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的医用结核病疫苗共计15种,其中临床I期6种、Ⅱ期6种、Ⅱb期2种、Ⅲ期1种。医用疫苗的进步为牛结核病疫苗应用提供了更多的选择。20世纪90年代起,英国、新西兰、西班牙等国陆续开展了野生动物的牛结核病免疫田间试验。现在全球虽然仍禁止使用疫苗免疫牛,但很多学者仍然进行了大量的牛结核病疫苗研究。英国动植物健康署(APHA)通过试验证实,卡介苗(BCG)-病毒载体疫苗联合免疫可强化BCG免疫效果。欧盟开展了结核病阶梯项目(TBSTEP),研究根除牛结核病的策略,其中包括疫苗和诊断试剂研发。此外,为扩大试验范围,欧盟食品安全局还要求开展牛结核病疫苗田间试验。  相似文献   

2.
牛结核病是由牛分支杆菌所引起牛的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并可传染人类.实施牛结核病免疫接种是大多数国家控制结核菌流行的重要措施.在过去十年中,大量的候选疫苗用于牛的测试,但效果不一.卡介苗(BCG)与DNA疫苗、蛋白质分子疫苗等联合运用显示了相当好的前景,研制能鉴别诊断牛分枝菌感染和BCG免疫的试剂盒已成为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牛结核病是由牛分支杆菌所引起牛的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并可传染给人类。牛结核病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列为B类动物疫病,是一种人兽共患传染病,其传播流行影响着畜牧业的持续发展和人类的健康。实施牛结核病免疫接种是大多数国家控制结核菌流行的重要措施。在过去10年中,大量的候选疫苗用于牛的测试,但效果不一。卡介苗(BCG)与DNA疫苗、蛋白质分子疫苗等联合运用显示了相当好的前景,研制能鉴别诊断牛分枝菌感染和BCG免疫的试剂盒已成为其发展趋势。但近年来由于艾滋病等其它原因,该病发病率又呈上升趋势。至今牛结核病所造成的损失大于牛的其他各种疾病所造成损失的总和。要从根本上控制牛结核病的发生与流行,必须加强对本病的研究,以便为控制和消灭牛结核病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牛结核病是一种危害严重的、人兽共患的、慢性消耗性传染病,实施免疫接种是大多数国家控制牛结核病流行的重要措施。在过去十年中,人们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来研制更为有效的结核病疫苗,大量的候选疫苗用于牛的测试,但效果不一,它们共同的也是致命的缺点是免疫保护力低。文章就牛结核病疫苗的研究近况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在过去的20年里,人们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来研制更为有效的结核病疫苗,新型候选疫苗大量涌现。这些新型疫苗主要包括减毒活疫苗、重组活疫苗、亚单位疫苗和核酸疫苗。对防制牛结核病的各种新型疫苗也进行了相应的研究,并取得了令人振奋的进展。各种新型疫苗各有优缺点。目前看来,重组卡介苗和DNA疫苗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候选疫苗。但是,所有候选疫苗共同的也是致命的缺点是免疫保护力低。因此,牛结核病疫苗研制的主要努力方向还是在研究分支杆菌免疫机制和免疫失败原因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现有候选疫苗的免疫效力或研制更为有效的新型疫苗。  相似文献   

6.
牛分枝杆菌二价组合及融合DNA疫苗的免疫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PCR技术和重叠延伸剪接(SOE)技术扩增牛分枝杆菌ag85b、mpb64基因和ag85b-mpb64融合基因,连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构建二基因融合(pCDNA-MPB64/Ag85B,pCMA)和二价组合(pCDNA-Ag85B+pCDNA-MPB64,pCA+pCM)DNA疫苗.以牛分枝杆菌卡介苗(BCG)为阳性对照,以pCDNA3.1(+)和PBS为阴性对照,免疫BALB/c小鼠,检测血清特异性抗体水平、脾淋巴细胞增殖情况和IFN-γ及IL-2分泌情况.结果显示:融合DNA疫苗组免疫小鼠血清抗体水平、刺激值(SI值)及IFN-γ和IL-2的分泌水平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5).二价组合DNA疫苗组的体液和细胞免疫指标与BCG组相当(P>0.05),而显著高于两阴性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7.
牛支原体疫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牛支原体(Mycoplasma bovis,M.bovis)是一种造成全世界范围内育肥牛和奶牛多种疾病综合征的重要病原体。临床症状主要包括长期性肺炎及多发性关节炎(CPPS)、呼吸道疾病综合征(BRD)、乳腺炎及生殖器官疾病。牛支原体能感染多种组织和器官,也能从健康的牛体内分离,是威胁畜牧业生产的主要病原体。由于临床上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预防或控制牛支原体感染最好的选择是研发有效的商业可用的疫苗。牛支原体疫苗的研究已历经多年,虽然存在很多问题,但也取得了一定进展。文章对牛支原体弱毒疫苗、灭活疫苗及亚单位疫苗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并讨论了疫苗设计的优化方案,为合理设计和研发有效的牛支原体防控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是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感染家养牛引起的一种热性接触性传染病。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性药物,因此疫苗免疫仍然是防控该病的关键措施。针对该病常用的疫苗主要有灭活疫苗和活疫苗,而基因缺失活疫苗由于具有免疫标识,已成为新型疫苗研发的主流方向。一些发达国家已利用基因缺失标记疫苗,如IBRV gE缺失疫苗,进行免疫根除计划并净化了该病。然而,由于现存的疫苗仍存在免疫抑制与潜伏感染等问题,亟需研制更有效的标记疫苗。论文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的病原学特征、免疫抑制及疫苗研发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IBR有效疫苗的研发及其在防控上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牛结节性皮肤病是由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亚急性或慢性传染病。患病牛的临床症状主要为发热、消瘦、淋巴结肿大、皮肤水肿、局部形成结节或溃疡,影响肉牛增重、奶牛产奶量等,对牛养殖业可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疫苗防控动物疫病是一种高效、可控措施,对疫病的预防发挥重要作用。近年国内外研究人员对牛结节性皮肤病疫苗进行研究,取得一定成绩。本文对牛结节性皮肤病疫苗研究进行综述,为后续牛结节性皮肤病疫苗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随着mRNA技术在疫情防控、肿瘤治疗等领域的迅速发展,其在动物疫病疫苗研究方面也受到了广泛关注。mRNA疫苗具有研发周期短、安全性高以及高效激活免疫系统等特点,已成为当前疫苗研究领域的热点。本文概述了mRNA疫苗的类型及特点,总结了近年来mRNA技术在流感、狂犬病、蚊媒病毒病等人兽共患病,口蹄疫、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伪狂犬病、猪流行腹泻、牛结节性皮肤病、非洲猪瘟等动物病毒病,以及结核病、弓形虫病等细菌病和寄生虫病疫苗研发方面的进展,同时提出了该技术面临的挑战,以期为我国动物疫病疫苗技术的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1.
多杀性巴氏杆菌是引起牛急性出血性败血症和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病原菌,牛巴氏杆菌病的预防主要应用血清B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商品化疫苗,血清A型疫苗的研发迫在眉睫。本文就牛巴氏杆菌病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免疫学诊断技术及疫苗开发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研究者进一步建立牛巴氏杆菌病的诊断技术及制定防控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牛血吸虫病是由牛血吸虫引起的在世界许多地区广为流行的一种较为严重的寄生虫病。目前,用于控制该病的疫苗有辐射致弱的牛血吸虫尾蚴或幼虫疫苗、牛血吸虫成虫疫苗、全虫卵抗原疫苗和特异性抗原疫苗。其中辐射致弱的牛血吸虫尾蚴或幼虫疫苗可部分抵抗牛血吸虫感染,但这种疫苗需要致病性的活尾蚴或能生存的幼虫才能诱导免疫保护。实验免疫接种无活力的牛血吸虫抗原疫苗的牛未能产生保护作用。近来,细胞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新技术的  相似文献   

13.
牛结节性皮肤病可对病畜皮肤造成永久性损害,并会导致产奶量下降、生长发育迟缓、公畜不育和孕畜流产等严重后果,对经济生产具有重要影响。目前尚无治疗该病的特效药,使用安全有效的疫苗是防控该病传播的重要手段。牛结节性皮肤病弱毒活疫苗在许多国家已被成功用于该病的防控,除此之外,由于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与山羊痘病毒及绵羊痘病毒在基因组序列上的高度相似性,山羊痘病毒弱毒活疫苗和绵羊痘病毒弱毒活疫苗在许多地区也被用于该病的防控。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编码基因较多,目前尚未发现基因缺失疫苗和亚单位疫苗具有好的保护效果。近年来灭活疫苗在实验室研究中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仍需进一步大规模临床试验以证明其有效性。此外,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作为一种痘病毒,已被证明是表达多种病原微生物抗原的有效载体之一。笔者主要总结了当前牛结节性皮肤病疫苗的研究进展,对弱毒疫苗、灭活疫苗、基因缺失疫苗和亚单位疫苗的使用情况、保护效果及研究方向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为牛结节性皮肤病疫苗的研发和疫病的防控提供新的思路和见解。  相似文献   

14.
牛结核病的现状及诊断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牛结核病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列为B类动物疫病,是一种人兽共患传染病,其传播流行影响着畜牧业的持续发展和人类的健康。由于卡介苗(BCG)的使用,结核病的发病率比过去有所下降。但近年来由于艾滋病等其它原因,该病发病率又呈上升趋势。至今牛结核病所造成的损失大于牛的其他各种疾病所造成损失的总和。要从根本上控制牛结核病的发生与流行,必须加强对本病的研究,以便为控制和消灭牛结核病提供技术支持。文章对牛结核病的现状及诊断方法做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Jayne Hope博士等研究证实,感染牛的γ-干扰素水平比接种疫苗牛高。根据这一研究结果,研制出一种可以当天在饲养场检测牛结核病的快速诊断试验,并能区分接种和未接种疫苗的牛。  相似文献   

16.
分泌性蛋白Ag85B、MPB64和ESAT-6为Mycobacterium boris的主要保护性抗原,在诱导机体免疫反应和抵抗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以peDNA3.1(+)为载体,构建了由上述3种抗原基因构成的不同疫苗:3基因融合(peDNA-MPB64-Ag85B-ESAT-6,pCMAE)DNA疫苗和三价(pcDNA-Ag85B+peDNA-MPB64+pcDNA-ESAT-6)DNA疫苗,评价各种DNA疫苗诱导的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及以BCG攻毒后的免疫保护水平。试验结果表明,多基因融合DNA疫苗免疫后的小鼠血清抗体水平、淋巴细胞增殖(SI值)、gamma interferon(IFN-γ)和interleukin-2(IL-2)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5),攻毒保护效果也优于多价DNA疫苗,达到了BCG疫苗的免疫保护水平,表明本研究制备的融合DNA疫苗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综述了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常规疫苗的应用情况以及国内外新型疫苗的研究进展,为国内疫苗研制及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属于疱疹病毒I型,可导致牛发生高度接触性、病毒性传染病,病牛和带毒牛是主要传染源,感染牛出现结膜炎、脑炎和流产等临床症状,危害较大。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具有潜伏感染特征,可以潜伏在三叉神经节等部位,在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就会发病,潜伏感染的牛可以长期带毒并不断向外界排毒。控制该病主要通过疫苗免疫,当前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疫苗主要包括传统的灭活苗、弱毒苗以及基因工程疫苗,其中基因工程疫苗是一种新型疫苗,包括基因缺失疫苗、活载体疫苗、亚单位疫苗及DNA疫苗,各种疫苗各有优点。本文主要综述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基因工程疫苗的最新研究进展,为该病的综合防控奠定基础,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重组卡介苗的应用研究及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卡介苗(Bacillus Calmette-Guerin Vaccine,BCG)是牛结核分枝杆菌的突变株。上世纪二十年代卡介苗(Bacillus Calmette-Guerin Vaccine,BCG)被用于接种新生儿来预防结核病。在其安全性被确定后,卡介苗被在全世界范围内推广应用,是目前官方承认的预防结核病最安全有效的疫苗[2],是WHO推荐的,出生时预防接种的疫苗之一。到目前为止,卡介苗已经在全球近200个国家和地区  相似文献   

20.
牛型分枝杆菌MPB70蛋白胶乳凝集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研究牛结核病新型诊断试剂,提高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我们用大肠杆菌工程菌表达了牛型分枝杆菌特异性抗原MPB70并提纯蛋白建立了牛结核病乳胶凝集试验(LAT)诊断方法。MPB70是一种牛型分枝杆菌特异性分泌而卡介苗BCG缺失的蛋白质,热稳定性好,用此蛋白建立的乳胶凝集方法具有良好的敏感性、特异性以及较长的保存期,检测70份临床奶牛血清,与皮内变态反应和间接血凝方法相比较分别具有71.4%和88.6%的符合率。该方法还可鉴别诊断自然感染和疫苗免疫接种。我们建立的牛型分枝杆菌MPB70蛋白乳胶凝集试验诊断方法将分子生物学手段和经典试验方法有机结合,为临床快速检测牛结核病血清特异性抗体水平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