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环境特性 奶牛怕热,较一般牛更甚,其原因主要是: 1.1饲料在消化和利用的过程中,产热量多 牛饲料的消化一半左右是依靠瘤胃微生物的发酵分解来完成的,该发酵分解过程会产生大量的发酵热。据黄应祥研究,饲料在瘤胃发酵所产生的乙酸、丙酸、丁酸在代谢的过程中,将分别有54%、29%、31%左右以发酵热的形式损失掉。该发酵热在寒冷季节可用于维持体温,但在炎热季节却增加了机体散热的负担,造成牛喜冷怕热。奶牛干物质的采食量相当于其体重的3%以上,比普通牛要高50%左右,因而奶牛比普通牛产热更多,更惧怕炎热。  相似文献   

2.
牛瘤胃臌气又叫牛肚胀,是瘤胃内容物急剧发酵产气,使胃壁极度扩张,威胁牛生命的一种疾病,多发生在夏秋季节,死亡率可达30%。1.牛瘤胃臌气的病因及症状 1.1病因 其主要原因是牛采食大量易发酵的饲料。如幼嫩多汁的青草,开花前的苜蓿、甜菜叶、草木樨、紫云英、豌豆藤、霜冻的草类以及腐败变质的饲料,发酵而产生大量气体,  相似文献   

3.
奶牛瘤胃生理及其发酵条件的调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了解奶牛瘤胃消化生理的最佳发酵条件,从营养结构和饲养结构来调整奶牛的发酵,包括对瘤胃微生物、酸度、挥发性脂肪酸的比例、温度、氨产生的速度以及对NDF和ADF的分解率的调控,以达到稳定、高效的生产。  相似文献   

4.
活性酵母培养物能刺激瘤胃中的纤维菌的生长,且有助于瘤胃发酵,提高饲料的消化率和吸收率。乳酸菌有助于奶牛瘤胃乳酸分解菌的生长和存活,从而分解高产奶牛在泌乳高峰期由于饲喂高精料产生的过量乳酸,维护瘤胃的酸碱平衡、减少代谢病的产生。本实验的目的:测定活性酵母对奶牛泌  相似文献   

5.
酵母和酵母培养物常用作调控反刍动物瘤胃发酵的饲料添加剂,其增奶效应在2~3磅/d之间,且多数试验结果在统计上差异不显著,有试验表明在炎热气候下,它能够增加产奶量,改善奶牛繁殖性能。为此,我们进行了在热应激条件下给泌乳早期奶牛饲喂酵母培养物的试验。1材料和方法1.1供试牛  相似文献   

6.
牛瘤胃臌气是由于牛过食易于发酵的饲草以及发酵或霉变的青贮饲料或过食大量不易消化的豆类、猪潲等引起。这些饲料在胃内迅速发酵,产生大量气体,引起瘤胃急剧膨胀而发病。  相似文献   

7.
奶牛传统饲喂程序为:青贮料→精料(加水拌和)→副料(糟渣类)→青绿料→干草→汤料,由于几种料分开饲喂,造成先吃进的料在瘤胃先发酵,后吃进的料在瘤胃后发酵(前后采食时间差2~3小时).由于不同的饲料在瘤胃内发酵产生的PH值不同,易造成瘤胃PH值较大的波动;蛋白质饲料和碳水化合物饲料发酵不同步,因此降低瘤胃微生物同时利用氮和碳合成菌体蛋白的效率;由于不同饲料适口性不同,易造成挑食精料现象,很容易使奶牛尤其是高产牛发生酸中毒.特别是产后一段时间减重过量,相继发生繁殖延迟和代谢病增多;其次由于牛的"偏嗜性"和人的"偏爱性"造成的精料、糟粕料进食过多,导致养分摄食量不平衡带来的营养性代谢病增加,同时也造成饲料的浪费。  相似文献   

8.
奶牛消化饲料是依靠瘤胃里微生物的发酵来完成,而瘤胃里的微生物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有啥喂啥的办法不利于牛的瘤胃健康,也不利于消化,最好的办法是各种饲料  相似文献   

9.
试验研究了甲壳素在瘤胃中的降解率及其对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旨在为甲壳素在反刍动物日粮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一:选用两头安装有瘤胃瘘管的奶牛为试验牛,采用尼龙袋法测定8个时间点(0、2、4、8、12、24、36、72 h)甲壳素的瘤胃降解率.结果表明,甲壳素在奶牛瘤胃中前36 h未发生降解,之后随时间的延长,其降解率有升高的趋势,在72 h甲壳素的降解率达到12.62%.试验二:采集内蒙古半细毛羯羊的瘤胃液,配制人工瘤胃体外培养液,以紫花苜蓿和无芒雀麦混合干草为发酵底物,在底物中分别添加0、1%、2%、4%和8%的甲壳素,在适宜条件下体外培养24 h,研究不同甲壳素添加水平对人工瘤胃干草发酵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甲壳素添加水平的升高,人工瘤胃中产气量、pH和干物质降解率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二次曲线下降趋势,而氨氮含量呈现一次线性或二次曲线变化.  相似文献   

10.
奶牛瘤胃发酵及调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奶牛属于反刍动物,其与单胃动物相比,最主要的特点是能够利用纤维素和非蛋白氮来为人类生产食物,相对地不与人类竞争食物。奶牛瘤胃中栖居着大量的微生物。饲料中的营养成分在瘤胃中可被微生物降解发酵为挥发性脂肪酸、肽类、氨基酸及氨等成分;同时瘤胃微生物可以利用氮源、能源等发酵产物合成微生物蛋白质、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K等营养物质。在瘤胃发酵的过程中,有些过程对于奶牛是有利的,而有些则对奶牛是不利的。为了提高奶牛对饲料中营养物质的利用率或提高生奶质量.使奶牛发酵有利方面达到最佳,发酵损失降到最小,国内外动物营养学家、生物化学家和微生物学家对瘤胃发酵进行了研究,通过调控瘤胃发酵途径,使奶牛的健康、生产水平和饲料利用率得到了改善。本文就奶牛瘤胃发酵过程及调控技术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保护性脂肪是用动物瘤胃难解的一些物质,包被于油脂表面,使其避免受瘤胃发酵的作用,从而达到保护脂肪不被瘤胃破坏的目的.脂肪进入小肠后即可被充分消化、吸收和利用.保护性脂肪应用于奶牛能提高奶牛产奶量,改善奶质,降低应激危害和提高奶牛的繁殖性能.保护性脂肪喂奶牛,是一项新技术,喂牛前必须注意到6个问题,才能达到理想的目的,否则将适得其反,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或产生副作用.  相似文献   

12.
牛瘤胃臌气在中兽医称为气胀、肚胀,是饲料停滞瘤胃,异常发酵产生气体超过瘤胃的正常容积,而引起患畜反刍、嗳气受阻、腹胀作痛的一种疾病。一般高发季是初春和夏季。本病是牛的一种消化性疾病,没有传染性,兽医临床中出现概率较高。  相似文献   

13.
每一次讨论奶牛营养问题。必然会讲奶牛瘤胃功能,涉及瘤胃中蛋白质的三种转化途径,能量代谢的结果,但瘤胃作为一个生态的发酵.罐功能的认识和利用是不够的。在两方面应引起重视:(1)瘤胃是饲料的贮存库。牛将吞咽的饲料先存入瘤胃,瘤胃中有无数的微生物,每毫升胃液中细菌达400~500亿,原虫数量在几十万以上,这些原虫活跃地工作着,利用粗饲料繁殖生长.生成大量奶牛必须的营养和便于牛利用的蛋白质,甚至包括维生素(VB)。(2)瘤胃微生物最大的活力是将纤维素分解成短链的物质最终形成乙酸、丙酸、丁酸等。短链脂肪酸通过胃壁吸收,为牛提供75%以上的能量,因此纤维的消化对牛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4.
奶牛属反刍动物(草食动物),最主要的消化特点是有4个胃,能够利用纤维和非蛋白氮。其中瘤胃中生活着大量的微生物,饲料中的营养成分在瘤胃中可被微生物降解发酵为挥发性脂肪酸、肽类、氨基酸及氨等成分,同时瘤胃微生物可以利用氮源、能源等发酵产物合成微生物蛋白质和B族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在这些过程中,对于奶牛来说,有些是有利的,有些是不利的。调控奶牛消化代谢过程的目标是使奶牛发酵的有利方面达到最佳,而使发酵的损失最小。  相似文献   

15.
奶牛瘤胃酸中毒是奶牛瘤胃消化功能发生障碍引起的一种全身性代谢疾病 ,以发病急、病程短、病症重及死亡率高为主要特征。近年来笔者在临床上用综合措施防治奶牛瘤胃酸中毒 ,效果理想。1 发病规律及病因该病主要发生于 3~ 6岁、1~ 3胎的奶牛 ,5胎后的奶牛发病较少。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但以冬春季节发病率为最高。临产牛和产后 3d内的奶牛发病较多 ,发病与产奶量成正比例 ,产奶量越多 ,发病率愈高。发病原因有多个方面。1 .1 采食过量或误食大量易产酸发酵的精料 若大量饲喂小麦、大麦、玉米及大豆等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饲料 ,这些饲料在牛…  相似文献   

16.
正瘤胃酸中毒是反刍动物采食过量的易发酵的碳水化合物饲料,饲料中的糖类在瘤胃里通过发酵产生大量乳酸菌,从而引起的前胃机能障碍的一种疾病。一般是奶牛养殖场精饲料喂量过多,精粗饲料比例不当所造成的疾病,临床以1~3胎牛、临产牛、产后三天内的奶牛多见,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季较多。  相似文献   

17.
《畜牧与兽医》2016,(1):116-119
奶牛产后开始大量泌乳,能量消耗急增,但其采食量降低。生产中为满足泌乳牛的能量需求,习惯性做法是提高泌乳牛日粮的能量浓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泌乳牛的能量需求,但同时也产生了一些不良后果,如瘤胃亚急性酸中毒,日粮纤维消化率降低,乳脂降低等。研究发现,在奶牛日粮中添加外源寡糖对奶牛的瘤胃发酵以及乳脂率有一定的调控作用,本文对其研究相关动态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瘤胃酸中毒是奶牛饲养过程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由于采食了过量的碳水化合物丰富的饲料后,在瘤胃中分解发酵,导致瘤胃内微生物群落失调,产生大量乳酸,瘤胃内pH值下降,继而引发瘤胃积食和肌体酸中毒症状。本病以发病突然、死亡迅速,并以严重的毒血症、脱水、瘤胃鼓胀、胃肠蠕动  相似文献   

19.
植物精油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主要通过作用于细胞膜对细菌发挥作用。近年来对植物精油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利用其抗菌特性调节瘤胃发酵,包括影响瘤胃内挥发性脂肪酸产量,降低氨的浓度以及甲烷产量等。但不同的研究结果都不尽相同,主要受植物精油添加剂量、化学组分、饲料组成以及试验动物的影响。如何选择适当的植物精油,使其发挥有利作用的同时不对饲料消化产生负面影响将是一大挑战。本文着重对植物精油对瘤胃微生物及瘤胃发酵的调控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0.
高温对奶牛产奶量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奶牛起源于欧洲牛种,体型较大,单位体重的散热面积小,被毛和体组织的保温性好,饲料消耗和利用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热,产奶过程中产热量也较多,且汗腺不发达,皮肤蒸发散热少,具有耐寒怕热的体质结构,适应在较寒冷的地带饲养。在炎热季节,特别是在遭受热应激的情况下,奶牛的产奶量常会受到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