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MB株疫苗在控制传染性囊病上的应用孙玉杰(吉林省柳河县华龙实业集团总公司中心化验室135300)鸡传染性囊病(甘保罗病)的控制主要靠疫苗,但并非使用过疫苗的鸡群免疫就必定成功,尤其是超强毒株和变异毒株存在时,因此控制本病须采取综合性措施。一、认真做好...  相似文献   

2.
鸡新城疫中等毒力毒株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山东省某种鸡场分离到1株病毒,经血凝(HA)和血凝抑制(HI)试验证实为新城疫病毒辣。经用SPF鸡胚和SPF鸡测定,该毒株的鸡胚平均致死时间(MDT0为55.2h,1日龄鸡脑内致病指数(ICPI)为0.8,6周龄鸡静脉接种致病指数(IVPI)为0.237,属于中等毒力的毒株,该毒株点眼,滴鼻不引起6周龄SPF雏鸡发病,将其做成灭活油佐剂疫苗,对鸡的保护率为95%,该新城疫毒株可用作疫苗毒株。  相似文献   

3.
国内外学者对免疫增强物质刺激机体提高免疫能力作了不少研究。为了解一些免疫增强剂对家禽接种疫苗的免疫作用和实际应用效果,我们据现有材料对鸡新城疫(ND)疫苗、甘保罗病(传染性囊病\IBD)疫苗的免疫作用进行了一些探索性的试验。一、试验材料1.免疫增强剂试品(以下简称试品)l号:芦苦精,系芦劳提取的多精干燥品(由广州市药检所提供)。2号:维生素【硒,系市售维生素E原粉和亚硒酸钠试剂。3号:提补液,系自制的北街、党参等中药制剂。4号:左族咪叹,系市售原粉。2.疫苗甘保罗病K。弱毒活疫苗:本厂生产,每瓶1000羽份;…  相似文献   

4.
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是鸡甘布罗病的致病因子,是一种双节段双胜RNA病毒,属于双RNA病毒科(Dobos,et,al,1979)。由于传染性法氏囊病野毒株可以引起高度的免疫抑制,增加了罹病鸡对其它病原因子的易感性,从而加重了病情的发生与发展,为此,传染性法氏囊病研究对家禽业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目前控制本清的主要方法是注射疫苗,显然,对流行野毒与疫苗弱毒抗原性的比较研究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早期的研究报告表明,采用病毒中和试验(VN)(MeFerranetal,1980),或在体内采用交互免疫保护试验(Roserbergeretal,1985)测定…  相似文献   

5.
甘保罗病是小鸡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又是一种免疫抑制性疾病。近年来,此病在我国大流行,广东的鸡场几乎都发生过此病,损失惨重。它的特点是发病率高,病程短,可诱发多种疫病或使多种疫苗免疫接种后失败。目前深圳地区有相当一部分鸡场没有成功地控制此病,有的鸡群虽接种过疫苗但甘保罗病仍接二连三发作,甚至是“早接种早发,迟接种迟发,不接种不发,一接种就发”。因此,有的养户干脆不接种疫苗,甘保罗病发生时就注射高免蛋黄液。殊不知蛋黄液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治好甘保罗病的同时,也可能感染了大肠杆菌、霉浆体、沙门氏杆菌…  相似文献   

6.
正临床上不能认为蓝耳病疫苗毒株与流行毒株相似就预测疫苗会产生保护性免疫力,因为确实有经典株流行猪场免疫经典毒株疫苗后仍不能控制蓝耳病,反而在换用变异毒株疫苗后疫情逐渐得到缓解。目前猪群的蓝耳病带毒感染情况非常普遍,猪群接种蓝耳弱毒疫苗是预防和控制猪场蓝耳病的常用方法。蓝耳病弱毒疫苗能缩短感  相似文献   

7.
本市某鸡场,1991年开始建场养鸡,按常规程序进行甘保罗病(IBD)的免疫。13~15天龄时首免,用中等毒力疫苗2倍量饮水;23~25天龄时二免,以中等毒力疫苗25倍量饮水。几年来,平安无事。1996年春,直接从外地引进一批20天龄罗曼雏鸡5000...  相似文献   

8.
AA肉仔鸡感染甘保罗病米瑞娟殷凤彬李忠谷德俊苗宏光(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兽医卫生防疫站161000)流行情况:一养鸡户第一批购入AA鸡1000只,13日龄时曾用甘保罗病(传染性囊病)弱毒疫苗进行首次饮水免疫。25日龄时仔鸡突然发病,经我站化验室诊断为甘...  相似文献   

9.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以损害雏鸡法氏囊为主要特征的急性传染病。它于1957年在美国特拉华州甘保罗地区的肉鸡群中发生,故又称“甘保罗”病。我国1979年开始发现有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危害我国养鸡业的主要疫病之一。 一、病原概况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病原是一种双股核糖核酸病毒。我国各地分离到的十几株病毒,根据抗原相关性测定认为有6~8个血清亚型,这给疫苗免疫带来很大困难,因为没有一种疫苗能够对3个亚型的毒株提供80%以上的免疫率。感染鸡的血清中含有中和抗体与沉淀抗体,  相似文献   

10.
威胁养鸡业的主要禽病是病毒病,包括新城疫、甘保罗病(IBD)、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马立克氏病等。目前对病毒病的主要防制办法仍然是以疫苗免疫为主。疫苗(指弱毒疫苗)作为一种被致弱的病毒,对健康、免疫应答正常的鸡群来说,其良好的抗原性和适当的...  相似文献   

11.
H1、H2野毒株与D-78、Uv疫苗株的RNA都由两个基因片段组成,其电泳迁移率,各毒株之间无差异;H2野毒株大片段基因密度低于小片段基因,其他毒株的大小片段基因密度相同,所有毒株都有5种相同的结构蛋白,分子量分别为92K(Vp1)、48K(Vpx)、42K(Vp2)、32K(Vp3)和30K(Vp4),此外,D-78、Vv株比H1、H2株多52K和67K两种蛋白;Uv和H2毒株比其他毒株多一种24K蛋白;H2株还多一种15K蛋白,其中Vpx、Vp2、Vp5、Vp4蛋白及52K和24K蛋白有抗原活必,有毒株的Vp2和Vp5蛋白是主要蛋白,H2野毒株Vp2蛋白相对百分含量明显高于其他毒朱,而Vp3和Vd4蛋白相对百分含量低于其他毒株,核酸和蛋白分析结果相对应,说明H2野毒株的分子特性与毒株不同。  相似文献   

12.
根据鸡毒支原体强毒株和弱毒疫苗株基因组的结构特点,设计合成了二对引物XZ1,XZ2和XZ45、XZ46,建立了一种同时检测鉴别MG野毒株和弱毒疫苗株的多重PCR技术。试验结果表明,用这两对引物对MG强毒株和弱毒疫苗侏进行多重PCR,强毒株只扩增出732bp一条带,而弱毒疫苗株则可同时扩增出732bp、524bp二条带,而对其他种类鸡支原体和其它禽病病原的扩增不出现任何条带,结果均为阴性;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该多重PCR最低能检出1Pg的MG强毒株和弱毒疫苗株的DNA模板。  相似文献   

13.
通过研究发现当两种不同的疫苗毒株同时用于同一鸡群时,会结合成两种新的毒株.  相似文献   

14.
一、甘保罗病病毒基因分型概念和原理甘保罗病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能够引起雏鸡的免疫抑制,从而给养鸡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近年来IBD临诊呈现出温和型至毁灭性的死亡等多种不同症状,IBDV也出现了低毒力型和超强毒力型等不同类型的毒株。鉴于不同IBDV毒株引起疾病的能力不同,所以IBDV毒株类型的确定对于IBD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很多新技术已经被应用于禽病的诊断,其中PCR和RFLP是近年来应用较多的方法.在美国已有禽病专家将其成功应用于IBDV的诊治。RW…  相似文献   

15.
乌骨鸡发生甘保罗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防止该病的发生必须采取制定合理免疫程序,加强饲养管理,严格消毒等综合措施,如果某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必将导致免疫失败,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近期,丰南市一乌骨鸡养殖场接种甘保罗疫苗后仍然发生本病,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1.发病情况该乌鸡养殖户从外地购进雏鸟鸡1500只,并按种乌鸡场提供的免疫程序于14日龄、28日龄用IBD中等毒力的疫苗倍量饮水免疫。雏乌鸡生长情况良好,42日龄时乌鸡群中突然有发病乌鸡,并出现了死亡。52 日龄,乌鸡群疫情得了控制,共发病65只,死亡4…  相似文献   

16.
笔者通过总结多年的基层畜禽防疫工作经验,发现农户饲养的鸡群发病种类繁多,涉及面广,控制难度大,一些易发的传染病,如鸡新城疫、马立克氏病、甘保罗病、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等常造成免疫失败。一旦发生疫情,农户常将其归咎为疫苗质量不好。当然,免疫失败除了疫苗质量方面的原因,如不合格疫苗,疫苗的菌株或毒株与流行的病原不相符  相似文献   

17.
鸡甘保罗病(IBD)是一种高度接触传染性疾病,对养鸡业危害较大。笔者在十几年的养鸡实践中,每批鸡都进行了IBD疫苗预防,效果不理想,尤其是地方土种鸡,免疫失败率较高。在爆发IBD时,笔者曾用蛋黄抗体、复方炔诺酮治疗,疫情未能有效控制,现把近几年用中西...  相似文献   

18.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以破坏鸡的中枢免疫器官——法氏囊为主要发病机制的病毒性传染病,因该病在1957年首次确诊于美国东海岸特拉华州的甘保罗镇.因此义称之为甘保罗病(gumboro disease)。该病的危害不仅足鸡只死亡、淘汰率增加、影响增重等直接经济损失,更重要的是病毒损伤法氏囊而导致免疫抑制,使病鸡对大肠杆菌、腺病毒、沙门氏菌、鸡球虫等病原更易感,对马立克疫苗、新城疫疫苗等免疫接种的免疫应答下降或丧失。  相似文献   

19.
鸡甘保罗病     
自首次发现鸡甘保罗病(传染性囊病)至今已有35年的历史了。在这期间人们不断地与该病作斗争。甘保罗病疫苗于1969年首次面世,虽然当时的疫苗毒力还过强,对幼龄或全无母源抗体的雏鸡法氏囊会有损害作用,但对该病的预防上仍有一定实际意义,使当时该病如野火般的传播速度得到了较好  相似文献   

20.
1 确立最佳免疫日龄 种蛋蛋黄的抗体滴度与种母禽血清的抗体效价几乎是一致的。雏禽母源抗体一般是随着蛋黄的吸收越来越高,到一定日龄达到高峰值,之后逐渐下降约20d降至零。而IBD(甘保罗病法氏囊炎病)的母源抗体一日龄最高约18d之后降至零。母源抗体直接影响着疫苗的免疫效果,所以IBD疫苗的首免日龄14d接种为宜。2 减少母源抗体的干扰作用 在生产实践中无母源抗体的雏禽几乎是不存在的。雏禽母源抗体对油乳剂灭能疫苗的影响很小,首免接种油苗似乎可能解决生产实际中遇到母源抗体干扰问题,其实不然。油苗仅能注射,不能产生局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