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动物FABP家族基因与脂肪沉积关联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动物FABP(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FABP)的类型、分布、结构特点与H-FABP(Hear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t,H-FABP),A-FABP(Adipocyte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A-FABP),L-FABP(Live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L-FABP),I-FABP(Ileum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I-FABP),Ex-FABP(Extracellular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Ex-FABP)基因多态性及其与脂肪沉积的关联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猪H-FABP基因内含子3多态片段的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研究,肌内脂肪(IMF)含量是影响猪肉品质的决定因子之一。鉴于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脂肪酸生成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H-FABP基因可作为影响IMF含量的候选基因。目前,关于H-FABP基因的研究多集中在5′-上游区和第2内含子的PCR-RFLP及其与IMF的关系等方面。笔者首次对H-FABP基因内含子3多态片段进行序列分析,确定变异位点的位置及引起变异的原因,为确定影响肌内脂肪沉积的主效基因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猪肌内脂肪和H-FABP基因多态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脏脂酸结合蛋白基因(Heart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 gene,H-FABP)是猪肌内脂肪(intramuscular fat, IMF)的候选基因,不同基因型猪其IMF的含量不同,从而影响猪肉质的嫩度、风味和多汁性.本文简要介绍IMF、IMF候选基因及主基因和H-FABP基因多态型与IMF关系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脂肪酸结合蛋白(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s,FABPs)属于脂结合蛋白超家族成员,广泛存在于动物细胞质中,担当细胞内脂肪酸运输任务。文章概述了FABPs家族的结构和功能,并对FABPs家族中的心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 Fatty acid binding-protein,H-FABP)和脂肪细胞脂肪酸结合蛋白(Adipocyte Fatty acid binding-protein,A-FABP)的功能、基因定位、基因结构特点及其对肉质的影响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以鹿苑鸡和隐性白羽鸡为研究对象,选用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基因作为影响鸡肌内脂肪(IMF)的候选基因,利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PCR,对12周龄H-FABP基因mRNA进行定量分析,结合IMF含量和屠宰性状测定,分析H-FABP基因表达水平对IMF含量等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H-FABP和内参基因GAPDH熔解曲线均为单峰,无杂峰及二聚体,定量准确.鹿苑鸡胸肌和腿肌的IMF含量显著高于隐性白羽鸡.H-FABP基因mRNA表达量与IMF含量呈显著的负相关.隐性白羽鸡H-FABP基因mRNA在胸肌和腿肌的IMF的表达量显著高于生长较慢的鹿苑鸡.  相似文献   

6.
 根据GeneBank发表的猪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H-FABP)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一对引物,从杜长大三元杂交猪的腰大肌中提取总RNA,对H-FABP基因进行RT-PCR扩增,产物经琼脂糖电泳分析,呈现一条约124 bp的条带,回收纯化后,将其克隆至pMD18-T质粒载体中,然后进行核苷酸序列分析。与GeneBank中报道的H-FABP基因比较后发现,该基因片段与其它的核苷酸的同源性为94%~100%,推导的氨基酸的同源性为100%.  相似文献   

7.
鸡肌内脂肪性状候选基因的聚合效应及初步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旨在探讨影响鸡脂肪性状重要候选基因A-FABP、Ex-FABP的聚合效应,并对其进行初步验证,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脂肪性状的有效分子标记提供依据。【方法】运用PCR-SSCP技术分别检测如皋鸡A-FABP、Ex-FABP基因所有外显子区域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分析单基因型和聚合基因型与12周龄胸肌脂肪含量之间的关系;同时,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后代分离群体单基因型和聚合基因型的发育性表达规律,进行聚合基因型遗传效应的初步验证。【结果】如皋鸡A-FABP的外显子3、Ex-FABP基因外显子4区域中存在A/G突变,共出现3种基因型;AA型(A-FABP)、BB(Ex-FABP)型个体的肌内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基因型(P<0.05),为有利基因型,两者聚合的AABB型个体同样为最佳基因型。经后代分离群体Q-PCR证实,单基因表达和聚合基因型的表达均不存在性别效应,在胸肌组织中,两候选基因在4周龄时表达量最高,8周龄下降,至12周龄缓慢上升。在聚合基因型个体中,均以AABB型表达水平最高,ABAB型表达量较低。【结论】A-FABP、Ex-FABP两个基因存在聚合效应;其中,AABB型与胸肌组织中高肌内脂肪含量具有紧密关联性。A-FABP、EX-FABP两基因及其聚合基因型可作为如皋鸡肌内脂肪性状有效的候选标记。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H-FABP)和解耦联蛋白3(uncoupling protein,UCP3)基因对贵州香猪肉质的调节作用,采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以外二元杂交猪(大白×长白)为对照,研究H-FABP和UCP3基因在骨骼肌细胞中的表达和细胞定位,并与血清中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和肌内脂肪(intramuscular fat,IMF)含量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香猪骨骼肌细胞中的H-FABP和UCP3基因表达量及其蛋白分布较杂交猪低,但血清FFA和IMF含量较杂交猪高.说明,香猪骨骼肌细胞中H-FABP的表达量不足,其肌细胞从血液中摄取FFA的量较少;同时香猪骨骼肌细胞中UCP3的表达量较低,因此,进入骨骼肌细胞的FFA消耗较少,大量存在于血液中,使脂肪沉积在肌肉细胞间或皮下等部位的机会增加.通过相关性分析表明,H-FABP基因的表达变化与IMF呈中度正相关,UCP3基因的表达变化与FFA呈中度负相关,表明,H-FABP和UCP3以蛋白量的表达变化为主影响骨骼肌细胞中的脂肪代谢,并以此调节香猪的肉质性状.  相似文献   

9.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是脂肪酸结合蛋白家族中最普遍的一种类型,主要存在于心肌、骨骼肌和乳腺等对脂肪酸高度需求的组织中,其主要作用是防止细胞内堆积游离脂肪酸。H-FABP基因的多态性与肌间脂肪(IMF)含量、肉的嫩度及体重显著相关。本文综述了H-FABP基因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0.
研究采用PCRSSCP方法检测白耳鸡A-FABP基因外显子1和H-FABP基因内含子2区域单核苷酸突变位点,并分析多态位点不同基因型及聚合基因型与90日龄胸肌肌内脂肪(IMF)含量的关联。结果在A-FABP基因外显子1和H-FABP基因内含子2处分别检测到C51T和C1523T突变,突变均产生3种基因型(TT/TC/CC),各等位基因频率均处于H-W平衡状态。关联分析和基因型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多态位点与胸肌IMF含量显著相关(P<0.05),A-FABP基因和H-FABP基因不同基因型对白耳鸡胸肌IMF含量的加性效应分别为0.265和0.207,显性效应分别为0.042和0.021,主效应指数(MEI)分别为8.99%和6.93%。TT为两种有利单基因型,对胸肌IMF含量具有显著的正向贡献率(CP:8.23%,6.17%,P<0.05),其对应的个体胸肌IMF含量为3.350%和3.286%。两种有利单基因型聚合个体TT/TT的胸肌IMF含量为3.660%,显著高于其他基因型聚合个体(P<0.05)。  相似文献   

11.
圩猪H-FABP基因多态性分析及其与IMF含量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圩猪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基因的多态性,及其与IMF含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PCR-RFLP(HinfⅠ、HaeⅢ及MspⅠ3种限制性内切酶)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123头圩猪H-FABP基因5'-上游区和第二内含子区的遗传变异情况。【结果】()在5'-上游区:HinfⅠ位点上存在多态性,等位基因H的基因频率为0.6545,表现为中度多态(PIC=0.3500);第二内含子区:HinfⅠ*位点上存在多态性,等位基因B的基因频率为0.7195,表现为中度多态(PIC= 0.3222);Hae Ⅲ位点上也存在多态性,等位基因D的基因频率为0.6301,表现为中度多态(PIC=0.3575);而MspⅠ位点上尚未检测到多态,基因型均为AA型。(2)被测猪群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都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3)所检测的基因型对肌内脂肪(IMF)含量影响的趋势为:HH>Hh>hh,dd>Dd>DD,BB>Bb>bb;遗传效应值分别为:4.6918、4.2665、3.7712、4.6124、4.3167、3.8173、4.3042、4.2358、4.1970;(4)对H-FABP基因3个PCR-RFLP多态片段进行克隆测序分析发现,HinfⅠ-RFLP是由于1 324 bp处存在T→C的突变引起,HaeⅢ-RFLP是由于1 811 bp处存在C→G的突变引起,HinfⅠ*-RFLP是由于1 970 bp处存在T→C的突变引起。测序结果与GenBank公布的X98558和Y16180序列有97.9%及98.3%的同源性。【结论】圩猪H-FABP基因5'-上游区和第二内含子区的多态性对其IMF含量有一定影响,但是否可作为研究该基因与圩猪IMF含量相关的重要遗传标记还需做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圩猪H-FABP基因多态性分析及其与IMF含量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圩猪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基因的多态性,及其与IMF含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PCR-RFLP(HinfⅠ、HaeⅢ及MspⅠ3种限制性内切酶)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123头圩猪H-FABP基因5′-上游区和第二内含子区的遗传变异情况。【结果】(1)在5′-上游区:HinfⅠ位点上存在多态性,等位基因H的基因频率为0.6545,表现为中度多态(PIC=0.3500);第二内含子区:HinfⅠ*位点上存在多态性,等位基因B的基因频率为0.7195,表现为中度多态(PIC=0.3222);Hae Ⅲ位点上也存在多态性,等位基因D的基因频率为0.6301,表现为中度多态(PIC=0.3575);而MspⅠ位点上尚未检测到多态,基因型均为AA型。(2)被测猪群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都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3)所检测的基因型对肌内脂肪(IMF)含量影响的趋势为:HH>Hh>hh,dd>Dd>DD,BB>Bb>bb;遗传效应值分别为:4.6918、4.2665、3.7712、4.6124、4.3167、3.8173、4.3042、4.2358、4.1970;(4)对H-FABP基因3个PCR-RFLP多态片段进行克隆测序分析发现,HinfⅠ-RFLP是由于1 324 bp处存在T→C的突变引起,HaeⅢ-RFLP是由于1 811 bp处存在C→G的突变引起,HinfⅠ*-RFLP是由于1 970 bp处存在C→T的突变引起。测序结果与GenBank公布的X98558和Y16180序列有97.9%及98.3%的同源性。【结论】圩猪H-FABP基因5′-上游区和第二内含子区的多态性对其IMF含量有一定影响,但是否可作为研究该基因与圩猪IMF含量相关的重要遗传标记还需做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吴琼  杨福合  邢秀梅  荣敏 《特产研究》2012,34(1):1-5,30
运用RT-PCR技术,克隆了中国环颈雉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的序列,并对其进行了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环颈雉H-FABP基因cDNA序列长为402bp,开放阅读框为399bp,编码132个氨基酸,推测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14.64KD,等电点为6.30。中国环颈雉H-FABP基因与已报道的鸡、鸭、珍珠鸡等禽类动物的核苷酸和编码氨基酸序列具有很高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4.
The F2 design was used in construction of the pig resource population, and 14 economic impor-tant traits of 119 F2 offspring were measured. The polymorphisms of heart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 gene (H-FABP) were detected by PCR-RFLP.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H-FABP genotypes were analyzed by a fixedmodel.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arcass composition traits were affected by H-FABP gene significantly,backfat thickness alive, carcass backfat thickness between 6th- 7th rib, and average carcass backfat thick-ness, of different H-FABP genotype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P<0. 05). The dominant effects on thetrai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gene affected the carcass composition traits overdominantly. The results alsoshowed that H-FABP gene affected the growth traits and meat quality traits, and the pH1 of different H-FABPgenotypes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湖北白猪及其杂交后代H-FABP基因多态性以及与生产性状的相关进行分析,为在湖北白猪优质系培育过程中进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PCR-RFLP(HinfⅠ、HaeⅢ、MspⅠ)方法分析湖北白猪及其杂交后代共计282头猪的H-FABP基因5′-上游区域和第二内含子遗传多态性,利用最小二乘模型分析杂交后代H-FABP基因型对相关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湖北白猪在HinfⅠ-RFLP位点表现为单态,在HaeⅢ- RFLP和MspⅠ-RFLP位点上呈现多态,杂交一代、杂交二代在三个酶切位点均呈现出多态;湖北白猪在HinfⅠ-RFLP、HaeⅢ-RFLP位点均表现为低度多态,在MspⅠ-RFLP位点表现为中度多态,其杂交一代、杂交二代均表现为中度多态;不同基因型对IMF(Intramuscular fat,肌内脂肪)含量的影响,HH>Hh>hh,dd>Dd>DD,aa>Aa>AA,dd 基因型IMF含量显著高于DD、Dd基因型(P<0.05),aa、Aa基因型IMF含量极显著高于AA型(P<0.01)。HH基因型20日龄重显著高于hh基因型(P<0.05)。其它生产性能在不同基因型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在选育群体中可以通过选择H-FABP的优势基因型(aa- dd- HH)提高IMF含量而不影响其它生产性状。  相似文献   

16.
【目的】克隆兰州大尾羊心脏型肪酸结合蛋白(H-FABP)基因全长cDNA序列,为研究绵羊H-FABP生物学作用和生产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已知哺乳动物H-FABP基因 cDNA 序列,设计5''和3''特异引物,运用cDNA 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获得兰州大尾羊H-FABP基因全长 cDNA 序列。【结果】 扩增获得兰州大尾羊5''端425 bp、3''端231 bp片段和 177 bp中间片段,拼接获得748 bp兰州大尾羊H-FABP基因全长cDNA 序列(GenBank登录号:JQ780322)。 兰州大尾羊H-FABP基因ORF长 402 bp,编码 133 个氨基酸。核苷酸序列分析显示兰州大尾羊H-FABP基因序列与大多数哺乳动物相似,但其第66位发生的碱基转换(T←→G)引起所编码的第22位天门冬氨酸(N)不同于其它所有物种的赖氨酸(K)。构建的基因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兰州大尾羊与山羊亲缘关系最近。预测兰州大尾羊H-FABP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与山羊和牛H-FABP类似,由2个α螺旋和10个反向平行的β折叠组成,10 个折叠片围成一个桶状结构,疏水性残基位于桶内,用于结合脂肪酸。【结论】克隆了兰州大尾羊H-FABP基因,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猪肉品质候选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肉品质性状改良是当今遗传育种界的研究热点之一。利用候选基因策略寻找影响肉质性状的主效基因,从而应用于猪的肉质改良,从分子遗传学角度来说是可行的。综述了与猪肉品质有关的基因:氟烷敏感基因(Hal)、猪酸肉基因(RN)、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H-FABP)、激素敏感脂肪酶基因(HSL)和脂蛋白脂肪酶基因(LPL)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