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番鸭呼肠孤病毒病活疫苗诱导的免疫应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旨在评价番鸭呼肠孤病毒病活疫苗对番鸭免疫功能的影响,探讨番鸭呼肠孤病毒病活疫苗的免疫机理;1日龄番鸭免疫番鸭呼肠孤病毒病活疫苗,分别于免疫后7~35 d观察番鸭生长发育,检测免疫番鸭血清中和抗体效价,外周血淋巴细胞、胸腺细胞和法氏囊细胞对ConA、LPS的反应,细胞毒T细胞(CTL)的细胞毒性作用.结果显示:免疫番鸭生长发育正常,免疫器官中胸腺明显增大;免疫后35 d血清中和抗体才开始上升;外周血和胸腺淋巴细胞对ConA的增殖反应显著提高(P<0.05);而外周血和法氏囊淋巴细胞对LPS增殖反应无显著变化(P<0.05);外周血细胞毒性T细胞杀伤功能增强(P<0.05).结果提示番鸭呼肠孤病毒病活疫苗免疫后主要刺激提高番鸭细胞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抵抗番鸭呼肠孤病毒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T细胞和B细胞是参与动物机体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主要细胞。在抗原的作用下,T细胞参与细胞免疫过程,同时还协助B细胞完成体液免疫应答。在淋巴细胞再循环中,参与再循环的淋巴细胞绝大多数是T细胞。在外周血中,T细胞占淋巴细胞总数的正常值的60%~70%。再循环的意义是增加淋巴细胞与抗原物质接触的机会,并不断补充淋巴细胞以维持免疫功能。T细胞正常比值的改变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由于细胞免疫研究的迅速进展,人们对淋巴细胞的本质和功能有了新的认识,它在机体免疫中的作用已广泛引起人们的重视。目前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已成为测定细胞免疫力的重要方法之一,根据体外淋巴细胞转化的状况可以作为机体细胞免疫力指标的理论(1)(6)。我们试图应用淋巴细胞转化试验以测定健马淋巴细胞转化率的数据,探索马传贫的细胞免疫指标,为马传贫免疫机理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影响鸡免疫应答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的免疫类型分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又分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细胞免疫是指来自于骨髓中的淋巴细胞在胸腺依赖区中被诱导分化成熟为T细胞,在受到抗原或有丝分裂源的刺激后,分化增殖转化为致敏淋巴细胞所表现出来特异性免疫.这类免疫应答不能通过血清传递,只能通过致敏淋巴细胞所传递.体液免疫是指来自于骨髓的淋巴细胞在法氏囊依赖区诱导分化为成熟的B细胞.在抗原物质的刺激下产生抗体以及血液性抗体与相应抗原接触后引起一系列抗原抗体反应的免疫应答方式[1].分析和掌握影响鸡免疫应答因素,对于制定适合现地养禽场的免疫程序和选择合理疫苗,保证该养禽场生物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动物免疫功能药剂的发展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动物机体的免疫系统包括参与免疫反应的各种免疫细胞、组织与器官,包括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以及胸腺和淋巴组织(淋巴结、脾、扁桃体)。在执行免疫过程中,巨噬细胞分化为B细胞、T细胞和浆细胞。在抗原的刺激下,B细胞和T细胞分别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致敏小淋巴细胞;而后由将浆细胞合成多种免疫球蛋白IgG、IgM、IgA、IgD、IgE等抗体,并与抗原发生反应,产生体液免疫;由致敏小淋巴细胞与抗原发生反应,产生细胞免疫。此外,淋巴细胞、巨噬细胞还可产生干扰素、白细胞介素、巨噬细胞因子等参与免疫功能的调节。颗粒白细胞…  相似文献   

6.
影响马立克氏病毒感染的因素及疫苗免疫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立克氏病毒是高度细胞结合性、嗜淋巴组织的α疱疹病毒,其致病过程包括淋巴细胞的溶细胞感染和潜伏感染以及易感鸡体内CD 4 T细胞的致瘤性转化。宿主的遗传抗性、细胞免疫、体液免疫以及相关细胞因子和淋巴细胞等对M DV的感染过程有重要影响。针对M D肿瘤抗原的靶向免疫应答的保护性抗原分子和宿主细胞因子疫苗是今后疫苗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维生素E为脂溶性物质,由于酚基的存在,它比不饱和脂肪酸更容易被过氧化物氧化。因此,维生素E作为一种断链性抗氧化剂,广泛应用于饲料生产。除此之外,维生素E在保持畜禽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维生素E的作用机制 维生素E提高畜禽免疫效果的机制主要还是抗氧化作用,它通过保护细胞膜及细胞器膜免受氧化破坏、维持细胞及细胞器的完整与稳定,以保证细胞的正常功能,使之接种免疫后产生正常的免疫应答;另一重要机制是维生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共用马传贫弱毒疫苗免疫驴10头,马14匹及健康对照驴7头,马2匹,马传贫强毒对照马2匹,进行了免疫形态学观察。结果表明免疫动物的主要反应出现在免疫器官。与健康动物相比,胸腺体积与重量增大4.5倍以上,脾脏滤泡增大1.5倍以上。以及淋巴结的淋巴小结扩大均为实质性增殖的结果。在骨髓、脾脏动脉周围淋巴鞘及淋巴结副皮质区等,亦有免疫活性细胞增多的现象。在肝脏见到细胞性小结节。其它变化极其轻微。与健康马、驴及各型传贫病马的病理变化规律有明显差异。 免疫动物各免疫器官巨噬细胞均明显增多,并且骨髓中的巨噬与具有免疫活性的浆细胞密切联系形成“浆细胞岛”。在脾动脉周围淋巴鞘区也有巨噬细胞与母化的T淋巴细胞密切接触的现象。胸腺皮质区细胞母化显著,胸腺髓质区胸腺小体及特殊细胞增多等马传贫免疫形态学的变化。 用组化法显示的免疫活性细胞的活动及分布状态的观察表明,在免疫形成过程中免疫动物的中枢免疫器官从疫苗注射一开始就十分活跃,免疫后3个月内,外周免疫器官中,淋巴细胞有减少的趋势,但免疫3个月以后外周器官中的T、B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增殖出现了新的平衡。甚至在淋巴结的髓索,脾脏小淋巴管及窦周围等部位见有几种主要免疫活性细胞同时增殖的现象,且持续很久,未出现免疫缺陷  相似文献   

9.
原虫感染可引起严重的肠道黏膜免疫应答,其侵入机体时,会触发机体的固有免疫应答和适应性免疫系统反应,包括诱导特异性抗体的产生以及效应T淋巴细胞的形成。T淋巴细胞包括CD_4~+和CD_8~+两大类,CD_4~+为辅助性T淋巴细胞,通过膜表面分子及其所分泌的细胞因子辅助并调控B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活化与功能;CD_8~+是杀伤细胞,也是肠道上皮细胞主要表达因子,功能与自然杀伤细胞相似,可以与被感染上皮细胞接触将其杀死。B淋巴细胞主要功能是制备抗原特异性抗体,发挥体液免疫作用。文章将从两方面论述原虫与机体免疫应答之间的相互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前常用的检测机体免疫功能的E—玫瑰花环形成试验、Ea—玫瑰花环形成试验、淋巴细胞转化试验等,只能单一地反映细胞免疫功能或体液免疫功能,不能同时反应两种免疫功能。Ey混合玫瑰花环形成试验是根据T淋巴细胞具有绵羊红细胞受体,B淋巴细胞具有C_(3b)受体的原理,以红细胞(E)和C_(3b)致敏的酵母细胞为粘附物的一  相似文献   

11.
维生素D3是一种新的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剂,主要表现为对单核/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胸腺细胞的增殖分化及细胞功能具有重要影响。维生素D3与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分泌抗体、淋巴因子、补体和单核因子等功能紧密相关。但关于维生素D3对家禽免疫细胞、免疫因子调节的研究甚少。本文就维生素D3的免疫功能及其对家禽T淋巴细胞、抗原呈递细胞(APC)和免疫因子调节的研究现状和展望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包括 HIV在内的许多病毒性疾病的控制急需有效的免疫策略 ,近来对不同 T细胞群作用的研究进展将使这一策略成为可能。预防许多病原感染特别是病毒性感染需要产生细胞免疫 ,细胞免疫反应一般是由具有多种功能的 CD+ 8细胞毒性 T细胞和 CD+ 4 辅助 T细胞介导的。因此 ,能刺激产生细胞免疫反应的疫苗是控制细胞内感染包括 HIV感染的关键。模拟感染微生物的抗原性的疫苗将最终被证实是能产生保护性免疫反应的最有效的策略。在这方面DNA疫苗和致弱的重组病毒载体疫苗 ,特别是在哺乳动物细胞中不能复制的重组病毒 ,具有明显的优势 ,它们不…  相似文献   

13.
对1日龄雏鸡感染vMDV后的免疫学变化进行研究。其中枢免疫器官、外周免疫器官及消化道,呼吸道相关局部免疫组织中的TANAR^+细胞,TACP^+细胞,浆细胞及淋巴细胞数量均明显少于未感染对照鸡,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呈现抑制。  相似文献   

14.
转移因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移因子(transferfactor TF)是由人和动物白细胞中有免疫活性的T淋巴细胞所释放的一类小分子可透析物质。转移因子带有致敏淋巴细胞的特异性免疫信息,能够特异地将供者所具有的细胞免疫功能转移给受体,使受者获得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即转移和扩大细胞免疫力,是一种新型免疫激发剂,具有传递免疫信息、激发免疫细胞活性、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亚硝酸钠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采用分别给小鼠灌服不同剂量(12.5 mg/g、25 mg/g和50 mg/g)亚硝酸钠的方法,对小鼠免疫器官相对重量、细胞免疫系统中白细胞、淋巴细胞和酸性α-乙酸萘酚酯酶(ANAE)染色阳性T淋巴细胞数量以及体液免疫中血清溶血素含量等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灌服亚硝酸钠组小鼠的免疫器官相对重量、白细胞和淋巴细胞数量、ANAE染色阳性T淋巴细胞数量及血清中溶血素含量降低,且灌服亚硝酸钠的剂量越高,差异越显著。说明亚硝酸钠对小鼠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鸭免疫H5N1亚型禽流感油乳剂灭活苗的免疫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用不同剂量禽流感H5N1油乳剂灭活疫苗对各种周龄肉鸭、种鸭进行免疫接种,检测其相应的HI抗体水平,用酸性α-醋酸萘酯酶(ANAE)反应标记淋巴细胞的细胞化学方法测定其外周血中T、B淋巴细胞比值.探索肉、种鸭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动态规律,为免疫防制禽流感制定最佳免疫程序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免疫接种小鸭,1周龄免疫接种效果不良,2、3周龄二次免疫效果优于2周龄一次免疫.种鸭对禽流感免疫应答反应良好;雏鸭H5N1母源抗体在出雏后3日龄达到峰值,5日龄开始下降,直至19日龄消失.  相似文献   

17.
3.1细胞因子抗寄生虫作用机制3.1.1激活巨噬细胞细胞因子主要是调节机体细胞免疫发挥抗虫作用,保护机体不被感染,巨噬细胞(MФ)是主要功能的承担者。寄生虫侵入机体,首先接触的肠道上皮组织,肠道上皮中的细胞有15%是淋巴细胞,  相似文献   

18.
动物机体是一个繁杂而又统一的整体,高等动物的免疫功能是由免疫系统来实现的,特异性免疫的建立主要是形成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是巨噬细胞、淋巴细胞与抗原作用的结果。当一种抗原初次进入健康机体后,经一定的潜伏期,血清中才有抗体的出现,潜伏期的长短与抗原的性质、进入途径等有密  相似文献   

19.
淋巴细胞转化与机体的细胞免疫性有密切关系。目前在医学界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已应用于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测定。本试验是根据T-淋巴细胞在抗原的刺激下可能转化成大型淋巴母细胞,采用植物  相似文献   

20.
在机体的细胞免疫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是淋巴细胞,即免疫活性淋巴细胞。此种细胞主要是T淋巴细胞与B淋巴细胞。目前,实验室检查方法有三种,即:玫瑰花环试验、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