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上海某规模化猪场仔猪轮状病毒的分离与初步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上海市青浦区某规模化猪场采集腹泻病猪的粪便样品,经电镜观察,见有典型的轮状病毒颗粒;以ELISA诊断试剂盒检测,表明为A群轮状病毒抗原。针对诊断结果,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猪轮状病毒性腹泻的ELISA双抗夹心法检测及防治建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为猪轮状病毒的针对性防治提供建议。[方法]以不同来源、不同饲养方式下218头猪的粪便为材料,用ELISA双抗夹心法检测其中的轮状病毒(RV)抗原,结合流行病学调查对猪轮状病毒的发病因素及发病特点进行分析。[结果]RV多为隐性感染,且感染率较高。从所取218份样品中共检测出RV阳性50头份,阳性率为22.94%,其中,仔猪170头份,阳性率22.35%,中猪48头份,阳性率25.0%;笼养模式下猪的发病率最低,为17.43%,农户圈养方式下猪的发病率最高,达36.84%。[结论]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仔猪对RV的感染率高于中猪,采取笼养模式,并对仔猪进行RV防治可降低猪RV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3.
轮状病毒简称(RV),由Woode在1974年首次在英国从猪体中分离出轮状病毒。中国于1982年从腹泻猪粪便中分离到轮状病毒。目前该病在全世界普遍存在,轮状病毒性腹泻对畜牧业发展有比较大的危害性。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省犊牛腹泻粪便中轮状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MA—104细胞,以静止培养条件,从1月龄内的犊牛腹泻粪便中,分离出4电轮状病毒。经传至4~6代均使感染细胞出现特征性细胞病变。经直接电镜和免疫株镜观察,见有典型的轮状病毒颗粒,其RNA电泳型与NCDV株一致,以抗NCDV株高免血清琼扩检测及轮状病毒ELISA检测均为阳性。这4株病毒分别命名为DNRV_1,DNRV_2,DNRV_3,DNRV_4。  相似文献   

5.
以田间分离的轮状病毒CHLY(G6型)作为抗原,建立了犊牛轮状病毒(BRV)抗体检测与监测的间接ELISA方法.田间监测牛轮状病毒感染率为32.91%(26/79),疫苗源性抗体高峰出现在二次免疫后第40天至第60天,抗体持续期为3个月.该方法可用于粪便、血清样品的检测,具有特异性强、快速简便等优点,适合于对轮状病毒特异性抗体的动态监测和批量检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轮状病毒(RV)肠炎患儿外周血CD4+CD29+T细胞表达及其与治疗关系.方法 69例RV肠炎患儿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分别给予抗RV免疫球蛋白及常规抗病毒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外周血CD4+CD29+T细胞、IL-2、IL-12水平变化,粪便内RV-RNA含量及腹泻天数差异.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CD4+CD29+T细胞、IL-2及粪便内RV-RNA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1),而IL-12水平显著增高(P<0.01).观察组腹泻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RV肠炎患儿粪便内RV-RNA、腹泻天数与外周血CD4+CD29+T细胞、IL-2水平呈正相关(P<0.01或0.05),而与IL-12呈负相关(P<0.05).结论 外周血CD4+CD29+T细胞、IL-2水平升高及IL-12水平降低是RV肠炎的细胞免疫特征,且与病毒数量及腹泻程度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7.
用电子显微镜直接检查(电镜)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两种方法分别检查346份来自犊牛、羔羊、仔猪和驹肠内容物中的轮状病毒,并将所得的结果进行比较。实验证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敏感性比电镜至少高三倍。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别检查280份有腹泻症状的动物和66份没有腹泻症状的动物的肠内容物,轮状病毒的检出率分别为22%和27%。轮状病毒的含量和动物的腹泻有一定的关系。从有腹泻症状的动物肠内容物检出的主要是轮状病毒,也有艾美尔球虫,cryptosporiolia、大肠杆菌、弯杆菌和其它病毒。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荧光免疫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与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婴幼儿腹泻常见病毒的结果与一致性.方法 对急性腹泻婴幼儿61例分别用荧光免疫法、ELISA法、PCR技术对患儿粪便标本中肠道腺病毒、轮状病毒、星状病毒及诺如病毒抗原进行检测.结果 荧光免疫法肠道腺病毒、轮状病毒、星状病毒及诺如病毒抗原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1.48%、11.48%、6.56%及13.11%;ELISA法上述病毒抗原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64%、27.87%、13.11%及29.51%,PCR上述病毒抗原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6.23%、1.64%、1.64%、1.64%.荧光免疫法与ELISA法对比,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抗原阳性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轮状病毒两种方法检测结果有较好一致性;荧光免疫法同PCR对比,肠道腺病毒、诺如病毒抗原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轮状病毒及肠道腺病毒,两种方法检测结果有较好一致性;ELISA法与PCR对比,4种病毒抗原阳性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4种病毒,两种方法检测结果有较好一致性.结论 ELISA法与PCR对婴幼儿腹泻常见病毒检测一致性较高,在临床诊断中,可采用ELISA法进行初筛,再通过PCR进行确认,以提高诊断效率及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将昆明鼠随机分为A、B两组,分别肌肉注射含有猪轮状病毒(RV)JL94株VP7基因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VP7和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每只鼠100μg·(100μL)-1,共免疫3次,每次间隔2周。首次免疫第0,14,21,28,35,39,47,54天采血分离血清用ELISA法检测抗体动态变化。A组小鼠血清在首免后第14天即可检出阳性抗体(P/N≥2.0)。  相似文献   

10.
猪轮状病毒(Po RV)是引起仔猪腹泻的重要病原之一,其主要结构蛋白衣壳蛋白VP7可诱导机体产生中和抗体。文章以制备的抗Po RV VP7单克隆抗体(MAb)3B6作为靶分子,利用噬菌体十二肽库展示技术对其模拟表位进行筛选。四轮筛选后随机挑取阳性克隆扩增后进行ELISA鉴定,同时提取其基因组DNA测序,10个阳性噬菌体亲和肽拥有共同的外源肽序列"VPLGTDNGDIWV",而且与靶分子有很高亲和力。阳性噬菌体亲和肽与VP7蛋白进行序列比对,结果表明,十二肽中有4个氨基酸(第167位P、第178位T、第179位D和第184位W)与VP7蛋白167~184位氨基酸有一定的相似性。竞争抑制ELISA证明亲和多肽降低Po RV与抗VP7单克隆抗体之间的作用,病毒竞争抑制试验表明亲和多肽可以竞争性地抑制Po RV感染细胞。因此由这4个氨基酸构成的基序很有可能作为猪轮状病毒VP7蛋白的一个模拟表位。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制基于表位的轮状病毒亚单位疫苗,用PCR的方法得到RV(Rotavirus RV)VP4的抗原表位编码序列,并人工合成了RV VP7的3个抗原表位编码序列,通用辅助性T淋巴细胞表位(PADRE)氨基酸序列和破伤风毒素(Tetanus toxin,TT)上的一个T细胞激活位点[1,2],各位点间以非极性的甘氨酸和脯氨酸分隔以保持各表位的相对独立性,使用搭桥法PCR(Over lapextension PCR)、酶切、连接等基因工程的方法将各个表位片段串联拼接在一起,组合成一条轮状病毒(RV)多表位抗原基因,将其转入原核载体质粒pTHioHis B,在大肠杆菌DH5a克隆,并在BL21中表达,表达蛋白经SDS-PAGE分析,相对分子量与预期结果相符;重组蛋白经轮状病毒快速检测试剂盒检测有抗原性。将此多表位抗原基因插入高效植物表达载体pE1802,为研制重组轮状病毒抗原表位亚单位疫苗、转基因植物口服疫苗做了前期准备。  相似文献   

12.
<正> 1987年3—4月初,河南省唐河县暴发犊牛腹泻病。应用电子显微镜技术,进行病毒RNA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RAGE),ELISA试验,首次成功地从一月龄内腹泻犊牛的粪便中,检测出轮状病毒,经形态学,病毒RAN电泳分析,血清学鉴定,确认为典型的轮状病毒。是此次犊牛腹泻病的重要病原之一。 Mebus等1969年最早在美国内布拉斯加从患腹泻犊牛的粪便中分离到牛轮状病毒,命名为内布拉斯加。(Nebraska)犊  相似文献   

13.
分别设计了三对引物对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和猪轮状病毒(RV)的RNA进行RT-PCR,结果其扩增产物的目的条带分别为:199bp、886bp、342bp,证明对引起猪病毒性腹泻的最主要的三种病毒用RT—PCR方法,可在3h作出内快速鉴别诊断。病毒间无交叉反应。  相似文献   

14.
柑桔黄龙病(国际上称为柑桔青果病)的诊断,目前还是主要依靠症状和电镜超薄切片法,前者易引起误诊,后者操作复杂,费时,并且由于在病株中病原细菌(或称类细菌、类立克次氏体等)浓度低,分布不均匀,造成检出率低,故十分需要寻找一种快速可靠的诊断方法,借鉴于植物病毒成功地利用血清学方法作诊断。我们试图也用血清学方法对本病进行早期快速诊断。利用血清学作诊断首先必须解决病原提纯问题,这就是本试验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A组轮状病毒研究动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概述了有关A组轮状病毒的病原特性,基因组结构,病毒蛋白,诊断,血清分型,基因工程等方面国内外研究情况,A组轮状病毒属呼肠孤病毒科,是经起婴幼儿和多种幼龄动物严重胃肠炎的重要病原之一,基因组由11个片段的双股RNA组成,分别编码11种病毒蛋白(6种结构蛋白和5种非结构蛋白)轮状病毒的诊断方法有多种,其中电镜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核酸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等3种方法最为常用,轮状病毒有两套血清学分类系统,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建立了检测副结核病牛血清中特异性抗体的一种新的免疫学诊断方法——三抗体间接法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ot一ELISA)。并与粪便培养法,常规 ELISA,补体结合反应(CFT)及二抗体间接法 Dot一ELISA 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三抗体间接法Dot——ELISA 比常规 ELISA、CFT 和二抗体间接法 Dot——ELISA 显著敏感,而且快速、简易、经济,适用于大规模的现场检疫。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感染与乳糖不耐受症的临床相关性,为建立适用于规模化养猪场的仔猪轮状病毒感染检测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选择腹泻仔猪和健康仔猪各63头,采用醋酸铅—氢氧化铵法和pH试纸法分别检测仔猪粪便的乳糖和pH值,粪便乳糖大于或等于++且pH≤5.5为继发性乳糖不耐受症;然后运用猪轮状病毒诊断试剂检测乳糖不耐受病例的猪轮状病毒感染情况.[结果]与健康仔猪相比,腹泻仔猪粪便乳糖大于或等于++为36例,其中pH≤5.5有23例,即发生乳糖不耐受症的病例23例,占总腹泻仔猪数的36.51%.对23例乳糖不耐受病例进行轮状病毒感染检测,结果发现仔猪继发性乳糖不耐受症与猪感染轮状病毒所引起腹泻的吻合率高达100%.[结论]由猪轮状病毒所引起的仔猪腹泻,多会发生继发性乳糖不耐受症,采用醋酸铅—氢氧化铵法能及时鉴别诊断猪轮状病毒感染,且具有廉价、方便、快捷等优势,适合在基层猪场大规模使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应用间接ELISA法、直接ELISA、对流免疫电泳(CIEP)法和琼脂扩散(ID)法检查了腹泻死亡兔的肠内容物样品32份,从中检测出兔轮状病毒抗原,其检出率分别为50%、43.75%、28.13%。和15.63%。各法的检出率和符合率有明显差异。比较试验表明,检测兔轮状病毒抗原的四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其中,以间接ELISA法较为敏感,以CIEP法较为快速和适用。  相似文献   

19.
犊牛轮状病毒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犊牛腹泻粪便经轮状病毒酶标诊断试剂盒检测阳性者,应用Marc145细胞培养,从河北省奶牛场分离出1株牛轮状病毒。分离毒株在Marc145细胞上产生明显的细胞病变,测其TCID50=10-4.70/0.1mL;提取该分离毒株的RNA,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检测其电泳型为4∶2∶3∶2型,属于A群轮状病毒;RT-PCR方法扩增出342bp的目的条带,特异性检测均未见目的条带,进一步证实为轮状病毒。  相似文献   

20.
对采自安徽、河南两省淮北地区的黄犊牛腹泻粪样进行电镜观察,轮状病毒检出率48.33%;用RIHA检测粪样,阳性率37.1%;PAGE法检查,出现典型轮状病毒核酸电泳图谱,检出率62.5%;用RIHI检测母牛血清中轮状病毒抗体,阳性率86.7%。用牛轮状病毒细胞适应毒进行人工复制疾病试验,获得成功。据此,该病鉴定为轮状病毒病。用牛丙种球蛋白和牛血干扰素试验性治疗,治愈率分别为95.27%和91.89%,疗程均在2天以内。本文还比较了该病病原检测方法,认为RIHA法快速、灵敏、特异、简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