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针对目前市面上加工小径木的机器加工精度低、效率不高、出材率低等问题,分析提高小径木梯形板出材率、加工效率及加工精度的设计方法,通过新的设计方法制定了新的加工工艺。结合工艺分析设计了小径木梯形板锯刨机的总体结构,可以对小径木梯形板进行锯切、粗刨、精刨加工。在对其核心组件锯切组件与刨削组件的加工原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锯切组件结构与刨削组件结构。通过导入锯切主轴SolidWorks的三维模型,利用ANSYS对其锯切主轴进行静力学分析,得到锯切主轴的应力、应变和变形云图,其中最大应力值为7.435 MPa、最大应变值为0.042 316 mm/m、最大变形量为0.002 178 8 mm,其强度、刚度及变形量均在许用范围内,仿真验证了锯切主轴的设计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天然林、大径级木材日益匮乏,小径级木材成为主要制材原料,针对小径材加工利用效率不高且精度低等问题,提出数控小径材纵向弧面指接机总体结构的设计。通过分析纵向弧面指接机的加工工艺,拟定设备的总体方案,对数控小径材纵向弧面指接机总体结构进行实体建模,完成数控小径材纵向弧面指接机固定端总成、移动端总成以及底架总成的结构设计,并对粗铣主轴组件以及抛光主轴组件进行设计计算,得到粗铣电机功率4 kW、抛光电机功率3 kW,符合设备的设计要求。运用ANSYS对粗铣主轴进行静力学分析,得到主轴的应力、变形以及应变云图,其最大应力值为5.622 4 MPa,最大变形量为0.001 707 8 mm,最大应变值为0.031 479 mm/m,均在安全范围内,验证了主轴设计的合理性。因此,该机能够有效解决小径材出材率低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小径木单板生产的自动化程度,保证小径木单板双面刨切机整体的生产加工效率,设计了小径木单板双面刨切自动进出料工作台。首先对加工对象及其加工工艺进行分析,确定出原木单板双面刨切的加工工艺流程,制定单板双面刨切机自动进出料台的总体布局方案。其次,对单板双面刨切机自动进出料台主轴进行理论计算,并利用Solid Works 2012软件对其进行结构设计。最后,利用ANSYS分析软件,对单板双面刨切自动进出料台的分料翻板主轴进行静力学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其进行调整,避免单板双面刨切机自动进出料台在工作过程中出现共振危险。结果表明,小径木双面刨切机的小径木单板双面刨切机自动进料工作台的结构设计合理,主轴结构满足强度要求,提高了小径木单板生产的自动化程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4.
根据电链锯锯切机理,以锯切比功为锯切性能主要评价指标,以切削力、进给力、进给速度、链轮轮轴扭矩、链轮轮轴转速为电链锯锯切试验台的主要功能参数,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设计了电链锯锯切试验台.以红松、杨木两个树种木材作为试材,采用3种不同的锯链对试材进行锯切试验,应用多因素正交试验、单因素试验对电链锯锯切指标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检测电链锯锯切试验台性能.结果表明:设计的锯切试验台,结构设计合理,能够完成目标参数的测定.各因素对切削力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锯口长度、锯切深度、含水率、切削速度;各因素对锯切比功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锯口长度、含水率、切削速度、锯切深度.单因素影响试验表明,木材含水率、锯口长度、锯切深度的增加均会导致电链锯锯切过程中切削力和进给力的增加,切削速度对切削力和进给力的影响较小;锯口长度、锯切深度的增加会导致锯切比功降低,含水率、切削速度的增加会导致锯切比功增加.保持较低的木材含水率、较高的电机转矩、较大的锯口长度、较大的锯切深度,可获得更高的锯切效率;在试验范围内,当含水率为10%、锯口长度为20 cm、锯切深度为10 mm、切削速度为14 m/s时,电链锯取得最优锯切效率.  相似文献   

5.
木材锯切为闭式切削,其中侧刃的作用不可忽视。为探寻锯切过程中侧刃对切削力的影响并将其量化,采用不同锯料角锯齿对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和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做单齿切削力试验,利用响应面分析法中的四因素三水平的Box-Behnken Design(BBD)试验设计和建模方法,研究了锯料角、切削厚度、含水率和刀具前角等参数对切削力的影响,并建立切削力模型。结果发现:采用响应面法建立的木材切削力多元回归数学模型,可较为有效地反映切削力与各因素之间的关系(R2=0.92和R2=0.94);在闭式切削过程中,锯齿的锯料角对切削力有一定影响,且随着锯料角的增加,切削力缓慢降低;切削厚度对切削力影响显著,其次是刀具前角,木材含水率、锯料角对切削力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洱源盐梅鲜果的基本物理参数及切削力学特性.[方法]以大理洱源盐梅鲜果为试材,测量了盐梅的基本物理参数,同时进行了适合雕梅生产中从梅果大径向内切削加工的力学特性试验.[结果]试验表明,盐梅球度95%左右,其三轴尺寸中,宽度最大,高度次之,厚度最小;果核高度最大,宽度次之,厚度最小;果实外形尺寸与果核尺寸呈固定的比例关系.对盐梅在切削加工时,最大切削力发生在刀具破皮时,破皮前,切削力与果肉变形量呈线性关系;破皮后急剧减小,最后变为恒定值;青梅组比成熟组切削力大,但破皮前变形量小,对果肉组织挤压较小,故青梅比成熟梅子加工性能要好.[结论]研究可为开发雕梅生产机械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7.
移动式枝桠材锯末机主要针对林间采伐以及城市园林修剪过程中遗留的树枝树叶等小径级枝桠材进行粉碎切削。通过对移动式枝桠材锯末机的切削原理进行分析,计算出主轴锯片的切削力Fu≈260 N,可以实现对小径级枝桠材的粉碎切削。同时找出底刀与锯片间的间隙、切削遇角θ等影响物料切削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整机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选择影响锯链锯木过程的四个主要锯木参数,即;切削速度、同名齿进给量、锯口长度和进锯角为试验因素,以切削力、锯木功率、锯木生产率和单位锯切比功为试验指标(以下称锯切指标),在锯木试验台上进行正交试验,通过对试验结果进行极差分析,得出适合于节距10.26 mm锯链不同输出功率的最佳切削工况,这对动力链锯的设计、改进和使用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以UG三维建模平台为设计手段,针对加工大型不锈钢化工件,设计了相匹配的大切深硬质合金可转位车刀的结构;基于有限元分析平台,对所设计的可转位车刀分别进行了结构静力分析和热—力耦合分析,通过对仿真结果的纵向个体和横向总体对比分析,得到只受切削力作用、受切削力与切削热的联合作用的车刀变形及应力变化趋势。从变形和应力角度考虑,评价刀具结构和选材的合理性、温度对刀具寿命的影响。由此可以得出:切削温度对刀具寿命具有重要影响,且在一定条件下,存在一个使刀具变形量为最小的刀杆悬伸量。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鱼鳞松在SJM—50数字式锯木参数试验台的锯切试验,在切削速度一定的条件下,分析了切削力、锯切功率、锯切生产率与进给力的关系,摸清了进给力对纵向圆锯机切性能的影响情况,得出其进给力的最佳值应控制在147~196N的范围内,这样可以实现降低功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为南方小面积田块棉秆切碎还田机设计了棉秆切碎还田装置。该装置由切割装置、扶秆装置、除茬装置组成,棉秆由扶秆装置喂入,从上至下依次被切断、除茬。将该装置挂接在土槽试验机上,对影响棉秆切割长度合格率、功耗和除茬率的主要因素,即机具前进速度、锯盘转速和导向槽口宽度进行了单因素试验和回归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影响合格率与除茬率的因素大小依次为机具前进速度、锯盘转速、导向槽口宽度;影响功耗的因素大小依次是锯盘转速、机具前进速度、导向槽口宽度。利用规划求解进行参数优化,在棉杆长度合格率与除茬率分别不低于85%和90%的情况下,锯盘转速为860 r/min,机具前进速度为0.65 m/s,导向槽口宽度为60 mm时,功耗为5.91 k W。  相似文献   

12.
为了实现切须后大蒜的精准切根、减少大蒜浪费,在分析直径范围φ42~φ56 mm大蒜根盘特征得出理想切根轨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大蒜根盘特征的精确切根机构,并建立了该机构运动学分析模型,编写了切根机构分析软件,分析了若干关键参数对切根效果的影响。以理想根盘特征为目标,建立了切根机构参数优化目标函数,优化得到了满足切根轨迹要求的机构参数。根据最佳参数进行切根机构与切根装置整机的结构设计,完成了大蒜切根装置整机的研制和试验,试验结果和理想轨迹基本一致,验证了大蒜切根机构设计的合理性和优化的正确性。切根试验结果表明:在输送线速度为0.15 m·s-1、切根电机转速为65 r·min-1时,大蒜切根成功率达86%,大蒜损失率为8.01%,切根效率可达100头·min-1,满足市场上大蒜的加工要求。  相似文献   

13.
张松  彭毅  宗力 《广东农业科学》2014,41(18):155-159
测定了鲜莲子的剪切力学特性,为鲜莲子去壳机的研制提供重要依据.结果表明:鲜莲子大小等级对剪切破裂力和变形量没有显著影响;含水率对鲜莲子剪切破裂力和变形量有极显著的影响,并呈负相关,在试验的含水率范围内剪切破裂力在9.5~63.6 N范围内变化,变形量在2.31~6.22 mm范围内变化;莲子放置时间对剪切破裂力有显著影响,对变形量有极显著影响,并呈正相关,在试验的放置时间范围内,剪切破裂时的变形量在2.06~5.67 mm范围内变化;刀具角度对剪切破裂力和变形量有极显著的影响,并呈现正相关性,当刀具角度为90°时剪切破裂力最大、达50.1 N,当刀具角度为60°时剪切力最小、为14.6 N.  相似文献   

14.
张松  彭毅  宗力 《广东农业科学》2013,40(8):155-159
测定了鲜莲子的剪切力学特性,为鲜莲子去壳机的研制提供重要依据。结果表明:鲜莲子大小等级对剪切破裂力和变形量没有显著影响;含水率对鲜莲子剪切破裂力和变形量有极显著的影响,并呈负相关,在试验的含水率范围内剪切破裂力在9.5~63.6 N 范围内变化,变形量在2.31~6.22 mm 范围内变化;莲子放置时间对剪切破裂力有显著影响,对变形量有极显著影响,并呈正相关,在试验的放置时间范围,剪切破裂时的变形量在2.06~5.67 mm范围内变化;刀具角度对剪切破裂力和变形量有极显著的影响,并呈现正相关性,当刀具角度为90°时剪切破裂力最大、达50.1 N,当刀具角度为60°时剪切力最小、为14.6 N。  相似文献   

15.
为开发一种轻质高强、保温隔热的绿色建筑墙体材料,以绿色可持续的木丝作为增强增韧材料,添加到工业副产废弃物脱硫建筑石膏中制备新型木丝增强脱硫石膏板材。探究木丝尺寸、木丝含量和不同处理方式对石膏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木丝的添加能减小石膏板的脆性,20%的木丝添加量对于板材的增强效果最好,增强木丝长度和宽度对材料的抗折强度、握螺钉力和导热系数均有影响显著,当添加量为20%,木丝长度(100±0.5)mm、宽度(0.9±0.05)mm的板材的抗折强度最高,木丝长度(100±0.5)mm、宽度(1.8±0.05)mm的板材的握螺钉力最高,较纯石膏板分别提高了67.12%和193.4%。木丝的添加使板材的导热系数满足建筑保温材料的要求。研究证明,木丝形态的优化选择有利于提高石膏板的增强效果,提高板材的物理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6.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sheep-shearing machines has been performed.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shearing machines with a single-phase commutator motor compared to a three-phase asynchronous electric motor with a short-circuited rotor are identified. An individual electric shearing unit with the improved converter and upgraded cutting machine with a vertical push mechanism is offered. This assembly equipment increases the efficiency of shearing the sheep due to the improve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nverter and the working parts of the shearing machine. The frequency converter has an energy saving function reducing the energy losses. The weight of the improved converter compared to the prototype is decreased by 2.1 kg. The vertical push mechanism gives a threefold reduction in the uneven pressing of the knife to the comb in a sharing machin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sheep-shearing machines has been performed.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shearing machines with a single-phase commutator motor compared to the three-phase asynchronous electric motor with a short-circuited rotor are identified. An individual electric shearing unit with the improved converter and upgraded cutting machine with a vertical push mechanism is offered. This assembly equipment increases the efficiency of shearing the sheep due to the improved characteristic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