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讨水温对不同规格细鳞鲑(Brachymystax lenok)摄食和生长的影响,采用自制饲料在不同温度(6℃、10℃、14℃、18℃和22℃)下对小(7 g)、中(68 g)、大(169 g)三种规格的细鳞鲑进行饲养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小规格细鳞鲑在18℃时获得最大摄食率,中规格细鳞鲑在14℃和18℃获得最大摄食率,而大规格细鳞鲑在14℃时获得最大摄食率(P0.05)。小、中规格细鳞鲑在14℃和18℃时的特定生长率最高,而大规格细鳞鲑特定生长率在14℃时有最大值(P0.05)。相同水温条件下,细鳞鲑的最大摄食率随体重的增加而增加,特定生长率随体重的增加而降低,鱼体能值随体重的增加而升高。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水温和体重对细鳞鲑最大摄食率(C_(max))的影响可以用下式模拟:lnC_(max)=–6.8282+1.1603ln W+0.3729T–0.0095T~2–0.0157Tln W;水温和体重对细鳞鲑湿重特定生长率(SGR_w,%/d)的影响可用下式拟合:ln SGRw=–1.9390–0.2184ln W+0.4376T–0.0147T~2,水温和体重对细鳞鲑能值E_t(k J/fish)的影响可用如下方程进行较好拟合:ln Et=1.0012+1.2070ln W–0.0002T~2–0.0021Tln W。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水温和体重对细鳞鲑最大摄食率和鱼体能值的影响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而对湿重特定生长率的影响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综合上述研究结果可以认为细鳞鲑养殖的适宜水温范围是14~18℃。  相似文献   

2.
盐度对黄鳝摄食和饥饿失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盐度对黄鳝最大摄食率有极显著影响(P<0.01),盐度(NaC l)为6或者4 g/L时,黄鳝最大摄食率最大(P<0.01);盐度为4、8、10 g/L时,黄鳝最大摄食率相近,但显著高于盐度12、14 g/L组和对照组(P<0.05)。同时,盐度对黄鳝排粪量与摄食量之比没有影响(P>0.05)。试验鱼19.53~32.37g的初始体重的差异和不同盐度对黄鳝饥饿失重率都有极显著影响(P<0.01),将黄鳝初始体重调整为25.56g后,得到不同盐度下黄鳝饥饿失重率从高到低的顺序:6 g/L>8 g/L>4 g/L>2 g/L>0.8 g/L>1 g/L>0.4 g/L>对照组(P<0.01)。  相似文献   

3.
以全程摄食颗粒饲料、颗粒饲料+苏丹草和浮萍、苏丹草和浮萍三种不同养殖模式的草鱼(初始体重为0.25~0.30 g;终末体重为50~100 g)为实验对象,对其血液生化指标、肝胰脏指数、肝胰脏脂肪含量、肝胰脏组织学结构、肝胰脏超微结构等指标进行了测定与观察。结果表明:摄食饲料+苏丹草和浮萍组的草鱼肝脏组织、细胞结构均较为正常,血清中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最低,白蛋白含量及碱性磷酸酶和乳酸脱氢酶活性最高;单独摄食苏丹草和浮萍组的草鱼肝脏组织和细胞形态正常,但白蛋白含量较低,个体消瘦;单独摄食饲料组的草鱼,脂肪在肝脏细胞中大量蓄积,致使肝脏细胞坏死,肝脏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4.
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了黑Jun(Sebastodes fuscescens)的最大摄食率,并探讨了体重和温度等因子的影响。在15℃条件下,最大摄食率(Rmax)与体重(W)的相互关系为: Rmax=2662.80W^-0.3932(R=0.9364)。在温度为11、15、22、25℃的条件下,最大摄食率分别为119.01、328.63、287.10、226.97J/g.d,二者的相互关系为:Rmax=-967.03+141.14T-  相似文献   

5.
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了黑鲪(Sebastodes fuscescens)的最大摄食率,并探讨了体重和温度等因子的影响。在15℃条件下,最大摄食率(Rmax)与体重(W)的相互关系为:Rmax=2 662.80W-0.393 2 (R = 0.936 4)。在温度为11、15、22、25℃的条件下,最大摄食率分别为119.01、328.63、287.10、226.97J/g·d,二者的相互关系为:Rmax=-967.03 141.14T-3.76T2(R = 0.960 2),由此式可推算出该种鱼的最佳食欲温度为18.76℃,在此温度下的最大摄食率估计为356.80J/g·d,最大摄食率与温度和体重的关系为:Rmax=(-7 161.63 1 045.25T-27.86T2)W-0.393 2。  相似文献   

6.
室内研究了不同水深条件下黄鳝的最大摄食率以及黄鳝对沉性饲料和浮性饲料的选择性。在水温相同(24℃)和6 d静水无土养殖的条件下,水深对初始体质量(9.93±1.16)g/尾黄鳝的最大摄食率有极显著的影响,不同水深组最大摄食率从高到低顺序为:10 cm>15、5 cm>20、25、30 cm。水深为10.45 cm时黄鳝食欲最佳。黄鳝摄食沉性饲料的比例明显高于浮性饲料。摄食浮性饲料的比例极显著受水深的影响,从高到低水深组的顺序为:5~10 cm>15 cm>20~25 cm。  相似文献   

7.
一、草鱼生长发育需要什么样的环境条件 草鱼,也称鲩鱼、草鲩、草根等,草鱼在水温1—38℃范围内都能存活,最适宜养殖水温为25~30℃,在水温27~30℃时其日进食量可达自身体重的60%以上;当水温低于20℃时摄食量明显降低,低于7℃时停止摄食。幼鱼主要摄食浮游动物,以及摇蚊幼虫等。  相似文献   

8.
水温、盐度和溶氧对红鳍东方鲀幼鱼游泳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考查水温、盐度和溶氧对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幼鱼游泳能力的影响,测定了其在不同水温[15.2、20.2、25.6(对照)和30.4℃]、盐度[0、10、20、32(对照)和40]和溶氧[2.14、4.10、5.81和7.36 mg/L(对照)]条件下的临界游速和最大游速。结果表明,水温和溶氧含量均显著影响实验鱼的临界游速和最大游速(P0.01)。随水温和溶氧含量升高,实验鱼的临界游速和最大游速均逐渐增加。水温(T,℃)与临界游速(U_(crit),cm/s)和最大游速(U_(max),cm/s)均呈二次函数关系,关系式分别为U_(crit)=-0.095T 2+5.450T-47.79,R~2=0.995(P0.01)和U_(max)=-0.018T 2+2.204 T-12.27,R~2=0.981(P0.01)。溶氧含量(DO,mg/L)与临界游速和最大游速也均呈二次函数关系,关系式分别为U_(crit)=0.230DO2+1.561DO+5.84,R~2=0.995(P0.01)和U_(max)=-0.806 DO2+11.10DO-3.919,R~2=0.985(P0.01)。不同盐度下实验鱼的临界游速和最大游速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认为,低温和缺氧会降低红鳍东方鲀放流苗种的游泳能力,进而降低其放流后的捕食成功率,提高被捕食概率。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不同水温环境中(5~25℃)多棘海盘车(4~8 cm)对菲律宾蛤仔(20~40 mm)的摄食选择性,本实验利用饵料收益率、摄食规格选择性、摄食量与摄食率等指数,分析了温度、多棘海盘车规格及饵料规格对多棘海盘车摄食选择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实验条件下,捕食者及被捕食者规格对饵料收益率影响显著,温度对饵料收益率影响不显著;根据饵料收益模型,4种规格多棘海盘车依次在摄食20、23、30和35 mm蛤仔时的饵料收益率最大,收益率分别为0.62、0.70、0.83、0.94 mg/min;5~15℃条件下,摄食量随水温升高而增大,15℃为多棘海盘车摄食蛤仔的最适水温,此时5~8 cm多棘海盘车摄食量均达最大值,分别为0.37、0.45和0.54 g/d,之后随水温升高摄食量减小;摄食率昼夜差异显著,夜间显著高于白天;青岛近海5—6月的水温(13~18℃)为蛤仔春季繁殖的适宜水温,也是多棘海盘车最适生长和摄食温度,此时应加强对多棘海盘车的防治和清除。  相似文献   

10.
采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研究了水温时圆斑星鲽(Verasper variegatus)摄食和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水温对圆斑星鲽生长发育的影响明显,在适宜的水温条件下,圆斑星鲽的生长发育速度是不适宜水温条件下的5倍.圆斑星鲽的适宜摄食温度为15~24℃,最佳摄食温度为18~21℃,每天的平均摄食率为鱼体重的1%左右.水温<18℃或>21℃时,摄食量开始迅速下降,到了12℃时,摄食率比最高时下降了80%左右,6℃时几乎不摄食.2~26℃水温是圆斑星鲽养殖生产的安全上下限.  相似文献   

11.
应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不同水温(15.8℃、21.0℃、26.6℃、30.9℃、36.5℃)对小[(28.1?1.1)g]、中[(278.9?20.1)g]、大[(575.8?37.4)g]3种规格的珍珠龙胆石斑鱼(棕点石斑鱼♀×鞍带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pinephelus lanceolatus♂)呼吸和排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温度和规格对珍珠龙胆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小、中、大3种规格珍珠龙胆耗氧率和排氨率随水温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变化规律,当水温为26.6℃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510±0.124)mg/(g·h)、(0.306±0.007)mg/(g·h)、(0.161±0.010)mg/(g·h)和(47.739±21.048)μg/(g·h)、(13.956±1.783)μg/(g·h)、(6.811±1.882)μg/(g·h),耗氧率和排氨率与温度之间的回归关系均符合一元四次方程,相关系数R2均为1.000。在水温15.8~36.5℃范围,相同水温下,珍珠龙胆的耗氧率和排氨率随其个体的增大而降低,耗氧率和排氨率与规格之间的回归关系均符合一元二次方程,相关系数R2均为1.000。不同温度条件下,小、中、大3种规格珍珠龙胆的耗氧率Q10和排氨率Q10在21.0~26.6℃时均达到最大,且其均在26.6~30.9℃时最小。小、中、大3种规格O/N比值平均值变化范围分别为21.535~113.541、15.713~32.193、12.097~27.094,表明实验水温条件下小规格珍珠龙胆的供能物质为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而中、大规格珍珠龙胆的主要能量物质为蛋白质和脂肪。  相似文献   

12.
投饲率对草鱼生长、体组成和能量收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建立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的精准投喂模型管理系统,研究了不同投喂水平下草鱼的能量收支。实验在水温(27.5±2.0)℃条件下,选用初始体重(71.03±1.13)g的草鱼,共设5个不同投饲水平(饥饿、1%鱼体重(1%BW)、2%BW、4%BW和饱食),研究摄食水平对草鱼生长、鱼体组分和能量收支的影响。结果显示:随投喂水平的增加,草鱼鱼体水分减少,粗蛋白含量、粗脂肪含量和能量增加,灰分含量先减少后增加。特定生长率和热积温生长系数均随投喂水平的增加先增加再降低,在5%鱼体重时达到最大,且高于饱食投喂组。饵料转化率(FE)在投喂水平为体重2%组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各组。干物质和能量表观消化率随投喂水平的增加而显著增加,蛋白质表观消化率在投喂水平为体重2%组显著高于其他组。生长能比例随投喂水平的增加而显著增加,而在体重2%组到饱食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代谢能与生长能相反。在最大投喂水平下的能量收支方程为:100 C=21.72 F+4.25 U+45.85R+28.18 G或100 A=61.94R+38.06G。结果表明,5%鱼体重的投喂量为草鱼此阶段的最佳投喂水平。  相似文献   

13.
在水温为20.0±0.5℃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盐度(0、3.0、6.0、9.0、12.0)和不同体重(平均体重为7~8 g、19~20 g两种规格)对克氏原螯虾的耗氧率、CO2排出率以及NH3-N排泄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低盐度条件下(0~6.0),两种规格克氏原螯虾的耗氧率、CO2排出率和NH3-N排泄率均随着盐度的升高而显著上升(P<0.05),盐度为6的条件下代谢水平达最高值,此后随着盐度的升高耗氧率、CO2排出率和NH3-N排泄率显著下降(P<0.05);相同盐度下,小规格(平均体重为7~8 g)克氏原螯虾的耗氧率、CO2和NH3-N排泄率显著高于大规格虾(平均体重为19~20 g)。相同规格的克氏原螯虾在不同盐度条件下呼吸商、氧氮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是大规格的克氏原螯虾呼吸商和氧氮比显著大于小规格的虾(P<0.05),前者的代谢率极显著低于后者(P<0.01)。  相似文献   

14.
选取体质良好、活力强的大海马(Hippocampus kuda Bleeker),体重(3.075 g±0.16 g)、体全长(11.55 cm±0.31cm)。设置18℃、23℃、28 3℃个实验组和1个对照组(CT组:自然变温),每组3个重复,实验周期28 d。结果显示,大海马在23℃时生长速率最快,摄食活跃;28℃大海马反应最迅速(5.8 s±0.74 s),摄食量最大(153.92 g±10.33 g),活动频繁,泳速大;而18℃和自然变温条件下对食物的反应不敏感,多缠绕在附着物上,摄食时呈聚集式分布;23℃和28℃时,相对活跃,会主动游向饵料摄食,摄食效率较高。综上所述,温度的改变对大海马的生长速率及摄食行为均有一定影响;在适宜温度下,大海马的活力大,摄食量多,生长速率相对较快。本研究旨在为大海马饵料开发和养殖环境优化提供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15.
2014年,将广西的菲牛蛭(Hirudinaria manillensis)引种入贵州开展驯养试验,对菲牛蛭的摄食与生长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引种菲牛蛭摄食系数随着体重的增加而降低,其中在体重小于1 g时摄食系数最大,为0.89±0.60,体重在1~4 g时为0.54±0.45,体重在4~10 g、11~17 g的摄食系数分别为0.37±0.26、0.24±0.18。(2)引种菲牛蛭平均快速代谢期随着体重的增加而延长,体重小于1 g时平均快速代谢期最短,为(3.30±0.82)d,体重在1~17 g之间时快速代谢期相近,约为6~7 d。(3)引种菲牛蛭增重率随体重的增加呈现下降趋势,其中体重小于1 g时增重率最大,可达626.67%,1~4 g时增重率下降最快,增重率为263.96%,11~17 g增重率最小,仅有64.01%。(4)体重在小于1 g、1~4 g、4~10 g、大于10 g几个阶段的饲料系数分别为209.57%、225.59%、237.12%和294.65%。研究表明,随着体重的增加引种菲牛蛭饲料系数有增加的趋势;引种菲牛蛭摄食系数在体重小于1 g、1~4 g、4~10 g、大于10 g等几个生长阶段有明显差异,投喂周期存在差异,可以以此作为菲牛蛭分级饲养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通过肌内注射、口灌两种给药方式,研究氟苯尼考在罗非鱼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特征。把吉富罗非鱼(GIFT Oreochromis niloticus)随机分成2组,控制水温在30℃,以15 mg/kg分别单剂量肌内注射、口灌给药。经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血浆中氟苯尼考浓度,用Win Nonlin药动学软件分析药动学参数。结果表明:肌内注射氟苯尼考后,药物吸收较慢,消除较快,达峰时间(T_(max))=4 h,峰浓度(C_(max))=4.64μg/mL,消除半衰期(T_(1/2λ)z L)=10.45 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91.06μg·h/mL。口灌氟苯尼考后,药物吸收较快,消除较慢,T_(max)=1 h,C_(max)=5.92μg/mL,T_(1/2λ)z L=13.13 h,AUC=61.96μg·h/mL。肌内注射、口灌氟苯尼考后,二者的药动学参数差异显著,这一差异表明肌内注射给药吸收相对较慢,但更为完全(肌内注射氟苯尼考的AUC明显较大),消除相对较快。  相似文献   

17.
南方紫海胆摄食习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研究了成体南方紫海胆(Anthocidaris crassispina)的摄食和活力情况。结果表明,紫海胆在5种海藻共存的情况下,对不同海藻类具有不同选择性,日摄食率有显著性差异,对琼枝麒麟菜(Betaphycus gelatinum)的嗜食性最高,其次为半叶马尾藻(Sargassum hemiphyllum)、石花菜(Gelidium amansii)、石莼(Ulva lactuca),对刺松藻(Codium fragile)的喜好性较差。紫海胆的摄食受水温、海藻种类和自身体质量的影响,在23~27℃时活力和摄食状态最佳,水温升高和降低均会显著抑制其摄食;成体紫海胆对石莼、半叶马尾藻和琼枝麒麟菜的日摄食率有显著差异;在最适摄食水温下,紫海胆日摄食率随体质量增加呈显著的指数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8.
采用养殖生态学方法,研究了不同水温下鲻鱼对凡纳滨对虾养殖沉积物的摄食与吸收。选择大、中、小3种规格鲻鱼,体质量分别为(16.25±0.88)g/尾,(29.00±1.73)g/尾,(42.93±1.08)g/尾,将养殖沉积物收集后投喂鲻鱼,在自然水温为21.5~25.5℃流水系统中养殖46d,然后测定其特定生长率、摄食率、排粪率以及有机质和氮、磷吸收率。试验结果表明,(16.25±0.88)g/尾鲻鱼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42.93±1.08)g/尾,特定生长率与鲻鱼体质量呈负相关。3种规格鲻鱼摄食率和排粪率与水温呈正相关,水温升至25.5℃时均最高,(29.00±1.73)g/尾鲻鱼摄食率和(16.25±0.88)g/尾鲻鱼排粪率整体最高。(29.00±1.73)g/尾鲻鱼对有机质和氮、磷吸收率最高,分别为60.63%,82.15%,44.24%。鲻鱼对养殖沉积物中有机质和氮、磷的移除量分别为0.619g/(kg·尾),0.043g/(kg·尾),2.746mg/(kg·尾)。研究表明,鲻鱼摄食凡纳滨对虾养殖沉积物的生长效果良好,不但可以利用养殖环境中有机物和营养物质,同时为鱼虾混养模式中的鲻鱼规格搭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中华绒螯蟹的摄食量和胃容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实验室水族箱控温条件下,以个体重3—50g的河蟹为试验对象,探讨了河蟹日摄饵率与不同饵料,水温和蟹体规格之间的相关关系,并测定了不同规格河蟹胃的物理最大容纳量(胃容量)。研究结果表明,在15—25℃范围内,河蟹的日摄饵率与水温呈指数式递增.25℃时,河蟹对小鱼、配合饵料和熟黄豆的日摄饵率分别是15℃时的1.77、1.68和2.33倍;而在同一水温条件下,河蟹对黄豆的摄饵率最低、小鱼最高,表现出对小鱼有较好的嗜食性。20℃条件下,河蟹的日摄饵率与规格呈负相关关系.统计结果表明,三种饵料中,不同规格的河蟹对配合饵料的摄食随意性较大;河蟹的胃容量与体重呈明显正相关关系.结合体重与摄饵率、胃容量之相关方程,推算了一定水温条件下不同规格河蟹的日投饵次数.  相似文献   

20.
在水温保持约28℃条件下,方斑东风螺日均摄食率、日均体重增长率,随其生长逐渐下降,而日均体重生长量逐渐上升。在密度300~1500个/m2范围内、小换水量(30%/d)试验条件下,当体重为1~2g、壳高15~20mm时,不同密度组方斑东风螺生长无明显差异,适宜的密度在1500个/m2以内;当体重3~4g、壳高25mm左右时,密度1500个/m2,方斑东风螺生长速度明显低于其他组,认为适宜的密度为900个/m2左右;当体重4~5g、壳高25~30mm时,适宜密度应为600~900个/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