姜精油提取条件为:二氧化碳流量为25 L/h,姜粉过筛目数为80目,夹带剂加入量为加入无水乙醇92.46 mL,6-姜酚的最优得率为3.21%.[结论]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法优化实验,实现了从生姜中分离提取出高质量和高纯度姜精油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索龙眼核中精油提取的最佳工艺,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液料比为试验因素,以精油提取率为响应值,采用3因素3水平响应面分析法进行试验。结果表明:3个因素对精油提取率的影响顺序为液料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最佳提取工艺参数:提取时间22 min、提取温度70℃、液料比43 mL/g,精油提取率预测值为1.806%,验证值为1.817%。试验表明,响应面法对龙眼核精油提取条件的优化是可行的,可用于实际预测。  相似文献   

17.
许程剑  魏长庆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679-21680,21684
[目的]研究罗布麻中槲皮素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以新疆罗布麻茶叶为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设计法优化超声波法提取槲皮素的工艺并建立数学模型。[结果]经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后,槲皮素最佳提取工艺参数:浸提温度60℃、浸提时间35 min、液料比1∶20、浸提功率160 kW、乙醇浓度40%。[结论]在此工艺条件下槲皮素实际提取率为0.928%。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利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林蛙皮中蛋白质的提取工艺。[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响应面试验因素与中心水平。根据Box-Behnken试验设计原理采用4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法,依据回归分析,以蛋白质提取率为响应值作响应面,分析各因素的显著性和交互作用。[结果]林蛙皮中蛋白质提取的最佳条件为:液料比30.35,提取时间3.28 h,提取温度11.13℃,pH为6.01,提取次数为2次。在最佳工艺条件下,蛋白质的实际提取率为6.11%。利用SDS-PAGE得到林蛙皮蛋白质分子量主要集中在43~20 kD。  相似文献   

19.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了超临界二氧化碳法提取豆粕中卵磷脂的工艺优化,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为35MPa,萃取温度为40℃,夹带剂乙醇添加量为25%,夹带剂乙醇的浓度为90%,卵磷脂的得率可达到3.61mg/g,纯度可达到33.6%。  相似文献   

20.
[目的]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提取三百棒多糖的工艺条件。[方法]选择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4个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基于单因素试验结果,使用BBD响应面对三百棒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建立回归模型。[结果]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料液比1∶15(g∶m L),提取温度93℃,提取时间4 h,提取次数3次,在此条件下,三百棒多糖的提取率为4.75%,与模型的预期值4.99%基本相符。[结论]该优化工艺合理可行,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