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运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结合Schiff试剂的糖蛋白染色法,检测了12种经济贝类(皱纹盘鲍、杂色鲍、嫁蝛、泥螺、泥蚶、紫贻贝、虾夷扇贝、海湾扇贝、青蛤、文蛤、硬壳蛤、缢蛏)性腺组织中糖蛋白的表达特征.结果表明,所检测的贝类两性性腺中糖蛋白电泳主带迁移率很相近,其中各种贝类精巢多数表现为迁移率大致相同的2个条带,而卵巢中则表现为迁移率相近的2或3条主带,并且亲缘关系越近的贝类之间的电泳谱图相似性越高,该结果很好地说明了各贝类之间存在着或远或近的同源性;此外,不同贝类性腺的糖蛋白图谱仍旧存在着很大的差别,这充分体现了海洋经济贝类的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2.
<正> 运用电泳技术研究鱼类同工酶国内外报道较多,但对我国引进的几种罗非鱼各种组织中的乳酸脱氢酶(LDH)同工酶和酯酶同工酶的电泳研究,国内还少见。本文采用了聚丙烯酰胺凝胶盘状电泳,对两种罗非鱼和鲢的LDH同工酶及酯酶同工酶进行了电泳研究。材料和方法一、材料由于鱼源的限制,本文仅对性腺发育Ⅲ~Ⅳ期的尼罗罗非鱼和加利略罗非鱼,性腺发育Ⅰ~Ⅱ期的鲢鱼LDH同工酶和酯酶同工酶进行电泳研究。  相似文献   

3.
采用不连续聚丙酰胺凝胶电泳法,研究了赣昌鲫(Carassius cuvieri♀×Cyprinus carpio var. singuonensis ♂)及其双亲的肌肉、肝脏、肾脏、心脏、脑、晶状体6种组织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苹果酸脱氢酶同工酶(MDH)、乳酸脱氢酶同工酶(LDH)、酯酶(EST)四种同工酶酶谱表达上的遗传差异。结果显示:赣昌鲫的SOD酶谱表达在6种组织中与母本一致;心脏、肝脏、肾脏的MDH表达酶带数与母本相同,且具偏母遗传特性,肌肉的MDH表达谱带数与父本肌肉相同,具偏父遗传特性;LDH、EST在各组织中的酶带表达形式则多数特征偏向于父本,部分与母本相似;LDH同工酶的表达显示出新杂种酶带特异性,EST同工酶在肾脏中也表达了自身特有的杂种酶带。结果表明,属间杂交的后代遗传物质上也存在着变异,存在可选育的性状。  相似文献   

4.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分析了银鲳(Pampus argenteus)脾脏、肝脏、肌肉、心脏、肾脏等5种组织中酯酶(EST)、乳酸脱氢酶(LDH)、谷氨酸脱氢酶(GDH)、乙醇脱氢酶(ADH)等4种同工酶的表达模式,并对各种同工酶的酶谱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4种同工酶在银鲳5种组织中的分布均存在一定的组织特异性,其与各组织的生理机能密切相关。银鲳4种同工酶共记录出61条酶带,其中EST被检测出的酶带数量最多也较复杂,ADH同工酶酶带数量最少,只有6条酶带被检测到,LDH和GDH分别检测到16条和9条酶带;组织特异性主要表现在位点表达和酶活性强弱不同这两个方面,GDH1和ADH2只在肝脏中表达。  相似文献   

5.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雌雄牛蛙6种器官组织中乳酸脱氢酶(LDH)同工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组织中LDH同工酶谱带存在差异,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心肌、肾脏和骨骼肌中含有4条酶带,血液、肝、脾中只有3条酶带,心肌中的酶带表达最浓,而血液中的酶带表达最弱。雌雄牛蛙之间谱带条数无差异,同种组织雄蛙比雌蛙的酶带表达要浓。  相似文献   

6.
点带石斑鱼与褐点石斑鱼4种同工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梯度凝胶电泳法,对点带石斑鱼与褐点石斑鱼7种组织中的4种同工酶(EST、LDH、MDH、SOD)的组织特异性进行比较研究。试验结果表明:2种石斑鱼的4种同工酶均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2种石斑鱼同一组织间MDH酶谱没有差别;LDH酶谱相似,只在迁移率上略有差异;EST、SOD酶谱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种间差异,可作为鉴定点带石斑鱼与褐点石斑鱼的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7.
卵形鲳鲹不同组织同工酶表达的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聚丙烯酰胺垂直梯度凝胶电泳法对卵形鲳鲹(Trachinotusovatus)6组织(肌肉、心脏、肝脏、肾脏、脑、脾脏)的5种同工酶(EST、LDH、MDH、ME和AST)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对5种同工酶的同工酶位点及其酶谱表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卵形鲳够的5种同工酶系统具有不同程度的组织特异性。EST由2个基因位点编码,Est-1在这6种组织中都存在,Est-2只存在于肝脏和。肾脏中;LDH由3个基因位点编码,共检测到3条谱带,Ldh-2只存在于肾脏中;MDH由2个基因位点编码,Mdh-1表达为MDH1和MDH22条酶带,Mdh-2表达为MDH31条酶带,在肝脏中的活性最强;ME由1个基因位点编码,只检测到1条酶带,肝脏的含量丰富;AST由2个基因位点编码,只在肝脏和肾脏中检测到,共检测到3条谱带。  相似文献   

8.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平板电泳法,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成体的复眼、肝脏、心脏、鳃和肌肉等5种组织中的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酯酶(EST)和过氧化物酶(POD)4种同工酶进行研究,并将健康虾与感染桃拉综合症病毒(TSV)病虾的同工酶酶谱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这4种同工酶在凡纳滨对虾体内的不同组织均有分布,但在酶活性和条带数量上存在不同程度的组织特异性,其中4种同工酶均在肝脏组织中表达最强,ACP和POD在肌肉中、EST在复眼中表达最弱,AKP在复眼中不表达。感染TSV后,病虾的ACP和AKP均出现酶带数量减少和酶活性降低,如病虾的ACP酶谱在肝脏、心脏和鳃中缺失的酶带数分别为2、1和1条,酶活性也呈现下降;AKP酶谱在肝脏、心脏和肌肉中缺失的酶带数分别为3、4和3条,且酶活性均明显降低;而病虾的EST和POD表达的酶带数和酶活性却均有明显增加,尤其是在肝脏和心脏中,EST分别新增3条和5条酶带,POD各新增1条酶带。总之这4种同工酶的表型在健康虾和病虾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尤其是在肝脏中的变化最为明显,说明肝脏中这4种同工酶的特异性变化可以作为研究凡纳滨对虾桃拉综合症的生理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9.
采用不连续垂直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及其杂交子一代的ADH、MDH、SDH、IDH、ME和SOD共6种同工酶的酶谱进行分析,以探讨双亲遗传物质在杂交子代中的表达情况及杂交子代基因的表达特征。结果表明,杂交子代的同工酶酶谱与母本栉孔扇贝的相似,而与父本虾夷扇贝的明显不同,说明父本虾夷扇贝的同工酶在杂交子代中没有表达。幼虫阶段的同工酶酶谱亦表明,父本虾夷扇贝的同工酶在杂交子代的幼虫阶段仍然没有表达。另外,在对母本栉孔扇贝群体和杂交子代群体的同工酶酶谱进行比较研究时发现,在杂交子代中出现了一定比例的杂合子,因此不能确定杂交子代是由雌核发育而来。  相似文献   

10.
白鲫组织器官同工酶的生化与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白鲫心肌、肝脏、肾脏、肌肉、鳃、卵粒、脑进行了4种同工酶(MDH、LDH、EST、ADH)初步研究,并对各同工酶的位点及酶谱进行了分析。白鲫组织器官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各组织器官同工酶条带较简单。LDH同工酶谱不是经典的5条带,出现了许多亚酶带。  相似文献   

11.
贻贝等六种软体动物磷脂的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林洪 《水产学报》2000,24(2):175-179
对紫贻贝、栉孔扇贝、褶牡蛎、杂色哈、缢蛏、毛蚶六种贝类的磷脂作了比较研究,对它们的出肉率、总脂、中性脂、极性脂、磷脂及其组分、脂肪酸的组成做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六种贝类的磷脂特性有一定的差异、牡蛎中磷脂酰肌醇含量特别高。心磷脂只有牡晟和毛蚶中被检测出,毛蚶中含PEA,而无DHA。六种贝类共同特点是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之和在70%左右。  相似文献   

12.
7种经济贝类生殖腺脂肪酸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了提高文蛤等经济贝类的稚贝成活率,对文蛤等7种经济贝类的生殖腺中脂肪及脂肪酸的含量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贝类总脂肪含量不同,其中,缢蛏最高,可达25.48%,虾夷扇贝22.32%,文蛤21.27%,泥蚶19.89%,紫贻贝16.79%,杂色鲍15.75%,青蛤含量最低,只有14.88%。由于浙江沿海的缢蛏一般是在10~11月产卵、受精及完成胚胎发育,在这种低温条件下配子的成熟和受精卵发育需要大量的能量,缢蛏的脂肪含量为最高,精巢为11.02%(占所取样品干重),卵巢为14.46%。雌雄生殖腺的脂肪含量也不同,一般是雌性生殖腺脂肪含量明显高于雄性生殖腺。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大于饱和脂肪酸,其中,紫贻贝含量最高,为67.23%,文蛤次之67.19%,泥蚶第三64.27%,虾夷扇贝59.74%,缢蛏59.40%,青蛤最低,仅为57.51%。生殖腺的质量是繁殖成败的关键,其中脂质的积累是影响生殖腺发育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六种淡水贝类耗氧率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自制的流水密闭装置,测定了六种淡水贝类耗氧率,研究了起始溶解氧对贝类耗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六种淡水贝类耗氧率大小依次为:圆顶珠蚌、河蚬、扭蚌、背角无齿蚌、三角帆蚌和楔形丽蚌;②水中起始溶氧水平对贝类耗氧率有一定影响,起始溶氧水平与耗氧率呈线性正相关关系,随着起始溶解氧水平的降低,六种贝类耗氧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降低;③淡水贝类与其他滤食性鱼类相比具更强耐低氧能力,更适合作为水环境生态修复的工具种。  相似文献   

14.
闽南沿海牡蛎、花蛤、缢蛏体内重金属的检测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利用1998-1999年福建闽南沿海养殖贝类体的重金属检测资料,分析了3种主要养殖贝类体的重金属含量及分布。结果表明:厦门杏林宝珠屿、马銮湾海域养殖的褶牡蛎体内的重金属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养殖区。不同养殖区之间养殖贝类的Cu、Pb、Cd、Zn、Hg含量,以及这些元素在各种贝类中都存在较大的差异。文中还根据全国海岸带污染综合调查专业组制定的海洋生物污染评价标准,对养殖贝类的重金属污染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闽南沿海的养殖贝类基本未受重金属污染或污染程度较轻。  相似文献   

15.
海洋经济贝类多倍体研究的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海洋经济贝类多倍体育种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其成果,指明6-DMAP是一种提高三倍体生产率的理想药物以及多倍体贝类的今后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王臻 《福建水产》2010,(3):39-45
2009年8至9月对福建沿海中北部主要贝类养殖区沉积物及贝类质量状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结果表明,沉积物中有机碳、石油类、Hg、Cd、Pb、As、HCHs、PCBs含量均符合海洋沉积物质量第一类标准,部分海域硫化物、DDTs含量超标,整体上贝类养殖环境质量良好。贝类体内Hg、As、Pb、HCHs、PCBs、DDTs含量均符合无公害水产品质量安全要求,仅有小部分站点贝类体内镉含量超标,但贝类受石油烃污染较严重。  相似文献   

17.
福建主要贝类养殖区养殖贝类体内重金属的含量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1998年4月对福清、莆田、惠安、漳浦等4个贝类养殖区的褶牡蛎、缢蛏、花蛤等养殖贝类体内重金属含量的检测,结果表明:4个养殖区的养殖牡蛎体内Pb和Cd以及花蛤、缢蛏体内Cu、Pb、Cd、Zn的含量,都低于海洋生物污染评价标准,没有受到重金属的污染。  相似文献   

18.
漳州破灶屿海区海水及贝类体中的粪大肠菌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9月-2008年9月期间对漳州破灶屿海区海水及养殖贝类体中的粪大肠菌群(FCB)进行了采样调查,同时采集海门岛附近海域养殖贝类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破灶屿周边海域海水中FCB均未超GB 3097-1997《海水水质标准》第二类标准(≤2000个/L),受到FCB的污染相对较小;养殖的牡蛎粪大肠菌群均符合GB 18421-2001《海洋生物质量》第一类标准(≤3000个/kg);而海门岛附近海域养殖的缢蛏粪大肠菌群超标率为80%,贝类已受到粪大肠菌群的污染。  相似文献   

19.
原油和燃油对南海重要海水增养殖生物的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贾晓平 《水产学报》2000,24(1):33-36,32
测定了南海原油、0号柴油和20号柴油对3种仔虾、种仔鱼和4种贝类的急性毒性。油类对仔鱼和仔虾的毒性大小顺序为:0号柴油〉20号柴油〉南海原油;对3种贝类(文蛤除外)的毒性大小顺序为0号柴油〉南海原油。油类分散液的毒性大于其水溶性组分。在曝油的3种仔虾中,刀额新对虾对0号柴油和20号柴油的耐受力最弱,而日本对虾对南海原油最为敏感。曝油仔鱼对3种湍类的耐受力顺序为:黄鳍鲷〉前鳞鲻〉黑鲷,而七星鲈对0号  相似文献   

20.
底生贝类拖网根据魁蚶、红螺、栉江瑶等底生贝类生态习性,采用铁链下纲、长网袖、短网盖、大网目等措施,比原生产网增产贝类62.43%。推广4年共增加效益7481万元,节约成本320万元。1995年1月专家鉴定认为,本成果在拖网捕捞贝类方面达国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