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制备可同时检测引起集约化养猪业常见4种传染病,病毒(猪流感病毒、口蹄疫病毒、猪伪狂犬病毒、猪蓝耳)的寡核苷酸芯片。根据4种猪疫病病毒特异性基因的保守区域设计合成了60mer寡核苷酸探针,制备寡核苷酸芯片。采用不对称PCR和间接荧光标记技术进行单链DNA扩增和荧光标记,标记样品与寡核苷酸芯片杂交后,进行芯片清洗、扫描及结果分析。杂交结果显示,4种病毒的寡核苷酸检测探针均特异地与相应的标记样品杂交,芯片上呈现较强的阳性杂交信号,而除阳性质控探针外,阴性对照和空白对照均检测不到荧光信号。证明寡核苷酸芯片适用于快速、准确、高通量地诊断影响集约化养猪业的多种猪疫痛病毒。  相似文献   

2.
根据猪瘟病毒(CSFV)E2基因序列,设计41条针对CSFV 3个基因群共10个亚群各亚群寡核苷酸探针。利用欧盟猪瘟诊断手册推荐的CSFV E2基因套式RT-PCR方法,在内套PCR过程中进行Cy3-dCTP掺入荧光标记,制备芯片杂交样品。用标记的PCR产物与寡核苷酸探针阵列杂交,置于GenePix 4100A扫描仪中扫描,利用Ge-nePix Pro 6.0软件分析杂交图像。特异性和灵敏度试验显示,芯片方法与本室发表的CSFV real-time RT-PCR方法的灵敏度相近,芯片探针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2型圆环病毒(PCV2)、猪伪狂犬病毒(PRV)样品无非特异性杂交。以包括1.1、2.1、2.2、2.3亚群的8份CSF阳性样品进行芯片的检测验证,结果表明,通过特异性的杂交图谱或杂交信号分析可准确判定样品所属的基因亚群,寡核苷酸芯片的检测结果与测序的分型结果全部符合。本研究为将寡核苷酸芯片技术用于猪瘟病毒的基因分型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建立马病病毒基因芯片检测方法,采用人工拼接的方式拼接了非洲马瘟病毒(ASHV)核酸序列,通过分子克隆技术获得西尼罗病毒(WNV)和马冠状病毒(ECV)的特异基因片段。用芯片点样仪逐点分配到处理过的玻片上,制备成检测芯片。以拼接、克隆的核酸序列为模板通过多重不对称RT-PCR进行特异性扩增和荧光标记后滴加到芯片上进行杂交,对杂交结果进行扫描检测和计算机软件分析。结果显示,制备的基因芯片可同时检测和鉴别上述3种病毒,ECV质粒样品、WNV质粒样品检测灵敏度为102拷贝;AHSV质粒样品检测灵敏度为104拷贝。其他病毒材料未出现荧光信号,验证了本方法的特异性。证明基因芯片技术可快速、准确和灵敏地同时进行多种病毒的检测。  相似文献   

4.
根据GenBank中收录的基孔肯亚病毒和辛德毕斯病毒基因的保守序列,合成2种病毒E基因序列及引物,设计针对2种病毒的寡核苷酸探针,制备基孔肯亚病毒与辛德毕斯病毒特异性检测基因芯片,并对该芯片的灵敏性、特异性和重复性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所建立基因芯片检测方法的灵敏度是普通PCR方法的100倍。利用所制备的基因芯片,能检测到基孔肯亚病毒和辛德毕斯病毒特异性杂交信号,阴性对照病毒(基因Ⅰ型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基因Ⅲ型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及流感病毒)均无杂交信号。本试验初步建立了基孔肯亚病毒与辛德毕斯病毒特异性基因芯片检测方法,该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适用于基孔肯亚病毒与辛德毕斯病毒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种特异性鉴定。  相似文献   

5.
猪瘟病毒和猪细小病毒检测基因芯片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克隆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V)和猪细小病毒(Porcine parvovirus,PV)各自病毒基因保守序列,提取质粒中的模板、扩增纯化作为探针,应用微量点样技术将探针固定在硝酸纤维素膜上,制备诊断基因芯片;同时对制备的基因芯片进行有效性监控和特异性、重复性的质量控制;然后提取样品核酸,PCR扩增并用生物素标记,并将所获得的扩增产物与诊断基因芯片进行特异性的逆向点杂交,最后通过芯片扫描来实现对病原的高效检测和分析判断。试验结果表明病料中抽提的核酸与芯片杂交的信号为阳性且较明显,说明制备的猪瘟病毒和猪细小病毒检测基因芯片有效性监控正常且两种病原的特异性和重复性均良好。  相似文献   

6.
为建立可检测鹿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DV)、阿卡斑病毒(AKV)、蓝舌病病毒(BTV)和水泡性口炎病毒(VSV)的液相芯片快速检测技术,用DNAStar软件对GenBank中BTV的VP7基因、EHDV的VP7基因、AKV的N基因和VSV的NP基因序列进行序列分析,设计针对这些基因的特异性探针并标记生物素,分别与不同编号的荧光编码微球偶联后再与这些病毒相应基因的PCR产物杂交反应,用液相芯片检测仪(Liquichip 200)检测荧光信号建立了以上4种虫媒病的快速液相芯片检测方法。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偶联特异性探针的微球只与相应的病毒基因的PCR产物反应,而不与其他虫媒病病毒反应;检测灵敏度达到50~100个TCID50。本研究建立了可以同时检测鹿流行性出血热病毒、阿卡斑病毒、蓝舌病病毒和水泡性口炎病毒的快速高通量液相芯片技术,为其他类似病毒的快速高通量检测提供了借鉴和经验。  相似文献   

7.
猪3种重要病毒寡核苷酸芯片诊断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猪细小病毒(PPV)、猪圆环病毒-Ⅱ(PCV-2)、猪瘟病毒(CSFV)分别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针对病毒基因组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强的60-mer寡核苷酸探针,并将其按所设计阵列固定于表面经氨基化修饰的玻片上,制备出寡核苷酸芯片.分别设计出相应的引物,对待测样本进行不对称PCR扩增,从而产生大量可与寡核苷酸探针特异性互补的单链DNA片段,并通过间接荧光标记技术使扩增产物标记上荧光染料.将标有荧光染料的扩增产物与芯片上寡核苷酸探针杂交.扫描、分析芯片上荧光信号.试验结果表明,芯片上各样本对应探针位点呈现阳性荧光信号.而阴性对照和空白对照则基本不能检测到荧光信号.不对称PCR技术制备的单链DNA片段与寡核苷酸芯片进行杂交反应可同时、快速、特异性地检测多种猪疫病病毒.  相似文献   

8.
为建立检测鲤春病毒血症病毒(SVCV)的液相芯片快速检测技术,用DNAStar软件对GenBank中SVCV的G基因进行序列分析,设计SVCV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并标记生物素,偶联荧光编码微球后与SVCV病毒RT—PCR产物杂交反应,用液相芯片仪器检测荧光信号。结果表明液相芯片检测体系能够正确的检测出SVCV。病毒核酸的最低检出量为10pg,检测特异性高,初步建立了检测SVCV的液相芯片技术,为进一步构建其他水生动物病原体全新快速高通量检测平台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根据GenBank上蓝舌病病毒(BTV)、O型口蹄疫病毒(FMDV)、山羊痘病毒(GPV)、绵羊痘病毒(SPPV)和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等5种病毒的特异性保守序列,分别设计多重荧光标记引物和相应寡核苷酸探针.使用芯片点样液稀释各探针至终浓度30μmol/L,点样制备11×11阵列芯片.核酸杂交后,建立并优化基因芯片检测方法.结果显示,使用470 mL/L甲酰胺杂交液,42℃摇转杂交4h为最佳基因芯片杂交条件.建立的基因芯片检测方法与伪狂犬病病毒(PR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禽流感病毒(AIV)和新城疫病毒(NDV)等无交叉反应,检测敏感性可达20拷贝病毒核酸.制备的基因芯片稳定,保存6个月可用.对151份临床样品进行基因芯片和商业化PCR试剂盒平行检测,两者的符合率为100%.  相似文献   

10.
狂犬病毒、伪狂犬病毒、犬瘟热病毒、犬细小病毒和犬冠状病毒是引起犬科动物重要传染病的5种病毒,严重威胁着犬科动物的健康,是出入境犬科动物重点筛查的致病因子。为提升口岸进出境犬科动物检疫工作效率,建立了上述5种病毒微流控芯片检测方法。在建立5种病毒环等温扩增检测技术(loop 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的基础上,将这些LAMP检测体系固化在同一块塑料芯片上,制备了同步高通量快速检测微流控芯片,并将其应用于临床检测。结果显示:微流控芯片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含有目的基因的阳性样本仅在芯片上相应病毒反应槽出现显著扩增,而其他病毒反应槽未出现扩增,彼此无交叉反应;微流控芯片的敏感性与LAMP方法一致;通过检测不同时期收集的感染犬瘟热病毒、犬细小病毒和犬冠状病毒临床样本,证实建立的微流控芯片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与现有核酸检测方法相比,微流控芯片可以在受试核酸上样40 min内完成上述5种犬病毒的快速筛查,从而满足进出境犬科动物快速检疫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根据口蹄疫病毒(FM DV)基因组序列保守区,设计合成2对引物,通过RT-PCR方法筛选出特异引物,用Cy3标记下游引物5′端;针对这个基因片段,设计合成4条寡核苷酸探针,开展靶基因扩增和克隆、阳性质粒构建、芯片杂交与反应条件优化以及芯片灵敏度和特异性分析等试验研究,建立FM DV的基因芯片检测方法,同时应用该芯片检测了现地标本39份,证明该芯片的灵敏度高、特异性好,可以准确检测出猪口蹄疫病毒,为建立猪病基因芯片诊断技术平台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为建立检测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病毒(VHSV)的液相芯片快速检测技术,用DNAStar软件对GenBank中VHSV的G基因进行序列分析,设计VHSV特异性引物并标记生物素。探针氨基化修饰并与荧光编码微球偶联后与VHSV RT-PCR产物杂交反应,用液相芯片仪器检测荧光信号。结果表明液相芯片检测体系能够正确检出VHSV。病毒核酸的最低检出量为10pg,检测特异性高,说明初步建立了检测VHSV的液相芯片技术,为VHSV的检测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基因芯片技术检测新城疫病毒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根据新城疫病毒的基因特异性序列,设计30条20mer寡核苷酸探针芯片。通过对NDV的检测结果以及特异性试验显示,说明本芯片具有较好的稳定性、特异性和灵敏性。由于该芯片敏感性强、准确性高、特异性强、重现性好、操作简单、成本低,为新城疫病毒的检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手段,完全适用于新城疫病毒的大规模筛检和快速检测,对进出境禽类及其产品的检验检疫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用分子克隆方法获得新城疫病毒、禽流感病毒、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鸡毒支原体各一段高度保守基因片段作为探针,用芯片点样仪点样到硝酸纤维膜上,制成检测基因芯片;提取样品中的RNA进行反转录,然后在PCR过程中用生物素标记,将PCR产物滴加到芯片上进行特异性杂交,对杂交结果进行扫描分析,可同时对上述5种常见禽呼吸道疾病作出诊断。此方法与PCR检测方法结果符合率在95%以上,其检出率比临床分离法要高30%以上。  相似文献   

15.
用分子克隆方法获得新城疫病毒、禽流感病毒、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鸡毒支原体各一段高度保守基因片段作为探针,用芯片点样仪点样到硝酸纤维膜上,制成检测基因芯片;提取样品中的RNA进行反转录,然后在PCR过程中用生物素标记,将PCR产物滴加到芯片上进行特异性杂交,对杂交结果进行扫描分析,可同时对上述5种常见禽呼吸道疾病作出诊断。此方法与PCR检测方法结果符合率在95%以上,其检出率比临床分离法要高30%以上。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了可同时筛选禽流感病毒(AIV)通用型、H4、H5、H6、H7、H9、N1、N2、N9亚型及鸡新城疫病毒(NDV)、鸡减蛋综合征病毒(EDSV)的基因芯片检测方法.从GenBank中下载相关序列,利用分子生物学软件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杂交探针.使用Dr.chip系统进行芯片点样、杂交、显色、读数,优化反应条件后做灵敏度、特异性试验,然后应用于临床检验.结果显示,各病原间无交叉反应,探针可特异性识别靶基因;病原的最低浓度为4.83 pg/μL,灵敏度较高;每个梯度的两个反应结果一致,重复性良好.对临床样品检验,结果同病毒分离鉴定方法一致.本研究建立的基因芯片检测方法可用于禽流感通用型、H4、H5、H6、H7、H9、N1、N2、N9亚型及NDV、EDSV的鉴别检测.  相似文献   

17.
作者拟建立检测猪细小病毒(PPV)和猪圆环病毒2型(PCV2)的二重液相芯片(xMAP)检测方法,以满足出入境检疫和临床高通量检测的要求.依据GenBank中PPV结构蛋白VP2基因及PCV2全基因序列,设计PPV和PCV2特异性探针、引物及探针互补序列,将探针与磁性微球偶联,对下游引物和探针互补序列标记生物素,采用不对称性二重PCR扩增靶序列,将PCR产物与偶联好的探针进行杂交,用液相芯片仪进行检测.通过对检测条件优化,建立检测PPV、PCV2两种病毒的二重液相芯片技术,并对临床样本进行检测.建立的PPV和PCV2二重液相芯片检测方法,特异性良好,该方法对PPV和PCV2基因拷贝数检测下限分别为1.53×10 4、2.58×102;对56份临床样品检测表明,该方法与单项PCR检测结果符合率为100%.成功建立了PPV、PCV2二重xMAP检测方法,该检测技术可用于出入境检疫和兽医临床检验.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兽医学报》2016,(9):1469-1475
对猪瘟病毒(CSFV)、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PRRSV)和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JEV)联合共检基因芯片的初步应用进行了研究。选用夹缝针,BaiOR点样缓冲液,确定靶基因质量浓度为200mg/L,各样点中心间距300μm,样点直径100μm,在相对湿度为50%~60%、8~30℃条件下用晶芯?SmartArrayerTM48点样仪在氨基化基片上接触式点样,成功制备了CSFV-PRRSV-JEV检测基因芯片。将标记后的探针基因与PRRSV-CSFV-JEV基因芯片经预杂交、杂交、洗涤干燥后,用晶芯?LuxScanTM10K微阵列芯片扫描仪扫描观察结果。结果表明:制备的芯片特异性强,检测灵敏度可达0.295μg/L,4℃条件下可保存120d;用制备的芯片对临床67份疑似繁殖障碍性疾病的病料进行检测,与RT-PCR检测结果符合率均在94%以上,为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检测提供了理想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9.
4种动物虫媒病病毒多重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设计和合成4对特异性引物,通过对反应条件的优化,初步建立了鉴别蓝舌病病毒(BTV)、鹿流行性出血病病毒(EHDV)、水疱性口炎病毒(VSV)和赤羽病病毒(AKV)的多重RT-PCR检测方法,并对其特异性和敏感性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所设计的4对引物可对同一样品中的VSV、BTV、EHDV和AKV进行特异性扩增,所扩增的目的片段的长度分别为301、351、537、250bp。建立的四重RT-PCR检测方法能够检测出10-7稀释的细胞培养病毒液,4种病毒之间没有发生交叉反应,说明该检测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较高。所建立的多重RT-PCR方法可用于上述4种动物虫媒病病毒的快速鉴别诊断,在动物检疫、临床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用PCR技术从同一兔出血症病料扩增和检出2种病毒核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 P C R 和 R T P C R 技术,对兔出血症病毒核酸作了鉴定。分别设计合成 2 对 P C R 扩增特异性引物,即按兔出血症病毒中国分离的 N J株核酸序列合成 1 对引物( N J引物),按德国分离的 F R G 株核酸序列合成另 1 对引物( F R G 引物),进行 P C R 和 R T P C R。从纯化的病毒核酸样品和感染 D J R K 细胞的病毒核酸样品中,均扩增出 2 对引物范围内的特异性核酸片段, N J引物扩增产物为 364 bp, F R G 引物扩增产物为 513bp。模板用 R Nase 消化后,仍出现 364 bp 带,用 D Nase S1 消化,则此带消失;反之,用 D Nase S1 消化,出现513 bp 带,用 R Nase 消化,则此带消失,证实前者模板为 D N A,后者为 R N A。 Southern 杂交试验证实, P C R扩增出的核酸片段与各自的地高辛标记特异性探针发生强阳性杂交反应。由此认为,在兔出血症病毒感染中,同时存在着 2 种不同核酸型的病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