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病理组织学方法对某养殖户发病死亡鸡进行观察,在肝、肾观察到大量红细胞和组织细胞病变;提取发病鸡DNA样本,以单管巢式PCR方法检测外源性禽白血病病毒长末端重复序列(LTR),扩增出一条预期长度带,证实该次疫病为外源性禽白血病病毒引发的血管瘤型禽白血病。  相似文献   

2.
单管套式PCR检测外源性禽白血病病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贵州省4个养鸡场采集出现肿瘤病变或疑似肿瘤病料样本17份,以单管套式PCR方法检测禽白血病病毒长末端重复序列(LTR),15份病料均扩增出一条213 bp的DNA带,与预期扩增长度相符合,外源性禽白血病病毒的检出率达到88.2%.同时针对禽白血病病毒的囊膜糖蛋白基因(gp85)进行PCR扩增,在被检的17份病料中,7份检出J亚群特异性的DNA带(545 bp),占41.1%;9份检出A亚群特异性的DNA带(691 bp),占52.9%;其中2份病料同时检出J亚群与A亚群特异性的病原核酸.A、J亚群的PCR检出率低于LTR的套式PCR扩增.  相似文献   

3.
为确诊某养猪场死亡病例的病因,采集病死猪内脏组织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和猪瘟病毒、猪伪狂犬病病毒、猪蓝耳病病毒PCR检测。结果:(1)送检猪肝脏样本分离培养出呈金黄色的菌落,染色镜检可见菌体呈葡萄串状排列的革兰氏阳性球菌,经生化试验鉴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2)送检猪组织样本检出猪蓝耳病病毒特异性DNA片段,未检出猪瘟病毒和猪伪狂犬病病毒特异性DNA片段。综合诊断为猪蓝耳病病毒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4.
鸡毒支原体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根据已发表的鸡毒支原体种特异性序列fMG-2设计1对引物,建立检测鸡毒支原体的PCR方法.该法对鸡毒支原体能特异性扩增726 bp的目的片段,而对其他禽病原DNA模板的扩增结果为阴性.建立的PCR方法对鸡毒支原体的最少检出量为3 Pg.用建立的PCR方法对临床采集的样品进行检测,同时对相应的样品进行细菌分离,结果临床样品PCR的阳性检出率为20.5%,细菌分离培养的阳性率为0.9%,表明PCR的敏感性高于细菌分离鉴定.  相似文献   

5.
J亚型禽白血病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分别从广西的地方肉鸡及河北、辽宁的蛋鸡中分离到了3株禽白血病病毒.剖检疑似发病鸡只.采集病变的肝脏、脾脏组织,经过RT-PCR检测确定为ALV感染.将病变组织接种CEF细胞,连续传代2次,将细胞上清接种DF-1细胞,p27抗原检测为阳性.同时提取病毒基因组,用H5/ADI和H5/H7两对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结果3株为ALV-J亚型.进一步设计ALV-J亚型gp85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并测序.结果确认分离到的3株病毒为ALV-J亚型.其gp85序列与标准毒株HPRS-103同源性为96%.同时,用p27单抗进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测定毒力.综上所述,我们从广西地方肉鸡巾分离到1株J亚型禽白血病病毒,从河北及辽宁的蛋鸡中分离到2株J亚型禽白血病病毒.  相似文献   

6.
J-亚群禽白血病JL-2株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近年来,J-亚群禽自血病的暴发流行在国内时有报道,在本研究中,自吉林某患病鸡群分离出一株病毒,采用特异性引物,经RT-PCR扩增出长度为545bp的J-亚群禽自血病病毒特异性核苷酸片段;将病毒经SPF鸡胚成纤维细胞增殖,获取其前病毒DNA,依据原型毒株RPRS-103 cDNA序列设计并合成一对引物,经PCR扩增得到包括gp85、gp37、E-element基因在内的近1.8kb的DNA片段,将其连到pMD18-T载体上,转化大肠杆菌JM109,培养后提取质粒分别用Hind Ⅲ,BamHI进行单酶切和双酶切鉴定,得到了阳性重组质粒pMD18-T-JL2/env,核苷酸序列测定结果表明,该片段为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囊膜基因,其中亚型特异性片段gp85和标准对照毒株HPRS-103的同源率为94%,所编码氨基酸的同源率为87%。  相似文献   

7.
针对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基因序列保守区域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和一条特异性探针,通过构建重组阳性标准质粒作为阳性标准品,建立了检测ALV-J核酸的荧光定量PCR方法。优化反应体系和条件后进行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检测方法特异性强,与其它禽源病毒如A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A)、B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B)、新城疫病毒( NDV)、禽流感病毒(AIV)、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IAV)和马立克病病毒(MDV)均不发生交叉反应;该方法可检测到3.2×102拷贝/μL的病毒核酸,与常规RT-PCR相比,敏感性高100倍;重复性试验的变异系数小于2%。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的Real-time RT-PCR 检测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重复性好,可用于ALV-J的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新乡市某种猪场仔猪出现精神沉郁、气喘、皮炎等临床特征,有的仔猪死亡,剖检可见肺脏呈肉样病变、肾脏有出血点等病变。为了对该病例做出诊断,提取病变肺脏组织的总RNA和DNA进行蓝耳病病毒(PRRSV)、猪圆环病毒2型(PCV-2)、伪狂犬病毒(PRV)、细小病毒(PPV)、猪瘟病毒(CSFV)的PCR或RT-PCR检测,同时进行了细菌的分离培养、生化鉴定、PCR检测。结果表明:PCR扩增出382 bp的PCV-2片段,分离菌为葡萄球菌,初步诊断该病例为PCV-2与葡萄球菌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9.
大庆市某猪场发生以高热稽留、呼吸困难以及食欲废绝等为临床症状,部分仔猪甚至死亡的疫情。无菌采集病料,提取病变组织DNA或RNA进行猪瘟病毒、圆环病毒的PCR或RT-PCR检测,同时进行细菌分离培养等试验。PCR扩增出700 bp的猪圆环病毒特异性条带。诊断为多杀性巴氏杆菌和猪圆环病毒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0.
为了确定贵州省某规模养殖场病鸡发病的原因,本试验对发病鸡进行了临床剖检,取其鸡冠、肝脏、心脏、脾脏和肾脏等病料组织进行了细菌分离培养,并进行了鸡痘病毒(FWPV)、J亚型禽白血病病毒(ALV-J)和血清4型禽腺病毒(FAdV-4)的PCR检测。结果显示:实验室剖检可见病鸡存在鸡冠痘状结痂、肝脏肿瘤结节、心包积液、脾脏肿大等症状;细菌分离培养无菌落形成;基于ALV-J gp85、FAdV-4 penton、FWPV TK基因片段的PCR检测均呈阳性;随后的ALV-J gp85、FAdV-4 penton、FWPV TK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进一步揭示了3种病毒的遗传进化状况。因此,送检病鸡确诊为ALV-J、FAdV-4、FWPV混合感染,依据确诊结果向有关养殖场提出了合理的防治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为确诊某养鹅场雏鹅发病死亡的病因,采集4日龄发病雏鹅的肝脏组织,采用细菌分离鉴定和相关病毒核酸PCR检测方法进行病原学诊断。结果:(1)在肝脏样本中分离出细菌,经染色镜检、生化鉴定、动物感染试验,鉴定为致病性大肠杆菌;(2)鹅细小病毒PCR检测试剂盒检测未发现鹅细小病毒特异性DNA片段。综合诊断为鹅大肠杆菌病。  相似文献   

12.
从送检的骨石症蛋用种鸡中分离出一株禽白血病病毒(ALV)。剖检骨石症发病鸡,采集病变的肝脏、脾脏组织,提取病毒基因组,并利用针对ALV群特异性抗原P27基因设计的引物进行PCR快速检测确定为ALV感染。将病变组织接种SPF鸡胚绒毛尿囊膜,连续传代3次。进一步针对亚群间特异性抗原gp85区设计一对引物进行PCR扩增并酶切分析。结果确认分离到的1株病毒为ALV-B亚型。  相似文献   

13.
山东德州某猪场发生猪高热、呼吸系统疾病甚至死亡的疫情。采集病料提取病变组织总DNA或RNA进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猪细小病毒、猪伪狂犬病病毒、猪瘟病毒的PCR或RT-PCR检测。PCR扩增出353 bp的猪圆环病毒2型特异性条带。同时进行细菌分离培养、生化鉴定等试验,诊断为猪圆环病毒2型和大肠杆菌、溶血葡萄球菌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4.
在本实验室分离鉴定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的基础上,用PCR方法扩增gp85基因,长度为921 bp的DNA片段,与J亚群禽白血病标准毒株序列比对同源率为96.4%。将该片段连接到pET28a表达载体上,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pET28a-S1-Jgp85,对质粒测序后分析后,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用IPTG诱导表达,经SDS-PAGE分析,表达出约为40 kD的融合蛋白。Western blot结果表明,表达产物可以与ALV-J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以纯化的His-Jgp85重组蛋白为包被抗原,建立间接ELISA方法,用于J亚群禽白血病的临床诊断。本研究对抗原包被浓度,待检血清稀释浓度,酶标抗体浓度,特异性试验及临界值等条件进行优化,对优化后的ELISA检测方法进行了临床应用试验。本研究建立了能特异性检测J亚群禽白血病血清抗体的ELISA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为确认湖北某土鸡养殖场鸡只消瘦并伴有个别死亡的现象是否由禽白血病所引起,试验采用禽白血病群特异性抗原P27 ELISA和特异性针对禽白血病病毒(ALV)-A/J/K的多重PCR(Multi-PCR)的方法对送检的20只病鸡进行检测,对阳性样品进行病毒分离。结果表明:送检的20只病鸡中有11只为P27抗原阳性,阳性率为55%,将群特异性抗原P27和PCR检测均为阳性的病鸡血液接种DF-1细胞,成功分离到一株ALV-K,命名为HB2018003。说明该湖北土鸡养殖场鸡只感染ALV-K。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旨在比较PCR结合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PCR-DHPLC)与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两种方法在检测禽白血病中的应用。根据禽白血病pol基因序列,设计1对引物和1条探针,利用引物进行禽白血病模板的RT-PCR扩增,产物经变性高效液相色谱上样处理;利用引物及探针进行荧光定量PCR扩增,结果与PCR-DHPLC进行比对。两种方法同时用正常鸡胚尿囊液、鸭瘟病毒、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鹅细小病毒、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新城疫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减蛋综合症病毒做特异性检测;以稀释成不同梯度的AV228毒株核酸做敏感性检测。试验结果表明PCR-DHPLC方法只对禽白血病病原有阳性扩增的吸收峰,Real-time PCR也只对禽白血病病原有阳性扩增,两法均对其他禽源病毒核酸无特异性扩增;PCR-DHPLC与Real-time PCR法相比,灵敏度虽低于Real-time PCR 1个数量级,但检测限仍可达到3 pg核酸模板。两种方法均能检测到感染鸡的泄殖腔拭子所采集的病毒量。采集120份蛋鸡棉拭子同时进行临床检测,两种方法检测ALV的符合率为100%(15/120)。研究表明两种方法均可用于诊断禽白血病病毒。  相似文献   

17.
IMC10200株ALV-J实验诱发禽骨髓性白血病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分离自肉种鸡群亚临床感染的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IMC1o200株进行了实验感染诱发禽骨髓性白血病的病理学研究.IMC10200株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尿囊腔接种11日龄肉鸡胚和SPF蛋鸡胚,孵出后跟踪观察.9周龄时随机抽检感染鸡,感染肉鸡特异引物PCR检测全部为阳性;组织病理学观察感染鸡无明显病变.至21周龄时感染肉鸡出现第一例典型骨髓性白血病病例;感染SPF蛋鸡未见明显J亚群禽白血病相关病变.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鸡群中禽白血病(Avian leukosis,AL)发生的原因以及感染的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ALV)的亚群,研究对发病鸡进行临床诊断、病理剖检和病理组织学观察,并采集肿瘤样病变组织处理后接种DF-1细胞,培养后分别进行禽白血病病毒p27群特异性抗原ELISA检测、亚群特异性PCR检测以及亚群特异性间接免疫荧光法(IFA)鉴定,确定了40周龄三黄种鸡群感染了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分离株命名为GX16YL02);进一步对分离株env基因进行PCR扩增、克隆和序列测定与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分离株GX16YL02的env基因与ALV-J英国原型株HPRS-103的核苷酸及氨基酸的相似性分别为93.9%和91.9%,与其他8株国内外参考株的核苷酸及氨基酸的相似性分别为90.7%~95.5%和89.4%~95.2%,其中gp85基因与其他参考株的核苷酸和氨基酸相似性相对较低,分别为86.9%~94.9%和85.1%~95.4%,整个env基因有义突变和沉默突变的比例分析显示,与gp37基因相比,gp85基因变异较大,尤其是免疫选择压在高变区hr1区域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湖北某蛋鸡场发生肿瘤性疾病,剖检可见病鸡肝、肾、脾肿大,肝脏表面有大小不等的灰白色结节,其中2只(2/7)病鸡肠系膜明显增厚并布满大量灰白色结节。取病变组织制备石蜡切片,HE染色,部分病鸡(4/7)可见髓细胞瘤及淋巴细胞瘤。采集病变组织进一步进行PCR、病毒分离和IFA等实验室检测,结果病料组织DNA中仅检测出A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A)核酸序列,未检测出其他亚群ALV;用病料制备组织悬液接种的DF-1细胞,IFA呈ALV-A阳性、ALV-J阴性。将分离的病毒静脉接种无外源性ALV感染的13日胚龄蛋鸡鸡胚,可复制出与自然病例类似的肿瘤。结果表明,分离的病毒为ALV-A,病鸡确诊为由ALV-A引起的髓细胞瘤和淋巴细胞瘤混合型禽白血病。这是在国内首次发现ALV-A诱发蛋鸡髓细胞瘤和淋巴瘤混合型禽白血病的自然病例。  相似文献   

20.
徐州某猪场发生以猪高热、轻微咳喘,部分猪鼻孔有血泡为临床症状,部分仔猪甚至死亡的疫情。采集病料,提取病变组织总DNA或RNA进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猪瘟病毒的PCR或RT-PCR检测,同时进行细菌分离培养、生化鉴定等试验。PCR扩增出353bp的猪圆环病毒2型特异性条带。诊断为猪圆环病毒2型和巴氏杆菌的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