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耳的生理特性及有效优良菌种的制备原理(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耳的生理特性及有效优良菌种的制备原理(续)刘正南,郑淑芳(国内贸易部昆明食用菌研究所昆明650223)金耳有效优良菌种的分离培养和菌种制备,是金耳引种驯化,特别是大面积段木,代料栽培能否顺利成功的首要问题和重要的技术关键。鉴于大量的耳水分离培养,通...  相似文献   

2.
金耳引种驯化与良种选育保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照Eies Fries氏建立的概念,许多学者同样认为金耳子实体系由外层的金耳(Tremell aaur-antum)和内层的革菌(Stereum hirsutum)组成的异质复合体。依此金耳菌种分离应在其外层黄色部分和内层浅黄白色部分的交界处,切取一小块组织移于培养基上,容易获得金耳与粗毛硬革双重菌丝的菌种。1984年黄伟光根据我们提供的样品,将野生金耳和人工栽培金耳经组织解剖和分层化学分析,肉眼确认子实体断面系由两层不同色泽的组织构成,用水浸泡一夜,内层可以剥离,外层甚薄,内层呈半透明状况,用硫酸显色鉴定主要成分为葡萄糖,贴附于外层表面还有一层很薄、鲜橙黄色、无  相似文献   

3.
1987—88年,我们在大理州漾鼻县进行咨询服务,提供金耳栽培技术和优良菌种,扶持40户农民种植8000根段木,到11月调查,除2户由于栽培管理技术粗放出耳率仅50%左右外,其余38户出耳率都在80—100%,出耳最多1根段木达68朵,最大子实体鲜重1050克,大小为22.8×18.9厘米,收入最高的栽培户一年达950元,超过当年投资总额的5.6倍,一般的收入也超过当年投资总额的4.1倍,当年出过耳的段木,第二年还可大量出耳.实践表明,金耳段木栽培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收益大的副业,云南适生林木资源丰富,用段木栽培金耳有广阔的开发前景.现将金耳段木大面积栽培的成功技术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索灵芝最优菌种的分离部位,对生产中的灵芝(Ganoderma lucidum)原基、子实体幼嫩边缘组织、菌管、栽培基质4个部位进行分离、纯化,并对所获得菌株进行栽培性状比较。结果表明,从栽培基质中分离纯化的菌种,其菌丝生活力强,子实体产量高,生物转化率分别比子实体幼嫩边缘组织分离菌种高1.08%、菌管分离菌种高0.41%、原基分离菌种高0.2%,是具有推广潜力的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5.
干耳片分离菌种技术王朝江,池惠荣(河北省农科院理化研究所石家庄060051)黑木耳菌种分离常用三种方法,即孢子分离、耳木分离和组织分离。水耳胶质,组织分离非耳基膨大部份不易成功;耳木分离污染严重,又有耳木采集方面的困难;孢子分离获得的菌种不一定能保持...  相似文献   

6.
作者于1983年,对金耳(Tremella mesenterica)的人工段木栽培进行了研究,均获得了子实体。其色泽和形状与野生金耳相同为橙黄色、脑花状,但朵型却比野生的大,最大的直径22厘米,最重820克。现将试验方法和结果简报如下。一、材料与方法 (一)菌种:取野生金耳的组织分离物接于PDA斜面培养基上,在25℃下培养7天左右,微黄褐色的菌丝即在试管斜面上长好。然后再将试管种接入装有木屑培养基(木屑78%、麦麸20%、石膏0.5%、糖1%)的瓶内,在25℃下培养20~25天,菌丝长满瓶,  相似文献   

7.
王龙  秦鹏  赵玉卉  郭瑞 《北方园艺》2015,(13):142-145
以侧耳属菌株为试材,研究了甘肃甘南高海拔地区5个不同侧耳属菌株同一菌种的保藏菌种和子实体组织分离新培养菌种间的生产性能差异情况。结果表明:2类菌种在试管中培养时生长速率没有差异;2类菌种的对峙培养均未产生拮抗现象;组织分离新培养菌种的子实体形态与产量较保藏菌种略显上乘。  相似文献   

8.
美味牛肝菌的菌种分离培养试验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美味牛肝菌的子实体、菌根作为分离材料,采用多种分离方法,在不同配方的培养基上反复培养,获得美味牛肝菌试管母种,分离成功率达60%以上。并将母种扩大培养成为液体菌种、固体菌种,实现了规模化生产美味牛肝菌菌丝体。  相似文献   

9.
金耳子实体结构特性的初步订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正南  郑淑芳 《食用菌》1994,16(5):12-13
自从Eles Fries(1815~1822)论述并正式建立耳包革属或白耳属(Naematelia Fries)概念以后,各国的许多菌物学家对金耳的形态分类、生态、生理、生物学和生物化学、食性和药效、驯化栽培等方面,都发表过许多论述,但存在问题较多,普遍认为金耳的应用基础理论和技术问题比较复杂,分类命名意见不一,误定长期存在,驯化和批量栽培悬而未决。 按照早期建立并论述的耳包革属概念,国内的许多菌物学者同样认为,金耳子实体由外层的金耳(Tremella aurantialba)和内层的革菌(Stereum型)混杂组成的异质复合体,根据笔者对金耳解剖形态、组织结构,以及分层化学分析和物理方法测试的结果,金耳子实体的结构,确实与所有单一体菌类,例如侧耳类、斗菇类、黑伞类、木耳类等不相同,甚至与离体伴生的同质近缘种,例如银耳也有所不同。这类结构特殊的异质复合体菌类,由于单一型菌丝体自身的很大弱点,在整个生育过程中,都需要相适应的伴生菌类给予帮助,因此,在自然界小的分布量不多。在结构上,金耳的子实体是由分类学地位相距较远,形态、结构、质致显然  相似文献   

10.
黄保敬 《食用菌》2010,32(2):24-25
<正>目前羊肚菌菌种分离主要采用子实体组织分离法和孢子分离法。组织分离法由于子实体中空和组织结构较薄,操作过程要求极其精细,一般技术条件下分离的结果往往污染率较高,因此必须进行反复分离提纯工作,实际操作起来相当繁锁[1]。  相似文献   

11.
金耳 8254 的营养价值和药理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介绍了金耳8254子实体和改良深层发酵产品的食用和药用价值,扼要评述8254金耳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谭伟 《食用菌》1998,(4):10-10
在食药用菌收集种质资源过程中,常常需尽快获得纯培养菌株,并加以保藏或作为育种研究材料。获得纯培养的方法有组织分离、菇(耳)木分离、单孢分离等。菇体组织分离具有能保持原菌株种性、操作简便、成功率高等优点,是食药用菌菌种分离中最常用和最有效的方法。笔者多年分离实践证明该技术简便易行、高效实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用于母种组织分离较佳羊肚菌。方法:分离培养晾晒后羊肚菌子实体(含水量60%~70%)和鲜子实体(含水量90%),观察组织培养菌丝与菌核。结果:晾晒后子实体分离培养的母种在产核量、菌丝生长等方面均略优于新鲜子实体分离培养的母种。结果对提高羊肚菌菌种质量,实现羊肚菌的稳产、高产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为了获得只能在椎树林下生长的红椎菌菌种及对比子实体各个部位分离效果,对子实体各个部位进行了组织分离培养试验;为了获得简易的扩繁培养配方进行了母种扩繁培养试验。分离试验结果,只有菇柄部位分离出了菌丝,菌盖及菌褶部位没有培养出菌丝;红椎菌菌丝在添加子实体碎末及洗子实体红色水的配方分离效果最好,其次是加有红椎树根及枯枝落叶的配方,说明这两种添加物质中有菌丝生长需要物质,在常规的真菌培养基中没能分离到菌丝;扩繁试验结果,分离后的菌株在PDA、CMA等真菌培养基中生长也健壮、浓密,因而也能作为扩繁培养基。  相似文献   

15.
选取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与迪庆藏族自治州之间的德贡公路旁栎树倒木上采集的颜色鲜艳、生长健壮、肉质厚实的野生金耳(Naematelia aurantialba)子实体,经组织分离、初筛、复筛获得优良菌株JE-4。以市场销售金耳分离获得菌株J-5为对照,通过拮抗实验、测定菌丝培养特性和农艺性状以及SSR分子标记比较2个菌株间的差异;通过生产实验分析比较JE-4与J-5的生物学效率和增产率的差异。结果表明:与对照J-5相比,初筛和复筛获得优良菌株JE-4的菌丝生长较好;菌丝生长温度为20~30℃,出菇温度为10~35℃,最适出菇温度为18~20℃;栽培周期(从接种至采收时间)48d;子实体呈金黄色;第一潮生物学效率为(71.26±0.55)%。2021—2022年的多次栽培示范实验中,JE-4在各示范点的第一潮生物学效率显著高于J-5,周期缩短。JE-4整齐度高,朵形较大(直径9.7cm,肉质层厚度3.9cm),开瓣充分,转色均匀,干品正面和反面均呈金黄色(菇根部为白色),无白斑,对照朵形较小(直径7.7 cm,肉质层厚度3.5 cm),开瓣不充分,干品正面暗黄色,背面灰白色;利用6对S...  相似文献   

16.
黑木耳由菌丝体、子实体、担孢子构成,其子实体为繁殖器官,是由许多菌丝交织扭结而成的胶质状物。黑木耳在组织分离过程中通过对消毒液浓度与灭菌时间的筛选,达到成功分离出黑木耳菌种的目的,并进行出耳比较试验来确定所分离的菌种的优劣。结果为氯化汞浓度为1‰,灭菌1分钟,分离黑木耳菌种成功率达到70%以上,并且能够保留母本的优良性状。  相似文献   

17.
组织分离培养菌种,是食用菌生产科研中常用的方法。在操作中一般是用0.1-0.2%的升汞溶液或70%酒精对子实体进行表面杀菌,然后将切割的子实体菌肉小块转入试管斜面进行培养。据我们的多年实践,感到此法既不方便又不保险。为此取消了子实体分离前的表面杀菌,改试管斜面培养为培养皿平板培养,收到了很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活体柞蚕蛹接种蛹虫草菌,适宜条件下培养,虫体僵硬后进行出草管理。分别选取僵蛹期(S1)、子实体初期(子实体1 cm,S2)、子实体早期(1 cm子实体3 cm,S3)、子实体中期(子实体≈5 cm,S4)、子实体成熟期(子实体7 cm,S5)5个蛹虫草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样品进行组织分离,研究虫体培育蛹虫草不同生长期对母种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虫体复壮后获得的子实体早期(S3)分离得到的母种菌丝体生长整齐浓密,日均生长速度达到3.75 mm·d-1,继代培养子实体生长性状优良,为最适合的母种组织分离时期。  相似文献   

19.
代料栽培灵芝组织分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娟 《食用菌》1999,(2):10-11
组织分离是利用菌体幼嫩的活组织,在适宜的培养基和生长条件下,由于实体发育阶段回复到菌丝生长阶段,变成没有组织化的菌丝体,是获得纯菌种最简便的一种方法.在生产上,由于灵芝的担孢子不易萌发,故常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菌种,为了高效、快速、准确地将这一方法应用于实践中,我们对代料栽培灵芝的组织分离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以期获得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金耳(Tremella mesenterica)俗称黄木耳,是我国珍贵的野生食用菌和药用菌。它分布于云南、西藏、四川、福建、江西等省,主产区则在云南省丽江、中甸、维西、德钦等县。据报导,在挪威、法国、日本等国也曾发现过金耳。为了发展这一名贵品种,我们对金耳进行了菌种分离及有关试验。据初步研究,金耳是一种大型胶质真菌,其子实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