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也称为甘保罗病,是全球最为重要的禽病之一。病毒以法氏囊中的B细胞为靶子并毁坏B细胞,因此,严重影响小鸡的免疫系统。该病可以表现为临床型IBD(高死亡率、免疫抑制)或者温和的亚临床型(免疫抑制)。在IBD的防控中,接种疫苗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在以前的文章中重点谈了IBD的综合防控的重要性,但是鸡的主动免疫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笔者在农村养肉仔鸡集中地区发现,使用卵黄抗体治疗肉仔鸡新城疫和鸡传染性法氏囊病过程中存在问题,如卵黄抗体的作用机理不清楚、发病的中后期用卵黄抗体治疗、卵黄抗体同疫苗混在一起用、卵黄抗体代替疫苗等等不正确的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3.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一种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以突然发病、排白色稀便、肌肉出血、法氏囊肿胀、坏死或萎缩为特征的雏鸡的高度接触性、急性传染病.本病主要感染雏鸡,在感染后对法氏囊造成的损伤严重,法氏囊作为中枢免疫器官,会影响到B细胞的产生,从而使得抗体产生受到影响,使得病鸡出现免疫抑制的情况.这样就会造成鸡群对其他疾病的易...  相似文献   

4.
目前.接种疫苗仍是传染性法氏囊病的主要预防方式.如果免疫失败,法氏囊病毒就会在B细胞内复制繁殖,使鸡体内B细胞大量被破坏,在这种情况下,接种各种疫苗产生的抗体都比较少,所以各种传染病发生率增高,而且发病后康复较慢.康复率偏低。  相似文献   

5.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幼龄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病原是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IBDV属双RNA病毒科,禽双RNA病毒属病毒。IBDV倾向于侵袭活跃的分离细胞,在鸡体内,主要侵害中枢免疫器官一法氏囊中的前体B细胞,使其发生凋亡和坏死,进而使成熟B细胞减少,导致免疫抑制,从而降低机体对其  相似文献   

6.
疫苗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一种有效药物.只有正确使用,才能使畜禽机体产生足够的免疫保护作用,达到抵御外来病原侵害的目的。 1.全面掌握畜禽传染病的疫情和流行特点,必须在了解畜禽疫情和流行病的前提下,有的放矢,购买和使用相应的疫苗。在疫区仅能对正常无病的畜禽进行疫苗紧急接种,而对病畜病禽及可能受感染的潜伏期病畜病禽,必须在严格消毒后立即隔离,不  相似文献   

7.
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又称冈波罗病,是青年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传染性的病毒病。该病以法氏囊(BF)淋巴细胞的严重破坏为主要特征,而对其他器官损害较轻。商品鸡群严重感染此病后,出现免疫抑制,导致对免疫接种的抗体反应降低(免疫失败)或出现严重的注苗后不良反应,并对多种疫病增加了易感性或继发感染。有几个报告认为,鸡在出壳后第一天,法氏囊  相似文献   

8.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临床上以突然发病,病程短,发病率高,病鸡严重萎顿,白色下痢,法氏囊内B淋巴细胞损伤,鸡体免疫能力受到抑制为特征.  相似文献   

9.
应用组织病理学和电子显微镜技术对以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不同毒株人工感染后不同感染时间鸡的法氏囊、肾脏、脾脏进行了检查。结果显示:法氏囊淋巴滤泡髓质首先被破坏,滤泡之间水肿,整个淋巴滤泡前B淋巴细胞崩解、坏死,网状细胞和巨噬细胞增生。72小时后,几乎见不到前B淋巴细胞。168小时法氏囊萎缩,上皮增生。脾脏和肾脏仅出现轻微变化。超微结构变化特征是淋巴样组织坏死,法氏囊组织中的前B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网状细胞内有大量约60nm的病毒颗粒,呈结晶状排列,有的细胞中可见到多个病毒结晶体。  相似文献   

10.
1.确定最佳首免日龄 种蛋蛋黄的抗体滴度与种母禽血清的抗体效价几乎是一致的。雏禽母源抗体一般是随着蛋黄的吸收越来越高。至一定日龄达到高峰值,之后逐渐下降,约20天降至为零。而IBD的母抗源体一日龄最高,约18天之后降至为零。母源抗体直接影响着疫苗的免疫效果,所以IBD(甘保罗病法氏囊炎病)疫苗的首免日龄以14天接种为宜。  相似文献   

11.
本文简单阐述了如何正确地使用药物治疗猪病:包括合理用药原则,选择适宜的药物,并考虑猪只本身因素,环境因素方面确定最佳用药剂量和疗程,选择最佳给药方法并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合理用药配伍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在生产中鹌鹑的法氏囊病时有发生。笔者于2008年3B初确诊了一起鹌鹑患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病例,由于及时采取了防治措施病情得到有效控制,避免了更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13.
根据GenBank已登录的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VP2基因序列,设计1对特异引物,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从标准毒株B87中扩增了VP2基因,将其克隆到proVAX载体上,构建了proVAX-VP2真核表达载体,在脂质体介导下转染Hela细胞,用RT-PCR方法从转录水平证实VP2在Hela细胞中有特异性表达。  相似文献   

14.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和新城疫是目前危害养鸡业的重大疫病,在生产实际时有发生.高免卵黄抗体主要用于新城疫、传染性法氏囊病初期治疗,并且治疗效果相当好.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时常出现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卵黄抗体应用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15.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双股RNA病毒引起的幼年鸡的一种急性、高度传染性疾病.该病能造成鸡的主要免疫器官--法氏囊损伤,导致机体的免疫抑制,使病鸡对其他疾病的易感性增加,对疫苗的应答能力下降.由于IBDV野毒株毒力的增强或原发性变异,常规疫苗对鸡的免疫保护作用并不十分理想.试验利用二次细胞技术,生产优质高效的细胞病毒液CC88AD99、228E,并与本厂生产的另一病毒株B87按一定比例混合,制备出能产生良好免疫效果的三价疫苗.  相似文献   

16.
我国目前尽管有猪高致病性蓝耳病肆虐,但笔者认为,猪病中仍以猪瘟发病最多、流行最广、危害最大.  相似文献   

17.
为了阐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对鸡法氏囊和腺胃组织结构的影响,以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鸡的法氏囊和腺胃为供试材料,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法制片,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拍照,对其进行病理组织学研究.主要病理组织学变化为:法氏囊上皮细胞变性、坏死;淋巴滤泡的结构尚存在,但大部分淋巴细胞已经消失,周围由增生的网状细胞排列成栅栏状的反应带.滤泡间的间质增宽;被膜下、滤泡之间见有大量红细胞,滤泡中心也发生坏死;上皮细胞增生,由单层变成多层,滤泡体积缩小,滤泡间结缔组织增生,有时滤泡中心也发生坏死,有大量异嗜性白细胞浸润;腺胃黏膜出血,上皮坏死脱落,腺胃结缔组织出血,腺小管间结缔组织出血.鸡感染法氏囊病病毒(IBDV)后严重损害了法氏囊的结构和免疫功能,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腺胃的结构和功能.  相似文献   

18.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称鸡传染性腔上囊病.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所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发病率高,病程短.幼鸡感染后,可导致免疫抑制,并可诱发多种疫病或使多种疫苗免疫失败.本病病原为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  相似文献   

19.
春季如何防治鸡传染性法氏囊病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称鸡传染性腔上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传染性疾病.主要发生以法氏囊、肾脏病变和腿肌和胸肌出血、淋巴细胞严重受损等为特征的病变.  相似文献   

20.
在利用细胞培养法制备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活疫苗的过程中,采用细胞覆盖的方法,即在细胞单层形成后在接毒的同时再加入适量的细胞悬液进行细胞覆盖,可以在不增加鸡胚使用量的前提下,保证细胞单层的致密程度,提高半成品毒液的毒价,并且使细胞的特异性病变明显提前,进而缩短生产周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