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鸡毒支原体S6株P25蛋白粘附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毒支原体(MG)粘附蛋白是MG定植于宿主细胞表面的关键因子,并在MG致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筛选并鉴定MG新的粘附蛋白,本研究根据生物信息学软件对MG S6基因组全部序列进行分析,选取了MG的一个假定膜蛋白基因,其大小为675 bp(编码225个氨基酸,分子量约25 ku,将其命名为P25)。通过MG膜蛋白组分的提取及western blot鉴定,结果显示P25分布在MG膜的表面。利用PCR扩增MG p25基因并通过定点突变将其序列中TGA终止密码子突变为TGG(编码色氨酸),通过原核表达其编码的重组P25蛋白(r P25),并以r P25作为免疫原免疫兔子制备高免血清。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显示r P25和MG均对鸡胚成纤维细胞系(DF-1)具有明显的粘附作用,而ELISA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则表明r P25和MG对DF-1细胞的粘附为特异性粘附,其中r P25抗血清可以明显抑制r P25和MG对DF-1细胞的粘附作用,从而证明P25为MG的一个粘附相关蛋白。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室前期研究鉴定出结核分枝杆菌的rv0394c基因产物具有透明质酸酶的活性,但对于该酶在分枝杆菌致病中的作用尚不清楚。为了鉴定该蛋白对细胞是否具有粘附特性,本研究利用大肠杆菌表达纯化的重组蛋白RV0394c与人肺泡上皮细胞(A549细胞)互作,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到蛋白对细胞的特异性粘附。为进一步验证该试验结果,将rv0394c基因克隆至大肠杆菌-分枝杆菌穿梭表达质粒p MV262中,将重组质粒电转化于非致病性的耻垢分枝杆菌中进行表达。构建的重组菌与A549细胞进行互作,结果表明重组菌可以粘附于A549细胞表面,而且这种粘附能够被RV0394c重组蛋白所阻断,这些结果表明RV0394c蛋白具有粘附细胞的能力,属于该菌的粘附蛋白之一。RV0394c蛋白粘附特性的鉴定为进一步研究该蛋白在致病性中的作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鸡毒支原体(MG)脂质相关蛋白(LAMPs)的粘附特性在感染宿主细胞中起重要的作用,本实验室前期利用快速蛋白液相色谱和质谱鉴定MG的grp E基因编码的GrpE蛋白为热休克蛋白。为进一步鉴定GrpE蛋白是否具有粘附特性,本研究通过原核表达MG株grp E基因,并利用表达纯化的重组蛋白GrpE(rGrpE)免疫BALB/c小鼠。制备抗GrpE的单克隆抗体(MAb)。通过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GrpE定位于细胞表面。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到rGrpE对DF-1细胞具有明显的粘附作用,而且利用抗GrpE的MAb能够特异抑制MG膜蛋白对DF-1细胞的粘附。此外,夹心ELISA和流式细胞术试验结果也表明制备的MAb能够显著抑制MG膜蛋白对DF-1细胞的粘附,并呈剂量依赖关系。上述结果表明热休克蛋白GrpE是MG的一种新的具有粘附特性的蛋白。  相似文献   

4.
microRNA分子在调节宿主细胞应对细菌感染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为研究miR-194b-3p对马链球菌兽疫亚种(SeZ)粘附猪肾上皮细胞(PK15)能力的影响,本实验将miR-194b-3pagomir和antagomir分别转染PK15细胞,检测SeZ对PK15细胞粘附能力的变化。结果表明:在PK15细胞中转染miR-194b-3p agomir,SeZ C55138粘附率显著下降;转染miR-194b-3p antagomir,SeZ C55138粘附率显著上升,确定了miR-194b-3p能够显著抑制SeZ C55138对PK15细胞的粘附。同时对其机制进行研究,显示PK15细胞表面CD44是miR-194b-3p的一个调控靶基因,miR-194b-3p通过调节CD44的表达参与影响了上述粘附过程。本实验为深入理解SeZ与PK15细胞的互作机制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5.
益生菌通过定植粘附于肠道表面而对宿主发挥作用,粘附机制迄今仍未明确,随着研究的深入,乳酸菌粘附的宿主特异性与非特异性学说和肠道上皮细胞粘附受体与乳酸菌表面分子粘附学说已成为主流学说。粘附过程中,需要粘附物质与宿主糖蛋白等粘附受体结合,粘附物质目前主流学说为脂磷壁酸学说、粘附蛋白学说、细菌表面分子学说。粘附效应的形成受到pH、温度、Ca2+、乳酸菌粘附数量、金属离子、粘附时间等因素影响,保护被粘附宿主细胞形态完整与生物屏障等生物学效应,对外籍菌起到占位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嗜水气单胞菌粘附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不同来源的6株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hydrophila)对10种不同红细胞的血凝试验表明,J-1株能凝集所有的10种红细胞,而与其他菌株的血凝谱有所不同。血凝图式有2种:人、鸡、麻雀的红细胞凝集快,呈大小不等的絮状;而鲫鱼、绵羊、猪、小鼠、兔、鸭、犬的红细胞凝集慢,且呈均匀颗粒状。这两种血凝均能被D-甘露糖抑制,但不能被J-1株R菌毛抑制。组织粘附试验显示,J-1株能粘附小鼠和鲫鱼的肠组织和肠绒毛。将提纯的R菌毛预处理肠组织,或用D-甘露糖或木瓜蛋白酶消化的R菌毛抗血清Fab片段预处理菌体,都不能抑制上述的粘附作用。J-1株对HEp-2细胞显示强粘附,菌体随机粘附在细胞上,有少数侵入细胞浆内。其余5株菌的粘附特性与J-1株不尽相同。所有6株菌对草鱼肠组织及肠绒毛、EPC细胞(鲤鱼乳头状上皮瘤细胞系)均无粘附性。  相似文献   

7.
鸡毒支原体(MG)脂质相关膜蛋白(LAMPs)在刺激宿主细胞天然免疫中起重要作用,GroEL蛋白是本实验室前期利用质谱鉴定筛选出的LAMPS中的关键组分。为研究GroEL蛋白诱导宿主细胞炎性反应的信号通路,本研究通过原核表达系统表达出MG的GroEL蛋白,利用激光共聚焦试验、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GroEL蛋白的粘附特性、p65入核、磷酸化水平及IL-1β分泌情况。激光共聚焦试验结果显示,GroEL蛋白能够黏附于DF-1细胞表面并刺激DF-1细胞中p65从胞浆转入细胞核;western blot检测显示GroEL蛋白能够激活NF-κB信号通路促进p65磷酸化水平提高;荧光定量PCR检测显示GroEL蛋白能够促进IL-1β释放,当NF-κB信号通路被抑制后,IL-1β的释放显著下降(p0.01)。本研究结果表明MG GroEL蛋白能够粘附于宿主细胞表面并通过激活NF-κB信号通路诱导宿主细胞IL-1β的释放,从而在炎症反应中发挥作用。本研究为深入研究MG致病机制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探讨了伊氏锥虫在体外与小鼠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上皮细胞间的粘附反应。结果表明,三种健康细胞与锥虫有不同程度的粘附性,不同个体来源的细胞的粘附反应存在差异,但是,各类细胞的粘附率之比基本稳定。动物受到感染后,粘附细胞数大幅度减少。人α-干扰素可以促进健康细胞以及受感染动物细胞与锥虫的粘附性。细胞粘附水平高的个体在疾病的后期表现有较强的耐受力。作者认为,小鼠多种细胞表面存在着伊氏锥虫的病原性受体,后者与动物的抗锥虫感染能力以及疾病发生都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除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 Beaudette株外,其它IBV均难以在体外细胞系中传代培养。为研究限制IBV体外传代培养的影响因素,本研究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IBV经典株M41囊膜与宿主细胞膜融合程度,结果显示M41可以在体外培养条件下侵入鸡细胞系LMH和DF-1,但荧光定量PCR检测显示侵入的M41无法增殖。进一步通过对比分析M41易感组织气管、非易感组织脾脏及LMH细胞全基因组转录谱数据,结果显示宿主细胞粘附、细胞周期、p53及SRC可能是M41在体外培养细胞中增殖的宿主决定因素。本研究通过在2D培养体系中预先孵育Gelatin和3D培养两种方式来调节细胞粘附的物理环境,结果显示两种方法均可以促进M41在体外培养细胞中的增殖;利用多种经典的细胞周期抑制剂及p53和SRC活性调控分子预先处理LMH和DF1,显示细胞周期、p53活性及SRC活性对IBV体外增殖无显著影响。表明细胞粘附特性是影响IBV体外增殖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为IBV体外细胞培养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0.
牛白细胞粘附缺陷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牛白细胞粘附缺陷病 ( bovine leukocyte adhesion de-ficiency,BLAD)是一种牛的造血系统遗传性疾病。以严重的重复性感染、缺少脓液形成、损伤愈合延迟和白细胞增多症为特征 ,实质是白细胞粘附及相关的功能包括吞噬和趋化作用缺陷 [1 ,2 ] 。 1 974年 ,世界上首次报道了人发生的一种容易感染、白细胞增生和趋化、吞噬功能缺陷的疾病 ,1 984年确定其病因 ,它是一种与白细胞粘附有关的细胞表面糖蛋白——整合素表达缺陷所致 ,并定名为白细胞粘附缺陷病 ( leukocyte adhesion deficiency,LAD) [3 ]。近年来 ,在病人中又发现了一种以反复感…  相似文献   

11.
中药五倍子对放线菌黏附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五倍子对放线菌在唾液获得性膜以及实验生物膜上粘附的影响 ,以探讨五倍子预防菌斑形成的能力。为了测定五倍子对口腔主要常驻菌放线菌体外粘附的影响 ,在生物膜模型中的羟磷灰石片上定植四种口腔常驻菌 ,以形成实验性生物膜。然后给予含五倍子提取物的蔗糖溶液处理生物膜 ,观察其生物膜微生物组成与表面微结构的改变。结果表明 :五倍子对放线菌在生物膜上的早期粘附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其机制可能与对菌细胞表面粘结素的抑制有关。五倍子作为一种潜在的抗菌斑药物可能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利用设计合成的特异性引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PCR扩增,将目的基因回收并连接到T载体,鉴定后进行测序验证,然后对本实验室所分离鉴定的临床分离株进行双重PCR检测。结果显示,PCR产物经过电泳成像显示,仅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在293bp和642bp处出现特异性条带。通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离株双重PCR检测发现,其中95%以上存在粘附素基因clfa A和Fnbp A。证明本试验建立的双重PCR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粘附素基因的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选取肠上皮细胞Caco-2为体外模型,研究动力学因素和外在环境因素对ST-Ⅲ粘附效果的影响.结果发现ST-Ⅲ对Caco-2细胞的粘附在一定浓度和时间范围内存在量效关系.当加入细菌浓度达到4x108 CFU/mL、孵育2h时,粘附趋于饱和.稳定期的ST-Ⅲ对Caco-2细胞的粘附效果最好,推测与稳定期粘附素或相关物质的合成量最多有关.在外在环境对粘附效果的影响中,pH值对于粘附作用具有显著影响(P<0.05),在中性范围粘附性最强;随着加入甲基-α-D-甘露糖苷浓度的升高,粘附的ST-Ⅲ数目显著下降(P<0.05),当加入量大于100μmol/L,抑制作用趋于平缓;Ca2 、Mg2 并没有参与到ST-Ⅲ对Caco-2细胞的粘附中.实验结果表明,ST-Ⅲ对Caco-2细胞的粘附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粘附素与受体的结合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4.
仔猪黄痢、白痢是危害养猪业的主要疫病之列。肠毒素性大肠埃希氏菌(ETEC)是仔猪黄痢、白痢的病原。ETEC菌体细胞对仔猪小肠刷状缘上皮细胞的粘附是其致病的先决条件,其粘附作用系由特殊菌毛介导,菌体表面的特殊菌毛即粘附素(adhesin)与寄主小肠上皮细胞的受体结合,细菌才能定居繁殖,继而产生肠毒素引起仔猪下痢。从仔猪下痢病料中分离鉴定的肠毒素性大肠埃希氏菌的粘附素主要有K_(88)、K_(99)、987P及F_(41)等四种类型。国内不少猪场应用大肠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干酪乳杆菌(L.casei)对人结肠癌Caco-2细胞的粘附特点及抑制产肠毒素大肠杆菌K88(ETEC K88)粘附Caco-2细胞的能力,本研究将不同浓度的L.casei和ETEC K88与分化完全的Caco-2细胞共培养2 h和4 h后,采用平板计数法和革兰染色法计算每个细胞上粘附菌的个数,评价L.casei的粘附特点及其抑制ETEC K88对Caco-2细胞的粘附能力,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L.casei与ETEC K88均可以粘附至Caco-2细胞表面,并且随菌液浓度的升高和培养时间的延长,粘附的数量显著增加(p0.05)。L.casei浓度越高,抑制ETEC K88粘附至细胞表面的能力越强,并与菌液添加顺序有关,但培养时间对其影响不显著(p0.05)。本研究为L.casei抑菌作用机制的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6.
促细胞生长再生复合丝素蛋白电纺丝非织布的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旋  朱正华  周晓红 《蚕业科学》2010,36(1):97-101
利用家蚕丝素蛋白独特的力学和生物学特性,以电纺蚕丝纤维为载体,通过加入含有细胞粘附构型肽段(TGRGDSPAS)8的纯化细胞粘连性蛋白,改善丝素蛋白在促细胞生长方面的生物学功能。红外光谱检测表明,加入10%的细胞粘连性蛋白并不会明显影响丝素蛋白电纺丝的α-螺旋和β-构象,细胞培养试验中也表现出促进细胞增殖的作用,其活性细胞数目较单纯丝素蛋白纤维上的活性细胞增加,约为1.5×104cm-2,并对细胞形态没有影响。电镜扫描显示,以加入10%细胞粘连性蛋白后的电纺蚕丝纤维直径仍呈均匀分布状态。依据研究结果认为,以加入细胞粘连性蛋白的再生复合丝素蛋白电纺丝非织布纤维作为生物医学材料,具有更加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嗜酸乳杆菌细胞壁提取物对致病性大肠杆菌(E.coli)粘附鸡肠纹状缘膜的影响,本实验以雏鸡小肠纹状缘膜为模型,以嗜酸乳杆菌和鸡致病性E.coli O78为研究对象,提取嗜酸乳杆菌表层蛋白、肽聚糖及E.coli O78菌毛,雏鸡小肠纹状缘膜,采用固相粘附试验和生物素标记法从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关系评价了嗜酸乳杆菌细胞壁提取物对菌毛粘附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表层蛋白和肽聚糖对菌毛粘附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抑制菌毛与纹状缘膜的结合,具有竞争性拮抗作用,这主要是由空间占位造成的。肽聚糖的抑制作用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8.
建立灵敏、特异、稳定的柞蚕微孢子虫(Nosema pernyi)表面蛋白分离鉴定技术,对研究其侵染机制和早期检测技术非常重要。采用生物素Sulfo-NHS-SS-biotin能特异性标记柞蚕微孢子虫的表面蛋白;经生物素标记后的微孢子虫用0.01 mol/L NaOH和2%SDS的混合液裂解结合超声波破碎的方法能提取到更多的微孢子虫总蛋白质;用30%乙腈和70%甲酸配合沸水浴处理可有效洗脱微孢子虫表面蛋白。对得到的柞蚕微孢子虫表面蛋白检测样品进行LC-MS/MS质谱鉴定,共获得了8个假定的表面蛋白,其中分子质量为26.6 k D(Np SWP12)、25.7 k D(Np SWP26)、32.0 kD(Np SWP30)的3个假定蛋白经间接免疫荧光分析确证为定位在孢子表面的蛋白质。序列分析显示,NpSWP12、NpSWP26、NpSWP30与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孢壁蛋白NbSWP12、NbSWP26、NbSWP30的氨基酸序列相似度分别为100%、93%、79%,其中Np SWP26无N-糖基化位点和O-糖基化位点,但C端具有介导孢子粘附宿主细胞的肝素结合基序。分离鉴定的3个表面蛋白可以作为柞蚕微孢子虫侵染机制研究和早期检测的靶标蛋白。  相似文献   

19.
研究嗜酸乳杆菌、禽大肠杆菌O78、大肠杆菌ATCC 25922、鸡白痢沙门氏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与肉鸡不同肠段粘液糖蛋白的粘附性能,探讨嗜酸乳杆菌对四种病原菌的粘附排斥作用.结果表明,在不同的肠道部位,嗜酸乳杆菌、鸡白痢沙门氏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与肠粘液糖蛋白的粘附能力不同,而禽大肠杆菌O78、大肠杆菌ATCC 25922在各肠段粘液上的粘附性能相近;在相同的肠道部位,所试菌与肠粘液糖蛋白的粘附能力有差异,其中嗜酸乳杆菌的粘附作用最强;嗜酸乳杆菌对所试病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粘附排斥作用,其中对鸡白痢沙门氏菌的粘附排斥较强,而对大肠杆菌ATCC25922的则较弱.  相似文献   

20.
正菌毛是细菌表面一种特殊的细丝状结构,其顶端的粘附素蛋白可以结合宿主的特定组织细胞,是细菌黏附、定植致病的关键蛋白。同时,菌毛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1]),在疫苗的研制和诊断试剂的研发等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此外,某些菌毛存在对细胞的侵袭和促进生物被膜形成能力~([2]),因此菌毛研究领域一直是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