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超声波辅助提取山楂叶中总黄酮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永福 《安徽农业科学》2012,(19):10076-10077,10111
[目的]研究超声波辅助方法提取山楂叶中总黄酮的工艺条件。[方法]试验以一定浓度的乙醇为溶剂,采用超声波辅助方法对山楂叶中总黄酮进行提取,并对影响山楂叶总黄酮提取率的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分析,优选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优选的山楂叶总黄酮的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50%,料液比1∶24(g/ml),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30 min,提取次数为2次;在优化的条件下,总黄酮的得率可高达2.43%。[结论]超声波辅助提取山楂叶总黄酮的提取时间短、提取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广西大果山楂叶黄酮的工艺条件,为广西大果山楂叶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技术参考.[方法]以广西大果山楂叶为原料,以超纯水为提取剂,通过单因素及响应面试验对超声波辅助提取山楂叶黄酮工艺进行优化,探讨超声波功率、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料液比4个因素对黄酮提取率的影响.[结果]通过响应面试验建立二次多项回归方程:Y=52.91+1.41A+1.08B+1.63C+0.51AB+0.89AC+0.052BC-4.53A2-0.97B2-1.36C2(Y为黄酮提取率,A为提取温度,B为提取时间,C为料液比).超声波辅助提取广西大果山楂叶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波功率140 W、提取温度59℃、提取时间120 min、料液比1:56(g/mL),在此条件下黄酮提取率为54.18 mg/g,与预测值53.86 mg/g的误差小.3个因素对广西大果山楂叶黄酮提取率影响主次排序为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提取温度与料液比的交互作用对山楂叶黄酮提取率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响应面优化得到的超声波辅助水提广西大果山楂叶黄酮工艺具有提取率高、精度高、工艺稳定的优点,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以水为介质,对山楂叶进行超声波处理提取黄酮,其提取效果与常规水浸提法比较,结果表明,超声波提取效率大大提高.超声波水提取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80℃,时间40min,固液比1/30,此时提取率为86.02%.  相似文献   

4.
超声波法水提取山楂叶中黄酮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水为介质,对山楂叶进行超声波处理提取黄酮,其提取效果与常规水浸提法比较,结果表明,超声波提取效率大大提高。超声波水提取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80℃,时间40min,固液比1/30,此时提取率为86.02%。  相似文献   

5.
响应面法优化山楂叶中黄酮提取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确定山楂叶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选取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4个影响提取效果的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并利用Design-Expert 7进行响应面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山楂叶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65%,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60 min,料液比42:1,此条件下黄酮提取量为7.4...  相似文献   

6.
以陕西洛南连翘叶为原料,采用酶解法及超声波辅助提取连翘叶总黄酮。在超声频率30KHz、温度50℃的固定备件下,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选连翘叶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研究结果表明:影响连翘叶中总黄酮提取率的主次因素为pH温度酶用量酶解时间,其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在55℃、pH=6.5、酶用量为1.2%的条件下酶解2.0h,该条件下连翘叶中黄酮的提取率为25.6%。  相似文献   

7.
[目的]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新郑枣叶中总黄酮的工艺,为工业化生产中从枣叶提取黄酮提供参考.[方法]在预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总黄酮的工艺.[结果]总黄酮的最佳提取条件如下:脱脂枣叶粉末2.0 g,乙醇浓度30.00%、料液比1:15、提取温度40℃、提取时间35 min.在此条件下,新郑枣叶中总黄酮提取率为6.55%.[结论]该工艺提取效率高,操作简便,是一种具有发展前景的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合理开发利用苦荞麦生物资源,延伸苦荞产业链,提高其经济效益;探索适合苦荞叶黄酮工业化生产的工艺方法。[方法]以盛花期的苦荞叶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法提取总黄酮,并通过大孔树脂吸附法进行纯化,对提取、纯化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为:以60%的乙醇为提取剂,提取温度为72℃,料液比为1∶32g·mL~(-1),超声波处理时间为31min,超声波功率为101 W,此工艺条件下苦荞叶总黄酮得率为10.2523%;AB-8树脂对苦荞叶总黄酮纯化效果最好,最佳纯化工艺为:上样液pH为5,浓度为1.50g·L~(-1),流速为1.00mL·min~(-1),上样量为33mL·g~(-1)树脂,洗脱液为75%乙醇,洗脱液pH为5,流速为1.50mL·min~(-1),洗脱液用量为10mL·g~(-1)树脂,测得苦荞叶黄酮的回收率为77.01%,黄酮纯度为90.6%,是纯化前的3.02倍。[结论]苦荞叶中总黄酮的含量高,且易纯化;该提取、纯化工艺可满足工业化生产高效益、低成本、简单易操作的需求,为其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红泡刺藤不同部位总黄酮提取及其抗氧化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红泡刺藤叶片为材料,优化超声波辅助乙醇提取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在最优提取条件下探讨红泡刺藤不同器官总黄酮含量和抗氧化性差异。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红泡刺藤叶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乙醇体积分数40%,料液比1∶30 (g/ml),超声波提取功率175 W,超声波提取时间45 min。在此条件下红泡刺藤根、茎、叶和果实总黄酮含量分别为24.66 mg/g、19.06 mg/g、28.07 mg/g和4.05 mg/g。红泡刺藤根、茎、叶和果实的总黄酮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对羟基自由基有很好的清除效果,其IC_(50)值分别为1.620 mg/L、0.537 mg/L、3.655 mg/L和1.499 mg/L,清除能力排序为茎总黄酮果实总黄酮根总黄酮叶总黄酮;其DPPH自由基的IC_(50)值分别为7.856 mg/L、3.559 mg/L、5.481 mg/L和5.574 mg/L,清除能力大小为茎总黄酮叶总黄酮果实总黄酮根总黄酮,抗氧化性均显著高于V_C。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赤楠叶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及含量动态变化。[方法]采取微波-碱水法提取赤楠叶总黄酮,通过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对其工艺条件进行正交优选,以优选工艺条件提取不同月份的赤楠叶总黄酮,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与考察其含量动态变化。[结果]微波功率对赤楠叶总黄酮提取率有显著影响,碱水pH值有极显著影响,优化的微波-碱水法提取工艺条件为:以原料50倍量的pH值为12的碱水,在微波功率300 W的条件下提取8 min,提取次数为1次;赤楠叶总黄酮含量在11月份左右达到最高,8月份左右降到最低。[结论]微波-碱水法提取工艺是一种高效的、节约成本的赤楠叶黄酮提取方法,叶黄酮提取的最佳采叶期以11~12月为宜。  相似文献   

11.
超声法优化山楂叶中黄酮类成分的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山楂叶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确立最佳提取条件.方法 采用紫外检测法,建立山楂叶中黄酮类成分含量的测定方法,用正交设计法对影响超声提取的因素如甲醇浓度、甲醇用量、超声时间和提取次数进行考察,优化提取工艺.结果 对山楂叶中黄酮类成分提取影响最显著的因素为甲醇用量.优化的提取条件为:加20倍量的80%的甲醇,连续提取...  相似文献   

12.
三叶鬼针草中黄酮甙对烟草花叶病毒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测试了从三叶鬼针草中提取的黄酮甙对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mosaicvirus,TMV)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黄酮甙对TMV具有明显的体外钝化作用,其质量浓度为100μg·mL-1时,对TMV的抑制率为91.3%,但对烟草体内病毒复制无显著的抑制效果;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显示黄酮甙与病毒外壳蛋白混合的泳带比对照明显滞后,表明黄酮甙可与TMV外壳蛋白结合,透析或萃取可使这种结合解离,使病毒恢复侵染力,说明黄酮甙对病毒无直接杀灭作用;用黄酮甙处理过的普通烟叶片,12h后接种病毒,可阻抑病毒初侵染,延迟病害症状的出现.  相似文献   

13.
该文通过育苗、造林试验和实验室测定,研究了奥地利黑松的生长特性及抗寒性.结果表明:奥地利黑松幼苗根系发达,主根长、侧根粗壮、层次明显,鲜质量大,与乡土树种油松形成鲜明对照.苗木地径生长量显著大于油松;高生长较快的季节出现在6月下旬至8月下旬,生长量占全年总量的42.3%.31年生奥地利黑松的高生长速生期出现在第15~20年,生长量占树高的32.1%.与油松相比,奥地利黑松树高生长较慢,胸径大于油松,材积年生长量0.007 4 m3,是油松的2倍.人工冷冻处理,测定针叶组织的电解质渗出率,在-20~-40℃条件下,奥地利黑松电解质渗出率明显大于油松;用拟合的Logistic测算出组织的半致死温度(LT50),奥地利黑松的LT50为-16.2 ℃,油松的LT50为-17.9 ℃,其抗寒性比油松弱.针叶组织中较低的束缚水含量、K+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ABA含量是奥地利黑松抗寒性弱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通过不同光照处理对一年生三七叶组织结构、相对含水量、蒸腾速率、光合指标及植株生长的影响,研究一年生三七的光合特性。结果表明:持续的强光照射会导致三七叶片失水皱缩和气孔关闭,叶片的相对含水量和蒸腾速率下降,气孔导度和净光合速率也呈下降趋势。由此可知,三七植株对光极为敏感,连续光照通过改变三七叶片的水分供需状况而影响叶组织的形态结构、蒸腾速率和相应的光合指标,进而影响植株的生长。因此,在生产实际中应进行适度的遮荫,才能保证三七植株的正常生长。研究为三七光合特性的系统研究和生产中三七的有效光照管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于2010年对昆明市近郊大棚和露地辣椒植株上的西花蓟马的种群动态和空间分布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大棚内更适合西花蓟马生存,降雨可明显降低露地辣椒上西花蓟马的种群数量。辣椒开花期,西花蓟马种群数量迅速上升,成虫数量在盛花期达最大值,为平均735头/朵花,而若虫数量在末花期达最大(79头/朵花);西花蓟马成虫在辣椒上部叶的种群密度明显高于中、下部,而其若虫数量以辣椒中部叶片最多。运用聚集度指标、Taylor方法和Iwao的M-m方法进行空间分布检测结果表明,西花蓟马主要集中在辣椒花朵,其成虫、若虫的个体间相互吸引,存在个体群;其空间分布型均为聚集分布,聚集程度随密度升高而增大  相似文献   

16.
 嫩梢的芽、叶和茎均为紫色的茶树品种“紫娟”茶(Camellia sinensis var. assamica)的花青素和其他类黄酮含量比其他大叶种茶树鲜叶含量高。本文建立了“紫娟”茶的黄酮醇类物质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应用该方法测定了不同成熟度新梢的杨梅素类、槲皮素类、山柰酚类和总黄酮醇苷的含量。结果表明,杨梅素类以一芽三叶新梢含量最高(2.29mg/g),一芽二叶新梢、一芽一叶新梢和成熟叶的含量依次分别是2.08mg/g,1.69mg/g和1.05mg/g;槲皮素类含量变化趋势与杨梅素类基本一致,一芽三叶新梢含量最高,为4.39mg/g。山柰酚类含量则呈现出成熟度越高含量越低的趋势,含量依次是一芽一叶新梢(1.29mg/g),一芽二叶新梢(1.28mg/g)、一芽三叶新梢(1.12mg/g)和成熟叶(1.03mg/g);总黄酮醇苷的含量与新梢的成熟度呈正相关。研究结果为研究“紫娟”茶中黄酮类化合物代谢机理和高黄酮醇含量的“紫娟”茶新产品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香椿老叶总黄酮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该文对香椿老叶总黄酮的提取、分离、纯化工艺和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20,乙醇浓度50%,提取温度40℃。根据最佳提取工艺,得到5批质量稳定的香椿总黄酮(平均黄酮含量 55.24%);该总黄酮具有比阳性对照2,6二叔丁基对甲酚(BHT)更强的抗氧化能力(P0.05),其总还原力为Vc相当含量452.64 mg/g,三价铁还原抗氧化能力测试(FRAP)值为14.78 mmol/g,浓度为50、100和200 μg/mL的总黄酮样品1,1二苯基苦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分别为92.4%、92.2%和93.15%。 香椿老叶总黄酮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是一种较好的抗氧化功能性食品的原料。   相似文献   

18.
杨扇舟蛾和杨小舟蛾是危害意大利214杨的主要食叶害虫. 为了研究杨扇舟蛾和杨小舟蛾危害对意大利214杨高光谱特征的影响,并为遥感监测意大利214杨杨扇舟蛾和杨小舟蛾提供基础光谱数据,该文于2003年5—8月以6年生意大利214杨为材料,在杨扇舟蛾和杨小舟蛾危害意大利214杨落叶率为48%时,分别测定试验和对照区冠层、叶片的高光谱数据及相应的生化参数(叶绿素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含氮量和含水率等),应用微分光谱及数理统计中的t检验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意大利214杨受杨扇舟蛾和杨小舟蛾危害后,冠层和叶片的光谱反射率均变小,冠层和叶片光谱的红边具有“双峰"现象;冠层光谱在可见光~近红外波段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辨识能力,敏感波段为449.1~466.1 nm、798.6~801.4 nm和826.8~833.9 nm;冠层和叶片的红边(REP)均呈“蓝移"现象,红边斜率和红边面积变小;冠层试验和对照的REP分别为719.3和725.0 nm,叶片试验和对照的REP分别为709.4和719.3 nm. 杨扇舟蛾和杨小舟蛾危害意大利214杨后,叶面积、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总叶绿素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叶片含氮量和叶片含水量均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19.
不同管理模式对毛竹林碳贮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该研究旨在比较不同管理模式对毛竹林碳贮量的影响和1年生毛竹碳积累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年生毛竹碳积累量在10月份前随时间推移呈直线增加,此后碳积累量的增加趋缓;集约经营和粗放经营毛竹林中1年生毛竹碳积累量在6个月内分别为10.11和5.61 t/hm2,且碳积累主要集中在竹秆,占总碳贮量的71.6%~78.0%;集约经营和粗放经营毛竹林下凋落物的碳贮量分别为1.173和 2.156 t/(hm2·a);集约经营毛竹林年固碳量为12.750 t/(hm2·a),是粗放经营毛竹林的1.56倍;与杉木人工林、热带山地雨林和马尾松林相比,毛竹林具有更大的固定CO2的能力.因此,毛竹是森林植被中固碳效果最好的林木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菜用黄麻不同生育期各部位有机硒的分布特性,为富硒菜用黄麻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指导。【方法】以圆果种菜用黄麻品种桂麻菜1号和桂麻菜2号为试验材料,种植于中硒土壤(pH 6.02,总硒含量0.221 mg/kg),分别于采收期(苗期、打顶期、开花期)和蒴果期测定根、茎、叶及蒴果的蛋白硒、硒代胱氨酸和硒代蛋氨酸含量及采收期叶的总硒含量。【结果】2个品种各部位蛋白硒、硒代胱氨酸和硒代蛋氨酸含量分别为0.034~0.173 mg/kg、2.857~16.053 μg/kg和26.076~135.235 μg/kg;采收期各部位有机硒含量依次为叶>根>茎,蒴果期依次为叶>根>蒴果>茎,且叶的含量显著高于茎(P<0.05,下同)。随生育期延长,2个品种根和叶的有机硒含量在蒴果期达最高值,且显著高于苗期;茎的有机硒含量在打顶期达最高值,且显著高于开花期和蒴果期。采收期2个品种叶的总硒含量分别为96.739~106.023 μg/kg和113.778~137.841 μg/kg,硒代氨基酸占总硒含量的74.351%~80.098%,均达到广西富硒农产品标准(>65%)的要求。【结论】菜用黄麻有机硒分布的主要部位是叶,蒴果期是叶和根吸收硒的关键时期。桂麻菜1号和桂麻菜2号种植于中硒土壤时,采收期其可食用部位均可达富硒农产品要求,可作为富硒蔬菜在中硒土壤区域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