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双峰驼肾近曲小管和远曲小管的体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光镜和电镜技术,测算了双峰驼肾近曲小管和远曲小管微细结构的体视学参数,并与黄牛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双峰驼肾近曲小管刷状缘体积、微绒毛表面积、吞饮小泡和溶酶体体积均显著大于黄牛;远曲小管上皮细胞的线粒体体密度、侧基底面质膜面密度和周界长度也明显大于黄牛.这些结构的差异表明,双峰驼肾脏重吸收水分的能力更强大.  相似文献   

2.
应用体视学方法 ,观测了双峰驼肾小体的光镜结构与电镜结构 ,求出相应参数 ,并与黄牛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双峰驼肾小体的体积与黄牛差异不显著 ,但肾血管球毛细血管线密度、体密度、平均长度和平均体积明显小于黄牛 ,而且双峰驼肾血管球毛细血管基膜也明显比黄牛的厚。表明双峰驼肾血管球毛细血管较稀疏 ,总长度较短 ,过滤膜的基膜层较厚。这些结构特征与双峰驼血管球低滤过率的机能特性相适应  相似文献   

3.
东北虎肾组织形态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一只 8月龄东北虎 (雌 )肾脏组织形态结构的观察 ,结果表明 ,其肾小体体积较小 ,数量较少 ,且呈集中分布 ;在肾小体周围的远曲小管和近曲小管细小而稀少 ,并有较多的大血管分布 ;且近曲小管内微绒毛和侧突较稀疏 ,肾小囊腔较窄 ;髓放线、髓质部内的肾集合管细小而稀少 ,肾集合管及髓袢呈较疏松分布。观察结果还表明 ,东北虎肾脏的组织形态学结构有着显著的生态适应特征。  相似文献   

4.
应用石蜡切片及H.E.染色法对绿海龟的心脏、肝脏、脾脏、肺脏和肾脏进行了组织结构观察。结果显示,心肌纤维的排列较哺乳动物疏松。肝内结缔组织很少,相邻肝小叶分界不清,肝细胞内充满大小不等的空泡或空隙。脾脏动脉淋巴鞘结构明显,未发现典型的脾小体结构。肺为一对长形扁平囊,其支气管树末端的盲囊上有肺泡上皮细胞和毛细血管分布,称为肺泡囊,行使气体交换功能。肾脏由肾小体、颈段、近曲小管、中间段、远曲小管和收集管6部分构成,无髓袢结构。文章还将绿海龟器官的组织学特点与其他物种进行了比较,研究分析它们进化上的异同点。  相似文献   

5.
已有文献报道,长期低剂量接触镉可引起以近曲小管损害为主要特征的肾脏损害。有关禽类镉中毒及其对肾组织结构影响的研究尚未见报道,以期通过此试验的研究为防治畜禽镉中毒提供理论依据。1材料与方法将60只100日龄的依莎褐鸡随机分成3组,即对照组、加镉组、加硒镉组,每组20只。  相似文献   

6.
运用管道铸型技术以及扫描电镜技术对双峰驼肾动脉血管进行了系统观察.结果显示,双峰驼肾动脉在入肾门前约4~8 cm处分为背干和腹干,入肾后在肾窦内相继形成肾段动脉.左右两肾段动脉的分支分布各有特点,各段动脉分支延伸至肾的皮髓交界处,形成弓形动脉;弓形动脉是叶间动脉的延续,并不与肾表面相平行;肾血管球以及出、入球微动脉因分布区域的不同,形态结构也不尽一致.表明,双峰驼肾各段动脉分布的规律性强,段动脉分支之间没有吻合支存在;肾各部位的血管球随分布区域的不同,其形态结构也呈现一定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对 16只具有兔脑炎原虫病的示病症状 ,即出现不同程度的头颈歪邪、震颤、平衡失调和转圈运动等运动障碍症状的獭兔 ,运用原位末端标记技术和基因染色技术 ,着重对病兔肾组织损伤的发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是脑炎原虫主要的寄生部位 ,在此常能检出虫体或假囊 ;凋亡的细胞多见于集合小管的上皮细胞。用TUNEL染色 ,不同阶段的凋亡细胞可出现不同的病理形态学变化。初期的凋亡细胞 ,其胞核浓缩 ,胞膜增厚 ,着色较均匀 ;后期的凋亡细胞 ,其胞核的体积明显变小 ,胞浆减少 ,胞膜呈皱襞状 ,紧紧地包绕着皱缩而浓染的细胞核 ,形成典型的凋亡小体。用 P53和 Bcl- 2染色 ,由于基因表达产物的扩散 ,不仅受损细胞的核染色较深 ,而且胞浆染色也较深。研究证明 ,TUNEL 染色是一种检测由脑炎原虫引起肾细胞凋亡的灵敏、可靠的方法 ;P53和 Bcl- 2基因参与了肾细胞的凋亡过程 ;临床上病兔多尿与脱水可能主要与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上皮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1日龄大通牦牛骨骼肌组织学特点及对低氧的适应,以平原黄牛为对照,利用光镜和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测定骨骼肌肌纤维直径、表面积密度;通过透射电镜比较骨骼肌线粒体的面数密度、面积密度、体积密度、平均体积等结构参数。结果显示,1日龄大通牦牛骨骼肌肌纤维直径显著细于1日龄平原黄牛,表面积密度明显大于平原黄牛,差异极显著(P<0.01);1日龄大通牦牛骨骼肌细胞中线粒体平均体积小于1日龄平原黄牛,并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而1日龄大通牦牛骨骼肌细胞中线粒体体积密度、面积密度、面数密度均大于1日龄平原黄牛,且差异极显著(P<0.01)。以上结果表明,大通牦牛通过增加骨骼肌线粒体面数密度、面积密度、体积密度,降低线粒体平均体积来提高其在低氧环境中对氧的利用,并且在长期进化中形成了肌纤维直径小,表面积密度大的组织学特点。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双峰驼的高盐适应机制并筛选出受高盐调控的基因,本试验采用RNA-Seq技术对双峰驼肾皮质细胞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试验分为2个组,等渗培养基处理的肾皮质细胞为对照组(Control),高渗培养基处理的肾皮质细胞为高渗组(HS),进行转录组测序,从而筛选出一系列差异表达基因(DEGs),并用GO富集和KEGG富集分析对DEGs进行基因功能和途径的注释。结果显示,在高盐环境下双峰驼肾皮质细胞中共有4 854个显著DEGs;GO富集分析显示,DEGs显著富集在G蛋白偶联受体活性、受体结合、核酸结合转录因子活性、质膜、离子通道的活动和免疫反应等功能中;KEGG通路富集显示,DEGs显著富集在信号传导、辅助因子和维生素代谢、信号分子相互作用、运输和分解代谢、免疫系统等通路中;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随机检测了参与高盐代谢的3个差异表达基因,其表达趋势与RNA-Seq一致,可以验证RNA-Seq技术的准确性。因此,双峰驼肾皮质细胞的高盐耐受性可能与这些途径和通路中重要基因的调控有关。本试验结果将为进一步揭示双峰驼耐盐性的分子调控机制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长眉型骆驼是我国现有骆驼品种中为数不多的骆驼品种,全国存栏量不足1 000峰,其中内蒙古阿拉善地区饲养的长眉驼有100峰左右。介绍了阿拉善长眉驼的分布范围、饲养历史及其体形特点,并就其生产性能与普通双峰驼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长眉驼体侧绒毛较普通双峰驼厚;体侧毛长大于普通双峰驼;绒细度与普通双峰驼相近;绒毛鳞片结构与普通双峰驼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1.
双峰驼跖趾关节解剖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大体解剖学方法,研究了成年双峰驼的8个跖趾关节,并与马、牛、羊、猪、犬等动物的对等器官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双峰驼跖趾关节的形态结构有以下显著特征:(1)跖骨远端关节面后部有矢状嵴,近趾节骨近端关节面后部有与之相对应的矢状沟,这种结构与跖行动物和趾行动物相类似;(2)籽骨上没有对应近趾节骨近端的关节面;(3)籽骨间韧带只连接同一趾上的2个籽骨,与牛的将2趾的4个近籽骨连在一起的结构不同;(4)轴侧侧副韧带不像牛的那样与对侧的同名韧带共同起始于跖骨远端滑车间切迹,而是分别起始于此切迹的轴侧韧带窝及韧带结节;(5)轴侧侧副韧带仅为1层,而远轴侧侧副韧带分为2层;(6)籽骨直韧带、趾间趾节骨籽骨韧带及趾间近韧带均缺如。  相似文献   

12.
彩组织学与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双峰驼幽门腺区黏膜的微细胞结构作腺体细胞组成。双峰驼幽门腺也为高度蟠曲的分支管状腺,由柱状上皮构成,胞质中有细小的嗜伊红颗粒,主要分泌酸性糖共轭物,在腺体细胞间有分布密度大于贲门腺和胃底腺的亲银细胞(即分泌5-羟色胺的EC细胞);黏膜肌层进入固有层,使腺体间可看到丰富的平滑肌纤维;覆盖于幽门腺区的高柱状上皮分泌中性糖共轭物和酸性糖共轭物,以前者为主。双峰驼幽门腺区在皱胃中所占面积最小,黏膜皱襞不发达,但其胃沟多而密集并且很深,可达黏膜层的1/2或2/3,常有多条深的胃小凹开口于此,从而增加了幽门腺区的表面积。研究结果显示,双峰驼幽门腺区黏膜的基本结构与其他动物及人的相似。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采用灌胃法诱导SD清洁级小鼠脾虚动物模型,造模完成后检测小鼠肾脏中Bcl-2、Fas和Bax蛋白表达的改变,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大承气汤诱导小鼠脾虚模型,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肾脏局部形态,SP法检测Bcl-2、Fas和Bax蛋白在肾脏细胞中的表达。结果:脾虚组小鼠肾小球部位出现炎症,肾近曲小管和远曲小管部位出现凝固性坏死;肾脏细胞中Bax和Fas蛋白的表达率升高(P<0.05),Bcl-2表达降低(P<0.05)。结论:脾虚会引发肾脏发生病理变化,同时会使Bax和Fas蛋白的表达升高,Bcl-2蛋白的表达下降,增加了肾脏细胞发生凋亡的机率。  相似文献   

14.
采用连续腹腔注射等体积不同浓度梯度三氯化铝法,建立不同程度雏鸡亚慢性铝中毒模型,通过对血清和肾脏中铝含量、血清中肾功能指标肌酐(Cr)和尿素氮(BUN)含量测定,并应用光镜技术观察肾脏组织学结构,探讨染铝对雏鸡肾脏结构与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染铝组血清和肾脏中铝含量以及血清中Cr和BUN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且存在剂量效应关系.光镜下,低剂量染铝组肾小球轻度肿胀,肾小管和近曲小管未见明显变化.中、高剂量染铝组肾小球肿胀,肾小球内细胞数量增多,肾小管浊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肿胀.上述结果说明,亚慢性铝中毒可致雏鸡肾脏结构及功能受损.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饮水中添加不同水平硼对固始鸡肾脏组织结构的影响。将180羽1日龄固始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Ⅰ组、Ⅱ组,试验Ⅰ、Ⅱ组饮水中分别含硼100,200mg/L,试验期6周。每周末每组随机选取固始鸡10羽,颈动、静脉放血致死,立即解剖取肾脏,Bouin液固定,制作石蜡切片,H·E染色,显微观察与摄影。结果表明,试验Ⅰ组1~2周肾小体血管球肿胀,肾小管管壁细胞肿胀、变性,集合小管和肾小管直部细胞颗粒变性;第3周起肾脏组织结构开始恢复,到第6周时组织结构基本恢复正常。试验Ⅱ组1~2周固始鸡肾小体血管球的萎缩、坏死、崩解现象较为普遍,肾小囊腔变大,囊壁结构不完整;近曲小管和远曲小管细胞肿胀,细胞颗粒变性或水样变性;3~6周固始鸡肾脏的组织结构有恢复迹象;但第6周肾脏的病理组织学变化仍比较明显。结论:饮水添加硼100mg/L,对1~2周固始鸡肾脏组织结构发育有一定的抑制或损伤作用,对3~6周固始鸡肾脏的组织结构发育有改善和促进作用;饮水添加硼200mg/L,则对整个试验期固始鸡肾脏的组织结构发育均有明显的抑制甚至毒性作用,进而影响机体排泄功能。  相似文献   

16.
黄牛便血在兽医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病,多发于夏、秋炎热季节,发病急、病程短。《景岳全书》指出:“血在便后来者,其来远,远者或在小肠,或在胃;血在便前来者,其来近,近者或在大肠,或在肛门。”粪便色黑或紫暗为远血,便血鲜红为近血;远血多为脾虚,近血多为湿热。近年来,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黄牛便血17例,除1例未及时抢救死亡外,另外16例全部治愈,  相似文献   

17.
应用大体解剖学和血管铸型方法,研究了12峰双峰驼肾动脉的分支分布。结果显示,肾脏的肾动脉在进入肾门之前均分成一背干和一腹干,在肾窦内,背干分为一前支,再由前、后支分别发出背部贤脏的各肾段动脉。腹干不分前、后支,而由主干直接发出腹部肾脏的各肾段动脉。不仅各肾段动脉之间未见吻合,背干及其分支与腹干及其分支之间也无吻合。左肾肾段动脉共13条,右肾肾段动脉12条。表明,双峰驼不仅左、右肾的肾动脉与肾段动脉不尽相同,各肾的背部和腹部的动脉供应也存在差异。肾动脉的背干和腹干是相对独立的。  相似文献   

18.
综述了国内外近40年双峰驼在染色体核型、血液蛋白多态、基因组DNA和线粒体DNA遗传多样性上的研究进展。染色体核型、血液蛋白多态分析表明,双峰驼的遗传多样性有限,微卫星和线粒体DNA的RFLP分析表明双峰驼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基于线粒体DNA全序列的骆驼科动物遗传进化分析有助于理解骆驼科动物进化历史。由于研究滞后,目前还未有关于双峰驼群体线粒体DNA序列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相似文献   

19.
便血即粪中混有血液,是黄牛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有近血和远血之分。《景岳全书》指出:“血在便后来者,其来远,远者在小肠,或在胃,粪便色黑或紫暗”;“血在便前来者,其来近,近者在广肠,或在肛门,便血鲜红”。笔者在兽医临诊实践中共治疗重症便血病牛47例,治愈47例,治愈率达100%,收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阿拉善双峰驼上皮细胞钠通道的作用特点,试验采用深圳华大公司提供的ENaCα亚基基因片段序列设计PCR引物,提取阿拉善双峰驼肾皮质总RNA,反转录合成cDNA,PCR扩增获得双峰驼ENaCα亚基基因,构建克隆质粒pMD19-T-ENaCα,对重组质粒进行双酶切和测序分析;采集双峰驼肾皮质部分,细胞体外培养到P3代后,加入不同浓度的醛固酮(aldosterone)和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细胞中ENaCα亚基基因的表达情况,以确定ENaCα对两种激素浓度变化的敏感性。结果显示,PCR扩增得到2.2 kb的特异性条带,SmaⅠ和PstⅠ双酶切得到2.2和2.7 kb的条带,表明重组质粒pMD19-T-ENaCα构建成功。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1×10-9 mol/L醛固酮和血管紧张素Ⅱ处理的双峰驼肾皮质细胞的ENaCα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10-6、1×10-7和1×10-8 mol/L醛固酮和血管紧张素Ⅱ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本研究结果为揭示双峰驼水盐代谢的生理机制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