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黄洪贵 《水产学报》2010,34(7):1062-1071
采用人工催产和干法授精技术,进行了以中华倒刺鲃、倒刺鲃为母本与其父本及黑脊倒刺鲃雄鱼的种间杂交实验,获得4个杂交组合和2个自交组合,在(27±0.5)℃温度条件下,对其F1卵膜径、受精率、孵化率、孵化时间、畸形率、子代早期形态特征与成活率进行了比较,同时,观察了胚胎发育及其异常现象,结果表明:以中华倒刺鲃为母本的F1卵膜径差异不显著;以倒刺鲃为母本的F1卵膜径,在多细胞期时差异不显著,在耳石期时,倒刺鲃♀×中华倒刺鲃F1卵膜径显著大于母本(P<0.05)。杂种F1的受精率、孵化时间与母本差异不显著,畸形率显著高于母本(P<0.05)。中华倒刺鲃杂种F1的孵化率较高,与母本差异不显著(P<0.05)。倒刺鲃♀×中华倒刺鲃F1的孵化率与母本之间差异不显著,倒刺鲃♀×黑脊倒刺鲃F1的孵化率显著低于母本(P<0.05)。中华倒刺鲃杂种F1仔鱼早期发育阶段存在死亡高峰期,成活率显著低于母本(P<0.05)。中华倒刺鲃种间杂交和倒刺鲃♀×黑脊倒刺鲃杂种F1既具有父本特征,同时又具有母本特征,初步证明倒刺鲃属种间杂交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3种倒刺鲤鱼种阶段主要经济性状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水泥池和土池两种培育模式的试验,对3种倒刺鲃鱼种阶段的主要经济性状进行比较.试验表明:倒刺鲃的体重日增长率最高,其次是中华倒刺鲃,黑脊倒刺鲃最低;起捕率比较,倒刺鲃>黑脊倒刺鲃>中华倒刺鲃;土池培育时,倒刺鲃的规格整齐度最高,其次是中华倒刺鲃,黑脊倒刺鲃的大小分化最明显;土池培育方式更适合倒刺鲃属3个种的鱼种培育.  相似文献   

3.
通过水泥池和土池两种培育模式的试验,对3种倒刺鲃鱼种阶段的主要经济性状进行比较。试验表明:倒刺鲃的体重日增长率最高,其次是中华倒刺鲃,黑脊倒刺鲃最低;起捕率比较,倒刺鲃〉黑脊倒刺鲃〉中华倒刺鲃;土池培育时,倒刺鲃的规格整齐度最高,其次是中华倒刺鲃,黑脊倒刺鲃的大小分化最明显;土池培育方式更适合倒刺鲃属3个种的鱼种培育。  相似文献   

4.
鱼类亚科间杂交组合的受精生物学如受精率、孵化率、胚胎畸形率,胚胎从受精至孵化出膜所需时间,后代1~2龄鱼的生长情况等以及杂交F1的可育性的研究表明,鱼类亚科间杂种不育不是绝对的。虽然如草鱼♀×长春鳊♂杂种F1为三倍体,其性腺不发育;草鱼♀×团头鲂♂杂种F1有性腺存在,但发育很差,是不育的;草鱼♀×花鲢♂杂种F1,Marian等人从染色体观察是三倍体,性腺不育,但鳙♀×草鱼♂杂种F1近似母本的雌性鱼可以达到性成熟,并连续进行了3年人工繁殖;红眼鱼♀×拟鳊♂杂种F1部分雌鱼可育,而雄鱼发育很差,但从个别个体可以取得精液,并获得了后代…  相似文献   

5.
黑脊倒刺鲃仔、稚、幼鱼的生长发育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黑脊倒刺鲃的仔、稚、幼鱼发育的特点基本上和四大家鱼一致,仅卵黄囊消失得较迟。黑脊倒刺鲃从1日龄早期仔鱼发育到32日龄早期幼鱼期间,体长平均日增长0.4 mm,体重平均日增长5.65 mg。体长增长呈直线增长,体重和体长关系呈幂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三角鲂、翘嘴鲌及其杂交子代的生长性能与形态差异,本研究开展了广东东江三角鲂(MT)与长江水系翘嘴鲌(CA)远缘杂交实验,获得了三角鲂♀×翘嘴鲌♂新型鲂鲌杂交F1优良组合。以团头鲂(MA)♀×翘嘴鲌♂杂交F1、三角鲂、翘嘴鲌、团头鲂自交子代4个群体为对照,比较分析了MT♀×CA♂杂交F1的生长性能及形态差异。结果显示,(1)土池同池生长性能在1龄时,MT♀×CA♂、MA♀×CA♂表现出显著的超父本CA杂种优势;2龄时,MT♀×CA♂、MA♀×CA♂表现出显著的超双亲生长优势;3龄时,MT♀×CA♂不仅具显著的超双亲生长优势,且体质量也显著高于MA♀×CA♂。(2)MT♀×CA♂的可数和可量性状多数表现为中间型。可数性状的分析结果显示,MT♀×CA♂臀鳍等多个性状介于父母本之间,平均杂种指数为65.00,接近中间值,略偏向于父本CA。可量性状表明MT♀×CA♂有7个性状分别与父母本有显著性差异,平均杂种指数为51.61,接近理想的中间值。(3)聚类分析显示鲂鲌杂种MT♀×CA♂和MA♀×CA♂聚为一支,MT和MA聚为一支,然后这两支汇聚后与CA聚为一支。主成分分析得到累计贡献率达56.02%的3个主成分,反映了鱼体高、躯干、头部和尾部的形态变异;通过构建5个群体的判别函数进行判别分析,判别准确率为87.1%~100.0%。研究表明,三角鲂(♀)×翘嘴鲌(♂)F1杂种表现出生长快、形态优等优良性状,有望进一步培育成为优良鲂鲌杂交新品种。  相似文献   

7.
以乌江流域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为材料,构建了中华倒刺鲃微卫星富集文库。以乌江彭水电站所采集的32个个体的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结果筛选出8个多态性微卫星位点,其等位基因数4~10,多态信息含量0.6072~0.8515;观测杂合度0.5625~1.0000,期望杂合度0.6791~0.8795,Hardy中华倒刺鲃微卫星标记筛选及特征分析Weinberg平衡偏离指数-0.2009~0.3805;卡方检验结果表明,3个位点不同程度地偏离了Hardy中华倒刺鲃微卫星标记筛选及特征分析Weinberg平衡(P<0.05);各位点两两之间不存在显著的连锁不平衡现象。  相似文献   

8.
黑脊倒刺鲃又名刺鲃、光倒刺鲃,属鲤形目、鲤科、鲃亚科、倒刺鲃属.因其背鳍基部前方有一埋于皮下的平卧倒刺而得名.主要分布于福建省的闽江、九龙江、汀江、晋江、木兰溪、交溪、漳江等水系,长江、钱塘江、海南省和台湾亦有分布.  相似文献   

9.
黑脊倒刺鲃池塘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良松 《淡水渔业》2004,34(5):51-53
黑脊倒刺鲃(Spinibabus calddwelli Nichols)俗名青棍、黄娟鱼、军鱼、娟鱼、光鱼、石娟、君鱼、白鲤、粗鱗,分类学上属于鲤形目、鲤科、鲃亚科、倒刺鲃属,分布于长江以南的钱塘江、九龙江、珠江、九江、闽江、赣江、汀江等水系和台湾、海南省.福建、浙江、江西等地俗称的"军鱼"、"光鱼"、"娟鱼"以及两广俗称的"光倒刺鲃"的学名即为黑脊倒刺鲃.黑脊倒刺鲃肉质肥厚,味道鲜美,颇受群众欢迎.鱼汤有清凉、消暑、解毒功效,卵用热水浸泡外敷,能止血.在福建市场,目前出池价一般可达18~26元/Kg.  相似文献   

10.
为了在安徽开展中华倒刺鲃人工繁殖技术研究,于2010年从湖北引进中华倒刺鲃苗种,培育至性成熟后,于2016年5月20日和6月8日分两批进行人工催产和授精试验,共催产雌鱼40尾,雄鱼31尾,之后将受精卵放入孵化缸和孵化环道中进行流水孵化。结果表明:全长5 cm左右的中华倒刺鲃苗种,在安徽经过6年池塘培育后可用于人工繁殖,催产率为90.91%~94.44%,受精率为92%~96%,孵化率在80%以上。仔鱼出膜后6~7 d即可下塘培育,两批共下塘鱼苗66万尾。  相似文献   

11.
中华倒刺鲃肌肉营养成分与品质的评价   总被引:47,自引:2,他引:4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常规肌肉营养测试方法测定分析5尾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的肌肉营养成分。结果表明,中华倒刺鲃肌肉(鲜样)中粗蛋白质量分数19.22%,粗脂肪质量分数1.96%,水分质量分数77.0%,灰分质量分数1.62%,碳水化合物质量分数0.18%。肌肉中含有17种氨基酸,总量为73.61%(质量分数,干样),其中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不包括色氨酸)总量是32.26%,占氨基酸总量的43.83%;其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基本符合FAO/WHO的标准。中华倒刺鲃的限制性氨基酸为(蛋氨酸 胱氨酸)、缬氨酸和(苯丙氨酸 酪氨酸),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为71.34,4种鲜味氨基酸总质量分数为24.22%(干样)。脂肪酸中EPA与DHA质量分数分别为0.87%、3.08%,比其他经济鱼类均高,微量元素比值合理,表明中华倒刺鲃有较高的食用价值与保健作用。  相似文献   

12.
倒刺鲃胚胎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1~2002年,采用连续观察法对倒刺(SpinibarbusdenticulatusdenticulatusOshima)人工授精的受精卵的发育进行观察,倒刺胚胎发育分为22个时期,成熟卵直径2.87~3.12mm,金黄色,沉性,具弱粘性。卵膜遇水后30~50s膨胀达最大,外膜径达3.35~3.55mm。在水温(25±0.5)℃条件下,受精卵历时43h45min孵化,积温1093.75℃·h。初孵仔鱼全长(8.93±0.35)mm,肌节数为12 16 14;具心跳、血液循环,无色素,活动能力弱,沉于水底。与本亚科其他鱼类的发育比较,倒刺具有下列3个特点:第二极体明显;发育过程中没有尾泡期;眼基期有较多的肌节。  相似文献   

13.
光倒刺鲃的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自制催熟剂催熟,使池养亲鱼发育成熟并用于催产。催产率、受精率、孵化率、鱼苗培育成活率分别为50—100%、77—95%、61—90%、71—83%。  相似文献   

14.
从中华倒刺鱼巴(Spinibarbus sinensis)血清分离到一种天然的凝集素,能够凝集多种不同的抗原物质,其组成成分为糖蛋白,具有耐热和耐酸碱性,对β-巯基乙醇敏感。凝集反应受温度、PBS离子浓度以及时间等因素的影响。经糖的专一性抑制实验显示,蔗糖和乳糖对凝集反应有抑制作用,说明这2种糖分子是凝集素在识别和凝集过程中起一定作用的糖分子。  相似文献   

15.
罗芬  李进寿 《河北渔业》2009,(12):36-38,64
中华倒刺鲃为我国名贵经济鱼类,是长江流域近年开发的名优养殖种类之一。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现有研究报道,对目前中华倒刺鲃的养殖过程中常见疾病及防治方法进行较为全面的介绍,系统地描述了这些疾病的发病症状、致病原等,同时为各种疾病的防治提供具体的技术和措施,以期为中华倒刺鲃养殖的病害防治提供借鉴,旨在提高中华倒刺鲃的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16.
黑脊倒刺鲃性腺早期分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黑脊倒刺鲃(Spinibarbus caldwelli)早期性腺分化的过程进行了显微和亚显微研究。结果显示:在5日龄仔鱼中,观察到生殖嵴出现;在28日龄稚鱼中,观察到精巢的早期分化;在32日幼鱼中,观察到明显分化;而直到42日龄幼鱼中,才观察到早期卵巢的早期分化;在90日龄幼鱼中,观察到明显分化。结果表明,黑脊倒刺鲃的精巢分化要明显早于卵巢的分化。  相似文献   

17.
用4种不同蛋白水平(26%、30%、34%和36%)的等能半精制的浮性颗粒试验配合饲料,对平均初始体重为(25.0±1.5)g的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幼鱼进行了为期87d的培育试验,研究了中华倒刺鲃对饲料中蛋白质的需求量。结果显示,中华倒刺鲃的体重增重以30%蛋白组最高,其次是34%、36%蛋白组,最后是26%蛋白组;饵料系数以30%蛋白组最低,其次是34%、36%蛋白组,最后是26%蛋白组;绝对增重率以30%蛋白组最高,其次是34%、36%蛋白组,最后是26%蛋白组;特定生长率以30%蛋白组最快,其次是34%、36%蛋白组,最后是26%蛋白组;试验各蛋白组成活率均为100%;各试验组间的终体重、绝对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饵料系数均达到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中华倒刺鲃饲料中蛋白水平以30%比较合适。  相似文献   

18.
倒刺鲃的胚胎发育及水温对胚胎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倒刺鲃的胚胎发育进行连续跟踪观察,并探讨了水温对其胚胎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温(25±0.5)℃时,孵化时间为53.43 h;胚胎发育过程中出现克氏囊。水温21~33℃条件下,倒刺鲃的胚胎均能孵化,水温(x)与孵化时间(y)成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y=235.72 e-0.056 6x,P<0.01;水温与积温的关系为:y=7 519.4x-0.519 2,P<0.01。孵化率(y)与水温(x)相关关系式为:y=-1.665 5x2+88.621x-1 091.5,由曲线方程可以推算出胚胎发育的适宜水温范围为23.4~29.8℃,通过曲线求导数推算极值的方法,求得胚胎发育的最适水温为26.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