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牛类胚胎干细胞的分离与克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选用荷斯坦牛胚胎和小鼠胚胎 ,以 PMOL/ L EF细胞为饲养层 ,以 DMEM+ 15 ml/ 10 0 m l NBS+ 0 .1μm ol/L Na2 Se O3+ 0 .1mm ol/ Lβ-巯基乙醇 + 10 ng/ ml IGF+ 10 0 0 IU/ m l L IF为培养液 ,用消化法 ( ICM用 0 .2 5 g/ 10 0 ml胰蛋白酶 + 0 .0 4 g/ 10 0 ml EDTA) ,ES细胞集落用 ( 0 .12 5 g/ 10 0 ml胰蛋白酶 + 0 .0 2 g/ 10 0 m l EDTA)和机械剥离法离散ICM细胞集落和隆起明显的 ES细胞集落为细胞小块 ,获得了 9个传至 6代的牛类 ES细胞系和 2 2个传至 9代的小鼠类 ES细胞系。从形态特征、组织化学染色、核型分析和 ES细胞分化能力等方面对所分离与克隆的细胞进行鉴定 ,证明其具有 ES细胞的诸多特性  相似文献   

2.
支持牛类胚胎干细胞发育的饲养层培养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小鼠胎儿和牛睾丸为材料 ,以含 1 5 % NBS、0 .1 mmol/ Lβ-巯基乙醇、0 .1 μmol/ L Na2 Se O3的DMEM溶液为培养液 ,分离获得了传 1 5代的小鼠胎儿成纤维细胞和 5代牛睾丸成纤维细胞 ,建立了小鼠和牛类 ES细胞培养体系。结果表明 :牛睾丸成纤维细胞和小鼠胎儿成纤维细胞均属附着生长型细胞 ,与小鼠胎儿成纤维细胞相比较 ,牛成纤维细胞直径和长度大 ,生长速度快 ,易于老化 ;1 2~ 1 6日龄的小鼠胎儿最适宜分离与克隆小鼠胎儿成纤维细胞 ;在 2 5℃条件下 ,以 0 .2 5 %胰蛋白酶 0 .0 4% EDTA消化液作用胎儿小块组织分离原代小鼠胎儿成纤维细胞 ,消化液作用时间不应超过 2 0 min,以相同的消化液在 3 7℃条件下 ,离散贴壁成纤维细胞 ,作用时间以 2~ 3 min为宜 ;培养细胞密度与传代时间间隔有密切关系 ,若传代时间间隔为 3~ 4d,培养细胞浓度应为 3× 1 0 5个 / ml~ 5× 1 0 5个 / ml;在成纤维细胞分离与克隆过程中 ,培养基中添加0 .1μmol/ L Na2 Se O3 0 .1 mmol/ Lβ-巯基乙醇 1 5 % NBS,有利于 MEF和 NBTF的增殖  相似文献   

3.
用1g/ml的仙方活命饮煎液给小鼠每日灌胃0.2ml,连续一周,可使健康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能力显著提高(P<0.O1),提高外周血用药后ANAE反应阳性率(P<0.05),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P0.05)。对分别由环磷酰胺、地塞米松所致免疫功能低下小鼠,可使以上五项免疫指标恢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表明仙方活命饮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采用 2 0 %克芜踪水剂 1hm2分别用 12 0 0 ml、15 0 0 ml、180 0 ml,以 40 %乙稀利水剂2 2 5 0 ml/ hm2和清水作对照。共 5个处理 ,3次重复 ,随机排列。在初霜期来临前 14天 (9月 30日 )喷药。施药后 6天 ,吐絮较明显 ;施药后 15天 ,用 2 0 %克芜踪水剂 180 0 ml/ hm2 的吐絮率最高。较清水增加 30 .18% ;用 2 0 %克芜踪 15 0 0 ml/ hm2的吐絮率较清水增 17.0 6% ;第三为乙烯利 2 2 5 0 ml/ hm2 ,较清水增加 8.94% ;用 2 0 %克芜踪 12 0 0 ml/ hm2 ,仅较清水增加 3.42 %。对棉花产量和衣分作方差分析 ,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在大田示范中分别使用 2 0 %克芜踪15 0 0 ml/ hm2 ,40 %乙烯利 2 2 5 0 ml/ hm2、喷清水为对照 ,施药 15天后 ,喷絮率分别为 30 .5 %、9.45 %及 8.2 6%。用克芜踪催熟 ,霜前花可提高 2 0 %左右。在大田使用可选用 2 0 %克芜踪水剂 15 0 0~ 180 0 ml/ hm2 ,喷水量以 75 0 kg/ hm2 为宜。  相似文献   

5.
李钟淑  杨薇  吴昊  方南洙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7):8489-8490
为了研究长春花碱对鼠单卵裂球染色体标本制备的影响。以长春花碱为纺锤体中期阻断剂,以CZB为基础培养液,研究不同的阻断培养浓度和时间对小鼠4、8-细胞期胚胎单卵裂球中期分裂相数的影响。0.5μg/ml浓度、阻断培养10 h组的4-细胞卵裂球中期分裂相检出率最高,而只有0.5μg/ml浓度6、h组,0.1μg/ml浓度8、h组,0.3μg/ml浓度、8 h组,0.7μg/ml浓度、8 h组,0.1μg/ml浓度、10 h组和0.3μg/ml浓度1、0 h组与最高值组差异不显著;0.5μg/ml浓度、阻断培养10 h组的8-细胞卵裂球中期分裂相检出率最高,而只有0.1μg/ml浓度1、0 h组和0.7μg/ml浓度1、0 h组与最高值组差异不显著;0.1μg/ml浓度8、h阻断培养的4-细胞单卵裂球的中期分裂相的检出率与0.1μg/ml浓度1、0 h阻断培养的8-细胞单卵裂球的差异不显著,其染色体标本的制备质量评分分别为2.7和1.90为确定适宜小鼠早期胚胎单卵裂球的长春花碱处理浓度和阻断培养时间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气相色谱法测定蔬菜中多种农药残留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蔬菜中 1 7种农药残留 ,检测线性范围为 0 .1~ 1 .5 μg/ml,最小检测限为 0 .0 1 0~ 0 .0 4 0mg/kg ,回收率在 75 .2 %~ 1 0 8%,变异系数 (RSD) 0 .3~ 6 .8(n =3 )。  相似文献   

7.
为了阐明TCA对小鼠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本研究分别采用鸡红细胞半体内法和体外培养的腹腔巨噬细胞吞噬中性红法测定了TCA对体内、外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结果证明,高、低剂量的TCA均能极显著的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百分率(P〈0.01),显著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鸡红细胞吞噬指数;0.015μg/ml、0.3μg/ml、1.5μg/ml和15μg/ml的TCA均能显著提高体外培养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对中性红的吞噬率(P〈0.05),表明TCA具有提高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作用。采用ELISA法测定了TCA对小鼠巨噬细胞分泌白介素-1β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高、低剂量的TCA均能极显著提高正常和免疫抑制小鼠血清中的含量(P〈0.01),1.5和15?g/mL的TCA可显著提高体外培养小鼠腹腔巨噬细胞IL-1β的分泌量(P〈0.01),0.015μg/ml和1.5μg/ml的TCA可极显著提高LPS活化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IL-1β的分泌量(P〈0.01),0.3μg/ml和15μg/ml的TCA可显著提高LPS活化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IL-1β的分泌量(P〈0.05),表明TCA具有促进腹腔巨噬细胞的分泌IL-1β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左旋咪唑对正常和受抑制兔体外淋巴细胞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左旋咪唑 (LMS)对正常和受抑制兔体外淋巴细胞转化的影响。在正常细胞培养液中加入 0 .1μg/ml、0 .5 μg/ml的LMS对细胞转化有明显的促增殖作用 (P <0 .0 5 ) ,加入 5 μg/ml、10 μg/ml的LMS对正常淋巴细胞转化无明显促增殖作用 (P >0 .0 5 ) ,而加入高浓度 (10 4 μg/ml、2 0 8μg/ml、4 16 μg/ml)LMS则明显抑制淋巴细胞的转化 (P <0 .0 5 ) ;对肾上腺素或环磷酰胺处理的细胞 ,加入低浓度 (0 .1μg/ml、0 .5μg/ml)LMS可明显逆转细胞的抑制状态 ,使其恢复至细胞转化的正常水平 ,中等浓度 (5 μg/ml、10 μg/ml)LMS对受抑制的细胞无逆转作用 ,而高浓度LMS则使抑制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用胃管每日一次给两个试验组小鼠灌服消黄散汤剂0.5ml/只,在给药第三天,第六天分别腹腔注射3%的鸡红细胞悬液1ml/只,11小时后处死吸取腹腔冲洗液,滴片,染色,孵育,镜检观察。结果,消黄散能显增强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机能。  相似文献   

10.
该试验目的是通过测定乳酸茵产生乳酸的动态变化及小鼠的乳酸耐量,建立小鼠肠道中乳酸模型.试验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嗜酸乳杆菌分泌乳酸的最大浓度为12.89μl/ml,再利用浓度为12.89μl/ml、30 μl/ml、60μl/ml、90μl/ml的乳酸灌服小鼠.结果发现灌服90 μl/ml组小鼠2~3 h后出现死亡.24 h后,通过体温、临床症状及剖检观察、生化检测以及病理组织切片得到结果,灌服浓度60μl/ml及以下浓度乳酸的小鼠血清变化微小,并且小鼠的小肠未见损伤,从而为建立小鼠肠道中乳酸模型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1.
采用加糖保护和不加糖保护热处理的蜂王浆饲喂小白鼠,并以新鲜蜂王浆和冰箱中保存1a的蜂王浆作对照饲喂。结果表明,对小白鼠巨噬细胞吞噬活力的影响是,加糖保护热处理至56℃的蜂王浆与新鲜王浆对比无明显差异,却明显地高于冰箱中保存1a的蜂王浆;加糖保护热处理至63℃的蜂王浆,与冰箱中保存1a的蜂王浆对比无明显差异;而不加糖保护热处理至56—63℃的蜂王浆均明显地低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2.
对西方(ApismeliferaL.)采用1和2日龄工蜂幼虫产浆的王台接受率和不同时间取浆浆量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2日龄工蜂幼虫的王台接受率(80.67%)极显著高于1日龄(49.33%)(P<0.01);(2)1和2日龄幼虫产浆的台平均产浆量最高峰分别在各自移虫后第84h和第72h,浆量较高时段分别在移虫后第78—90h和第68—78h.2个日龄幼虫产浆最高浆量之间及浆量较高时段的浆量均无显著差异,但采用2日龄幼虫产浆的比1日龄幼虫的提前12h达到台平均产浆量高峰和浆量较高时段.(3)采用2日龄幼虫产浆其总产浆量可比采用1日龄的增加56%.通过试验认为,西方蜜蜂产浆采用2日龄幼虫,并在移虫后第66—78h内取浆最适  相似文献   

13.
将新鲜蜂王浆经过180目滤网过滤,滤液再逐步经过0.50 μm、0.10μm和0.05 μm的无机陶瓷膜过滤,分别得到了5种蜂王浆活性组分,测定新鲜蜂王浆及各活性组分的癸烯酸含量.将88只荷瘤小鼠随机分为环磷酰胺组(40mg/kg)、模型对照组、蜂王浆及各组分实验组,连续灌胃4周.观察小鼠一般状况,测定抑瘤率和脏体系数,以探讨蜂王浆各组分对荷S180肿瘤小鼠的免疫效果.结果表明,除新鲜王浆先后经过180目滤网,0.50μm和0.10μm无机陶瓷膜过滤的组分外,其他各蜂王浆组分与对照组比较对降低瘤体重量差异不显著,其中E组抑瘤率最高达45.52%.说明蜂王浆不同活性组分对荷S180肿瘤小鼠抗癌作用有差异.  相似文献   

14.
蜂王浆介导外源基因转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DNA延滞实验研究蜂王浆与DNA的结合能力,然后通过蜂群哺育和人工培育两种方式,对1日龄工蜂幼虫进行短期饲喂,初步研究蜂王浆介导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方法和转移情况.结果表明:在蜂群环境下,蜂王浆中的外源DNA短期内不会完全被分解;但用蜂王浆作媒介并未实现蜜蜂基因转染,蜜蜂能否通过蜂王浆介导实现基因转移,还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蜂花粉、蜂胶、蜂王浆、蜂蜜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蜂蜜、蜂王浆、蜂胶、蜂花粉的抗氧化效果,为其今后在抗氧化方面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并指导人们正确地选择具有抗氧化活性的蜂产品。[方法]以蜂花粉、蜂胶、蜂王浆和蜂蜜为材料,采用Schaa烘箱法和羟自由基清除法测定4种蜂产品的抗氧化活性。[结果]4种蜂产品均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随着时间的延长,它们的POV值升高,在36 h内表现出较好的抑制油脂氧化的效应,其中蜂胶、蜂王浆和蜂花粉的抗氧化效果优于蜂蜜。在一定时间内,蜂花粉、蜂胶、蜂王浆、蜂蜜均能抑制大豆油的氧化,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65.93%、82.08%2、6.95%、27.20%。[结论]蜂花粉、蜂胶、蜂王浆和蜂蜜能够清除体内过多的自由基,降低过氧化脂质的生成,是很好的抗氧化产品。  相似文献   

16.
蜂王浆营养丰富,是传统的滋补佳品,具有多项生理保健功效,其生理活性与干重中含量最高的蛋白质关系密切,但蜂王浆中蛋白质不稳定,储藏过程中容易发生变化,影响其生理活性的发挥。该文主要综述了蜂王浆酶解产物的稳定性等特性及生理功能,为蜂王浆在食品、药品、化妆品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采用离体蛙心灌流方法,分别观察不同浓度的蜂王浆提取液对心肌心率和收缩力的影响。结果:蜂王浆浓度在1∶100~1∶500时,完全抑制心肌的活动;浓度在1∶600~1∶10 000时,随着浓度的降低,对心肌的抑制力减弱。结论: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蜂王浆溶液对蟾蜍离体心脏活动有抑制作用,且浓度越高对蟾蜍离体心脏抑制力越强。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组试喂不同营养添加剂,观察营养物对王浆增产的作用,试验证明,可提高王浆产量21.18%。同时,通过解剖工蜂王浆腺,从生理学角度进一步证实营养对王浆增产的效果,并探索了王浆增产的生物学机制。  相似文献   

19.
根据蜜蜂营养原理,设计了一种螺旋藻营养添加剂,经饲喂蜂群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饲喂螺旋藻营养添加剂能使蜂群提高王浆产量19.82%,能延缓15日龄工蜂王浆腺退化。  相似文献   

20.
蜂王浆的营养保健功能及分子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蜂王浆是重要的蜂产品,它不仅是调控蜜蜂发育和级型分化的营养食物,而且对动物和人体保健均具有非常有效的生理活性。介绍了王浆的活性成分,整体成分和主要活性成分王浆酸、王浆蛋白及多肽的营养保健功能,阐明了王浆与寿命和生殖力相关的分子机理研究新进展,并根据国内外最新研究趋势,提出了重视王浆基础研究,发展深加工和生物工程产业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