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0 毫秒
1.
为确定安徽巢湖某地方品种养鸡场的疑似禽白血病(avian leukosis,AL)的病原,以DF-1细胞从肿瘤组织中分离病毒,采用RT-PCR方法进行鉴定,并对其感染细胞上清进行透射电镜观察。同时对送检病鸡的心、肝、脾及腺胃等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最后将扩增出的gp85基因与GenBank收录的其他ALV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结果表明:PCR扩增产物大小约为928 bp,经测序证实为ALV gp85基因,将该分离株命名为AHCH-2018株。透射电镜观察到具有囊膜的大小约100 nm的病毒粒子。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病鸡的心、肝、脾及腺胃中有大量成灶淋巴细胞增殖。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分离株的gp85基因与多株ALV J参考毒株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为94.1%~99.5%,且与GD1401J株的核苷酸同源性最高,达99.5%,与A、B、C、D、E亚群同源性为46.5%~49.7%。该分离株与J亚群原型毒株处于同一大分支。本研究为了解安徽土鸡种群中禽白血病的分子流行病学特点提供了一定的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2.
采用RT-PCR方法直接从芦花鸡肿瘤中进行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cosis virus,ALV)的核酸扩增,经测序证实为ALV。将上述病料接种DF1细胞(C/E)进行盲传,并对其感染细胞上清进行ALV P27抗原检测,结果为阳性,证实获得了一株病毒,命名为SDJN2012。用PCR方法扩增其囊膜蛋白gp85基因并测序,与GenBank中的ALV参考毒株进行核苷酸或氨基酸同源性比较。结果表明:SDJN2012与山东较早发现的J亚群ALV代表株SD0001的核苷酸(氨基酸)同源性最高,达93.4%(92.6%),与J亚群不同年代的代表株同源性为88.6%~93.3%(88.2%~90.6%),而与A,C,D,E亚群ALV毒株的同源性仅为19.7%~32.2%(10.2%~32.2%),进一步确证分离到的病毒为J亚群ALV。对种蛋的跟踪监测证实:ALV蛋清P27抗原阳性率为37.6%,而血清学监测则呈现多样性的变化:鸡群发病前J亚群ALV抗体检测为阴性,发病后阳性率仅为9.35%,而A/B亚群阳性率则由发病前的9.8%,攀升到发病后的75.4%,彰显出ALV病原学、血清学和分子流行病学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3.
血管瘤型禽白血病的实验室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血清学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对某蛋鸡场感染鸡进行实验室诊断,采用禽白血病A或B亚群抗体检测试剂盒对该鸡场的血清样本进行检测,抗体阳性率达到70%(7/10);针对ALV群特异性抗原P27基因进行PCR扩增,血液、肝脏病料样本中核酸的检出率分别为66.7%(4/6)、75%(3/4);取ALV 囊膜糖蛋白gp85 基因的扩增产物进行酶切分析,扩增的目的片断中存在BglⅡ和 SspⅠ酶切位点,BamHⅠ不能切割PCR 产物.试验结果证实本次疫病是由ALV-A 亚群病毒引起的血管瘤型白血病.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浙江地区地方品种鸡中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subgroup J avian leukosis vrius,ALV-J)的感染情况与流行毒株的分子特征,对浙江省部分地方品种鸡体内ALV的p27抗原进行了检测,从疑似感染鸡群中检测分离到5株 ALV-J,并对其GP85基因进行PCR分子克隆和序列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在检测的19个地方鸡品系中,所有品系的鸡样本都呈现抗原阳性,其中101系的抗体阳性率最高,母鸡阳性率为40.48%,公鸡阳性率为16.54%;126系次之,母鸡阳性率为28.87%,公鸡阳性率为3.30%;171系抗体阳性率最低,其母鸡阳性率仅为4.08%,公鸡的感染率为0。为了解地方鸡群中ALV-J的遗传变异,对分离到的5株ALV-J的GP85基因进行了分子克隆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5个分离毒株的GP85基因大小均为924 bp,与预期一致;本研究样品序列之间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0.8%~98.5%,与原型毒株HPRS103核苷酸相似性为90.3%~97.0%,与国内其他分离株的同源性为86.5%~99.0%。分离株与福建(FJ201308株)和广东(WF13株)分离株的同源性最高。结果表明:浙江省大部分地方品种鸡都不同程度感染ALV-J,而且分离毒株已经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异,提示我们应加强浙江省地方品种鸡ALV的净化工作。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长沙市某鸡场发病鸡死亡具体病原,该文对采集病鸡组织病料进行病原的鉴定及重要基因的测序分析,结果表明,引起病鸡全身内脏器官肿大,肝脏、脾脏及肾脏,出现不同程度的肿瘤结节主要由禽白血病病毒和马立克氏病毒混合感染导致。进一步对毒株ALV的env和MDV-meq基因进行序列分析表明,ALV env基因与内源性ALV处于同一进化分支,MDV-meq基因与我国MDV野毒株处于同一进化分支。说明该鸡群为MDV野毒株和内源性ALV混合感染,建议后期鸡场在种源净化、疫苗免疫及生产管理方面做好疫病防控。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来自2008~2010年中国华东地区7个不同省市的疑似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发病猪场送检的病料进行PRRSV检测,并对其ORF5基因进行测序,确定当前PRRSV在中国华东地区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并分析PRRSV在中国的遗传演化规律。[方法]利用RT-PCR方法对采集的样品进行PRRSV检测,并对PRRSV检测呈阳性的36份病料进行ORF5基因的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260份病料中共检测到118份PRRSV阳性样品,阳性率为45.4%。ORF5序列分析和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本试验所获得的36株PRRSV毒株序列均属于北美型,与GenBank中高致病性PRRSV(HP-PRRSV)参考毒株的氨基酸同源性为94.6%~100%,并可分为5个亚群,亚群III与HP-PRRSV同源性最高,几乎所有的亚群中和表位(primaryn eutralizing epitope,PNE)都存在变异,亚群III和IV相对于其它亚群具有更多的糖基化位点。由于36个毒株是于2008~2010年间采集自安徽、江苏、上海等7省,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病毒的分型并没有呈现明显的地域性。[结论]2008-2010年间中国华东地区普遍存在PRRSV感染,PRRSV流行株为HP-PRRSV,其遗传演化相对稳定,但也具有不同的遗传特征。来源于不同省市的PRRSV毒株的遗传关系存在交叉,虽然亚群IV和V只出现在部分省市,但PRRSV的分布没有呈现明显的地域特征。  相似文献   

7.
2008-2010年中国华东地区PRRSV ORF5基因遗传变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来自2008-2010年中国华东地区7个不同省市的疑似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发病猪场送检的病料进行PRRSV检测,并对其ORF5基因进行测序,确定当前PRRSV在中国华东地区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并分析PRRSV在中国的遗传演化规律。【方法】利用RT-PCR方法对采集的样品进行PRRSV检测,并对PRRSV检测呈阳性的36份病料进行ORF5基因的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260份病料中共检测到118份PRRSV阳性样品,阳性率为45.4%。ORF5序列分析和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本试验所获得的36株PRRSV毒株序列均属于北美型,与GenBank中高致病性PRRSV(HP-PRRSV)参考毒株的氨基酸同源性为94.6%-100%,并可分为5个亚群,亚群III与HP-PRRSV同源性最高,几乎所有的亚群中和表位(primary neutralizing epitope,PNE)都存在变异,亚群III和IV相对于其它亚群具有更多的糖基化位点。由于36个毒株是于2008-2010年间采集自安徽、江苏、上海等7省,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病毒的分型并没有呈现明显的地域性。【结论】2008-2010年间中国华东地区普遍存在PRRSV感染,PRRSV流行株为HP-PRRSV,其遗传演化相对稳定,但也具有不同的遗传特征。来源于不同省市的PRRSV毒株的遗传关系存在交叉,虽然亚群IV和V只出现在部分省市,但PRRSV的分布没有呈现明显的地域特征。  相似文献   

8.
【目的】明确引起贵州某规模化(20万羽)养殖场三黄鸡群发病的病因及科学用药,最大限度减轻经济损失,同时为规模化养殖场防控禽白血病和净化鸡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无菌采集送检病鸡的心脏、肝脏和脾脏等组织进行细菌分离培养、生化试验、荚膜分型、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等分子生物学检测,同时对采集病料进行禽白血病病毒(ALV) PCR检测及gp85基因克隆测序分析。【结果】成功分离获得1株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Pm),命名为Pm-GZXF2021; Pm-GZXF2021为荚膜A型Pm,具有黏附素(ptfA、hsf-1、hsf-2、pfhA、fimA和tad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A)、外膜蛋白(ompA、ompH、plpB和oma87)和铁摄取(exbB、exbD、tonB、Fur、hgbB和hgbA)相关的毒力基因,同时携带有喹诺酮类的gyrB耐药基因和内酰胺类的tem耐药基因;药敏试验结果表明,Pm-GZXF2021对米诺环素、丁胺卡那、哌拉西林、庆大霉素、多西环素、氧氟沙星、新霉素、头孢拉定、麦迪霉素及头孢哌酮等药物敏感,而对头孢他啶、苯唑西林、羧苄西林及头孢曲松等药物已产生耐药性;健康昆明小鼠在接种Pm-GZXF2021纯培养菌液(1.7×108 CFU/mL)后12 h内全部死亡,剖检可见昆明小鼠小肠均出现胶冻样浸润,肝脏肿大且伴有白色坏死灶。从病鸡的组织样品检测出ALV,命名为ALV-GZXF2021;由基于gp85基因核苷酸序列相似性构建的ALV系统发育进化树可知,ALV-GZXF2021与5株ALV-K参考毒株处于同一分支,与A、B、D、E、J亚群处于不同分支,即ALV-GZXF2021属于K亚群。【结论】贵州某规模化养殖场三黄鸡群发病是由Pm与K亚群外源性ALV混合感染所致。因此,养殖场应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一般包括加强饲养管理,做好生物安全措施及疫苗接种等,尤其是建立无禽白血病的种鸡群。  相似文献   

9.
参照GenBank中已发表的PRRSV的序列设计了1对特异性引物,从广西部分地市发病猪场送检的65份病料中,检出14株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对14个出现阳性的扩增产物进行克隆、序列测定,基因序列全长均为427bp,与国内部分流行毒株核衣壳蛋白基因的同源性均为96.2%以上,14份阳性样品之间同源性为97.2%以上,证实扩增的产物为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遗传进化分析表明,广西流行毒株均属于一个亚群,与江西、广州流行毒株高度同源。  相似文献   

10.
为探明湖北省地方鸡种鸡场禽白血病净化后出现反弹的原因,通过病毒分离、PCR扩增、基因测序及分子生物学分析,有针对性地检测了种鸡场活疫苗ALV污染情况。结果表明,从活疫苗中分离出一株ALV是外源性ALV-J亚群病毒。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河南某鸡场地方品种鸡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ALV)感染状态,采集该鸡场绿壳蛋鸡、青脚麻鸡和固始鸡的泄殖腔棉拭子、蛋清和血清,利用ELISA方法检测泄殖腔棉拭子、蛋清和血清样品中的ALV-p27抗原及血清样品中ALV-A/B和ALV-J抗体的水平,同时采集其血液接种DF-1细胞进行外源性ALV的分离鉴定。结果表明,绿壳蛋鸡泄殖腔棉拭子、蛋清和血清中的ALV-p27抗原阳性率分别为23.55%、11.96%和26.63%,血清中ALV-A/B和ALV-J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30.43%和16.85%,外源性ALV的分离阳性率为13.04%;青脚麻鸡泄殖腔棉拭子、蛋清和血清中抗原阳性率分别为10.99%、5.43%和22.83%,血清中ALV-A/B和ALV-J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18.48%和6.52%,外源性ALV的分离阳性率为8.00%;固始鸡泄殖腔棉拭子、蛋清和血清中抗原阳性率分别为21.07%、12.32%和25.00%,血清中ALVA/B和ALV-J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28.26%和17.39%,外源性ALV的分离阳性率为12.50%。表明3个地方品种鸡都不同程度地感染外源性ALV,且可能存在ALV-A/B和ALV-J 2种或3种亚群同时感染。  相似文献   

12.
地方鸡禽白血病病毒感染调查及主要流行亚群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湖北省地方鸡禽白血病病毒的感染状态及主要流行亚群,从麻城绿壳蛋鸡、江汉鸡、景阳鸡3个地方品种核心群采集了7 477份样品,进行蛋清p27抗原检测、公鸡病毒分离鉴定及分离株gp85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3个地方鸡种蛋清p27抗原阳性率分别为1.32%、6.54%和2.82%,公鸡病毒分离率为6.11%、30.14%和8.64%,表明湖北省地方鸡禽白血病病毒感染比较严重,不同品种的感染率不同,公鸡的排毒率高于母鸡。利用PCR方法将分离的15株禽白血病病毒分为两大亚群,分离株gp85基因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3个地方鸡品种主要流行J、K亚群禽白血病病毒,均存在J、K亚群禽白血病病毒的共感染,表明湖北省地方鸡禽白血病病毒感染情况较为复杂。  相似文献   

13.
本实验从10羽130日龄发病海兰白蛋鸡中分离组织病料,并进行药敏试验及PCR诊断。根据CAV、ALV已有引物,通过PCR方法检测,结果显示:样本均能扩增出584bp和1260bp的片段,即CAV和ALV均为阳性,确诊为CAV与ALV混合感染。测序结果显示,同源率分别可达97.3%~99.1%和98.3%~99.4%。  相似文献   

14.
云南省昆明地区种鸡J亚群禽白血病血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云南省昆明地区种鸡场J亚群禽白血病的感染状况。[方法]从云南省昆明市疑似感染禽白血病的某种鸡场采集644份泄殖腔(公鸡)拭子和460份蛋清(母鸡)样品,采用ELISA法对种鸡J亚群禽白血病进行抗原检测。[结果]在检测的460份蛋清样品中,172份抗原呈阳性,阳性率为37.39%;在检测的644份泄殖腔拭子中,520份抗原呈阳性,阳性率为80.75%。A养殖场共检测644份样品,总阳性率为63.66%,其中蛋清样品的阳性率为39.13%,泄殖腔样品的阳性率为82.07%。B养殖场共检测460份样品,总阳性率为61.30%,其中蛋清样品的阳性率为34.78%,泄殖腔样品的阳性率为78.99%。此次检测结果表明云南省昆明地区种鸡群已严重感染J亚群禽白血病。[结论]该研究可为种鸡J亚群禽白血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活毒疫苗中禽白血病病毒污染的检测方法.[方法]随机抽取安徽省鸡群使用的国内外活毒疫苗,使用对禽白血病病毒(ALV)群特异性p27抗原ELISA检测试剂盒进行检测,同时根据禽白血病痛毒各亚群保守的pol基因设计引物,进行PCR检测.[结果]7个国内公司鸡传染性法氏囊B87株检测结果均为阳性,某国外公司鸡痘、鸡传染性喉气管炎检测结果呈阳性,某国内公司为阳性.鸡新城疫lasota株共检测疫苗35份,检出率达28.57%.ELISA检测结果与PCR结果相一致.[结论]使用p27抗原ELISA检测试剂盒和PCR法均可作为活毒疫苗中ALV污染检测的有效方法,说明活毒疫苗中ALV污染是ALV传播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冰鲜鸡肉中致病菌三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虎虎  徐幸莲 《中国农业科学》2010,43(17):3608-3615
【目的】建立在鸡肉生产一线具有较强操作性,并可同时检测沙门氏菌、单增李斯特菌、大肠杆菌O157的三重PCR方法。【方法】利用该3种致病菌的特异性基因invA、HlyA、rfbE设计3对引物,在确定方法特异性和抗干扰能力的基础上,用优化后的反应体系对反应灵敏度进行测定,模拟并检测在鸡肉中常见腐败菌和鸡肉基质对检测方法的干扰影响作用下,在前增菌程序的辅助下该方法的实际样品检测灵敏度。【结果】该方法特异性和抗干扰能力强,3种致病菌测序结果的同源性分别达到100%、99%和99%,反应体系的最佳退火温度为51℃,灵敏度试验中3种致病菌同时检出的检测线达到103 CFU/mL,单重的灵敏度达到101 CFU/g,模拟实际样品检测中,经过20 h的前增菌后,三者同时检出的灵敏度达到101 CFU/g,单重PCR的灵敏度达到100 CFU/g;对60份屠宰线上的鸡胴体样品和32份超市鸡肉样品中沙门氏菌、单增李斯特菌、大肠杆菌O157的检出率分别为20%、3.3%、21.7%(屠宰线样品)和25%、21.9%、6.25%(超市样品)。【结论】成功建立了可同时检出鸡肉中沙门氏菌、单增李斯特菌和大肠杆菌O157的三重PCR方法,可为生产一线的致病菌检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应用PCR技术对山东省3个中小型AA肉种鸡场的鸡胚、1日龄雏鸡和子代肉鸡CAV和ALV的感染情况进行了检测。用相同的方法直接采集样品的不同组织提取2种病毒DNA,进行PCR扩增及PCR产物的克隆和序列测定。结果表明:被检的3个肉种鸡场均有这2种病毒的感染,其中CAV的阳性率24.22%,ALV的阳性率17.56%,二者共感染的阳性率8.89%。感染鸡各组织中病毒含量也有差异,CAV以脾脏最多,ALV以肾脏最多。对肝脏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并对40日龄商品肉鸡进行ND血凝抑制(HI)抗体效价检测,发现大肠杆菌等细菌感染阳性率较高,ND-HI抗体效价显著偏低。说明该地区肉种鸡场和商品鸡场均存在严重的CAV和ALV感染以及与细菌性疾病的共感染,并导致鸡只的机体免疫力下降。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含有扩增内标(IAC,Internal amplification control)的用于食品中猪肉和鸡肉成分鉴别的Taqman探针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方法】分别基于猪的beta actin 基因和鸡的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基因设计引物和探针;考察引物和探针的特异性与灵敏度;设计并构建扩增内标,优化体系中扩增内标浓度,建立内标实时荧光PCR体系;使用该检测体系对鲜肉和熟肉来源的DNA模板进行检测评价;应用该体系对市售38份样本进行盲样检测。【结果】含有扩增内标的Taqman探针实时荧光PCR体系能有效地进行食品中猪肉和鸡肉成分的快速检测,非目标物种在40个循环内均无出现扩增,检出限均为0.5 ng DNA;该体系对鲜肉和熟肉来源的DNA模板检测无显著差异;对市售食品样本的鉴别验证了方法的实用价值。【结论】该方法准确稳定,可用于食品中猪肉和鸡肉成分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9.
为准确诊断发病鸡群的发病情况.对检测样本进行流行病学和血清学调查、病理组织学观察以及基于马立克氏病毒1型(MDV-1)长独特区内部重复序列132bpr基因合成特异性引物,扩增MDV-1的该重复序列.结果表明:该免疫鸡群受到了MDV强毒攻击,发生了马立克氏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