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为观察河流型水牛(摩拉水牛和尼里-拉菲水牛)与德昌水牛的杂交改良效果,笔者对杂交一代牛初生、1周岁、2周岁的体尺、体重进行测定,分析生长发育情况;同时测定杂交一代母水牛的产奶量、泌乳期,分析产奶性能情况。结果显示:杂交一代牛的平均初生重为42.58±6.32 kg,1周岁体重为285.22±15.09 kg,2周岁体重为452.37±24.50 kg,与德昌水牛相比差异均极显著(P0.01);杂交一代母水牛的平均泌乳期为268.5±25.98 d,平均产奶量达1 543.00。说明用河流型水牛杂交改良德昌水牛的杂种优势明显,其后代在体尺、体重和产奶性能等方面都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2.
试验旨在探究不同杂交新疆褐牛在伊犁地区规模养殖场的生长性能,分析和比较了12、24月龄杂交美×新褐牛F1 (MHF1)、杂交美×新褐牛F2 (MHF2)、杂交德×新褐牛F1 (DHF1)及新疆褐牛(XH)各体尺指标的差异。结果显示,12月龄时,DHF1体高显著高于XH (P<0.05),体斜长、体重显著高于其余3组(P<0.05),胸围显著高于XH、MHF1;MHF1、MHF2、DHF1管围均显著高于XH (P<0.05)。24月龄时,MHF1、MHF2、DHF1的体高、体斜长、胸围、体重均显著高于XH (P<0.05),MHF2的体高、体斜长、胸围、体重均显著高于DHF1及XH (P<0.05)。研究表明,美国瑞士褐牛与德国褐牛与新疆褐牛杂交可提高新疆褐牛生长发育水平,12月龄的德系褐牛杂交后代生长发育情况优于美系褐牛,但在24月龄美系杂交二代褐牛生长发育情况均显著高于德系杂交褐牛。  相似文献   

3.
为了全面了解和考察德昌水牛的品种现状,笔者对98头德昌水牛育成母牛的体重、体尺性状指标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德昌水牛性状离散差异性大,且明显分为4种类群,群体中具有一定比例的优良群体,存在可选性。  相似文献   

4.
通过测定150头育成牛从出生到配种前各月龄牛的体重、体高、体斜长、胸围和管围,掌握其生长发育规律,绘制生长发育曲线。结果表明,育成牛在13月龄时体重、体高、胸围、体斜长和管围分别为366.26 kg、125.69 cm、168.01 cm、139.38 cm和17.83 cm,均达到了配种要求;在8月龄之前各项体尺增长最快,8月龄之后速度减慢。犊牛和育成牛体重的评估模型为:Y=-284.087+4.747X1+5.664X2-3.209X3-25.352X4或Y=96.475X22X3。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解地中海水牛引进我国后,在广西地区的气候适应性及其生长发育情况。[方法]本试验选取地中海杂交后代水牛32头,对其生长发育前期阶段(0~12月龄)的体重、体斜长、体高、胸围、腹围等参数进行连续跟踪测定,并对其的生理生化相关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地中海水牛及其杂交后代水牛之间的体温、呼吸、脉搏等生理数值和各项血液生化指标没有差异(P>0.05),并与先前引进的摩拉、尼里及其杂交水牛数值相似;地中海水牛与摩拉、尼里和本地的杂交后代初生重是差异不显著的(P>0.05),随着月龄的增长,地中海水牛与摩拉、尼里杂交后代的各月龄体重增长速度比地中海—本地杂交水牛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而地×摩、地×尼杂交水牛在0~12月龄之间的生长速度基本相同;地×摩、地×尼和地×本的杂交水牛1~12月龄的体高、体斜长、胸围和腹围变化趋势大体一致。[结论]地中海水牛引进我国后,不仅能够完全适应我国南方地区尤其广西的环境气候条件,而且表现出良好的生长优势。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科尔沁牛母牛体尺指标及体重间的相关关系,探讨科尔沁牛母牛早期生长发育规律,利用初生母犊、6月龄母犊和12月龄母牛体尺与体重测定数据绘制了生长发育曲线,并应用SPSS 16.0软件分析各项体尺指标与体重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放牧为主补饲为辅饲养条件下初生母犊、6月龄母犊和12月龄母牛体重分别为37.2、157.3、192.1 kg;初生犊的胸围与体长、管围存在显著相关性;6月龄犊牛的胸围与体高存在极显著相关性,与体重存在显著相关性;0~12月龄母牛体重、体长、体高和胸围生长发育的最适数学模型均为3次多项式模型,拟合度在0.981 4~0.995 8之间,并且回归方程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由此可见,胸围可作为早期选择的可靠依据;3次多项式模型可以用来预测放牧犊牛各月龄的体重及体尺。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通过选择难产率低的蒙贝利亚公牛与荷斯坦母牛杂交,比较蒙×荷杂种牛和纯种荷斯坦牛早期生长发育性状。结果表明杂种牛在初生~3月龄期间与荷斯坦牛各项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4月龄后,杂种牛体重、胸围、体高等性状都极显著高于同期的荷斯坦牛(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发育早期阶段,体重与胸围、体斜长、十字部高、尻长和腰角宽相关程度最高,相关系数为0.91以上(P0.05)。结果表明,选种难产率低的蒙贝利亚公牛与荷斯坦牛杂交,犊牛出生时体重与体尺与荷斯坦牛无差异,但杂种牛表现出更优的增长趋势,杂交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选择健康、生长发育良好、以红安格斯牛为父本的杂种牛33头,分为2组,其中红安格斯牛(♂)×秦川牛(♀)的F1代(A组)18头、红安格斯牛(♂)×秦杂牛(♀)的F1代(B组)15头。在相同生产条件下,对2组杂交肉牛进行体重和体尺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结果发现,B组杂交肉牛的体重、胸围、腰角宽、十字部高、尻长、胸围指数等指标始终高于A组,说明B组杂交肉牛体重和体型较大,而A组杂交肉牛体重和体型较小,在育肥初期尤为明显;2组杂交肉牛的体重和体尺指标(除尻长)间的差距随月龄的增加而减小,说明A组杂交肉牛比B组具有较好的生长发育速度,并呈现出良好的杂交优势,应予以大力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9.
<正> 众所周知,牛的体重与胸围、体斜长之间是存在着密切的回归关系。本文目的在于对海南水牛体重与胸围、体斜长的回归关系作初步的探讨。据掌握的资料整理分析结果,发现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海南水牛,其体重与胸围、体斜长的回归关系程度不尽相同。现将结果报导如下:一、材料与方法:本文分析依据的资料,系过去多年来在实践中实际称重和测量胸围、体斜长的海南水牛。其生长发育阶段  相似文献   

10.
中国荷斯坦后备牛生长发育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456头中国荷斯坦牛从初生到16月龄逐月测量体重、胸围和体高三个性状,统计各月龄牛的体重、胸围和体高,绘制累积生长曲线;统计各月龄牛的日增长量以及胸围和体高的月增长量,绘制绝对生长曲线;分析中国荷斯坦后备牛的生长发育状况。  相似文献   

11.
分析杂一代荷斯坦成年母牛体尺指标与体重的相关性,并进一步进行估测体重的回归分析,指导黄牛改良的生产实际及选育工作。以门源县麻莲乡2008年测量的495头杂种荷斯坦牛相关数据为基础,分析体重与体高、体长、胸围、管围的相关系数,构建估测杂种荷斯坦成年母牛体重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体重与体高、体长、胸围、管围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712、0.785,0.889,0.514;得到了估测体重的最优回归模型,Y=-648.399+3.317X3+2.062x2+1.211x1(P〈0.01)(R2=0.877)。杂种荷斯坦成年母牛体重与体高、体长、胸围、管围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2.
本文旨在探究12月龄短角牛体重与主要体尺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构建多元回归方程,研究影响短角牛的主要体尺指标及月龄。选取12月龄公牛163头,母牛261头,共424头短角牛体重、体高、十字部高、体斜长、胸围的体尺数据,使用最小二乘法对已知数据进行最佳线性拟合,构建多元回归方程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显示,12月龄短角公牛的体重与各体尺指标的平均值均高于母牛;且体重与各体尺指标的回归关系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拟合度较高。12月龄短角牛无论公母,其体重与各体尺指标之间均呈现不同程度的相关性, 其中公牛的体高、十字部高、体斜长、胸围与体重的相关性高于母牛。12月龄短角公牛体重与体高、十字部高、体斜长、胸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其中体重与胸围的相关性最大(r=0.902)。12月龄短角母牛的体重与体高、十字部高、体斜长、胸围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其中与胸围相关性最大(r=0.823)。12月龄短角牛的体重与体高、十字部高、体斜长、胸围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其中与胸围相关性最大(r=0.873)。  相似文献   

13.
为了分析金湖乌凤鸡体重与体尺的相关性,选取120日龄公母鸡各100羽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公鸡的体重、体斜长、龙骨长、胸宽、胸深、胫长、胫围指标极显著大于母鸡(P<0.01),公鸡的胸角极显著小于母鸡(P<0.01).公鸡的体重、胸宽、胸深及母鸡体重、胸宽变异系数均大于10%,体尺其他性状指标均小于10%.公鸡体重...  相似文献   

14.
采用SPSS软件对256只简阳大耳羊黑色类群成年母羊进行主要体尺与体重间相关性分析、通径分析和回归分析,并用分析结果推测了简阳大耳羊黑色类群主要体尺对体重的影响程度,建立了两个体尺与体重间的回归模型:y=-30.765+0.952x3,y=-59.385+0.830x3+0.515x2,并对此公式进行了F检验。结果表明:各主要体尺性状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简阳大耳羊黑色类群成年母羊的体重,其中胸围、体长达到了极显著相关程度(r1=0.682,r2=0.733,P<0.01),得出的公式预测值与实际测定值无明显差异。因此,在简阳大耳羊黑色品系选育和生产研究中,应结合传统选育方法和新方法,以胸围为主要选育指标,兼顾体长,可减少资源浪费,缩短世代间隔,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河南小尾寒羊体尺与体重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探讨河南小尾寒羊体尺指标与体重的相关性,更好的服务于选种、选育工作,作者运用SPSS软件对98只河南小尾寒羊的体尺、体重进行了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并建立了最优回归方程。结果表明,河南小尾寒羊的体重(〖AKY-〗)与体高(X1)、体长(X2)、胸围(X3)、胸宽(X4)、胸深(X5)、尾宽(X6)、尾长(X7)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体长、胸围、胸宽和胸深4个指标对体重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都极大;得到最优回归方程为:〖AKY-〗=0.226X2+0.535X3+0.200X4。  相似文献   

16.
随机选择120只荥经长毛兔,测定28、56、129、202日龄的体重和产毛量、202日龄剪毛后的体长和胸围,进行早期经济性状与产毛量的相关分析及通径分析。结果表明,56日龄、129日龄与202日龄体重间达显著正相关(P〈0.05);129日龄与202日龄间产毛量达极显著正相关(P〈0.01);各日龄的体重与相应日龄产毛量间相关都达极显著正相关(P〈0.01);129日龄体重与202日龄产毛量达显著正相关(P〈0.05)。通径分析揭示出129日龄产毛量、202日龄体重和202日龄体长是决定202日龄产毛量的主要性状。以202日龄产毛量为依变量(Y),202日龄体重(X1)、129日龄产毛量(X2)、202日龄体长(X3)为自变量,采用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方程为:Y=30.147X1+0.403X2+3.624X3—74.191。  相似文献   

17.
为促进武定鸡的选育,选取武定鸡和狄高鸡进行杂交,分析其杂交F1代的体尺性状与屠体性能,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F1代公鸡体尺性状表型值均高于母鸡,且体斜长、胸宽、龙骨长、髋骨宽、胫长、胫围差异极显著(P<0.01);F1代公鸡除了胸肌率极显著低于母鸡外(P<0.01),其余屠体性能均极显著高于母鸡(P<0...  相似文献   

18.
最小二乘法在黄牛体重估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能过最小二乘法用黄牛的体长、胸围两项体尺估测黄牛的体重。不同的估测方法估测的精度不同,采用体长和胸围两项体尺建立在二元二次回归方程估测的体重Y1与实测的体重Y0的相关系数最高(r01为0.6705);用体长X1的单项体尺估测的体重Y2与实际体重Y0相关系数(r02)为0.614;用胸围X2的单项体尺估测的体重Y3与实测体重Y0的相关系数(r03)为0.626;用体长X2建立二元一次回归方程估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不同性别无量山乌骨鸡体重、屠体重和体尺的相关性。方法 以18周龄无量山乌骨鸡为研究对象,测定公母各30只鸡体重、屠体重以及体斜长、龙骨长、胫长、胫围、髋宽、胸宽和胸深,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比较,采用Pearson分析法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无量山乌骨鸡公鸡体重、屠体重、体斜长、龙骨长、胫长、胫围、髋宽、胸宽和胸深极显著(P<0.01)高于母鸡。公鸡体重与屠体重、龙骨长和胫围极显著(P<0.01)正相关。母鸡体重与屠体重极显著(P<0.01)正相关,与胫围显著(P<0.05)正相关。结论 公鸡体重和体尺显著高于母鸡;体重与屠体重和胫围显著正相关;骨骼发育相关的龙骨长、胫长和胫围等体尺指标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models which will be used for the estimation of adult live weights based on some body measurements using multiple regression model in Karya sheep of different age groups. Animal material of the study consisted of a total of 215 Karya sheep. Least squares means for live weight, body length, rump height, withers height, back height, chest depth, chest girth, and chest width of Karya sheep in Adnan Menderes University Group Sheep Breeding Program elite flock and breeder flocks were found as 47.24 kg, 67.08, 68.29, 68.58, 66.97, 30.04, 93.24, and 18.29 cm, respectively. Karya ewes were put into five categories according to ages (2–6 years). High positive phenotypic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were observed between live weight and body measurements of animals in different age groups (2–6 years). Among the formed multiple regression models, the highest coefficients of determination (R 2) were obtained from the models formed for body length or body length and chest girth together (R 2?=?0.79, R 2?=?0.87). It is concluded that live weight of Karya sheep can be estimated with a high accuracy using some body measurements and statistical metho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