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不同类型烟草游离态和糖苷结合态中性香气成分含量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SDE-GC/MS法,对产于四川的4种不同类型烟草(烤烟、白肋烟、香料烟、地方晒烟)游离态和糖苷结合态中性香气成分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烟草均存在游离态和糖苷结合态中性香气成分,游离态中性香气成分总量表现为烤烟白肋烟晒烟香料烟,其中烤烟的新植二烯含量占有较大比重,除去新植二烯外的中性香气成分含量以晒烟和香料烟最高,白肋烟次之,烤烟最低,香料烟中茄酮含量高,所占比重较大.糖苷结合态中性香气成分总量表现为烤烟晒烟白肋烟香料烟,除新植二烯外的糖苷结合态中性香气成分以及糖苷结合态与游离态中性香气成分的比例均以烤烟最高,其他3种晾晒烟差异较小.4种类型烟叶共有的香气成分多对烟叶香气贡献较大,但不同成分糖苷结合态和游离态的比例不同,新植二烯、糠醛主要以游离态形式存在,烤烟中的巨豆三烯酮主要以糖苷结合态存在,在晾晒烟中2种形态比例变异较大,茄酮在不同类型烟草中均以游离态为主,且在香料烟中游离态占绝对优势.  相似文献   

2.
烟草中游离氨基酸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建立一种测定烟草中游离氨基酸的方法。[方法]用氨基酸分析仪法测定烟叶中的游离氨基酸并对这些游离氨基酸分别定性定量检测。[结果]氨基酸分析仪法能够分离检测烟叶中的23种游离氨基酸(除了蛋氨酸),其回收率均在78.86%~101.46%,标准偏差均在8%以内,具有较好的重现性和回收率。最优的氨基酸提取方法是:样品过60目筛,用0.005 mol/L的盐酸超声萃取30 min。对不同的烟叶样品进行检测,发现不同种类烟叶所含有的氨基酸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烤烟和香料烟中所含的游离氨基酸以Pro为主,而白肋烟以Asn为主;只有白肋烟中含有氨基酸Tau,而烤烟和香料烟里面几乎检测不到。[结论]氨基酸分析仪法是测定烟叶中游离氨基酸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温度、氮气流量和氧气浓度3个因素对不同类型烟草热裂解形成羰基化合物的影响。[方法]采用正交试验,研究羰基化合物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温度是烤烟、香料烟和白肋烟裂解产生挥发性羰基化合物的明显影响因素;3个因素对烤烟和香料烟裂解产生挥发性羰基化合物的影响规律类似,而对白肋烟的影响规律存在明显差异。[结论]了解不同类型烟草羰基化合物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对于卷烟辅助材料设计有着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双水相–固相萃取(SPE)–三氟乙酰衍生化(TFA)–GC/MS测定烟草中糖苷类潜香物质的方法:烟草样品通过微波双水相提取、0.45μm膜过滤后得到的糖苷粗提物,过HP–20 SPE小柱,再依次经过正戊烷–二氯甲烷和甲醇洗脱,洗脱液经浓缩至干燥后得到的糖苷精提物,通过三氟乙酰胺(MBTFA)衍生化,采用葡萄糖苷标准物及NIST谱库比照定性,并与内标2–硝基苯–β–D–葡萄糖苷的衍生化产物面积比进行定量分析,可测定烟草中18种糖苷类潜香物质。利用该方法测定烤烟K326、白肋烟Kenek、香料烟Basma的糖苷类潜香物质,共测得18种糖苷类香味成分,糖苷包括14种葡萄糖苷、1种芸香糖苷和3种巢菜糖苷,苷元包括脂肪醇、芳香族化合物、降异戊二烯类、倍半萜类多酚类化合物;烤烟中糖苷类潜香物含量最高,香料烟中含量最低。  相似文献   

5.
建立重铬酸钾氧化-连续流动法测定烟草中纤维素含量的方法,采用80%醋酸-硝酸混合液(80%醋酸∶硝酸=9.5∶0.5)除去试样中的半纤维素、木质素,纤维素在硫酸作用下被重铬酸钾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过量的重铬酸钾用连续流动分析仪测定。结果表明:采用醋酸-硝酸混合液能有效除去半纤维素、木质素的干扰,方法回收率为97.70%~99.49%,日内RSD为0.69%~1.61%,日间RSD为1.24%。说明该法可以应用于烟草中纤维素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6.
建立重铬酸钾氧化-连续流动法测定烟草中纤维素含量的方法,采用80%醋酸-硝酸混合液(80%醋酸∶硝酸=9.5∶0.5)除去试样中的半纤维素、木质素,纤维素在硫酸作用下被重铬酸钾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过量的重铬酸钾用连续流动分析仪测定。结果表明:采用醋酸-硝酸混合液能有效除去半纤维素、木质素的干扰,方法回收率为97.70%99.49%,日内RSD为0.69%99.49%,日内RSD为0.69%1.61%,日间RSD为1.24%。说明该法可以应用于烟草中纤维素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7.
应用电镜技术,结合粉虱传双生病毒的多抗血清和单克隆抗体采用免疫电镜(ISEM)和三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TAS-ELISA),对云南烤烟、香料烟和白肋烟3种类型烟草上的曲叶病病原进行了检测鉴定,其病原为粉虱传双生病毒(WTG);根据单克隆抗体分析表位抗原,可分为3组,其中香料烟曲叶病分离物中三者皆有,烤烟和白肋烟曲叶病分离物与香料烟曲叶病的一个分离物同属一组表位抗原类型;对3种烟草曲叶病的病原细胞进行了观察,在核内观察到典型的纤维环,细胞核和细胞质内都含大量的双生病毒颗粒,在细胞质中有病毒颗粒的聚集块,在胞间连丝中观察到病毒颗粒。  相似文献   

8.
刘宇欣  张健  闫向阳  韩芳  徐业平  刘少民 《安徽农业科学》2013,(26):10835-10838,10896
采用气相色谱法,同时分析测定了不同类型、不同品种、不同产地及不同部位的烟草样品中高级烷醇、植物甾醇及茄尼醇的含量,得出:不同类型烟草样品中的高级烷醇、植物甾醇及茄尼醇均主要以酯结合态的形式存在,植物甾醇和茄尼醇的含量呈现出了特定的规律,即白肋烟及烤烟中植物甾醇和茄尼醇含量较高,香料烟其次,而雪茄烟含量最低.不同品种烟叶中3类组分均以K326及红大的含量较高,云87、NC82及云85中含量较低.不同产地烟叶中高级烷醇、植物甾醇及茄尼醇含量分布均呈现出明显的地域性差异.不同部位烟叶叶片,植物甾醇以及茄尼醇的含量变化规律为:中部叶>上部叶>下部叶.  相似文献   

9.
对1978年以来采收入库的各类烟草种子全面清理和活力检测的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烟草其种质数量、种子贮藏量和种子活力差异较大。目前共保存烟草种质1905个,烟草种子3005份。其中,烤烟、晒晾烟、白肋烟、香料烟、黄花烟、雪茄烟和野生烟等类种质分别为1126份、426份、95份、188份、28份、5份和37份。71.9%烤烟种质的种子贮藏量多于10g,而87.1%白肋烟种子贮藏量少于10g。发芽率高于80%的种子所占的比例高低顺序是香料烟、烤烟、晒烟、白肋烟和野生烟,分别占91.5%、80.6%、71.5%、69.1%和52.9%。所有种子已分类整理、编目,并按要求分别存入长期库和短期库进行长期贮藏和提供持久的利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接触角法测量不同类型烟叶的表面自由能,为烟叶表面润湿性的量化表征和加香加料生产工艺的改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010年云南产的白肋烟、烤烟和香料烟为试验对象,利用视频光学接触角测量仪测定不同探测液与3种云南烟叶表面的接触角,计算烟叶的表面自由能及其分量。【结果】云南产的白肋烟、烤烟和香料烟的表面自由能比较接近,分别为25.21,25.77和27.15mN/m;极性分量和色散分量所占比例差别显著,对色散分量而言,香料烟高达92.3%,而烤烟仅为41.1%,白肋烟居中,为65.5%。【结论】3种云南烟叶的表面自由能较低,属于低能表面,较难被水润湿,较易被一些特定表面张力的液体润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检测过程中工作曲线浓度范围的选取进行研究分析,以提高不同种类烟草制品中氨含量的测定准确性。[方法]将各类烟草制品按氨含量划分4个区域,并绘制3条浓度范围较小的工作标准曲线(0.2~2.0、1.0~10.0、10.0~100.0 mg/L)用于分析测定。[结果]工作曲线浓度范围对检测结果有显著影响,浓度范围越大则低浓度样品检测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越低。检测结果 RSDmax0.9%,回收率在99.9%~100.7%,3个典型烟样氨含量的测量不确定度如下:烤烟1为(0.042 5±0.001 6)‰,香料烟为(0.437±0.012)‰,白肋烟1为(5.04±0.13)‰。[结论]上述区间划分合理,检测数据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2.
烤烟和白肋烟及香料烟抗旱能力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为了在生产中选择抗旱性较强的品种提供理论依据,在研究了水分胁迫下烤烟、自肋烟、香料烟抗旱能力的同时,还对干旱胁迫下烟草不同部位叶片的伸展速度、茎高、茎围、叶片萎蔫状况、复水后叶姿恢复能力等抗旱生物学指标和烟叶含水量、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细胞膜透性等生理指标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香料烟(沙姆逊种)的抗旱性最强,烤烟(NC89)次之,白肋烟(白肋21)的抗旱性较差.对有关抗旱指标比较表明:生物学指标以第3叶伸长速率对干旱较敏感,用于抗旱鉴定效果较好,而用萎蔫状况来判断烟草抗旱性则需要长时间的观察.生理指标中以叶片含水量变化较为敏感,叶绿素含量和细胞膜透性也是判断烟草抗旱性的敏感指标,对下部烟叶进行抗旱生理指标鉴定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3.
采用烟碱降解微生物平板筛选鉴别方法,从白肋烟和烤烟中筛选出11株烟碱降解微生物,经初步鉴定,3株为细菌,8株为放线菌;采用荷移光谱法测定了11株菌对纯烟碱和白肋烟叶片中烟碱的降解能力,其中放线菌K2对烟碱的降解能力最强,对白肋烟叶片中的烟碱降解率(48h)为74.77%,对纯烟碱可以完全降解。经过生理生化试验鉴定和16SrDNA序列比对,确定放线菌K2为除虫链霉菌(Streptomyces avermitilis)。  相似文献   

14.
不同类型烟草叶片含梗率和解剖结构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不同类型烟草叶片的含梗率和解剖结构。[方法]测定了不同类型烟草(烤烟、晒红烟和白肋烟)叶片的含梗率和解剖结构。[结果]3个类型烟草叶片干、鲜重的含梗率均以白肋烟最高,晒烟次之,烤烟最低;同类型烟草叶片干、鲜重的含梗率在部位间存在差异。3个类型烟草的叶片厚度均以下部叶为最大,其中以晒烟下部叶最大。烟草类型对叶片厚度和组织结构产生影响,叶片厚度和栅栏组织厚度均为烤烟〉晒烟〉白肋烟。[结论]为不同类型烟草的优质栽培和工业加工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试验以烤烟、晒烟、白肋烟3个不同类型的11个品种为材料,在相同条件下,采用漂浮育苗方式,对苗期的生育进程,第4片真叶的生长状况、SPAD值、光合特性,以及成苗期的生物学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晒烟品种在苗期的生育期较短,第4片真叶长度最大,烤烟品种第4片真叶宽度最大;烟草不同类型之间的光合特性差异较小,而不同品种之间的光合特性差异较大,净光合速率与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气孔导度之间相关性显著;烟苗鲜重根冠比表现为:白肋烟>烤烟>晒烟,干重根冠比表现为:白肋烟>晒烟>烤烟,总干鲜重比表现为:白肋烟>烤烟>晒烟。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广东主产烟区烤烟总挥发碱、总挥发酸和pH的特点,为广东烤烟的种植与生产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广东不同产区、不同等级、不同品种烤烟的总挥发碱、总挥发酸和pH进行对比分析,并对三者间的关系进行偏相关分析.[结果]广东烤烟总挥发碱含量较低,为(0.27±0.09)%;总挥发酸含量偏低,为(0.11±0.04)%;pH均值为5.32±0.20.广东不同产区、不同等级和不同品种烤烟的总挥发碱、总挥发酸和pH均存在差异,以pH的差异最明显.广东烤烟总挥发碱和总挥发酸含量在不同产区、不同等级、不同品种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pH在不同产区和不同品种间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不同等级间的pH无显著差异.广东烤烟总挥发酸含量与总挥发碱含量、pH呈极显著负相关,总挥发碱含量与pH呈显著负相关.[结论]生产上可通过提高烤烟的采收成熟度、合理施用铵态与硝态氮肥、科学陈化烟叶等措施,适当提高广东烤烟总挥发碱和总挥发酸含量.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烟草种子萌发时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与游离氨基酸含量之间的关系,研究以烤烟K326种子和白肋烟TN86种子为材料,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探索了烤烟K326种子和白肋烟TN86种子从萌发时第0小时至第336小时共十六个时期的萌发过程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及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烤烟K326种子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高峰,在第96小时达最大值,而白肋烟TN86种子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高峰,则在168小时达最大值;烤烟K326种子和白肋烟TN86种子游离氨基酸含量最大值,均在第336小时;两种类型烟草种子萌发期间种子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与游离氨基酸含量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中国烟草品种资源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蔡长春  冯吉  周永碧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3):2666-2670
烟草(Nicotiana tabacum L.)品种资源作为中国烟草业发展的重要战略物质在当前的烟草理论研究与实际生产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一方面利用这些资源培育出了许多在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烤烟和白肋烟品种,有力地促进了烟草生产的持续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从众多品种资源中筛选出一些优异的抗病资源,并对其进行了综合评价,推荐给育种家使用以培育优良的抗病品种.同时,充分利用烟草品种资源,采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了种质创新与基础性研究,拓宽了烟草的遗传背景,探索了重要农艺性状的遗传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