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为建立同时检测鸭疫里默氏菌和大肠杆菌的环介导间接PCR方法,本研究根据鸭疫里默氏菌外膜蛋白A基因和大肠杆菌的gapA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两对特异性探针,分别标记于猪线粒体基因片段的两端形成两种不同的捕获探针,将捕获探针与待检测菌的基因组杂交、补平缺口、环化后,采用1对引物反向扩增捕获探针,建立检测鸭疫里默氏菌和大肠杆菌的环介导间接PCR方法,扩增片段分别为540 bp和328 bp,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禽多杀性巴氏杆菌、沙门氏菌的检测结果为阴性;能够检测出10 pg的鸭疫里默氏菌和大肠杆菌的基因组DNA,与常规PCR的符合率为100%。本研究建立的环介导间接PCR方法是一种特异性好、灵敏度高的快速病原学诊断方法,为同时检测鸭疫里默氏菌和大肠杆菌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鸭疫里默氏杆菌培养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疫里默氏杆菌标准1型和2型与野毒株进行各种培养基培养特性的对比,并利用标准1型和2型菌株免疫的实验鸭鲜血制备成鸭疫里默氏杆菌鲜血平板,建立鸭疫里默氏杆菌鲜血平板实验室初步鉴别诊断法。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鸭疫里默氏杆菌在显微形态、生化试验略有不同;不同培养基上鸭疫里默氏杆菌表现出不同的生长速度,不同来源的鸭疫里默氏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大小、显微形态略有不同;鸭疫里默氏杆菌鲜血平板能对标准1型、2型、鸭疫里默氏野毒株、大肠杆菌、巴氏杆菌及疑似里氏杆菌进行实验室的初步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鸭疫里默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发病机制,从河南地区某鸭场临床症状、剖检病变疑似鸭疫里默菌病例进行细菌分离,从中分离到1株细菌。对分离的病菌进行形态培养、生化试验、动物试验、琼扩试验和血清型鉴定,鉴定为鸭疫里默菌3型。药敏试验表明鸭疫里默菌对头孢噻肟、卡那霉素、环丙沙星等敏感性较高。  相似文献   

4.
鸭疫里默氏菌病和大肠杆菌病多重PCR诊断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参考GenBank中鸭疫里默氏菌和大肠杆菌的外膜蛋白A(OmpA)基因序列,应用PrimerPremier5.0软件在二者高度保守区设计了2对引物,建立了适合鸭疫里默氏菌和大肠杆菌的快速检测的多重PCR检测方法。以该方法对已分离并保存的鸭疫里默氏菌和大肠杆菌进行PCR扩增,分别扩增出与试验设计相符的670、408bp的特异性DNA片段。将扩增所得的DNA片段进行克隆测序,测序结果表明分别为鸭疫里默氏菌和大肠杆菌OmpA基因序列。该方法对鸭疫里默氏菌和大肠杆菌的检测下限分别为4×104CFU/mL和3×104CFU/mL。表明所建立的PCR方法具有特异、快速和敏感的特点,可用于诊断鸭疫里默氏菌、大肠杆菌以及两者的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5.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鸭疫里默氏菌病,其病原是鸭疫里默氏菌,主要引起家鸭或多种家禽发生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该文主要介绍该病的诊断和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6.
鸭疫里默氏菌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氏菌引起的一种重要的鸭细菌病。由于该病分布的广泛性以及引起鸭的高死亡率、发育迟缓和淘汰率增加,给养鸭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对鸭疫里默氏菌进行深入研究,以便预防和控制、乃至最终消灭本病,有着重要的经济意义。论文从血清型、诊断方法、疫苗等方面概述了近年来鸭疫里默氏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对来自广东地区疑似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病鸭组织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和生化鉴定,确定得到20株鸭疫里默氏杆菌,动物回归试验结果表明,分离的鸭疫里默氏杆菌具有很强的致病性.对这20株鸭疫里默氏杆菌进行的药敏试验表明,分离株已广泛产生耐药性.参照已经发表的2对引物以细菌全菌体为模板建立双重PCR方法,结果均能扩增出2条目的片段,经测序证实为鸭疫里默氏杆菌,而对鸭源大肠杆菌、鸭源禽多杀性巴氏杆菌、鸭源沙门菌和鸭源葡萄球菌的扩增结果均为阴性.说明建立的双重PCR方法能快速、准确的检测出鸭疫里默氏杆菌,并具有高度特异性,可用于鸭疫里默氏杆菌的快速鉴定和快速诊断.  相似文献   

8.
构建鸭疫里默菌aroA基因缺失株,并对其生物学特性及毒力进行研究。以本实验室分离的鸭疫里默菌YM株(RA-YM)为亲本株,建立pRE112-LSR重组自杀性质粒,通过结合转移的方法缺失RAYM株aroA基因,并利用PCR方法对突变株进行鉴定,成功构建了鸭疫里默菌aroA基因缺失株。生物学特性检测结果显示,鸭疫里默菌aroA基因缺失株不再水解精氨酸;体外生长曲线对数期细菌生长速度减缓,在稳定期趋于一致;半数致死量与野生株相比下降了3倍左右;aroA基因缺失株在血液、心、肝、脑等组织的载菌量与亲本株相比有所下降,但差异不显著。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鸭疫里默菌的分子致病机理和研制基因工程疫苗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研究五种天然主要植物精油(桉叶油、肉桂油、紫苏油、陈皮油、薄荷油)对鸭疫里默氏菌的体外抑菌效果,分别用几种植物精油对鸭疫里默氏菌的敏感性进行测定,然后再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各植物精油对鸭疫里默氏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桉叶油、肉桂油、陈皮油、紫苏油、薄荷油对鸭疫里默氏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78.12、156.24、78.12、156.24、312.5μL/L。经分析可知,桉叶油、肉桂对鸭疫里默氏菌的体外抑菌效果最佳(P 0.05),紫苏、陈皮油对鸭疫里默氏菌的体外抑菌效果次之(P 0.05),薄荷油效果最差(P 0.05)。  相似文献   

10.
鸭疫里默氏菌病又称为鸭传染性浆膜炎、鸭疫巴氏杆菌病,由鸭疫里默氏菌引起,主要侵害10~40日龄各品种雏鸭和雏鹅,除引起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等发生死亡造成严重直接经济损失外,还可引起结膜炎、关节炎等导致饲料转化率降低、生长发育迟缓等造成较大的间接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1.
利用血清3型鸭疫里氏杆菌制备兔抗高免血清和平板凝集诊断抗原,对收集的2010年3月~10月来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动物医院就诊的鸭传染性浆膜炎疑似病例进行血清3型鸭疫里氏杆菌分离培养及鉴定。同时,采集山东养殖量较大的9个县、市、区的13个养殖场372份鸭血清,利用平板凝集试验对3型鸭疫里氏杆菌的流行情况进行血清学调查。结果显示:共分离得到39株鸭疫里氏杆菌,且19株为血清3型,占鸭疫里氏杆菌总数的48.7%;在采集的血清样本中,3型鸭疫里氏杆菌阳性率为21.7%。可见,3型鸭疫里氏杆菌在山东上述地区感染较为普遍。  相似文献   

12.
应用超声波裂解珐制备的血清4型鸭疫里默氏杆菌(RA)裂解物作为抗原包被酶标板,成功建立了4型RA抗体检测的间接ELISA法。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广东省新兴地区某番鸭养殖场疑似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病死鸭进行病原分离、生化鉴定及血清学鉴定,确诊该次疫情为鸭疫里默氏杆菌血清3型所引起。  相似文献   

14.
鸭疫里氏杆菌病病原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疫里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病,是造成养鸭业严重经济损失的传染病之一。作者对某鸭场的病死鸭进行临床症状观察、病理剖检,通过细菌的分离培养及鉴定,确诊病死鸭病原为鸭疫里氏杆菌。鉴于养殖场中该病的存在及对养鸭业的危害,建议加强对鸭疫里氏杆菌病的诊断及监控。  相似文献   

15.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prevalence of the duck infectious serositis in different regions,and further to determine the sensitivity of the commonly used drugs for the Riemerella anatipestifer in these area.Bacteria were isolated from suspected infected ducks in Yunfu, and Kaiping in Guangdong province and Changshan in Zhejiang province.The isolated bacteria were identified by differential culture, microscopic examination and biochemical test. Micro dilution method was carried out in drug sensitivity test, and the MIC values of the isolated strains to the commonly used drugs were determined.As a result, a total of 16 strains of Riemerella anatipestifer were isolated and identified from three areas. Data of the MIC showed that all isolates were highly sensitive to cephalosporins and florfenicol;Doxycycline andspectinomycin were sensitive too,but enrofloxacin, neomycin and other tested drugs showed different degrees of resistance.The present study provided a systematic method for the 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the Riemerella anatipestifer and for the drug sensitivity test.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provided theoretical guidance for the rational drug control of the duck infectious serositis.  相似文献   

16.
为进一步了解鸭疫里默氏杆菌的生长特性,本研究利用改良酵母肉汤培养基运用正交设计的方法,在10L的小型发酵罐中对鸭疫里默氏杆菌各种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随后将优化结果在GMP生产车间,利用200L大型发酵罐规模化试生产3批鸭疫里默氏杆菌抗原进行验证,结果显示,鸭疫里默氏杆菌活菌数比优化前提高30%,为鸭疫里默氏杆菌产业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不同地区鸭疫里氏杆菌病的流行情况,并进一步测定这些地区鸭疫里氏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本试验从广东云浮、广东开平、浙江常山3个地区疑似传染性浆膜炎病鸭中进行了细菌分离,通过鉴别培养、染色镜检、生化试验等对分离菌进行鉴定。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了分离菌株对常用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结果从3个地区共分离鉴定出16株鸭疫里氏杆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3个地区鸭疫里氏杆菌均对头孢类和氟苯尼考高度敏感,对多西环素、大观霉素比较敏感;对恩诺沙星,新霉素等其他受试药物呈不同程度的耐药。本研究为鸭疫里氏杆菌的分离鉴定与药物敏感性测定提供了系统方法,为临床选择合理药物防制鸭传染性浆膜炎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8.
以1型鸭疫里氏杆菌(RA)全基因组保守区域ompA基因的重组表达产物为包被抗原,建立了检测RA血清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原核表达的重组ompA蛋白经纯化后作为包被物,以方阵滴定法确定抗原最佳包被浓度为1.5μg/mL,待检血清最佳稀释度为1∶100。与普通的微量凝集试验相比较,该方法灵敏度高于凝集试验约16倍~128倍。与鸭源大肠埃希菌、鸭源多杀性巴氏杆菌、鸭链球菌、鸭源呼肠病毒、鸭肝炎病毒和鸭瘟病毒感染鸭血清均无交叉反应,表明该方法特异性好。利用该方法检测了雏鸭免疫RA灭活油乳剂疫苗之后血清抗体水平。  相似文献   

19.
鸭疫里默氏菌疫苗及其效力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简要概括了鸭体液和细胞免疫的特点,并对鸭疫里默氏菌疫苗及其效力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20.
1型鸭疫里氏杆菌OmpA蛋白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检测1型鸭疫里氏杆菌(R.anatipestifer)的间接ELISA方法,本研究根据已发表的R.anatipestifer外膜蛋白A(ompA)基因序列(AF104937)设计引物,扩增1型R.anatipestifer HLG1株的ompA基因,构建重组质粒pHtb-ompA,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并利用IPTG进行诱导表达。SDS-PAGE和western blot结果表明,表达蛋白约为55 ku,具有良好的抗原活性。以纯化的OmpA为包被抗原建立间接ELISA并对条件进行优化。建立的ELISA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敏感性;与HLG1株菌体裂解蛋白为抗原的间接ELISA比较,符合率为91.3%。本研究建立的ELISA方法为R.anatipestifer的流行病学调查和SPF鸭的监测提供了快速、特异的血清学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