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了解春季活禽市场新城疫病毒(NDV)和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LPAIV)的携带情况,2016年3~4月采集华东某活禽市场健康家禽的泄殖腔新鲜棉拭样品100份(鸡源样品40份,鸭源28份,鹅源32份)。以鸡胚接种方法分离病毒,接种后5 d收集鸡胚尿囊液用于血凝试验,共获得7株具有HA活性的病毒,均来源于水禽。采用双重RT-PCR对分离毒株进行鉴定,同时对NDV的F基因和AIV的M基因进行扩增,并对扩增的测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从样品中分离到NDV 4株,为ClassⅠ系列毒株;分离到AIV 3株,M基因遗传演化分析显示,其中2株病毒与国内流行的H6亚型AIV遗传关系较近,另外1株病毒与国内流行的H9亚型AIV毒株遗传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2.
两种禽源新城疫病毒分离株F基因遗传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鸡胚分离结合血清学鉴定,从近几年江苏省及河南省分离到来自鸡和鸽子的6株新城疫病毒(NDV).病毒蚀斑纯化后,选取3个克隆利用RT-PCR技术扩增F基因重要功能区片段,在对PCR产物直接序列测定分析基础上,选取一致克隆株进行全长F基因克隆、序列测定分析.根据分离株序列与GenBank中NDV相关毒株序列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所分离的6个分离株归属为3个NDV基因型,其中有基因VIId亚型(3株)、基因VI型(2株)和基因Ⅱ型(1株).这6株NDV的F蛋白裂解位点的氨基酸序列均为112R-R-Q-K-R-F117,属于NDV强毒株典型序列.  相似文献   

3.
从山东地区疑似新城疫病毒(NDV)感染鸽群中分离到两株新城疫病毒分别命名为pigeon/China/bz12和pigeon/China/bz11,经蚀斑纯化后测定其鸡胚平均死亡时间(MDT)分别为76.6 h、78.8 h,1日龄雏鸡脑内致病指数(ICPI)分别为1.98、1.95,符合NDV强毒特征.设计NDV F基因特异性引物,使用RT-PCR从纯化后鸡胚尿囊液中扩增获得了约1 662 bp基因条带,序列测定确认为NDV F基因,其氨基酸一级结构包含553位氨基酸残基,F0蛋白裂解位点含112-RQKRF-117氨基酸序列,具有NDV强毒株分子特性.依据yellow基因序列同源性对获得2株NDV分离株和42株NDV参考毒株基因型分型,结果显示,2株鸽源NDV分离株都属于基因Ⅶ型,其与基因Ⅶ型NDV不同分离株同源性达93.5%~99.8%,与鸡源强毒NDV分离株Chicken/China/SD8/2010同源性高达99.8%,表明这两株鸽源分离毒株可能来源于感染的鸡群.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当前流行的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基因型、致病性及其与传统新城疫病毒疫苗株(La Sota等)的核苷酸差异,试验从某发病鸡场病死鸡体内分离到1株疑似NDV毒株,经红细胞凝集试验(HA)和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HI)初步确定为鸡源NDV。参照GenBank公布的NDV F基因部分片段(登录号:JF950510.1)设计1对引物,通过RT-PCR技术扩增分离株的F基因并克隆、测序,测序结果与NCBI中NDVF基因序列进行比对,构建系统进化树并分析其基因型;通过测定鸡胚平均致死时间(MDT)、1日龄鸡脑内致病指数(ICPI)和6周龄鸡静脉致病指数(IVPI)判断病毒致病性;参照GenBank公布的NDV全基因组序列(登录号:JF950510.1)设计9对引物对分离株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并分析其基因组结构。结果表明,RT-PCR扩增得到F基因长约500bp,基于F基因构建的系统进化树显示分离株为基因Ⅶ型NDV;MDT、ICPI和IVPI分别为52.8h、1.675和2.46,表明分离株属于强毒株。全基因组序列分析显示,分离株全基因组全长15 192bp,与传统La Sota株基因组相比,序列多出6个碱基,核苷酸序列同源性82.8%。本研究成功分离到1株基因Ⅶ型NDV强毒株,且与传统疫苗毒株La Sota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5.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地方流行株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山西各地区疑似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的病料中,分离到5株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分离株,并对分离病毒进行了病毒形态观察、对鸡新城疫病毒(NDV)的干扰、鸡胚致病性试验、动物回归试验、血凝特性试验、病毒理化特性测定等生物特性鉴定及IBV N基因特异性片段的检测.电镜观察,可见直径为60~120 am,有囊膜及纤突呈冠状排列的病毒粒子;对NDV有明显的干扰作用;分离株的传代物均有明显的致鸡胚矮小化作用;动物回归感染死亡鸡肾脏病变明显,表现肾脏肿大、花斑肾现象,输尿管内充塞大量尿酸盐;无直接血凝性,经1%胰酶处理后可凝集鸡红细胞;分离株对乙醚和氯仿敏感;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对分离毒株进行扩增,结果均扩增出特异N基因核酸片段.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从2003年-2006年我国东北地区收集的疑似新城疫病毒感染的鸡源病料中,分离鉴定出12株可在鸡胚成纤维细胞上产生病变的新城疫病毒,并对其进行了蚀斑纯化。应用RT-PCR方法扩增含病毒融合蛋白基因47nt~420nt片段,并进行序列测定及分析。结果表明,12株NDV分离株F蛋白裂解位点序列均为^112R-R-Q-K-R-F^117。重要中和位点、糖基化位点及半胱氨酸残基高度保守。与GenBank中30株NDV参考毒株F基因序列比较和分析后,发现12株NDV分离株均为基因VIId亚型毒株,为我国目前优势流行毒株;与不同地区及宿主来源的参考毒株比较的结果表明本次分离于东北地区的毒株没有明显宿主及地域特征。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当前流行的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基因型、致病性及其与传统新城疫病毒疫苗株(La Sota等)的核苷酸差异,试验从某发病鸡场病死鸡体内分离到1株疑似NDV毒株,经红细胞凝集试验(HA)和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HI)初步确定为鸡源NDV。参照GenBank公布的NDV F基因部分片段(登录号:JF950510.1)设计1对引物,通过RT-PCR技术扩增分离株的F基因并克隆、测序,测序结果与NCBI中NDV F基因序列进行比对,构建系统进化树并分析其基因型;通过测定鸡胚平均致死时间(MDT)、1日龄鸡脑内致病指数(ICPI)和6周龄鸡静脉致病指数(IVPI)判断病毒致病性;参照GenBank公布的NDV全基因组序列(登录号:JF950510.1)设计9对引物对分离株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并分析其基因组结构。结果表明,RT-PCR扩增得到F基因长约500 bp,基于F基因构建的系统进化树显示分离株为基因Ⅶ型NDV;MDT、ICPI和IVPI分别为52.8 h、1.675和2.46,表明分离株属于强毒株。全基因组序列分析显示,分离株全基因组全长15 192 bp,与传统La Sota株基因组相比,序列多出6个碱基,核苷酸序列同源性82.8%。本研究成功分离到1株基因Ⅶ型NDV强毒株,且与传统疫苗毒株La Sota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采集某养鸡场发病鸡的肾脏和肺组织病料,接种鸡胚盲传,发现从F3代开始出现侏儒胚及发育不良的鸡胚,经病毒血凝性测定、干扰NDV试验、RT-PCR鉴定,判定该病毒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命名为HP-W株。对该分离株的S1基因进行扩增、测序,结果表明该毒株的S1基因长度为1 620 bp,与变异株4/91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8.9%,氨基酸同源性为98.1%,与其他毒株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均低于80%。  相似文献   

9.
为了快速检测并鉴别鸡舍内外空气中的新城疫病毒(NDV),应用AGI-30气体收集器在一大型商品肉鸡舍舍内外收集气体,同时采集鸡的气管和泄殖腔拭子,采用兼并引物RT-PCR检测气体样品和拭子中的NDV,并鉴别NDV的毒力;同时分离、纯化气体样品中的NDV,用常规毒力学试验鉴别分离株的毒力.结果RT-PCR检测到舍内2/15的气体样品和4/15的拭子中同时有强毒和弱毒株,3/15气体样品和13/15的拭子只有弱毒,舍外上风向5 m处气体样品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舍外下风向5 m处1/3的样品只有弱毒;其他样品均为阴性;从RT-PCR检测为阳性的样品中分离到3株强毒和4株弱毒株;从RT-PCR检测为阴性的样品中均未分离到NDV.结果表明兼并引物RT-PCR可直接、快速对气体样品进行检测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广西野生鸟类中的新城疫病毒(NDV)感染状况,从4种临床健康鸟类中,采集口咽/泄殖腔棉拭子650份,通过病毒分离、RT-PCR和F基因序列测定,进行NDV感染状况调查和分子特征分析。结果显示:共分离到10株NDV,分离率为1.54%;10株分离株F基因的氨基酸裂解位点基序均为112 R-R-Q-K-R-F 117,符合NDV强毒株的典型特征;分离的10株毒株中,5株来源于斑鸠,3株来源于鸽子,2株来源于鹧鸪,8株为II类NDV基因VI型,2株为XII 型。结果表明,我国野鸟中流行的NDV以II类基因VI型强毒株为主,但已出现了新基因型(基因XII型)。因此,应加大对野鸟NDV监测的力度,防止其将病毒传染给家禽,同时应开展当前疫苗对NDV XII型的免疫效果评估。  相似文献   

11.
为了确诊云南省某赛鸽公棚疑似感染新城疫发病鸽子死亡的原因,采集病死鸽的组织样品,经9日龄鸡胚接种分离病毒,利用HA和HI试验、RT-PCR对分离株进行鉴定,并通过鸡胚接种试验测定鸡胚最小致死剂量和平均死亡时间,测定扩增核酸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从送检的病死鸽中分离到1株病毒,命名为Pi/YN/CH/0122/2018,该毒株能凝集鸡红细胞,其F2代尿囊液HA效价为27,血凝性能被NDV阳性血清所抑制,而不能被减蛋综合征、禽流感(H5、H7、H9)阳性血清抑制; RT-PCR检测NDV核酸呈阳性,毒株最小致死量和平均致死时间(MDT)分别为10-6和66 h;其核苷酸序列与鸽Ⅰ型副黏病毒的同源性较高,相似性达92. 3%,与LaSota株、F48E9北京株的同源性较低,相似性约为82. 4%、81. 2%;裂解位点的氨基酸序列为112R-R-Q-K-R-F117,符合NDV强毒株特征。结果表明,分离的鸽新城疫毒株是导致鸽子发病死亡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为阐明不同宿主及不同基因型新城疫病毒(NDV)对SPF鸡致病性,选择分离自鸡、番鸭、鹅、健康野鸟的基因Ⅶd亚型NDV6株,鸡源基因III型和鸽源基因Ⅵb型毒株各1株.以及基因Ⅸ型强毒F48E9,共9株NDV毒株进行致病性试验。在对各毒株的EID50及主要致病指数MDT、ICPI测定基础之上,以相同剂量感染15日龄SPF鸡,观察临床症状及剖检病变,计算发病率和死亡率,并在攻毒后不同时间采集主要组织样品,以SYBR Green I Real-time PCR检测病毒最早出现时间及病毒载量。结果表明,6株基因Ⅶd亚型NDV毒株导致SPF鸡100%发病,死亡率90%以上,  相似文献   

13.
从浙江省某肉鸡养殖场发生疑似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发病鸡群中采集病料,进行病毒分离。结果显示,经1%胰酶处理后,该病毒尿囊液可以凝集鸡的红细胞,而未处理的病毒尿囊液则无此凝集活性;该分离株对新城疫病毒(La Sota)株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10日龄鸡胚的致病变率达100%;通过鸡胚矮小化试验和动物回归试验,发现该分离株能引起鸡胚和病鸡典型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RT-PCR可扩增出768 bp片段,测序比对结果证实分离获得了1株肾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命名为HZ13株。  相似文献   

14.
为分析鸡源基因Ⅸ型新城疫病毒的分子特征及遗传进化关系,对两株蛋鸡源NDV进行部分生物学特性测定及全基因测序分析。参考基因Ⅸ型NDV毒株的序列设计10对引物,采用RT-PCR的方法对NDV分离株Layer/China/Yulin/10和Layer/China/Changan/10分段进行扩增及测序,拼接获得全基因序列。结果表明,2株病毒的MDT分别为37.2和56.5h,ICPI分别为1.838和1.603,F基因的裂解位点序列均为112 R-R-Q-R-R-F117,HN基因均编码571个氨基酸,均符合NDV强毒株的特征;2株病毒的基因组全长均为15 192bp,同源性高达99.9%;F基因和全基因系统进化树显示2株NDV均属于ClassⅡ中的基因Ⅸ型,和其他基因Ⅸ型和基因Ⅲ型毒株的亲缘性较高,与野鸟源NDV同源性为99.9%,遗传距离为0.001 1,以上结果表明,这两株鸡源NDV与野鸟源NDV的亲缘关系较近。提示野鸟可能在基因Ⅸ型NDV的扩散与传播中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了评价疫苗免疫保护效果,进而筛选出最佳的免疫方案,将分离到的鸡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流行毒株制备成灭活疫苗进行交叉免疫保护试验研究。把采集到的疑似发生新城疫的病鸡肺、气管环等组织经处理后接种10日龄SPF鸡胚进行病毒的分离和增殖,并用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毒株的鉴定;用分离到的NDV/Chicken/TC/1/2011毒株制成油乳剂灭活苗,与La Sota疫苗以不同的疫苗组合免疫SPF鸡,进行交叉免疫保护试验。结果显示,共分离到9株新城疫病毒,其F蛋白裂解位点的氨基酸均为112 R-R-Q-K-R-F117,表现为强毒株的分子特征,与致病指数结果一致。分离株灭活苗组和分离株灭活苗+La Sota弱毒苗对试验鸡的免疫保护力最高,其次是La Sota灭活苗+La Sota弱毒苗和LaSota灭活苗,La Sota弱毒苗对试验鸡的免疫保护力最低。NDV分离株与疫苗株La Sota存在明显抗原性差异,这将对新城疫疫苗的发展和疾病控制策略制定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对分离自上海某养鸡场的疑似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进行了分离和鉴定.所采用的方法有:鸡胚致病性试验、对鸡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的干扰试验、动物回归试验以及RT-PCR鉴定等.试验结果表明,该病原接种鸡胚后,48 h可引起鸡胚死亡,胚体呈侏儒样变化,对NDV感染有明显干扰作用;用分离的病毒接种SPF雏鸡可产生明显呼吸道症状,肾脏表现肿大和大量尿酸盐沉积等病理变化;用IBV特异性引物可以从分离物中扩增出IBV的N基因序列,测序结果表明,该毒株属于肾型IBV.综上所述,本研究在上海流行区域成功分离到一株IBV,将其命名为SH11株.  相似文献   

17.
选取发病死亡的鸽群中疑似新城疫(ND)的病例,并进行了病原的分离与鉴定,从中分离出3株鸽源新城疫病毒(NDV),并对分离到的NDV进行了F基因序列测定和遗传变异分析,通过绘制系统进化发生树确定了3株鸽源新城疫病毒均为基因Ⅵb亚型。其裂解位点序列均为112RRQKRF117,根据其分子特征符合鸡NDV强毒范畴,但MDT、ICPI、IVPI的结果均显示这3株病毒对鸡的致病力较弱,属于中等偏弱毒株。当前鸡群中流行的基因Ⅶ型病毒裂解位点与鸽分离株的完全相同,而基因Ⅶ型对鸡却呈高致病性,说明F基因裂解位点序列并不是决定NDV毒力的唯一因素,推测其它基因可能在鸽源NDV致病性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一株新城疫强毒株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昌吉市肉种鸡发病鸡群中分离到1株病毒,对其进行了SPF鸡胚接种试验,HA及NDV和AIVH5、H9单因子血清HI试验,动物回归试验,MDTI、CPI和IVPI毒力学指标测定,分离株与NDV Lasota株交叉HI试验,鸡胚半数感染量(EID50)测定。结果表明,分离株的MDT为55 h;ICPI为1.78;IVPI为2.41,第6代病毒EID50为3.98×10-8/0.1 mL。分离株能被NDV La-soda株阳性血清中和,动物回归试验鸡出现典型的新城疫症状。证明该毒株为新城疫强毒株。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新城疫病毒(NDV)在秦岭地区野生鸟群中的流行情况,在秦岭地区采集健康野鸟咽喉、泄殖腔拭子各252份,进行NDV的分离、鉴定,并对NDV分离株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共分离获得5株野鸟源NDV,其致病指数MDT、ICPI和IVPI分别为60.0~76.8h、0.900~1.261、0.41~0.81;对F基因(47~420bp)进行遗传进化分析,5株分离株均属于基因VIb型,F蛋白裂解位点为112 RRQKRF117;HN基因氨基酸相似性为99.5%~99.8%,与鸽源基因VI型NDV相似性为91.4%~98.0%,与LaSota、F48E9相似性分别为87.1%~87.4%、89.0%~89.3%。上述结果表明,基因VIb型NDV在秦岭地区健康野生鸟类中流行,可能源于鸽源NDV,并具有强毒力的分子特征,但对鸡的表现为中等致病力,说明野鸟NDV具有独特的分子特征和致病性。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新疆野鸟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感染情况,分析其分子特征和基因变异特点,防止新城疫的暴发和蔓延,本试验用9日龄SPF鸡胚进行病毒的分离传代,HA、HI试验和RT-PCR方法对位于"东非-西亚迁徙线"福海县的野鸟进行了NDV检测,分离到1株野鸟源NDV,并命名为NDV/Pintail/CH(XJ)/01/2016。结果表明,该NDV分离株F基因ORF长1 662 bp,编码553个氨基酸,F基因碱性裂解位点序列为112G-R-Q-G-R-L117,符合弱毒株特征;遗传进化分析显示,NDV/Pintail/CH(XJ)/01/2016与乌克兰鸽源分离株Doneck/3/968、比利时鸭源分离株Simeonovgrad核苷酸同源性均为99.7%,属于NDV ClassⅡ基因Ⅱ型。而上述3株病毒均与疫苗毒La Sota具有较高同源性(99.5%~99.8%)。本研究结果为家禽NDV外流进入自然环境提供了论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