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同时测定连翘中3种活性成分:连翘苷、连翘酯苷A和表松脂素含量。方法采用Thermo C18Column(4.6 mm×250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水进行梯度洗脱;柱温30℃;流速1 m L·min-1;检测波长为203 nm。结果 3种活性成分(连翘苷、连翘酯苷A和表松脂素)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连翘酯苷A 0.168~4.200μg(r=0.9998)、连翘苷0.00975~0.24375μg(r=0.9995)和表松脂素0.03~0.75μg(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44%、99.84%、100.17%,RSD分别为1.82%、2.13%和1.50%。结论:该法测定样品,具有结果准确、重复性好、操作方便和实验条件易于满足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采用C18柱,(250× 4.6mm,5μm),选用乙腈—水(21∶79)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77nm,测定连翘叶三种提取物中连翘苷的含量.结果表明连翘苷的量在0.475fg—2.375μg之间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86,平均回收率为100.1%,RSD=1.88%.结论: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连翘叶不同提取物中连翘苷的的含量,结果表明三种连翘叶提取物中甲醇提取物的连翘苷含量最高,与乙醇提取物含量接近,而与水提物含量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3.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利用C18柱(4.6 mm×150 mm,5μm),以乙腈:水(15∶8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77 nm,建立中药复方"LH"中连翘苷含量的测定方法.结果表明,连翘苷的线性范围为0.05~2.5μg;相关系数r=0.999 3,连翘苷平均回收率为96.83%,RSD=1.73%(n=6).该测定法灵敏,简便,重现性好,结果准确,可用于中药复方"LH"中连翘苷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4.
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比8、9和10月份商洛连翘叶和果实中连翘苷及连翘酯苷A的含量,以探究主要次生代谢产物在连翘成熟期中积累量的变化。研究显示,8-10月连翘苷和连翘酯苷A在叶中的积累逐步增加,而果实中含量则变化不大;连翘同一部位中连翘苷和连翘酯苷A比例的动态变化显示,连翘果实中连翘酯苷A是连翘苷的13倍左右,而在连翘叶中则只有3倍左右。通过比较连翘叶和果实中连翘苷和连翘酯苷A含量变化,可以更加清楚了解主要有效成分的积累变化,为商洛地区连翘采收期选择及规范化生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李云和  王发松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598-15599
[目的]比较测定贯叶连翘和湖北小连翘中金丝桃素的含量,以期为湖北小连翘这一新金丝桃素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金丝桃素含量,色谱条件为:Supelcosi lODS色谱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乙腈-水-0.3%磷酸,(V∶V=45∶50∶4.5∶0.5,用三乙胺调pH值至6.0),流速为1ml/min,检测波长为590nm。[结果]相同生长环境下的湖北小连翘中金丝桃素含量约为贯叶连翘中的3倍;湖北小连翘中金丝桃素的含量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呈逐渐下降趋势;金丝桃素在湖北小连翘各部位中以花和幼果中含量最高,可达0.617%~0.877%,在叶和成熟果实中的含量约为0.35%,根和茎中含量极低。[结论]该试验为湖北小连翘的人工种植和科学采收研究提供了理论指导,为湖北小连翘这一新金丝桃素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连翘不同部位连翘苷含量测定及其抗氧化活性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综合利用连翘,现采用超声波辅助法提取连翘苷,HPLC法测定连翘苷,DPPH自由基清除法评价抗氧化活性,对测定连翘不同部位提取液连翘苷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提取法的最佳提取条件为甲醇含量75%,提取30min,物料比为8∶1,提取次数为2次;连翘叶中连翘苷含量显著高于连翘花和果实;连翘花、果...  相似文献   

7.
连翘果实连翘酯苷提取及复配保鲜喷洒液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商洛连翘果实为原料,采用超声辅助乙醇提取响应面优化连翘酯苷提取工艺,在连翘酯苷提取物抑菌实验的基础上,以氯化钙、植酸、柠檬酸为复配物,确定最佳保鲜喷洒液配方。结果表明:固定乙醇体积分数为60%、提取温度为50℃的前提下,优化后的提取条件为超声功率150W、提取时间50 min、料液比1∶15,连翘酯苷提取率为5. 852%;最佳保鲜喷洒液配方为2%连翘酯苷提取物+1%氯化钙+0. 15%植酸+2%柠檬酸,对圣女果具有较好的保鲜效果,可适当延长保藏时间。研究结果可为商洛连翘果实中连翘酯苷在食品保鲜方面的应用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8.
不同产地连翘中连翘苷含量差异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尚永  顾樱花  杨俊旺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15971-15972
[目的]对不同产地连翘中的主成分连翘苷的含量进行比较。[方法]用薄层色谱法对连翘中主成分进行定性分析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不同产地的连翘中连翘苷含量进行测定。[结果]从连翘中分离得到一种化合物,经鉴定为连翘苷,并测定到来自山西的连翘中连翘苷含量接近河南的2倍,来自云南的连翘中连翘苷含量略低于河南,说明不同产地的连翘中连翘苷含量有明显的差别。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连翘生产地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栽培管理措施的不同。[结论]试验结果对扩大连翘产区,保证连翘的质量和提高连翘临床应用等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以洛南连翘果实为材料,用甲醇和乙醇分别作溶剂,超声波辅助下进行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对溶剂浓度、提取时间、料液比、超声功率进行研究,旨在优化连翘苷、连翘酯苷A提取工艺。得出影响连翘苷、连翘酯苷A得率的因素重要性为:料液比超声功率溶剂浓度提取时间。甲醇法最佳提取条件为1∶10料液比、70%甲醇、80w功率、70min;乙醇法最佳提取条件为1∶10料液比、70%乙醇、100w功率、60min,且甲醇法优于乙醇法。  相似文献   

10.
连翘适宜采收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确定连翘的适宜采收期。[方法]以太行山道地产区连翘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时间采收的连翘进行鉴别和分析。[结果]随着采收时间的延后,连翘中浸出物、连翘苷、连翘酯苷A含量均呈现降低趋势,但6月中旬到7月初采收的连翘的性状和理化鉴别不符合《中国药典》2015年版要求。[结论]综合考虑连翘药材的性状、理化鉴别、水分、总灰分、浸出物、连翘苷、连翘酯苷A等指标,确定连翘适宜的最佳采收期为7月中下旬。  相似文献   

11.
饶黄云  邹盛勤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7):4207-4208
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法测定了不同品质栀子生品中栀子苷的含量。采用Nucleodur C18色谱柱(4.6mm×250 mm,5μm),以甲醇-水(22∶78,体积比)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40 nm,柱温28℃。栀子苷在0.80~7.20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8),加样回收率为99.3%。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栀子生品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2.
粟本超  肖万娟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1):6513-6515
[目的]比较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与紫外分光光度(UV)法测定马尾松松针中莽草酸的含量。[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Alltima NH2(150.0 mm×4.6 mm,5.0μm),移动相为乙腈-2%H3PO4(90∶10),柱温为25℃,流速为1 ml/min,检测波长为213 nm;UV法中样品溶液用0.2%H3PO4稀释后,在213 nm波长处测定。[结果]HPLC法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为0.29~2.88μg/ml(R2=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30%(RSD=0.74%,n=5);UV法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为4.7~23.0μg/ml(R2=0.999 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25%(RSD=1.07%,n=5)。[结论]UV法与HPLC法的精密度、重现性、稳定性、加样回收率都符合要求,2种方法均可用于松针中莽草酸的含量分析。  相似文献   

13.
李洪  张静  张胜国  高玉梅  王晓欣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9):4583-4584,4586
[目的]建立复方石淋通胶囊中绿原酸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法,色谱柱为ZORBAXSB-C18(5μm,4.6mm×250.0mm),流动相为乙腈-0.2%磷酸水溶液(8∶92,V/V),流速为1.2ml/min,检测波长为327nm。[结果]绿原酸在0.04~0.08μg/ml范围内呈现良好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为101.7%,RSD值为1.88%(n=6)。[结论]高效液相法测定复方石淋通胶囊中绿原酸的含量方法操作简单、准确、重复性好、精密度高、专属性强,可以作为复方石淋通胶囊的含量测定标准。  相似文献   

14.
李洪  张静  高玉梅  王晓欣  张胜国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378-13379
[目的]建立消浊通淋颗粒中槲皮素和山奈素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岛津VP-ODS c(250.0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4%磷酸水溶液(48∶52),流速为1.1 ml/min,检测波长为360 nm。[结果]槲皮素在0.075 2~0.270 5μg范围内呈现良好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为99.5%,RSD为0.30%(n=6);山奈素在0.113 0~0.406 8μg范围内呈现良好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为99.7%,RSD为0.34%(n=6)。[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消浊通淋颗粒中槲皮素和山奈素的含量操作简单、准确、重复性好、精密度高,可以作为消浊通淋颗粒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5.
都国栋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9):13997-13997
[目的]采用HPLC法测定向日葵盘绿原酸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其中,色谱柱为Hypersil ODS(4.6 mm×200 mm,5 μm),甲醇-冰醋酸-乙腈(18∶35∶2)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327 nm。[结果]绿原酸在3.24~89.21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C=23.63A-3.98,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98.12%,RSD=0.27%。[结论]所建方法准确可靠,操作简便,稳定性好,可用于绿原酸生产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6.
王萍  李莉  张静  国宏  韩继红  张雪荣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2):19789-19790
[目的]建立香圆叶中柚皮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色谱法对香圆叶的主要成分柚皮苷的含量进行定量分析,色谱柱为Kromasil 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无水甲醇-水-冰醋酸(30∶68∶2,V/V/V);流速1.1 ml/min,检测波长为286 nm。[结果]柚皮苷在0.192 6~1.152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形关系,加样回收率为100.6%,RSD为1.5%(n=6)。[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香圆叶中柚皮苷的含量方法操作简单、准确、重复性好、精密度高、专属性强,可以作为香圆叶的质量控制标准,为中药香橼的品种鉴定和不同药用部位的研究开发提供较为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刘临  邹盛勤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6):3881-3881,3883
建立了毛泡桐花中乌索酸和齐墩果酸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色谱柱为NucleodurC1(8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5%冰醋酸溶液(体积比,86∶14),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05nm,柱温25℃。乌索酸进样量在0.0785~6.28μg时,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7.8%,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6%;齐墩果酸在0.051~4.08μg时,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2%,RSD为0.3%。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毛泡桐花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8.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发酵液中的赤藓糖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发酵液中赤藓糖醇的方法。[方法]采用Alltech Prevail Carbohydrate ES色谱柱(4.6 mm×250mm,5μm),乙腈∶水(75∶25)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检测器为RI 2000。[结果]线性范围为10~100μg,相关系数r=0.997,RSD=2.12%(n=7),样品回收率在99.3%~103.2%。[结论]建立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发酵液中赤藓糖醇的方法,该法分析准确,快速,灵敏度高,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布洛芬缓释片的含量测定的最佳方法。[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波长为263 nm)和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Agilent C18,流速为1.0 m L/min,检测波长263 nm)测定布洛芬缓释片中布洛芬的含量,最终确定布洛芬缓释片中布洛芬含量的最佳质量控制方法。[结果]以流动相为乙酸铵缓冲液∶乙腈(40∶60)的HPLC方法最佳,布洛芬质量在1.05~6.3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很好(r=1.000 0),平均回收率为99.71%,RSD=1.14%,重现性好。[结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布洛芬缓释片含量最佳,该方法操作简单、分离效果好、重现性好、灵敏度高。  相似文献   

20.
提高山羊卵丘细胞核移植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山羊卵丘细胞核移植效果。【方法】采用秋水仙胺提高山羊卵母细胞去核率,5-氮-2'-脱氧核苷(5-aza-dC)和曲古菌素A(TSA)影响山羊卵丘细胞核移植胚胎。【结果】0.5 μg?ml-1秋水仙胺处理山羊卵母细胞效果最好,胞质突起率达91.7%(P<0.05);通过比较盲吸去核法与化学辅助去核法的去核率及构建卵丘细胞核移植胚胎的体外发育能力发现,化学辅助去核法的去核率达100%,所构建的重构胚体外发育能力较高,桑椹胚率和囊胚率分别达25.2%和13.1%,显著高于盲吸去核法(P<0.05)。采用0.01 μmol?L-1的5-aza-dC处 理山羊卵丘细胞,核移植胚胎桑椹胚率和囊胚率分别达30.4%和17.0%,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采用 400 nmol?L-1TSA处理山羊卵丘细胞,核移植胚胎桑椹胚率、囊胚率分别达31.5%和15.2%。【结论】化学辅助去核法的去核率显著高于盲吸去核法,采用0.01 μmol?L-1的5-aza-dC或400 nmol?L-1 TSA处理山羊卵丘细胞,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