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植棉2号抗黄萎病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感病品种861为父本、抗病品种中植棉2号为母本配制杂交组合,构建6个世代群体(P_1、P_2、F_1、B_1、B_2和F_2),并在田间病圃进行抗病性鉴定,利用主基因 ̄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的多世代联合分析法研究陆地棉抗黄萎病遗传特性。结果表明,中植棉2号抗性遗传符合E-1遗传模型,即2对加性 ̄显性 ̄上位性主基因+加性 ̄显性多基因遗传模型。2对主基因遗传以显性效应为主,且第2对主基因的显性效应比第1对主基因的显性效应大,多基因遗传以加性效应为主。B_1、B_2和F_2的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68.24%、30.71%和82.09%,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0、24.96%和0,环境方差占总表型方差的17.01%~44.33%。  相似文献   

2.
王建康  盖钧镒 《作物学报》1998,24(6):651-659
本文提出利用亲本P1和P2,杂种F1,F2;3五世代联合分析数量性状主基因和多基因遗传的统计方法,共建立可供选择的单基因遗传,多基因遗传以及一个主基因+我基因混合遗传三类11个遗传模型;AIC信息准则用于选择最适遗传模型,通过合适性检验对所选择的遗传模型所做进一步检验;以D类模型为例,给出参数估计EM过程的一般步骤。  相似文献   

3.
粒用高粱F2群体农艺性状数量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高粱F_2群体农艺性状进行数量遗传分析,确定各性状的最适遗传模型并掌握其遗传规律,为田间选育遗传稳定的农艺性状提供参考。以粒用高粱品种忻粱52和美引-20的杂交F_2分离群体为试验材料,根据单个分离世代群体的遗传模型方法 -主-多基因遗传分析模型对F_2世代6个数量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6个农艺性状中株高、穗柄长、主茎茎节数、平均茎节长符合遗传模型,受主效基因控制;而穗长和旗叶鞘长不存在主基因,受微效多基因遗传。株高符合Model B_1,受2对主基因控制,为加性-显性-上位性混合遗传模型,主基因遗传率为88. 65%;穗柄长和主茎茎节数符合Model A_1,为受1对主基因控制的加性-显性混合遗传模型,遗传率分别为61. 58%和68. 94%;平均茎节长符合Model A_4,受1对主基因控制,符合负向完全显性遗传模型,主基因遗传率为49. 24%。株高、穗柄长和主茎茎节数的主基因遗传率较高,说明这3个性状在后代遗传中受环境影响较小,遗传较稳定,可以在育种早代直接进行选择;而平均茎节长的遗传率较低,说明该性状在后代中遗传不稳定,受环境影响较大,需在育种高代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4.
玉米品种先玉335苗期叶绿素SPAD值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先玉335玉米品种(PH6WC×PH4CV)的P_1、P_2、F_1、B_1、B_2、F_2 6个世代,运用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和6世代联合分析方法,对先玉335进行了苗期叶片叶绿素SPAD值的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苗期叶片叶绿素SPAD值为2对主基因加性+多基因加、显混合遗传模型,以多基因遗传为主、主基因遗传为辅。F_1具有超高亲优势。3分离世代主多基因遗传力大而差异小,说明该性状遗传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5.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10):3392-3399
随着中国农村产业结构和种植模式调整,早熟油菜在油菜产业链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但油菜早熟性与丰产性和抗逆性存在较大矛盾,使得早熟品种的选育受到极大制约,挖掘早熟种质资源对早熟品种的选育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前期获得一个丰产性好的早熟甘蓝型油菜品系GRG177,以GRG177 (P_1)与甘蓝型油菜品系GRD328 (P_2)为亲本,构建六世代遗传群体(P_1, P_2, F_1, B_1, B_2和F_2),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完成了花期性状的多世代联合分析。结果表明,初花期受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控制,花期受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控制,终花期受1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控制。花期性状在分离世代中具有较高的遗传率(51.79%~96.80%)。本研究为早熟油菜品种选育、GRG177花期性状基因定位与克隆提供较好基础。  相似文献   

6.
以2个心腔颜色不同的黄瓜自交系(14401F×14405F)为亲本,通过对6个基本世代群体(P_1,P_2,B_1,B_2,F_1和F_2)的联合分析,研究了黄瓜心腔颜色性状的遗传方式及模型。结果表明:黄瓜心腔颜色性状符合2对主基因控制并且表现为B-1模型;心腔颜色在F2世代主基因遗传力为68.85%,遗传力较高,而环境效应为31.15%,影响比较低。本研究利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与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法对黄瓜心腔颜色性状进行遗传分析,有助于发掘黄瓜心腔颜色的控制基因,为黄瓜果实性状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盖钧镒  王建康 《作物学报》1998,24(4):402-409
主-多基因性状在分离世代中表现出多峰或偏态现象,具有混合分布的特征。本文利用混合分布理论提出从回交或F_(2∶3)家系个别分离世代鉴定主基因的存在并估计其遗传效应的统计分析方法。利用所提出的方法可以鉴别主基因的存在并估计其遗传效应和方差等遗传参数。  相似文献   

8.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9):2993-2998
果皮着色深度是紫茄品种重要的商品性状。本试验选取果皮着色深度差异明显的高代自交系EP26和EP28为材料,构建6个世代群体P_1、P_2、F_1、F_2、B_1、B_2,采用主+多基因混合模型遗传分析方法开展多世代联合分析,从而探明紫茄果皮着色深度的遗传特性。结果表明:紫茄果皮着色深度的遗传表现符合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遗传的E-1模型。主基因加性效应值均等,主基因遗传以显性效应为主。6世代群体中F_2、B_1和B_2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70.25%、3.46%、47.41%,而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18.26%、55.61%、38.60%。F_2群体中主基因+多基因的遗传率为88.51%,环境因素占11.49%。研究结果有助于紫茄果皮着色深度的遗传改良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陆地棉早熟性状多世代联合遗传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旨在探讨连续世代陆地棉早熟性状遗传规律。【方法】以陆地棉中751213和鲁棉研28为亲本,通过对P_1,P_2,F_1,F_2和F_(2:3)5个世代联合分析,研究株高、果枝始节、始节高度、花铃期、播种至开花和全生育期等早熟性状的遗传模型。【结果】株高和果枝始节的最佳模型为1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混合模型(D);播种至开花时间最佳模型为1对完全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模型(D-3);全生育期最佳模型为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模型(E);花铃期和始节高度最佳模型均为1对负向完全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模型(D-4)。【结论】上述对陆地棉早熟性状的混合遗传模型分析结果,有助于阐明陆地棉早熟性状遗传规律。  相似文献   

10.
顾慧  戚存扣 《作物学报》2008,34(3):376-381
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多世代联合分析方法,研究了甘蓝型油菜浙平1号×04Pb11(I)和宁1243×04Pb11(II)的P1、P2、F1、B1、B2和F2 6个世代初花期单株抗压力的遗传。结果表明:抗倒伏性状的遗传在组合I受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控制,在组合II受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控制;2个组合中的2对主基因都以加性效应为主,都表现抗倒对易倒部分显性或完全显性,2对主基因间存在明显的基因互作效应;2个组合中,F2群体主基因遗传率平均为54.71%,而多基因遗传率只在B1群体中检测到,平均为10.56%,表明2个组合的抗倒伏性状是以主基因遗传为主,应在早期世代进行选择;2个组合各群体中,遗传变异平均占表型变异的53.43%,而环境变异平均占表型变异的46.57%,表明环境对油菜抗倒伏性状的影响比较大。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的目的是确定豌豆F1和F2代的6个相对性状的遗传和连锁关系,并在F3代中选择高产抗白粉病株系.选择两个近等基因系Falloner和11760-3ER进行杂交,得到的F2代的性状分离比均为3:1,这符合X2(p>0.07)适合度检测,表明是单基因遗传.花色和种子颜色与花青素关联的似然比分别为44.31和34.91,每个叶片中小叶数目和卷须类型关联的似然比为33.21.这三个关联的质量性状在P<0.00具有非常显著的相关性,但与白粉病性状均不相关联.选择F3代的4个与产量密切相关的数量性状进行研究,发现总荚重和种荚比分别具有49.77%和20.01%的最高变异系数.相关性研究发现,总荚重与籽粒重量、荚宽、荚长和种荚比呈显著正相关.荚长与种荚比呈显著正相关.根据数量性状值和白粉病抗性表现,选择GN070140-2,GN070143-1和GN070140-0三个株系作为以后的栽培品种.  相似文献   

12.
李逸平  李万几 《作物学报》1994,20(5):528-535
采用幼胚培养技术,获得了栽培大麦纤毛鹅观草之间的属间杂种。研究了杂种F1,F2和BC1的形态和细胞学特点。结果表明:杂种形态介于双亲之间,不同生育阶段其主要特征分别倾向双亲之一。在结实率和主要经济性状上F2和BC1较F1有相当大的提高,但生育期进展不大。根尖染色体计数和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构型分析表明:F1、F2和BC1  相似文献   

13.
普通小麦和华山新麦草及其属间杂种F_1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刘芳  孙根楼 《作物学报》1992,18(3):169-175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普通小麦和华山新麦草及其属间杂种 F_1的三叶期叶片、拔节期叶片、剑叶、幼穗和幼根进行了酯酶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器官及同一器官的不同发育时期酯酶同工酶酶谱表型有明显差异。普通小麦和华山新麦草就同一器官、同一发育时期相比,酶谱差异较大,佐证了普通小麦和华山新麦草间亲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14.
范恩普  崔德祥 《种子》1995,(2):15-17
1989~1993年对F1代西瓜亲本在相同条件下进行了连继世代选择和不加选择的加代繁殖两种处理,结果表明:F1代亲本的连续选择能不断提高株系的亲和力,产量比未加选择的增产25.88%。经选择后,母本x-4株系可溶性固形物从10.11%增至11.43%,增长13.06%.父本N-2株系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从7.3%增至8.8%,增长21.92%。F1代炭疽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从89.44%,33.23下降到61.17%和11.63。F1代西瓜亲本连续选择可增加商品率和品质,防止亲本连年自交衰竭和F1代种子退化,并可延长双亲和F1的使用年限,增加单位面积产量,增强抗病性。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以V型小麦恢复基因的近等基因系为基础材料,运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对V-CMS及杂种F1黄化苗和幼穗时期线粒体蛋白质表达图谱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差异蛋白质点与CMS的关系.主要结果如下:(1)比较了黄化苗和幼穗线粒体蛋白质的表达图谱,鉴定了10个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点,包括与能量代谢有关的F0-F1ATP酶复合物的亚基和一些...  相似文献   

16.
冬小麦杂种F_1及其亲本光合特性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了 10个冬小麦 (Triticum aestivum L.)杂交组合的子一代 (F1)及其亲本的光合特性。结果表明 ,在这 10个杂交组合中 ,虽然只各有 4个杂交组合的 F1的 PS 总的光化学量子产额 (Yield)和光化学荧光猝灭系数 (q P)有超亲现象 ,但绝大多数组合的 F1光合功能都与母本十分相近 ,正反交组合的结果进一步证明这种相关性。可见 ,母系遗传对于 F1光合功能的优劣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所得的实验结果 ,认为在配置冬小麦杂交组合时 ,选择具有优良光合功能的品种作母本 ,可为进一步筛选光合功能好的稳定品种创造条件 ,是加速小麦育种进程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7.
利用回交方法,探讨了Tal小麦细胞质对F2株高,穗长,穗粒数,千粒重等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Tal小麦细胞质对其F2坟要农艺性状无不良的遗传效应,对粒色的遗传亦无影响。与普通小麦细胞质相比在遗传上基本上是同质的。  相似文献   

18.
P2西瓜采种植株的生理性状与种子产量,质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放  王春玲 《种子》1997,(3):11-13
采种植株生理性状与种子产量相关,但与种子质量无关。其中,雌花序位置与单瓜种子总重量和单瓜种子总数(r=0.48,0.60),座瓜位置与单瓜种子总数(r=0.65),座瓜叶数与单瓜种子总重量和单瓜种子总数(r=0.52,0.63),单瓜种子总数与单瓜种子总重量之间(r=0.94)呈正相关。而雌花序位置、座瓜位置、座瓜叶数和单瓜种子总数均与百粒重呈负相关(r=-0.58,-0.62,-0.56,-0.48)。但种瓜直径与种子产量之间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不同小麦组合与玉米杂交产生单倍体的差异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陈新民  赖桂贤 《作物学报》1996,22(4):437-441
实验采用3种类型、15个小麦F1组合与玉米杂交种中单120进行杂交,研究不同小麦基因型单倍体产生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采用4种不同的栽培方式,探讨了杂种F_2代的性状分离和选择效果。结果表明,适当地增加种植密度和改善肥水条件,有助于抗性和丰产性诸性状的遗传变异更好的得以表达,进而达到提高性状鉴定和选择效果之目的。本文结合有关育种理论,对如何创造有效的性状鉴定条件和多种杂交后代处理办法的结合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