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鼠为日本血吸虫的非适宜宿主,而小鼠为日本血吸虫的适宜宿主。前期研究表明细胞凋亡影响了日本血吸虫在不同适宜性宿主体内的生长发育,然而血吸虫中存在哪些凋亡相关基因及凋亡通路?哪些凋亡相关基因可能影响血吸虫的生长发育相关文献报道较少。本研究构建了日本血吸虫全基因组本地BLAST数据库,利用人的凋亡基因为索引搜索到了15个日本血吸虫凋亡相关基因。同时收集了大、小鼠来源32 d日本血吸虫,利用荧光定量PCR分析了32 d虫体中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鉴定了大鼠和小鼠两种不同适宜性宿主来源32 d日本血吸虫差异表达的凋亡相关分子,为探讨日本血吸虫与不同适宜性宿主的相互作用机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利用RACE技术从19日龄的日本血吸虫童虫中扩增了1个Wnt家族基因,并对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同源性分析表明,该基因为日本血吸虫新基因,完整开放阅读框(ORF)长1896bp,编码631个氨基酸,理论分子质量为73.3ku。该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具有wnt家族蛋白的典型特征,与人、鼠Wnt10a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均为26%,推测为血吸虫的Wnt10a基因,命名为Sjwnt10a(GenBanK登录号DQ643829)。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该基因在日本血吸虫不同发育阶段虫体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该基因在19日龄的日本血吸虫童虫中表达量最高,在14日龄童虫和44日龄雄虫中也有表达,但分别仅为19日龄童虫表达量的8.8%和5.0%,而在31日龄成虫和44日龄雌虫中没有检测到该基因。结果提示,童虫差异表达的Sjwnt10a基因可能对童虫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以兔、牛、人及感染日本血吸虫后小鼠血清蛋白为对照,分别提取东方田鼠和小鼠的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肌肉、皮肤、骨髓和脑组织蛋白,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综合比较和筛选东方田鼠组织及血清中潜在的抗日本血吸虫相关蛋白组分。结果表明,随着感染日龄的增加,小鼠在感染日本血吸虫后12和45 d,其血清中85 ku附近蛋白质条带较东方田鼠表达量明显上调,且有继续升高的趋势;东方田鼠肝脏及血清中150 ku组分蛋白电泳条带与其他动物相同组织中相应蛋白质在表达量存在显著差异,蛋白质表达丰度高,该蛋白质组分可能与东方田鼠抗日本血吸虫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4.
东方田鼠具有天然抗日本血吸虫病特征,为了探索东方田鼠抗日本血吸虫机制,本研究分析了东方田鼠和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前后血液细胞以及生化指标的动态变化。东方田鼠和BALB/c鼠定量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于感染后第0、1、3、5、8、12、16、21、28、35、42 d分别采集抗凝血和血清,进行血常规和血清生化分析。血常规检测结果表明,东方田鼠感染后第3~16 d,WBC数量显著升高(Neu数量显著升高),而小鼠血常规检测结果正常;血清生化结果显示,东方田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后ALB、HDL-C显著升高,小鼠各指标变化不明显。本研究结果显示东方田鼠天然免疫细胞Neu和血清ALB可能与其抗日本血吸虫特性相关,对补体杀伤日本血吸虫机制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随着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基因组学的发展,应用双向电泳、质谱分析及生物信息学分析开展的蛋白质组学研究正成为日本血吸虫研究的前沿领域。生物体中的基因是相对稳定,但是蛋白质的活动随着生命活动的进行表现出动态的变化,并具有对外界环境发生反应的能力。对日本血吸虫进行蛋白质组学方面的研究,能直接地反映其生理功能的过程。这些研究为研制开发抗日本血吸虫病疫苗、新型治疗药物提供了新的途径。论文从日本血吸虫童虫部分差异表达蛋白、成虫蛋白质的性别差异性、药物相关蛋白组学、免疫蛋白组学等方面,对日本血吸虫蛋白质组学研究做了概述。  相似文献   

6.
日本血吸虫童虫经24h到2年冻藏后,其活力和感染率与冻藏时间长短不相关,与冻存培养液的pH相关,最佳pH为7。冻藏50d传至F4,冻藏2年传至F1。童虫及其子代在终宿主小鼠和中间宿主钉螺体内的移行、生长、发育、繁殖、传代、性别比率及对终宿主的致病力,同相应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由此证明日本血吸虫童虫可用液氮冻藏长期保种。  相似文献   

7.
探讨东方田鼠和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前后不同时点组织与血清中蛋白质电泳谱的变化。分别提取东方田鼠感染日本血吸虫(0、7、12、25 d) 和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0、7、12、45 d)后的肝脏、脾脏、肺脏蛋白及血清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结果比较分析并进行组织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显示,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第7和12天后肝脏150 ku附近蛋白质条带较东方田鼠表达量明显增高;东方田鼠在感染日本血吸虫后40~50 ku附近蛋白质条带较正常东方田鼠表达明显上调;感染第7天后肺脏40 ku附近蛋白质条带较其他时间点变化明显;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第7、12和45天后血清中IgG类蛋白质表达量较东方田鼠显著增高。东方田鼠和小鼠在日本血吸虫感染后不同时点间的组织及血清蛋白组分存在差异,东方田鼠肝脏和血清中150 ku附近蛋白条带较其他动物特异,蛋白质表达丰度高,该蛋白可能与东方田鼠抗日本血吸虫相关。  相似文献   

8.
东方田鼠对血吸虫具有天然抗性。为寻找东方田鼠抗血吸虫抗性相关靶基因,探索其分子机理,我们将日本血吸虫童虫与东方田鼠不同组织/器官裂解物共培养,比较它们对血吸虫童虫的杀伤效果,之后,以杀伤效果较好的肝脏裂解物为探针,以亲和淘洗方法筛选日本血吸虫成虫(44d)噬菌体展示cDNA文库。经三轮筛选后,随机挑取92个噬菌体克隆进行序列测定及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得了19个有效EST序列,其中15条EST序列与已知基因或表达序列标签同源,4个EST序列与已知基因或表达序列标签均无同源性,为新的表达序列标签。对19个有效EST编码蛋白的功能预测结果显示,其中6个为卵壳蛋白(Eggshell protein)相关基因,10个EST及其编码蛋白的功能与血吸虫基因表达调控及蛋白质加工修饰相关。研究结果提示,东方田鼠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血吸虫基因表达,进而影响血吸虫的发育,可能是东方田鼠具有抗血吸虫特性的一个重要分子机理。  相似文献   

9.
日本血吸虫尾蚴分泌蛋白水解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日本血吸虫尾蚴转化为童虫过程中是否分泌蛋白水解酶,进行了日本血吸虫尾蚴在DSM培液中进行机械转化和尾蚴接种于复盖DSM培液液面的人工小鼠皮上进行自然转化时酶活性测定,测定应用酪蛋白溶液。结果证实日本血吸虫尾蚴转化为童虫过程中和新转化的童虫均能分泌一种蛋白水解酶。根据报道,曼氏血吸虫的这种酶起到钻透结缔组织的蛋白水解和促使尾蚴转化为童虫时糖萼脱落两个作用,并随之而起到抵抗免疫杀伤功能。说明日本血吸虫尾蚴和童虫,与曼氏血吸虫一样有这方面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科技     
正上海兽医所研究发现miRNAs调控血吸虫雌虫卵巢发育的新功能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动物血吸虫病创新团队研究发现,miRNAs在调控日本血吸虫雌虫的性成熟和卵巢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抑制雌虫高表达miRNAs(Bantam和mi R-31)可导致血吸虫雌虫卵巢发育异常。相关研究成果2月12日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公共图书馆病原  相似文献   

11.
东方田鼠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一种具有天然抗日本血吸虫病特性的哺乳动物,但具体抗病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应用组织培养法比较了东方田鼠和BALB/c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后1、3、8、12、15 d的皮肤、肺脏和肝脏中童虫回收情况,结果表明东方田鼠对日本血吸虫的杀伤主要发生在感染后1~3 d和8~12 d。应用RT-PCR和ELISA检测东方田鼠和BALB/c鼠的补体相关分子C3、C9、CD59和DAF的转录水平,结果显示BALB/c小鼠各指标变化不明显,东方田鼠感染后8 d各因子转录水平显著升高。体外杀虫试验结果显示,东方田鼠正常血清和灭活补体血清孵育的日本血吸虫童虫死亡率分别为85.50%±7.15%和60.99%±8.61%,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01)。结果表明东方田鼠补体对日本血吸虫童虫具有显著杀伤效果,东方田鼠早期对日本血吸虫的杀伤作用可能和补体相关。  相似文献   

12.
《动物保健》2006,(5):51-51
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上海瑞金医院、复旦大学和美国、澳大利亚的科研人员通力合作,最近在血吸虫功能基因组和蛋白质组研究方面获得重大进展。4月13日,国际权威学术杂志《公共科学图书馆》(Publiclibraryofsciencepathogens)病原卷在网站上发表了相关论文。研究中,科研人员首次采用了系统生物学研究策略和分析方法,利用高通量蛋白质组鉴定技术和策略在世界上第一次针对日本血吸虫不同发育阶段、性别、表皮和卵壳等进行大规模蛋白质鉴定,鉴定血吸虫蛋白质3200多个,这也是我国科学家第一次…  相似文献   

13.
在大肠杆菌BL21中表达日本血吸虫组织蛋白酶L基因,经镍离子亲和层析柱纯化得到重组日本血吸虫组织蛋白酶L;以间接ELISA法,检测血吸虫病因牛血清104份,阳性检出率为67.31%;以血吸虫感染小鼠、兔、绵羊血清做阻断试验,得到的OD值与阴性血清相当。结果表明,以重组日本血吸虫组织蛋白酶L作为诊断抗原检测日本血吸虫病牛感染情况,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硝硫氰醚加丙硫苯咪唑或三氯苯咪唑复合第三胃投药,对黄牛人工混合感染日本血吸虫和肝片吸虫,东毕属血吸虫和肝片吸虫病,具有强烈的驱虫体作用,疗效肯定,临床使用安全,无毒副作用。为此按课题总体设计,开展了耕牛自然混合感染日本血吸虫和肝片吸虫病,自然混合感染东毕属血吸虫和肝片吸虫病的适宜组合和剂量研究。  相似文献   

15.
日本血吸虫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基因的克隆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新的有潜在保护性的抗原分子编码基因,采用重复感染兔血清免疫筛选日本血吸虫成虫cDNA文库,将阳性克隆的插入序列进行了PCR扩增和序列分析。结果发现,所筛选的阳性克隆中有2个为日本血吸虫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基因(SPI)。序列分析表明,它可编码分子质量为4.6ku,等电点为5.76的蛋白,与GenBank中日本血吸虫SPI基因(大陆株)、曼氏血吸虫SPI基因和埃及血吸虫SPI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8%、62%和62%。TMpred分析表明,该蛋白具有2个明显的跨膜区即36~55和356~372位氨基酸。  相似文献   

16.
罕见的日本血吸虫畸形杨元清,吴嘉彤,张超威,常正山(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寄生虫病研究所)很多种的血吸虫,在终宿主内发育时,均可形成不同类形的畸形,但它的发生率甚低。我们在长期从事抗血吸虫药的研究过程中,曾发现日本血吸虫有肠管异位及双腹吸盘畸形,因属罕见...  相似文献   

17.
以日本血吸虫基因重组抗原LHD-Sj23/pGEX、可溶性虫卵抗原(soluble egg antigen,SEA)及SEA经Sephadex G-200柱层析分离后得到的第一峰SEAl作为诊断抗原,应用ELISA检测人工感染日本血吸虫绵羊血清及自然感染日本血吸虫水牛血清。结果显示,三种抗原用于检测人工感染日本血吸虫绵羊血清的阳性符合率分剐为88.79%、98.15%、100%,阴性符合率均为100%;自然感染日本血吸虫水牛血清的阳性符合率分别为80%、80%、84%,阴性符合率分别为88.9%、93.3%、91.1%;三种抗原与伊氏锥虫病牛血清无交叉反应;检测感染日本血吸虫不同时间绵羊血清,发现感染6周后均被检出针对这三种抗原的特异性抗体,且SEA及SEAl在感染4周后即可检出特异性抗体。三种抗原的诊断效果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根据日本血吸虫原肌球蛋白cDNA序列和曼氏血吸虫的原肌球蛋白cDNA序列M27512的保守区设计引物,采用RT-PCR方法,成功克隆了土耳其东毕吸虫的原肌球蛋白全长cDNA序列。测序结果表明,TM序列全长1125bp,5’非翻译区为1bp~124bp,3’非翻译区为980bp~1125bp,开放阅读框为125bp~979bp,编码284个氨基酸。将该序列与其他血吸虫的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与埃及血吸虫的TM同源性为90%,与曼氏血吸虫、日本血吸虫的TM同源性均为88%,该基因已经提交GenBank,序列号为》N560898。  相似文献   

19.
随着EST技术的建立和日本血吸虫基因组计划的启动,GenBank中日本血吸虫基因序列数据迅速增长,对日本血吸虫不同发育阶段基因克隆和表达分析已基本完成.迄今为止,GenBank中登录的日本血吸虫表达序列标签(ESTs)69 000条,但只有极少数ESTs进行了详细研究,越来越多的ESTs有待进一步研究.作者对日本血吸虫各个发育阶段基因组的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0.
本文叙述了日本血吸虫生物膜能量偶联 ATPase,测定了日本血吸虫的ATPase 活性,同时研究了血吸虫各组分中的 ATPase 分布情况。在此基础上,观察了治疗血吸虫药物(酒石酸锑钾)等对血吸虫 ATPase 活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