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了解锦州地区不同品系蛋鸡禽白血病(Avian leukosis,AL)的流行情况,采集了本地区主要引进品系及地方品种鸡的血清817份,棉拭子667份,对采集样品进行血清学、病原学检测。结果表明,包括祖代鸡在内的各品系蛋鸡群P27抗原及禽白血病病毒(ALV)抗体均有阳性,平均P27抗原阳性率为8.10%;ALV-A/B亚型抗体3.92%;ALV-J亚型抗体7.96%。检测结果表明,目前锦州地区各品系蛋鸡群均存在ALV感染,其中以ALV-J为主,ALV-A和ALV-B同时存在。  相似文献   

2.
将禽白血病A亚型(Avian leukosis virus subgroup A,ALV-A)SDAU09C3毒株人工感染SPF引起的肾脏和肝脏纤维细胞样肉瘤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同时检测是否有其它肿瘤相关病毒感染,另外,应用PCR扩增病毒囊膜蛋白gp85基因,并对其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原攻毒株比较分析。结果显示,SDAU09C3毒株引起的肿瘤,主要为纤维细胞肉瘤,胶原纤维较少,细胞及纤维排列极不规则。病毒学检测证明发病鸡只存在ALV-A的感染,而ALV-J、马立克氏病病毒(Marek's disease virus,MDV)、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Reticuloendotheliosis virus,REV)均为阴性。所分离的ALV-A病毒的囊膜蛋白gp85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原攻毒株同源性为99.5%。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华东地区蛋鸡群中禽白血病的流行情况,2011年3月至2012年10月,从江苏、山东、安徽、上海等省市的蛋鸡养殖场中采集疑似禽白血病病例样品105份,经DF-1细胞分离培养、间接免疫荧光试验鉴定,从中分离禽白血病病毒(ALV)15株,继而对分离毒株gp85基因进行了序列测定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在所获得的ALV分离株中,有A亚群ALV(ALV-A)3株,B亚群ALV(ALV-B)4株,剩余8株则均为J亚群ALV(ALV-J)。ALV-A、ALVB分离株遗传进化较为稳定,与其原型株(RAV-1、RAV-2)gp85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均在98%以上,与我国近年来的地方分离株亲缘关系较远。ALV-J分离株与其原型株(HPRS-103)gp85基因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在92.8%~94.5%之间。8株ALV-J分离株中,只有1株与蛋鸡ALV-J分离株有较高的亲缘关系,其余均较远,反而与早期的肉鸡分离株有较高的亲缘关系,表明目前于华东地区蛋鸡群中流行的ALV-J可能来源于早期肉鸡分离株的感染。4株ALV-J分离株与我国地方品系HR土鸡的ALV-J分离株HR332J具有很高的亲缘关系,表明ALV-J的感染范围进一步扩大,对地方品系鸡也造成了很大的危害。  相似文献   

4.
黔东南小香鸡是我国特有的地方品系鸡,为了解我国黔东南小香鸡禽白血病的感染状况,本研究采集我国某地方品系鸡保种鸡场的黔东南小香鸡血清和蛋清,进行禽白血病的血清学和病原学调查。结果显示,该保种鸡场黔东南小香鸡群的ALV-J抗体阳性率为1.9%,ALV-A/B抗体阳性率为16.7%;蛋清ALV抗原阳性率为27.5%,并从中分离到一株外源性ALV。使用特异引物扩增gp85基因,序列比对分析表明,该毒株为A亚群ALV。该研究表明,黔东南小香鸡保种鸡群存在ALV的感染,流行株主要以ALV-A为主,必须实施严格的监控淘汰措施,推动我国地方品系鸡ALV的净化。  相似文献   

5.
2009年8月,山东省邹城市某海兰褐蛋鸡群,160日龄发病,死亡率为7%.患鸡经大体剖检、病理组织学、PCR和免疫组织化学等检测,确诊为禽白血病病毒J亚群(ALV-J)感染.病理组织学检测发现,病鸡单独患血管瘤,或髓细胞瘤和纤维肉瘤多发性出现,由ALV-J自然感染引起同一鸡体出现髓细胞瘤和纤维肉瘤尚属国内外首次报道.肝脏研磨接种DF-1细胞培养7d后传3代,细胞无病变,ELISA检测感染细胞上清ALV p27抗原阳性,进一步确诊此鸡群为ALV感染.对病变严重的鸡进行病毒分离及ALV-J gp85基因同源性比较显示与原型株HPRS-103的同源性最高,达94.1%.本研究丰富了ALV-J感染的临床诊断依据,并为ALV-J在我国蛋鸡群中多潜能致瘤机制的研究提供了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6.
我国部分地区蛋鸡群ALV-J及与REV、MDV、CAV混合感染检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为了解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及其与禽网状内皮细胞增生症病毒(REV)、马立克氏病病毒(MDV)和鸡传染性贫血病病毒(CAV)的混合感染现象,本研究从宁夏、湖北、广东、山东、辽宁、吉林、黑龙江7个省的39个蛋鸡群收集临床表现和剖检病理变化疑似禽白血病的病料样品184份,采用PCR、病毒分离和IFA检测样品中ALV-J、REV、MDV和CAV。结果表明,7个省蛋鸡场均存在ALV-J感染,病料样品阳性率为60.9%,检测鸡群阳性率为82.1%,与REV、MDV、CAV的混合感染率分别为13.6%、24.5%、22.8%,其中存在较为严重的双重感染(29.0%)和3重感染(18.8%),甚至4重感染(1.7%)。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蛋鸡群中普遍存在ALV-J感染,而且与REV、MDV、CAV混合感染严重;提示ALV-J已经可以引起蛋鸡群发病,在临床诊断和致病性研究中,应考虑到多重感染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为调查山东省家禽肿瘤性疾病的流行情况,本研究以血清学、病理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病原学等检测手段,在山东省境内17家AA种鸡场进行检测.血清学试验结果显示:马立克氏病病毒(MDV)平均抗原阳性率为1.87%;禽白血病病毒J亚群(ALV-J)和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平均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52%和39.78%;双重及三重感染,MDV+ALV-J、MDV+REV、ALV-J+REV及MDV+ALV-J+REV感染率分别为1.12%、1.21%、3.92%和0.65%.对57羽疑似肿瘤病的病鸡检测显示:MDV、ALV-J和REV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9.3%、47.37%和57.89%;MDV+ALV-J、MDV+REV和ALV-J+REV的双阳性率分别为1.75%、3.5%和19.3%;无三重感染.病理组织学观察显示:病鸡体内既有各病毒引起的单纯肿瘤,也有双重肿瘤共存的现象.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MDV、ALV-J和REV抗原阳性信号在病鸡中的比例分别为38.6%、54.39%和28.07%.PCR检测结果表明:MDV、ALV-J和REV的阳性率分别为43.86%、64.91%和33.33%;MDV+ALV-J、MDV+REV、ALV-J+REV和MDV+ALV-J+REV阳性率分别为15.79%、10.53%、12.28%和7.02%.本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境内AA肉鸡群中仍存在较高的肿瘤性病毒感染率.  相似文献   

8.
采用ELISA、病毒分离和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方法对江苏某地方特色蛋鸡亲本群的禽白血病病毒(ALV)p27抗原、ALV-A/B和ALV-J抗体以及病原核酸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该配套系母本群泄殖腔拭子p27抗原阳性率为40.6%,ALV-A/B抗体阳性率为3.8%;父本群泄殖腔p27抗原阳性率为24.4%,ALV-J抗体阳性率为19.4%;细胞培养物IFA检测显示父本分离株JS12JD03能与J亚群特异单克隆抗体Je-9反应,在荧光显微镜下产生绿色荧光,而母本分离株JS12JD01和JS12JD02则无;gp85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析显示母本鸡群分离株JS12JD01属于A亚群、JS12JD02属于B亚群,父本鸡群分离株JS12JD03属于J亚群ALV,提示了该地方特色蛋鸡亲本群存在A、B、J亚群ALV的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禽白血病病毒在广西鸡群中流行情况,采用DF-1细胞接种、细胞培养上清p27抗原检测、PCR扩增,对临床血管瘤型禽白血病的三黄鸡病料进行了病毒分离,并对分离病毒gp85基因进行测序和序列比较。结果表明,从1只病鸡同时分离到了一株A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A)与一株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分别命名为HG01-A株和HG01-J株。ALV-A gp85与7株A亚群氨基酸同源性为85.8%~87.5%,与A亚群美国株MQNCSU同源性最高为87.5%,与A亚群原型株RSA同源性为86.9%。而ALV-J gp85与7株毒株核酸序列同源性为84.0%~93.8%,与广东株XX2-08以及四川株SCSM01同源性最高为93.8%,与英国原型株HPRS103同源性为90.2%。进化分析进一步表明,HG01-A与各参考株亲缘关系较远,HG01-J与SCSM01亲缘关系最近。本研究首次从同一只广西三黄鸡中同时分离到ALV-A及ALV-J,进一步完善了我国地方品种鸡群中禽白血病的流行病学信息。  相似文献   

10.
湖北某农户散养的土鸡,鸡群精神委靡、整体消瘦,对病鸡进行剖检,发现部分鸡体表和脏器可见大小不等的肿瘤结节。取病变典型的组织制作病理切片,镜检可看到髓样细胞瘤和网状细胞。提取病鸡组织DNA,用两组Multi-PCR分别检测A、B、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A、ALV-B、ALV-J)和马立克病病毒(MDV)、禽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REV)。结果仅扩增出与ALV-J和REV相应的条带,表明该鸡群为ALV-J和REV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1.
芦花鸡传染性肿瘤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山东某养殖场散养的60日龄芦花鸡随机抽取100只隔离饲养,分别于65、120、190、240日龄翅静脉采血,动态检测禽白血病(AL)AB、J亚型抗体、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RE)抗体;取泄殖腔棉拭子动态检测禽白血病病毒(ALV)群特异性抗原p27;同时对患瘤病死鸡进行剖检、病理组织学检查、PCR病原检测。结果显示,鸡群在240日龄时出现13.24%的ALV-AB抗体阳性率,未检测到ALV—J抗体,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REV)抗体在120日龄时出现阳性,且阳性率随日龄增加而升高;p27阳性率为34.21%~66.18%;开产前后鸡群开始出现肿瘤性疾病,一直持续至240日龄,死亡率达32%,120~190日龄为死亡高峰期;剖检病鸡可见内脏器官普遍肿大,肝、脾、肾表面及切面有大小不等的灰白色肿瘤样结节,部分病鸡坐骨神经肿胀;组织学检查,肿瘤组织为浸润性生长的多形态淋巴样细胞构成,符合马立克氏病(MD)的病变特征;PCR检测16份肿瘤病料中有14份为ALV-J阳性(87.5%),13份马立克氏病病毒(MDV)阳性(81.25%),2份为REV阳性(12.5%),ALV-J与MDV、REV混合感染率分别为68.8%(11/16)、12.5%(2/16),三重感染率为6.3%(1/16)。该芦花鸡群存在ALV、MDV和REV的共感染。  相似文献   

12.
为深入了解猪源新型甲型流感病毒的流行情况,本研究对山东省9个地市40个猪场进行了猪源新型甲型流感病毒的感染情况调查。在养猪场采集有流感症状猪的血液样品(263份)和鼻咽拭子(235份),分别用HI试验来检测血清抗体滴度和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鼻咽拭子中的流感病毒的含量。结果表明,血清阳性率为23.07%~63.33%,总阳性率为41.6%;荧光定量PCR检测鼻咽拭子阳性率为10.0%~64.28%,总阳性率为30.63%。这为了解山东省猪源新型甲型流感病毒的发生和分布,并采取相应的公共卫生措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江苏常州地区肉鸡禽白血病病毒(ALV)感染情况,本研究采集了该地区2019年7-12月、2020年1-4月肉鸡血清样本1257份,通过ELISA试剂盒检测ALV-A/B、ALV-J、抗原p27阳性率.结果显示:在接受调查的两个地区均存在ALV感染及混合感染,且ALV-A/B感染率(13.13%)均高于ALV-J(...  相似文献   

14.
本调查旨在探明土拉杆菌在国内部分省份的流行情况。利用本实验室建立的土拉杆菌通用及亚种PCR检测研究方法,对国内肉兔饲养密度比较大的省份和牛羊存栏的部分省市开展了肉兔和蜱虫中土拉杆菌的检测,并对阳性样本进行了土拉杆菌亚种的鉴定和基因测序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肉兔肝脏组织和牛羊携带蜱虫中土拉杆菌DNA检测阳性,其中218份肉兔样本中12份阳性(阳性率5.5%),490份蜱虫样本中15份阳性(阳性率3.1%);从地区分布来看,山东、河南、四川肉兔病料检测阳性,云南、山东蜱虫阳性率高;PCR检测显示其亚种为F.h,为土拉杆菌毒力较强的亚种。本次调查显示土拉杆菌在肉兔、蜱虫中存在,山东、云南地区存在土拉杆菌病公共卫生安全风险,应引起有关科研院校、医疗单位和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The aim of this investigation was to find out the prevalence of Francesella tularensis in some provinces of China. Using the general and subspecies PCR detection method for Francesella tularensis established in our laboratory, PCR detection of Francesella tularensis in rabbits and ticks was carried out in provinces with high-density rabbits feeding and some provinces and cities with sheep and cattle stock.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NA detection of Francesella tularensis from rabbit tissues and ticks carried by cattle and sheep was positive. 12 out of 218 rabbit samples were positive (5.5% positive rate), and 15 tick samples were positive (3.1%) of 490 tick samples. In terms of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most of the positive rabbit samples were from Shandong, Henan and Sichuan province, however, ticks collected from Yunnan and Shandong province showed a higher positive rate. PCR detection showed that Francesella tularensis subspecies in this investigation was F.h, which was a subspecies with strong toxicity. This investigation revealed that Francesella tularensis presented in rabbits and ticks, public health and safety risks of Francesella tularensis existed in Shandong and Yunnan province, which should be paid more attention by the relevant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ions, medical institutions and government departments.  相似文献   

16.
采用PCR技术,对2007年-2009年山东部分地区的38个猪场和人工授精站的生产公猪精液样品727份进行了猪瘟病毒(CSF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伪狂犬病病毒(PRV)、猪圆环病毒2型(PCV-2)和猪细小病毒(PPV)5种主要病原的检测。结果检出CSFV、PRRSV、PRV、PCV-2和PPV的阳性数和阳性率分别为18份(2.48%)、27份(3.71%)、7份(0.96%)、33份(4.54%)、9份(1.24%),有7份样品为2种以上病原混合感染,其中以PRRSV+PCV-2混合感染最多。结果表明精液传播病毒仍是当前母猪繁殖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应重点加强对种公猪的疫病净化和公猪精液管理,从源头控制传染源。  相似文献   

17.
腺胃肿大为鸡传染性腺胃炎的主要特征,我国多个地区有该病发生,本研究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采集于山东省青岛、枣庄、泰安等地区鸡传染性腺胃炎腺胃样品中的呼肠孤病毒抗原,结果上述地区检测阳性率分别在75%、60%、50%,表明上述地区发生的传染性腺胃炎病鸡腺胃中存在呼肠孤病毒。  相似文献   

18.
从山东省某一地区发病肉鸡中分离到一株细菌,根据培养特性、形态学特性、生化特性及药物敏感性等鉴定所分离的菌株为奇异变形杆菌。采用自行研制的奇异变形杆菌诊断抗原,通过平板凝集试验对河南、山东、广西等省(自治区)共26个鸡场的739份血清样品进行了奇异变形杆菌病的血清学调查。结果表明70日龄以下商品代和父母代肉鸡抗体阳性率较低(6.85%),70日龄以上父母代肉种鸡阳性率较高(20.10%)。回归分析表明,鸡奇异变形杆菌抗体阳性率与日龄呈显著正相关(r=0.954)。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禽白血病(avian leukemia, AL)在中国进口品种鸡群中的感染状况,2008年12月至2010年6月,在4个省市各选择1个进口品种鸡场进行禽白血病流行病学调查。此次调查共涉及4个场、5个品种、不同代次、不同生长阶段的115个鸡群共计7000余份样品,分别采集泄殖腔拭子进行p27抗原的检测和血清中的J抗体、A/B抗体的检测。结果表明,中国进口品种鸡群中存在不同程度的ALV-J亚群、ALV-A/B亚群感染,J抗体阳性率普遍高于A/B抗体阳性率,且肉鸡品种的J抗体阳性率高于蛋鸡品种;此外,本次调查结果还显示,产蛋初期的鸡群p27抗原阳性率和J抗体阳性率较高。  相似文献   

20.
为掌握近年来山东地区猪瘟病毒(CSFV)的流行及其遗传变异情况,本研究对2017年1月-2019年12月从山东省济南市、泰安市、聊城市、青岛市等10个地区采集的1 687份疑似猪瘟感染猪病料运用反转录PCR方法进行了病毒核酸检测,将CSFV检测为阳性的样品进行E2基因和CSFV全基因扩增和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DNAStar和Mega 7.0对CSFV的E2蛋白以及全基因序列进行遗传进化分析。另外,将这些地区采集的4 866份血清样本进行了抗体ELISA检测。结果显示,1 687份病料中病原检测有188份阳性,总阳性率为11.1%,其中2017-2019年病原检测阳性率分别为8.5%、13.1%、15.1%,抗原阳性率逐年上升且呈不稳定性,提示规模化猪场猪瘟兔化弱毒疫苗的免疫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压力;采集的4 866份血清样本中4 146份呈现抗体阳性(85.2%),统计得到2017-2019年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4.3%、83.0%、92.3%,抗体阳性率呈现上升趋势,说明山东省规模化养殖场猪群猪瘟疫苗免疫保护的整体水平逐年提高;从阳性病料中扩增获得了5株CSFV全基因组序列和5株病毒E2基因序列,经过序列比对发现,5株临床分离毒株与2.1d亚型的CSFV全基因组序列同源性在97.5%~99.0%之间,表明5株分离毒株与2.1d亚型的CSFV亲缘性较近,分离毒株氨基酸位点的突变集中在102位(L→M)以及159位(K→R)氨基酸处。本研究分析了2017年1月-2019年12月山东部分地区猪群中CSFV毒株的流行与变异情况,为指导山东省CSFV预防与控制提供了有力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